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茉莉花生活习性(茉莉花的生活特点)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5-09 03:09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茉莉花习性?

茉莉花对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六喜六怕”:

1、喜温热,怕冰霜; 

2、喜光照,怕荫蔽;

3、喜湿润,怕水涝; 4、喜肥沃,怕瘠薄;

5、喜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怕碱性土壤; 6、喜疏松,怕板结。

     茉莉花虽然原产于亚热带,由于长期引种驯化,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湖南,直到北京都可栽培(北京为温室栽培)。广西横县位于祖国的南部,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1.4℃,最低月气温12℃,最高月气温28.5℃,无霜期长达336天,年平均降雨量1431毫米,主要降雨天气在6~9月份,年平均日照1778小时,特别适宜于茉莉花生长。所产茉莉花产量高、质量好、花期长。

1、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茉莉花对温度较敏感,要求温热湿润的气候,并能适应较高的气温;但不耐低温,抗寒能力差。

      据调查,气温在10℃以下,茉莉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停止生长。19℃左右可以萌芽,25℃以上才孕育花蕾,30-40℃时花蕾形成及发育较好。成熟开放适宜温度是32-38℃,这时茉莉花开放得早,开放率高,开放均匀,颜色洁白玉润,香气浓烈。温度低于32℃时,开放所需时间长,不整齐,开放角度小。温度在25℃以下一般不能开放;温度高于40℃,花蕾虽然开放,但容易发生闷黄现象,香气低,略有黄熟味。温度一旦超过50℃,鲜花就会被“烧死”。如果在安装有空调的室内把室温控制在20℃左右,可以使花蕾开放时间推迟10小时左右,解除低温后,使室温上升到花蕾开放的适宜温度,茉莉花就能很快开放,且香浓气纯。因此,有条件的茶厂,可以通过控制温度,调节采摘后成熟花蕾的开放时间,缓解采摘高峰期加工所需的劳动力、场地、设备等紧张状况,提高茉莉花的经济效益。

     茉莉花极不耐寒,气温在0℃并出现霜冻时,植株地上部分首先受冻害,轻则叶片和枝梢幼嫩部分枯萎,重者枝条大部分干枯死亡。若持续低温霜冻,露地栽培的,枝条韧皮部就会冻裂枯死。即使搭棚、盖草或盆栽,虽较耐轻微霜冻,但连续数天低温、霜冻,也会冻死。露地栽培的植株,土壤覆盖部分一般免受冻害。最迟在晚秋新抽生的嫩枝基部,只要有土壤覆盖,也不会受冻,仍保持绿色,当气温回升到活动温度以上时,迅速恢复生长,萌发新梢。但受冻后对次年鲜花产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梅花”减产最严重。但是,提前做好防寒措施,如冬前施足有机肥料,适时培厚根茎部分土壤,霜冻过后及时剪除受害枝梢,结合中耕培土追施速效肥等,可增强抗寒能力,促进茉莉恢复生长,减少损失。广西大多数地区,特别是横县、灵山等县,多年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2℃以上。冬季土壤5厘米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在0℃以上,茉莉露地栽培一般都能安全越冬。

2、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茉莉是喜光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有充足的光照,长日照直射光更有利于它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叶色浓绿,枝干粗壮,花蕾多,着色好、香气高;如光照不足或过于荫蔽,则叶色淡绿,叶片大而薄,光合作用产物减少,生理活动受到抑制,植株发育不良,花的产量低,质量差。光照越强,茉莉的根系越发达,植株生长就越健壮,抗逆能力也随之增强。

         据观察,日照率高的月份,茉莉花花蕾大,开放整齐,产量高、质量好,含芳香物质较多。最适宜的日照率(日照时数与该地同时期可照时数的百分比)为60%~70%。因而,露地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较空旷的坡地或旱地作园圃,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3、对水分条件的要求

      茉莉枝繁叶茂,水分蒸腾量大。当土壤持水量(指土壤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土壤含水量百分数)在60%~80%,排水、透水性较好时,最适合茉莉根系生长。产花季节,月降雨量100~150毫升,空气湿度在75%~80%的条件下,鲜花产量高质量好。但不同的品种,对水分条件要求也不同,单瓣茉莉根系分布较深(100厘米以上)比较耐旱;而双瓣茉莉,根系虽很旺盛,但入土深度不及单瓣茉莉,相对来说较不耐旱,需水分较多。

