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河蟹养殖拦网图片(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13 07:15   点击:22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1、养殖池要求:螃蟹喜欢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环境下生长,所以选池子中最好选在离城区较远、周围无污染的地方养殖。另外,在池底要放些黏土、沙土或亚沙土,且水深在0.6-1.5m之间为宜。

2、保持池子清洁:螃蟹放养一段时间后,要适时撒一些漂白粉对水质进行消毒,待消毒后3-4天后,可将约150kg有机腐殖质肥料放入池塘。几天后,游泳池的颜色会逐渐变成蓝绿色,水应该保留其干净卫生。通常在清算池5-6天之后可以存货。

3、放苗:去专卖市场选购一些螃蟹苗,然后将蟹苗按合适比率放入池子内。一般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场,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kg。每亩水面放养300—500只,采取适当释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

4、养殖管理技术:水质把控。在池塘中进行螃蟹养殖时,对所采用的水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对池塘水进行消毒,通过使用漂白粉对池塘进行药物消毒工作,必须保证水质的干净,避免产生水质问题。

2. 螃蟹养殖池塘

可以,注意淤泥深浅,注意水草多少

3.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以下是河蟹保存能多活一段时间的方法:

1、深桶养殖

想要河蟹多活几天,就需要给它做好保湿工作,避免河蟹的腮部干燥,导致窒息死亡,可以将它放在较深的桶内,然后向桶里倒入足量的水,注意水没过螃蟹身体的一半即可。

2、鱼缸养殖

还可以将河蟹放在鱼缸内养殖,此时要在鱼缸内摆放能露出水面的物品,给河蟹提供露水呼吸、休息的地方,并定期投喂小鱼小虾,以免河蟹越养越瘦,还可以维持河蟹的体力。

3、冰箱冷藏

若是处理妥当,河蟹能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存活五到七天,首先将河蟹重新捆绑起来,以免它消耗过多的体力,然后用干净的湿毛巾盖住河蟹,并将其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

4. 河蟹养殖池图片

池塘养蟹与天然湖泊、水库放养不同,放养密度大既要防止河蟹的逃走,又要在非常小的水面中给高密度的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因此,池塘建设技术要求很高,建设养蟹池塘应做以下几点:

一、建池地址的选择

建池地址以水源充足,靠近外河或渠道,水质无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如重金属、油酚类;农业污染如化肥、农药。

土质最好是粘土,避免在沼泽性地段挖池。同时选择交通方便叉较为幽静的地方。

二、养蟹池的建设要求

养蟹池面积以0.1-0. 4公顷为宜,太大不易管理,幼体集结易相互攻击,太小防逃等基础设施费用较高。

要求池深1.5米左右,保水深度0. 8-1.0米,池塘东西向,长方形,坡比1 : 3-4.池边离防逃设施1米以上,采用阶梯式池坡,每级宽20-30厘米,每级阶梯用拱形瓦片建成蟹巢,在池中还应建设人工蟹穴,挖池时在池中央留占池水面10%左右的长条形土岛,土岛低于水面20厘米。

在池中设计土岛可作河蟹掘穴栖息和蜕壳隐蔽场所,比河蟹在池边浅水处蜕壳更安全,可免遭或少遭水老鼠水蛇等的危害,非蜕壳的河蟹常在池四周摄食相对对蜕壳蟹干扰少。

蟹池进出水口设计要求以函管闸门,用板闸和铁丝网作滤水和止水结构,严格防止漏洞出现。

三、防逃设施的建设

河蟹养殖过程中有两个逃逸高峰,其一是在大眼幼体到i期幼蟹,其二是河蟹性成熟期。这是河蟹索饵洄游和生殖洄游习性所致。

其它时期只要水环境良好,具有一定栖息环境、饵料,河蟹逃逸性较小。河蟹在逃逸高峰期还具有类似“搭人墙”的逃跑方式,遇到障碍会几个堆叠一起攀援。

在防止河蟹逃跑时应结合河蟹的习性。防逃设施应表面光滑,使河蟹无法依附攀援,坚固耐用,禁得起风吹、日晒、雨淋,不易老化、破损,无可溶毒性,且价格低廉。

防逃墙建造时根基要扎实,不塌陷、渗漏,底部埋入地面30-40厘米,以防倒塌和老鼠穿墙打洞。

5.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培训

你好!

