返回首页

林下白及种植(林下种植白芨图片)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5-21 11:03   点击:2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林下灵芝种植技术?

林下灵芝的种植技术。

栽培期确定→砍树→截段→装袋→常压灭菌→冷却→接种→接种→培养→脱袋→筑畦、搭荫棚→人畦→出芝管理→芝体采收(收集孢子)→烘干→贮藏。

二、种植林下经济项目?

种植林下可以结合养殖,比如在桃园养鸡,养兔,都是很好的项目,鸡吃杂草,虫子,鸡的粪便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有利于桃子生长。

杨凌绿保

三、林下苦参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与施肥

       苦参为深根性植物,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向阳的黏壤土、沙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栽培。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厩肥3000kg捣细撒匀,深翻40~50cm耙平整细,作成1.3m宽的高畦。

        2、繁殖

       苦参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种子繁殖:播前先将苦参种子放入50℃左右的水中浸泡10—12小时。然后按行株距65×50厘米点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3公斤。每穴放3—5粒种子。

        分根繁殖:将苦参芦头按芽眼多少切成数块;每块有芽眼2—3个,作为繁殖材料。待伤口愈合后按行株距65×5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3、田间管理

        天旱及施肥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涝防止积水烂根。

        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进行,每亩施稀粪水2000kg;第2次在8月上、中旬进行以磷、钾肥为主。贫瘠的地块要适当增加施肥次数。

         除留种地外要及时剪去花薹以免消耗养分。

          4、采收加工

          根可在栽种2~3年后的8~9月茎叶枯萎后或3~4月出苗前采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分割成单根,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即成。鲜根切成1cm厚的圆片或斜片,晒干或烘干即成苦参片。

四、林下菌类种植技术?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高于35 ℃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 ℃超过2 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 ℃ ~ 26 ℃,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 养菌转色 2.1 管理。经过15 ~ 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 ~ 22 ℃;12 ℃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 ℃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 ~ 7 d,浇水闷棚2 ~ 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 注意问题 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 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 浇水闷棚的2 ~ 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 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 脱袋排场 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3.2 注意事项 3.2.1 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 3.2.2 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 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 3.2.3 脱袋后,湿度以85% ~ 90%为最好,温度为21 ℃ ~ 35 ℃,适温为21 ℃ ~ 23 ℃,昼夜温差最好在10 ℃左右。 3.2.4 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 3.2.5 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 4 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22 ℃ ~ 28 ℃,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 ~ 4 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 ℃ ~ 25 ℃,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 ℃ ~ 8 ℃,湿度50% ~ 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 5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 ~ 90%,温度以不高于30 ℃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 ℃则通对流风。 6 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 ~ 8 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 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 ~ 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 ~ 20 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 ~ 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 kg,不超过4 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 7 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 d开始出菇,第6 d即可采收,采收期3 ~ 5 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 d,即第1批注水3 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 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五、林下花卉种植方案?

可这样写,首先对林下花卉种植方案的主要种植思路和种植目标进行概述,其次,对林下花卉种植方案的主要举措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写出林下花卉种植方案的主要实施计划

六、林下灵芝怎么种植?

一、养料的配制

1、杂木屑约75%,麦麸约25%,硫酸铵约0.2%,拌料含水量70%;

2、杂木屑约75%,麦麸约25%,拌料含水量60%;

3、杂木屑约50%,麦麸约50%,尿素0.1%,拌料含水量60%;

4、棉籽皮79%,麦麸约20%,蔗糖1%,拌料含水量60%―65%;

5、玉米轴渣50%,杂木屑约30%,麦麸约20%,拌料含水量60%―65%;

6、杨树叶75%,米糠(或麦麸)25%,拌料含水量60%;

