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芦荟的种植方法与技巧?
1、浇水:芦荟比较耐干旱,是一种适宜盆栽的观叶植物,在一般情况下,十天半月不浇水,问题也不大,虽然影响芦荟正常的生长量,但不会引起干旱死亡。相比之下,由于浇水过多,使盆土长期积水,芦荟根系因氧气不足而发育不良,最后发黑坏死和造成烂心死亡。
2、观察:不同季节与盆栽芦荟浇水的密切关系。
3、记录:
春季,15℃---25℃ 5---7天浇1次。夏季,气温高,2---3天浇1次,早晚可向叶面喷水1---2次。秋季,15℃---25℃,5---7天浇1次。冬季,5℃---10℃,15---20天浇1次。
二、芦荟怎么种才能长得好?
1、土壤:芦荟要使用松软透气的土壤,要一直保持良好的土壤环境,避免板结。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质、园田壤土、河沙的比例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
2、浇水:芦荟被称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浇少浇水一般影响不大,但如果土中积水,就会导致根烂淹死。冬季里可15到20天浇一次水,可适当增加叶面喷水,尽量少浇水,保持盆土干燥。春季一般5到7天浇一次水,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夏天需要2到3天浇水一次,还应注意少受烈日暴晒,减少水分的损失。秋季的芦荟浇水方法基本与春季相似,同时要使盆土有干有湿。
3、光照: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除了初植的芦荟不宜晒太阳(养殖半个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见见阳光外,其它时间可多晒太阳,晒得多才越生长得好。
4、肥料:芦荟可用氮磷钾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为了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可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如饼肥、鸡粪、堆肥等。
5、修剪:芦荟长起来比较快,想要变成老桩就得不断地修剪。将下面的枝叶剪掉,只留下主干,这样主干才能越来越粗壮,从而变成大老桩。而且植株底部不是很通风,枝叶过于密集就容易滋生细菌虫害。适当地修剪就是为了减少病害,还能帮助萌发更多的侧芽。
三、芦荟要怎么种才长得好?
栽种芦荟很简单,土壤、光照、浇水最关键~ 刚移栽的芦荟不可以浇水过多。
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但是刚移栽的芦荟不能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半个月后会慢慢适应阳光。
1、芦荟喜欢在排水性良好,不容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盆栽芦荟可以选择腐叶土,颗粒混合土、沙。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芦荟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
2、盆栽芦荟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根系腐烂,导致死亡。春季生长旺盛期每周浇水一次,夏季每月浇水一到两次。
3、芦荟怕寒冷。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导致腐烂死亡,因为芦荟不带寒,怕潮湿。
芦荟有很强的清新空气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夜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摆放在客厅,书房,卧室等处首选的盆栽绿植。
四、怎么种植芦荟才会长得好?
首先要记住一个要点,就是要芦荟的土壤一定要选择好,配好土壤,芦荟才能长势好。所以养芦荟的土,虽然用一般的土就行也可以正常生长,但是一定不要过于板结和贫瘠,养芦荟的土最好是腐叶土或者泥炭土,加入一定的粗颗粒,可以是珍珠岩或是蛭石,也可以煤渣或是粗砂。这样会让土壤更加排水透气。
而且,养芦荟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它很怕积水,下雨的时候,不要放在户外淋雨太长时间,否则容易积水烂根,盆土干燥后再浇水。
生长期经常给它浇点肥水,或是给点花卉肥料,它就能长得特别快。芦荟不耐寒,冬季只要搬入室内养护,放在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少浇水,不用再施肥,就能顺利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