100亩池塘怎么开发利益最大化。

首选肯定选择往农家乐的模式上发现,先把池塘围起来,里面盖几间房子,做成垂钓 ,池塘边上种植果树,采摘一体,亲子游玩,做成生态旅游。

做成竞技垂钓中心。 一个朋友朋友专门找了一块土地50亩左右 挖了几个塘 放点鱼进去 一年收入都有100多万 钓鱼的人非常多 收门票 然后前几名有奖励 钓起来可以回收鱼 可以分成室内的 和室外的几种 只要价格合理 有宣传手段 爱好钓鱼的人非常多的 我朋友的鱼塘 有从北京特地开车过来玩的

高效农业养殖 现在小龙虾养殖就是主流 小龙虾养殖技术简单 有地方专门培训 好一点的小龙虾可以卖到10几到20多一斤

螃蟹养殖 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几年人们收入提高了 吃螃蟹的也多了 价格也高了

6. 池塘养殖大闸蟹技术

首先应该将养殖地选在水源充足、排水方便、水质良好的地点。土质的选择应优先考虑粘土、沙土等松软的地质,通气效果良好的泥土有利于水蚯蚓、水草等动植物生长。

在养殖螃蟹前应该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淤,最浅处要求10cm,并需要制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坡,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平时注意消毒清洁等措施。螃蟹的养殖要注意适量的光照。胚胎发育前期要时刻处于黑暗的环境,而后期发育又需要一定的光照。光照不足容易导致幼体发育不良,影响蜕皮和成活率。

此外水源中氧气的含量会影响大闸蟹的生长蜕壳,所以定期进行人工充氧也是十分关键的。

7.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与管理

一、仔蟹培育

仔蟹培育是将15万只/㎏左右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培育1个多月,经5次以上蜕壳,长成3000只/㎏左右的仔蟹(俗称Ⅴ期幼蟹、豆蟹)过程。培育方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

⒈网箱培育

网箱培育蟹苗有水体溶氧高、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点。网箱用聚乙烯网布或尼龙筛绢编成,通常网箱规格选用长4m、高2m、宽1m。敞口加盖网,在盖网短边的一侧装缝拉链,便于打开进行饲喂和操作。网箱可设在水深1.5—2m处、有微流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池塘等处,一般沉入水中0.7m。蟹苗放养密度5000—6000只/ m3水体。网箱中需投水草等水生植物作为蟹苗的附着物。

⒉水泥池培育

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面积在20—50㎡,池深40—50㎝,水深20—30㎝,放苗前对池子进行洗刷消毒、投放一定量的水草,并进行冲气,每m3水体放苗2万只左右。

⒊土池培育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底质较硬,池埂不漏水,池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面积2—5亩,水深0.8m。每亩水面放苗5—10kg。蟹苗下塘后最好利用池中培育的水蚤等浮游动物,如天然饵料不足,可用鸡蛋和鱼糜按1:5比例拌匀蒸熟后,带水搓成鱼浆均匀泼洒全池,大眼幼体阶段可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池内蟹苗总量的150%—200%。变成Ⅰ期幼蟹后,可以用鱼糜、虾糜、黄豆糊投喂,以后增投碾碎的螺蚌肉、豆饼等饵类,日投喂次数从3—5次逐步改为1—2次。日投饵量前期占幼体总量80%,中后期为50%—20%。培育期间要经常冲气、加注新水,以保持溶氧充足。

二、幼蟹培育。幼蟹(又称蟹种、“扣蟹”)培育是为成蟹养殖提供种子的重要一环。在这段时间,河蟹蜕壳次数多达7次,生长快,增重倍数大,因此加强饲养管理特别重要。

⒈稻田培育

培育蟹种的稻田必须环境安静,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土或壤土,事先需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单独建进水渠道,用钙塑板、石棉瓦等材料建防逃设施。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亩稻田放养蟹苗0.5—1kg,蟹苗先围栏在环沟中培育,沟中可均匀地布入附着物,蟹苗入池后开始投喂饲料,大眼幼体阶段投喂鸡蛋黄,每2—3小时投喂一次,进入1期幼蟹后改投鱼糜加豆饼和麸皮,投饲率从100%降至5%—7%,日投喂4—6次。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可测定培育池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可拨去环沟四周的围栏,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为了提高稻田的利用率,还可放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一般亩放30—50尾。

⒉池塘培育

培育池以3—5亩为宜,池深1.5 m,水深0.8—1 m,要求池底淤泥少并向水口方向倾斜,以便秋季捕捞时方便,进水宜在池面上方,出水口处设拦网,池的四周要有防逃设备,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淤消毒,池中移栽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每亩放养蟹苗0.5—1kg或仔蟹2万—3万只。幼蟹培育阶段饵料投喂一般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主要投喂麸皮、小麦片、水草等,投饲量根据饲料种类、水质状况、天气情况、水温及仔幼蟹摄食强度而增减,要经常巡塘,注意蟹池的防逃、水质的变化,要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化工厂等污染,水质良好,符合GBll607-19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②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0—50亩为宜,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水深常年保水0.5—1.5m,排灌设施要完善,排、灌分开。   ③防逃设备  在池四周围上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一般防逃设备有水泥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钢等。