       露地栽培的茉莉,在旱季缺水的情况下,会影响生长和萌芽,花朵细小,鲜花难采摘,产量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双瓣茉莉,受影响更大。因此出现旱情时,应及时灌溉。但是,茉莉喜湿怕涝渍,土壤水分过多,也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发生烂根闷死现象。故茉莉花选地种植时,要考虑到土地的排水、灌水条件,开好排水沟。遇上雨季,更要及时排除积水。阴雨天气,也会影响茉莉的生长,鲜花水分含量增加,采摘时应注意选择无雨时进行,采收后及时晾干。

4、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茉莉的根系比较发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是产花季节,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因此要求有较深厚的土层。疏松、肥沃的沙质或半沙质的土壤或粘性较小的轻粘土比较适宜茉莉的生长。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即使是双瓣茉莉,根系入土可达30厘米以上,支根多,根须茂密,地上部分生长健壮,花多质高。相反,如土壤粘性过大,有机质缺乏,通透性差,根系生长发育不良,此时植株矮小,茎枝纤细,花少而小。

     土壤的酸碱度对茉莉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酸性或碱性过大都不利。据福建、浙江、广西等省区调查,PH值在6~6.5的微酸性土壤比较适合茉莉的生长发育。由于茉莉怕碱,切忌在碱性土上种植。微酸性土壤种植的在管理过程中,也不宜过多使用碱性肥料和农药,如石灰等。

5、地形、台风对茉莉生长的影响

      地形对于茉莉的生长本来不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因地形涉及到排灌、温度、台风、霜冻等多种生态条件,因此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一般来说,向阳的丘陵坡地,光照强,空气流通、冷空气不易沉积,排水良好,对不耐寒的茉莉有极大好处,而且能逐步锻炼耐寒性,利于安全越冬。因此,在向东或向东南的坡地上开辟茉莉园,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加强管理,不但可提早采花时间,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减轻冻害。

      广西地处东南沿海,南临北部湾,每年5~12月,都可能受到台风的侵袭,其中尤以7、8、9月台风次数最多,受台风影响较大的有梧州、桂平、贵县、南宁、宁明一线以南地区,其中钦州、玉林地区受灾较严重。随台风而来的是暴雨或大雨。暴风雨严重影响茉莉花的生长,可能造成植株倒伏或大量落花,或使土壤肥料大量流失,或花地积水。因此,台风来临前要开好排水沟,使雨水能及时排泄,雨后视土地情况及时扶正倒伏植株,土壤稍干后及时施肥培土,使茉莉迅速恢复生长。台风虽带来灾害,但在干旱季节发生,能带来降雨,可缓解旱情,利于茉莉的生长发育。

      除台风外,广西每年10月中旬前后发生的寒露风,对茉莉生长也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干冷型寒露风,干燥寒冷,会造成茉莉孕蕾困难,影响秋花产量质量。因此,应争取在9月底、10月初追施肥料,轻培土,增强植株抗寒能力,使茉莉正常生长、开花,减少损失。

二、茉莉花的生长习性

       茉莉花的叶片是对生叶,由叶腋抽生新梢,并且是成对抽生的。如由一主茎抽生一对主枝,这一对主枝又分别抽生一对或二对侧枝。在条件适宜时,枝梢成倍增加,花蕾也随之倍增。掌握这一生长规律,适时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加强管理措施,就能促使分枝,加速生长和花芽分化,为夺取高产创造条件。

三、茉莉花的开花习性

       茉莉从新梢形成到开花采摘,这一时期,通常花农称为“造花期”,大约30天。从萌芽到现蕾约15天,从现蕾到成熟开放约13天。花蕾发育过程中色泽嫩绿逐步转为黄绿、黄白、乳白、雪白。到雪白时的花蕾正处于含苞待放期,称之为“熟花”(或桶花、当天花)。熟花正是适合采摘的时期。待鲜花开放后,无论是采摘下来或者留于枝头,在24小时之后,色泽又由雪白转为紫红色或黄色。此时香气已大部散失。再过24小时,花瓣完全枯萎凋谢。当然,温度、光照、晴雨等环境因素也影响这一过程的加速或延缓。品种不同,萎蔫期也不相同,双瓣或多瓣种比单瓣种略长。

       茉莉每日开花的时间也因季节各不相同。春花多在夜间9时开放;伏花多在傍晚8时开放;秋花又在夜间9~11时开放。

       茉莉的聚伞花序通常由3~15朵单花组成。也有由20多朵甚至超过30朵单花组成的。开放顺序,先开顶花,然后,由上至下,成对开放。

二、鲶鱼生活习性与生活习性区别?