7、稻草粉45%,杂木屑约30%,麦麸(或米糠)约25%,拌料含水量60%―65%。

二、装料和灭菌

将培养料拌好后,焖放半小时后装料。常规塑料袋可装干料0.25―0.3公斤。装袋时用手压实,料面要平,然后用锥形木棒从料面中央扎一直径2.5厘米的通气孔,袋口塞好棉塞,包一层牛皮纸。如装瓶,可用容积为500―1000毫升、口径为3.3―4.6厘米的广口瓶或蘑菇瓶,装料法基本同袋装法。装料后把料袋(或瓶)分层排在锅内,在1.5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下灭菌1―2小时,或常压灭菌8―10小时。要求当天装料,当天灭菌,当天接种。

三、接种和培养

培养接种最好在接种箱进行,若无接种箱,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或开水蒸气上方亦可。接种室内和接种工具亦应严格消毒,工作人员戴上口罩,用肥皂洗手三次。用接种耙或镊子从瓶内取出一块枣子大小的菌种,迅速放入栽培料瓶(袋)内,然后将瓶口(或袋口)塞好棉塞并包扎牛皮纸,移到灭过菌的培养室进行培养灭菌。保持室温24℃―28℃,接种后25天左右菌丝便长满瓶(袋)。在发菌阶段应加强管理,防止杂菌污染,有杂菌污染者应及时淘汰。

当瓶(袋)内长满菌丝后,培养料表面逐渐出现白色的指头大的菌蕾,即子实体原基。当其生长接近于棉塞时即可拔掉棉塞,室温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提高到80%―90%,给予散射光,每天通风换气,过20天左右菌柄就可长出瓶(袋)口,柄端分化出菌盖。当菌盖边缘的浅白色或浅黄色消失时,菌盖边缘就停止生长变硬,颜色由艳丽转为暗粉棕色时即可采收。

灵芝高产栽培要点

1、选择适宜的栽培期:在江苏省泰州市,灵芝最适宜的栽培期为4月10日至5月10日,5月20日后陆续开袋出芝。每年6--7月是梅雨季节,因此,要确保6月10日前全部开袋出芝,让灵芝子实体生长能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环境,从而取得高产稳产。

2、培养料要新鲜干燥:栽培灵芝的培养料要特别新鲜、干燥。新鲜培养料的营养丰富,杂菌含量少,有利于菌丝的萌发,抑制杂菌的生长。

3、发菌期通风透气:灵芝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灵芝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在制作灵芝菌棒时,最好用塑料和棉塞封口。对于用塑料绳扎口的菌袋,待菌丝封面后,必须在菌袋两头扎微孔通气。

4、出芝期合理喷水:灵芝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求灵芝房的空气湿度为85%--95%.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湿度太低会使灵芝子实体瘦小,甚至僵化不发。子实体形成初期的水分管理以墙壁、床架、地面、空间喷水为主。当灵芝菌盖直径大于3cm后,要随着通风量的加大,增加喷水次数,每天3--4次,直接向灵芝喷洒即可。

5、宜采用仿野生栽培法: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墙式仿野生栽培比袋栽可增产20%--30%.因仿野生栽培时,土壤中含有灵芝生长所需的营养,且土壤的持水性好,能为灵芝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持续稳定的水分条件。而且菌丝通过在土壤中延伸生长连成一体,可发挥其整体优势。

七、东北林下适合种植什么?

可以种蕨菜,人参,蘑菇等。

八、松林下适合种植什么?

松树林种植的牧草就是紫花苜蓿,它是豆科多年生牧草,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能在多种环境中生长,并且根系发达,寿命非常长,能循环利用,生命力极为顽强,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种植,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同时,紫花苜蓿是种十分优质的牧草,它的茎叶非常柔嫩鲜美,各类家禽家畜都喜欢食用,并且其中含有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非常多,能为牲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所以,紫花苜蓿是适合在松树林间大面积种植的,不仅能有效的利用土地,而且能为畜牧业发展带来帮助,获得一定的收益。

九、林下射干种植最佳方法?

射干的播种可分为春播与秋播;播种方式可区分为直播与穴播。

春播:3月份有苗,地施足基肥,浇透水,整平作畦,把种子撒入畦内,覆土6公分,2周即出苗。当苗高6公分时移栽到大田,按行株距30~50公分*26~30公分,成活率达90%以上。

秋播:地冻前,播种方法同春播,次年3月下旬出苗。

十、树林下南瓜种植技术?