⒉苗种放养前准备

①清塘消毒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用量根据水深、淤泥量而决定,如生石灰,干法清池,每亩用量为60—75㎏,溶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②种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壳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料,常见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的60—70%,过多的水草应清除,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③移植螺蛳

活螺蛳肉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一般移植时间在清明前,每亩水面移植200-250kg。

⒊苗种放养

放养时间和数量根据蟹种的规格和来源确定,如放养的100-200只/kg的蟹种,一般在1—2月间进行,亩放500—800只;如放养的2000只/kg左右的仔蟹,一般在4—5月间进行,亩放2000—3000只。为了消耗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净化水质作用,可同时放养规格为50—100g/尾的鲢、鳙鱼种,亩放50尾左右。

⒋饲料投喂

河蟹是杂食动物,常用的植物性饲料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稻谷、豆饼、麸皮等;动物性饲料有螺、蚬、蚌等底栖动物、屠宰场下脚料、鱼虾类、血粉、蚕蛹、蝇蛆、蚯蚓及枝角类和桡足类昆虫;除天然和人工单一饵料外,还有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傍晚5—6时投喂为主;定位即定点投喂与适当撒洒相结合,保证所有的蟹都能吃到饲料;定质即饵料新鲜不变质,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定量即具体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饵量,保证蟹吃足吃好,忌忽饱忽饥。

⒌水质调控

蟹池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要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平时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尤期是夏秋季更要勤换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换水次数,6月份前每周换1次水,换水量1/5—1/4,7—8月份每周换2—3次水,每次换水1/3,9月份后每5—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所注入的新水要防止温差过大和有外源污染。

⒍补草投螺

水草既是河蟹可口的饲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着物;螺蛳营养丰富,还含有河蟹发育所必须的钙、磷等物质;水草和螺蛳都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有助于改良底质和水质。除在蟹种放养前后播种苦草、移植水花生、浮萍等多种水草,同时投放活螺蛳让其在蟹池中繁殖生长外,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使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螺蛳的数量达到每m21000只以上。

⒎日常管理

要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二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三查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和螺蛳被蟹吃掉应及时补充;四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五查病害生物以及敌害侵袭,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湖泊网围养蟹

⒈网围建设

采用双层网围,两层网间隔5m,网围四周用毛竹(树木)作固定桩,每根桩间距为2—3m, 将裁剪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好后用绳子绑缚在桩上, 上下左右拉成平面,网底部用石笼子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贴紧,石笼压入底泥20cm, 网上部高出水面1—1.5m, 顶部再装上“T”型的网片,网的上边设有30—50cm垂直向下的塑料蒲膜做成的网檐,并与网贴紧。

⒉种草投螺

网围设施建好后,用电捕器捕清养殖区内的大型凶猛性鱼类,2—3月份栽种伊乐藻,每m2用草茎2—3kg,匀成几束用脚踩入湖底淤泥中,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生长,达到繁茂,并同时移栽几株蒿草和芦苇等挺水植物,水面上移植占总面积1/5左右的水花生群落。清明前向网围内投入鲜活螺蛳,每亩500kg。为蟹鱼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

⒊苗种放养

蟹种放养在种草投螺1个月后进行,也可先围一小块将蟹种提前放入。套养鱼种在5—6月份放养。所放蟹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鱼种用漂白粉或敌百虫等药物药浴消毒10—30分钟。选择正宗的长江水系优质“扣蟹”,要求规格一致,160只/kg左右,每亩放养量控制在600只以内,同时可套放6—9cm的鳜鱼、2—3cm的黄颡鱼大规格苗种,亩放养量分别为20尾和50尾左右。

⒋饲料投喂

定期补充水草、螺蛳,使蟹摄食天然饵料为主,前期为了使螺蛳繁殖生长,可适当投喂一些鲜螺蚌肉和小杂鱼,后期每天投喂一次投喂南瓜、土豆丝和鲜鱼、鱼粉、豆饼、大豆制成的饵料,以补充天然饵料的营养不足,保证蟹的膘体肥壮。所投饲料要求新鲜、适口、不霉变、腐烂变质,对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⒌日常管理

主要是做好防逃工作,在蟹种放养初期,由于环境突变,幼蟹活动频繁,最容易逃跑。因此,在放养后的半个月,要坚持每天检查网围的防逃效果,严防河蟹从破损处或底纲下逃跑。在养殖后期,由于河蟹生殖洄游规律的作用,其逃跑的机会增多,必须严加防范,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在7—8月汛期,做好网围设施的加固工作,备好一定数量的防汛材料,防止风浪刮倒网围设施。其次要做网围四周的清扫工作,及时清涂堆积在网围四周的浪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