鲶鱼是典型的无鳞鱼,在我国各大水域中都有分布,尤其是我国南方城市,鲶鱼的数量众多,作钓鲶鱼的钓鱼也不少,成年的鲶鱼体型较大,吃口猛,是不少钓大物的理想目标鱼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鲶鱼的生活习性,帮助新手更好的认识鲶鱼。

底栖鱼类

鲶鱼主要生活在水底中下层,以捕食水底的底层的小鱼小虾,如水表有丰富的饵食,也会游动到水表进行觅食。在冬季,鲶鱼会潜入到淤泥酱层中过冬,有打窝做洞的越冬习性。

怕强光、夜晚活动

鲶鱼很惧怕强光,一般不会在阳光强烈的时间活动在水表,喜欢呆在阴暗的深水区或弱光阴影水域(水花生、水葫芦、浮莲下面),昼伏夜出的生活作息,白天大多躲藏在有礁石、洞穴、倒树、深坑中,傍晚时开始外出觅食,阴雨天鲶鱼大多全天候活动。

肉食性鱼类

鲶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一般都是捕食小鱼小虾、泥鳅和底层的水生动物,同时鲶鱼对于辅食和腥臭的动物内脏也有着强烈的摄食欲望,因此有不少钓友会使用鸡肝、鸡肠等作钓鲶鱼。鲶鱼遵循大部分鱼的过冬习惯,气温下降时,摄食欲望也会降低,一般冬季很少开口。

视力弱、嗅觉强

鲶鱼的视力比其他鱼类要若上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鲶鱼躲藏在阴暗处,对光线的敏感程度逐渐退化,依靠明锐的嗅觉和胡须的触觉感知猎物,捕食方式很少会主动追击饵食,往往是潜伏后突袭。

不成群、单独活动

鲶鱼为掠食性鱼类,吃小鱼小虾,并且很孤僻,因此鲶鱼很少成群活动觅食,大多时间都是单独捕食,如果鲶鱼进窝,一般其他小型鱼类都会逃离,造成窝点长期无鱼。

贪食

鲶鱼非常贪食,其硕大的鱼嘴往往能够吞下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鱼类,并且摄食的欲望会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强,尤其是到了盛夏,鲶鱼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觅食,食物紧缺时会选择水底的腐食、鱼粪等进食。

鱼卵在鱼嘴中孵化

鲶鱼和其他淡水鱼的产卵孵化不同,在进入到4-6月份产卵期时,雄性鲶鱼会将鱼卵含在嘴中孵化,而不是甩籽到水草上,在孵化期间雄性的鲶鱼是不会进食的,因此这个时间段并不是作钓鲶鱼的最佳时间。

喜好活水

鲶鱼喜好活水,无论是进水口、涨水、河流倒灌等,只要是有流水鲶鱼的活性都会增强,表现出强烈的逆流行为,钓友们常常会在下雨涨水后,在浅滩的小水洼处发现鲶鱼,这正是因为鲶鱼好在活水区逆流习性导致的,东南亚等地更是有利用该习性捕捉鲶鱼的渔猎方法。

对水质要求低

鲶鱼的生存能力很强,对水质要求并不高,往往水质存在污染的水域,鲶鱼也能存活,比大部分淡水鱼的适应能力都要强,但是这样的水域的鲶鱼肉质并不好,体内会堆积大量的化学毒素,不建议钓友在这样的水域垂钓鲶鱼。

生长速度快

鲶鱼的生长速度很快,一年时间即可性成熟开始交配繁殖,饵食充足的话,养殖的鲶鱼一年就能够 2公斤重。目前国内很多养殖户将鲶鱼作为养殖鱼饲养,成熟快,生长周期慢,易养殖。

以上就是对鲶鱼的主要生活习性的介绍,可以看出鲶鱼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生存能力强的肉食性底栖鱼类,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会有鲶鱼的存在,作钓鲶鱼时把我肉食性的特点,以行为的动物饵作钓效果明显。

三、狼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通常群体捕杀大型猎物。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都为雄狼)再生殖时会使用窝,通常在地面挖洞而成,可长达三四米,入口有大土堆。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

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但持久性较差。

智能颇高,可以气味、叫声沟通。

驯化后的狗,脑容量较狼小了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虽然在划定区域地图的部分退化,但在与其他人类相处的部分则增加。

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夏天偶尔也吃点青草,嫩芽,浆果.是生物链中极关键的一节

四、鹌鹑生活习性?

