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稻田养殖莫试(稻田种植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10 16:15   点击:1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稻田种植技术

水稻喜光,需要光照时间较多,发电板下面没有光照,再好再多的肥料也长不出水稻,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们村河边的稻田,河边是高高的竹子,没有一丝光透过的那种,稻田上午受到光照,下午一点开始慢慢被挡住光照,然后靠近竹子的半边田稻谷产量极少,这还是有半天光照的情况,所以我断定大阳能发电板下不能种水稻。

2. 稻田种植过程

    稻田土壤连作不会造成死苗。

    在南方,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年总产量,保障粮食的供给,水稻都会早、晚稻连作,在海南省甚至是可以一年三连作。多年实践证明,只要耕作方法正确,稻田连作是不会死苗的:

    一、犁冬晒白。晚稻收割后及时把田地犁翻,促进土壤的氧化,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土壤营养物质的分解;

    二、早稻收割后及时稻草回田、犁翻浸水沤制,既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可杀灭病虫源。

3. 水稻田种植

在这方面的话,大约应该是在10亩到15亩之间,这种情况都还是比较好的,相对来说的话种植的面积也比较好。

看地域环境,机械化程度,较小为百亩,多的上万亩。合作社有二十万亩的。

3分地就是200平米,大概是中学教室三间那么大,水稻田面积大小不一,在平原地区经常是4亩的长方形水田,丘陵地区则是梯田,面积很少有到一亩的,一亩地大约667平米.

4. 稻田养殖技术

  1.稻田开发

  开挖稻田并整平,稻田平面平均低于地平面约60cm。

  2.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加高至50~60cm,高度应稍微低于地平面,顶宽50~60cm,底宽80~100cm。田埂应夯实,以防挖洞逃跑。

  3.开挖蟹沟

  在距田埂内侧1~2m处挖环形沟,沟深100~150cm,坡度1∶1.2。沟的宽度可以根据情况确定,如果以种植水稻为主,沟宽应小些,一般50~100cm;如果以养殖为主,沟宽应大些,可以100~300cm。面积大的,也可在环形蟹沟的基础上挖成“田”“目”“日”字形蟹沟。田间工程应在泡田耙地前完成,耙地后再修整一次。

  4.防逃设施

  在稻田插完秧后、蟹种放养之前设置防逃墙。防逃墙材料宜采用防老化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折成双层,下端埋入泥*中15~25cm,出*部分高50~60cm,将塑料薄膜拉直,与池内地面呈80~90°角。紧贴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90cm插一根木棍、竹竿或粗竹片作桩,用细铁丝或线绳将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防逃膜不应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结合处重叠不应小于30cm并钉牢,拐角处应呈弧形。

  5.进排水口

  每一块稻田都要设计进排水口,口门墙采用混凝*浇筑,宽100cm,高100cm,底板混凝*现浇,挡板为石板插板。进排水口处设置尼龙防逃网布。

  三、田块消毒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田块,生石灰用量100~150g/m2 ,漂白粉用量7.5~15g/m 2 。

  四、蟹种放养

  1.蟹种选择

  应选择规格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且体色有光泽的一龄蟹种,规格以100~200只/kg为宜。

  2.蟹种暂养

  4月中旬至5月上旬购进的蟹种应先放在小池塘中暂养,蟹种一般需暂养50天左右。

  暂养池面积占养蟹稻田面积的10%~20%,池深1m以上,水深0.5m。暂养密度为2000~3000只/亩。蟹种入池时,不应直接放入池水中,可将装在网袋中的蟹种放入池水中浸泡一下取出,这样反复2~3次,每次间隔时间3~5min,使其适应环境。再用浓度40~50g/L的食盐水溶液或浓度20~4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时间为5~10min,经消毒后,打开网袋,让蟹种自己爬入水中。

  投喂优质饵料,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投喂2次,早晨投喂日投量的1/3,傍晚投喂日投饲量的2/3,日投饵率15%,根据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定期换水,以促进正常的生长蜕壳。

  3.稻田蟹种放养

  一般在6月上旬,待稻田分蘖肥施完后,将蟹种放入稻田。蟹种放养密度为400~600只/亩。

  五、饲料投喂

  1.饲料种类

  (1)动物性饲料:海淡水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畜禽加工下脚料、昆虫幼体、丝蚯蚓等。

  (2)植物性饲料:豆粕、花生饼、小麦、豆渣、麦麸、玉米、米糠、瓜菜类及各种水草等。

  (3)配合饲料:根据营养需要加工配合颗粒饲料,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

  2.四定投喂

  坚持“四定”投饵的原则。

  (1)定时:每天投喂2次,早晨6时至7时投喂一次,傍晚5时至6时投喂一次。

  (2)定位:每次都在固定位置投喂,将饲料放在距田埂30cm的田面上。

  (3)定质:投喂的饲料应新鲜,无腐败变质。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应搭配投喂。掌握“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即6月份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夏季7月份至8月上旬,生长旺季,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并重,多喂一些水草;8月中旬以后多投喂动物性饲料。

  (4 )定量:的日投饵率为10%~15%。每天注意检查吃食情况,根据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每天投喂以傍晚投喂为主,上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傍晚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有条件的可以投喂配合饲料。

  六、

  9月上旬开始。可采取网、灯光诱捕、干塘等方法。操作时应注意保持肢体完整。

5. 稻田综合种养的技术特点

1/7

稻田养鱼,既可以获得稻谷又可以获得鱼,非常的不错,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2/7

稻田养鱼能节省稻作劳动力和生产支出,稻田养鱼,鱼类可以清除杂草,害虫。

3/7

稻田养鱼可以为湖泊,水库等大面积水体提供大规格的鱼种。

4/7

同时也可以增加淡水鱼的产量。

5/7

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饲养鱼类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

6/7

然后还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7/7

因此大家家里种植水稻的朋友可以养一些鱼,可以增加收入。

6. 稻田种植技术要点

 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耕种方式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

  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收成: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干燥、删选:

  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删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