一、南瓜种植技术要点

(一)南瓜品种及播期

1.南瓜品种的分类

按成熟期分: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果实大小分:大南瓜、小南瓜;果实形状分:圆南瓜、长南瓜;用途分:食用品种、观赏品种、嫁接品种。

2.南瓜的适宜播种期

不同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设施条件、栽培方式、定植时期以及市场需求确定。

3.南瓜的播种量

要根据种发芽率、种子纯度、定植密度等条件来确定,此外要增加10%~20%的备用苗以备补苗。一般情况,如种子发芽率高,纯度好,用种量为每公顷4.5~13.5千克(每亩0.3~0.9千克)。

4.南瓜育苗的苗龄

露地栽培:苗龄一般20~25天并具有2~3片真叶;保护地栽培:苗龄30天左右,此时幼苗3~4真叶。壮苗的标准:苗龄25~35天,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0.4~0.5厘米,有3~4片真叶。

(二)栽培技术

南瓜可以直播或育苗移栽。地温稳定在12℃~13℃以上时,开始露地直播,要使幼芽在断霜后出土。

1.整地与施肥

南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沙壤土、壤土最为适宜。若是爬地栽培南瓜(西葫芦除外),行距为2~3米,株距0.5~0.7米;若是搭架栽培行距为1.5~2米,株距0.7~1.0米。栽培西葫芦行距为1.2~1.5米,株距0.7~0.9米。栽培南瓜播种前,要进行深翻,并施入圈肥做底肥,一般每亩施基肥2500~4000千克。

2.播种与育苗

南瓜栽培可以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

育苗移栽,先准备好苗床或育苗杯,浇透水,将种子平播于土上或芽尖朝下每个育苗杯中播1粒种子。播种后覆土2~3厘米。保持床温或育苗杯温度在20℃~25℃,3~5天就可出苗。南瓜出苗期间,注意随时轻轻摘掉种壳,以利子叶展开。苗期,要适当控制土壤湿度、苗间温度,防止苗徒长。为了促进南瓜根系发育,利于蹲苗,可进行1次移植,当秧苗有2~3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直播,每穴播种2~3粒,要防止老鼠将种子吃光,造成缺苗。补苗后,由于苗生育时间不一致,不利于田间管理与操作。

3.定植

由于云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南瓜的定植时间也不一致,只要能保证南瓜苗不要受低温冻害,正常生长,就可以定植或直播。注意定植时不宜过深,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浇定根水时,苗叶上不要沾水和泥土,以免影响缓苗和成活。

4.中耕与除草

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由浅入深。注意在除草时,不要移动苗和伤着苗或根系。为促进根系发育,中耕时,要往根上培土。整个南瓜生育期间,一般要进行中耕除草2~3次。无论那次进行操作,都要注意在操作时不要将南瓜植株及叶搞坏。

5.灌溉与追肥

南瓜定植后,如果墒情好,一般不需要灌水。应在这个阶段,应多次进行中耕,同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利壮秧。伸蔓后,距根15~20厘米处,开沟施肥,每亩可施500~1000千克的腐熟粪肥,或15~20千克的速效氮肥,施肥后要灌水,防治速效氮肥烧根。肥料的追施要做到少施、勤施,并在肥后要注意预防烧根及肥害。

6.整枝与压蔓

栽培西葫芦一般不进行打顶整枝。栽培南瓜时,有时,由于枝叶过旺,易引起化瓜。因此,一般在真叶出现6~8片时,进行摘顶,促进发生侧枝。一般南瓜的侧蔓最多留3~4条,留3条最佳,若是有特殊栽培需求,则根据需要进行整枝打蔓、留侧蔓。

7.授粉

若是在设施中栽培南瓜或露地栽培南瓜(花期遇雨天),为提高南瓜座瓜率和产量,预防僵蕾与僵果,可以进行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授粉。南瓜花都是在早晨6点以前就开放,为提高授粉效率和座果率,授粉要在早晨9点以前完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