鹌鹑活动在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山坡、丘陵、沼泽、湖泊、溪流的草丛中生活,有时亦在灌木林活动,有时也到耕地附近活动,属于地栖性鸟类,性善隐匿,平时喜欢潜伏于草丛或灌木丛间,或在其中潜行。

性善隐匿,多成小群活动,是一类候鸟,常栖居于气候温暖的地方,是稚科中迁徙能力相对较弱的一种,翼羽短,不能高飞、久飞,往往昼伏夜出,喜夜间迁徙群飞,迁徙时多集群。

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旬至9月底离开繁殖地。迁徙时成群,多在夜间进行,白天则躲在草丛,灌丛中休息。

扩展资料:

1、鹌鹑的用途

鹌鹑肉就是一道佳肴。鹌鹑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蛋白质含量高达24.3%,还含有卵磷脂以及多种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适合胖人、中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食用。

鹌鹑蛋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蛋白质、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卵磷脂等含量比鸡蛋还高,含有降压素芦丁等成分。鹌鹑适用于炸、炒、烤、焖、煮汤等烹调方法,其中以煲汤最营养。

2、繁殖方式

五、苔藓生活习性?

苔藓虽然喜欢潮湿的环境,但它却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因为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苔藓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的环境。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喷水多次,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另外,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苔藓植物是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最大的也不过只有数十厘米。它是一种极其简单的低等植物,与藻类十分相似,呈扁平的叶状体。

六、竹子生活习性?

竹子的生长环境:

竹类大都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

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

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

七、火鸡生活习性?

火鸡的生活习性 1、适应能力较强。

火鸡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尤其是耐寒能力比普通鸡强得多,并且很少患病。

可以在风雨中过夜,在冰天雪地里觅食,因此,比较适合放牧饲养。

2、喜欢群居生活。

火鸡喜欢成群结队生活在一起,尤其喜欢自由散步,不受约束。

3、食性比较广泛。

火鸡长期自然生活中,以草食为主,如青草、草籽、嫩叶、竹叶等,也食用活体或死体昆虫。

特别喜欢辛辣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等。

4、其它生活习性。

火鸡的其它生活习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好斗,火鸡之间经常出现争斗的行为,往往以一方妥协而结束;二是抱窝性, 火鸡一般都有较强的抱窝性,雌火鸡产蛋20枚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抱窝行为;三是登高栖息性,在自然界中,由于火鸡能够飞翔,因此多在较高的树叉上过夜;四是喜干燥、怕潮湿,火鸡较喜欢在干燥的环境中生活,尤其喜欢沙土浴,不喜欢潮湿的环境。

八、蟑螂生活习性?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九、月季生活习性?

月季的生活习性喜阳,要定期的浇水,十天施一次肥,保持温度在18度以上。

十、野兔生活习性?

(1)不合群,好独居,兔在自然条件下,都各自打洞独居,只有交配季节才在一起。无论是公母兔、同性兔,在一起常常争斗,引起外伤,如把耳或睾丸咬掉等。因此,家兔宜于单笼调养。

(2)白天好静,晚好食兔子在长期生存竞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善于打洞和昼伏夜出的习性。兔白天安静地卧于笼中,夜间十分活跃,并大量采食,据观察,夜间采食量占全天的70%以上。在某种条件下,肉兔很容易进入困倦或睡眠状态,这时感觉降低甚至消失。因此,要晚上喂给足够的野草和饲料,白天尽量不妨碍其睡眠。例如,将兔侧卧或四肢朝上呈“U”字形姿势,然后用手轻轻顺毛抚摸,或按摸太阳穴,在2分钟内肉兔就会进入睡眠状态。

(3)厌炎热潮湿,喜干燥环境 兔的汗腺不发达,主要靠呼吸散热,故长期处于高温(35℃以上)的潮湿环境会引起大批死亡,成年兔的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14~20℃,初生仔兔窝内温度为30~32℃,干燥、清洁对家兔健康十分有利。兔也很讲卫生,经常用前爪“洗脸”,吃食、拉屎、撒尿和唾觉三点定位。兔的肛门、口、鼻不清净时,说明有病,要尽快查清原因,对症治疗。

(4)好啃食 兔子的大门齿是恒齿,经常生长。如经常喂给柔软料,兔就自然而然地要啃咬木笼等物,以保持适当的齿长。因此,应往兔笼内投放一些树枝或供以颗粒饲料。制作兔笼时,尽量不留棱角,使兔无法啃咬,以延长兔笼的使用年限。

(5)胆小怕惊挠,兔子是一种胆小的动物,突然喧闹声、生人和陌生动物,如猫、狗等都使它惊慌失措。兔的听觉灵敏,常常竖起耳朵来听声响,喧闹、生人或陌生动物的闯入会使兔受惊,使其在笼中到处奔跑,同时出现跺足动作。这种跺足声会引起其他兔的惊慌,以至于全群受惊。在饲养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引起兔惊慌的声响,饲养者动作要轻,尽量避免声响。同时,要禁止陌生人参观和猫、狗等进入兔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