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人对山的评价?
1、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和文化资源。重庆作为著名的山城、江城,有着独具山水特色的地名文化,它们都与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及其衍生出来的地方文化密不可分。
2、“山”,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山,而是指代重庆以山地为主、种类丰富的各种陆地的地形地貌。
3、重庆这座山水之城,与地形平坦、地貌相对单一的平原地区相比,人们的生活、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
4、重庆地名中很多字,如坝、坪、坡、垭、坎、塝、岩、石、坑、洞、岗、梁、盖等,都直接来源于各种地形地貌,形成了独具山城特色的重庆地名。
其中,坝、坪、坡、垭、坎、塝,都是对各种小地形的描述。
坝多是河谷地带的小平地,又叫“坝子”。除了坝,还有坪、坡、垭、坎、塝。其中,坪指边坡陡而顶面平缓的台地,一般在高处,像杨家坪、陈家坪、南坪、大坪、黄桷坪,以及寨山坪、樵坪、铁山坪、西山坪等。
5、重庆市约有19161处。坡指呈倾斜状的地形过渡地带,像石板坡、华一坡、建兴坡、松林坡、矿山坡等,重庆城区带“坡”的地名约有1624处。
垭指两山间的狭窄之处,像南岸就有黄桷垭、凉风垭等。因为地形原因,垭口处往往多风且是交通要道。
坎指台阶状的小地貌,重庆人喜欢说“梯坎”,大致与此意同,像小龙坎、石门坎、九尺坎等。
塝指田边土坡以及沟渠或土埂的边,最早源于湖北一带,“湖广填四川”时被移民们带到重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泥塝。
6、另有一部分地名,如岩、石、坑、洞,则是对正负地形和与地形有关的地物的描述。
岩和石都是有较多岩石或巨大岩石的地方,带岩的有观音岩、马家岩、高滩岩、鹅公岩、华岩等。
带石的有马鞍石、嘉陵江边的纱帽石、鸡冠石等。坑指纵向凹陷的负地形,著名的有九坑子。
洞指横向凹陷的负地形,最著名的是鱼洞、木洞、渣滓洞,还有神仙洞、燕喜洞、安乐洞、哑巴洞等。还有几种地名,用来描述山的形态,如岗、梁、盖。
岗指小的山脊、山梁,有七星岗、金沙岗、袁家岗等。七星岗和金沙岗分别是重庆母城西、东两端的两个山梁。
梁也是指山梁,像渝中老城内著名的大梁子、小梁子,以及读书梁、蚂蟥梁、施家梁等。
7、在区县的分布则更加广泛,有铜梁、梁平等区县也以此名。盖指四周陡崖、顶部平坦的大山,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地区,有川河盖、平阳盖、矿铅盖、菖蒲盖等。全市约有573处。
二、吉格斯太地名由来?
吉格斯太镇原名吉格斯太乡,成立于1955年。1958年“大跃进”时期,改名为吉格斯太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后,1985年,恢复原吉格斯太乡名称。2000年9月,吉格斯太乡撤乡设镇,改名为吉格斯太镇。2005年12月,全旗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撤原马场壕乡并入吉格斯太镇,名称继续沿用“吉格斯太镇”。
三、蒲的简写体?
植物名:(1)香蒲的简称。参见「香蒲」条。(2)菖蒲的简称。也称为「蒲子」。参见「菖蒲」条。(3)蒲柳的简称。参见「蒲柳」条。
地名:(1)春秋时卫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长垣县境。(2)春秋时晋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永济县。
姓。如清代有蒲松龄。
→菖蒲、蒲公英
即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编蓆、扇子。 【组词】:「蒲扇」、「蒲团」。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由根部丛生。顶开黄花,花冠有白色冠毛,会随风飞散。嫩叶可食,根可入药。
蒲柳:水杨。在群树中最早凋落,故用来比喻女子体质衰弱或身分低微的女子。 【组词】:「蒲柳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