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磷酸二氢钾喷叶面几次?
一般是10-15天喷施一次。
磷酸二氢钾常用于叶面喷洒,一般是10-15天喷施一次。不建议连续多次喷施,喷多了会使叶片增厚。1、喷施有效期,选择在作物吸收磷、钾养分高峰期,例如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的孕穗或抽穗扬花期;油菜的苔期至开花期;棉花的开花前后;薯类作物的薯块膨大期等。
2、喷施时间的把握,雨天不施,有晨露不施,晴天中午不施,宜选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喷施,阴天可整天喷施。
3、喷施时要使叶正反面都能多沾肥水。行走不能太快,要均匀一致。
4、提倡磷酸二氢钾和一些氮素化肥、微肥及农药等做到合理混施,可节省劳力,增加肥效与药效。在作物生长较差,缺氮、磷、钾的田块实行混施,一般要求尿素液的适宜浓度为1%~2%;在缺硼以及对硼肥显效的作物如棉花、油菜、小麦等作物,用磷酸二氢钾与硼肥混施增产效果显著,硼肥浓度为0.1%~0.2%。磷酸二氢钾可与非碱性农药混合喷施,也可以和调节剂混合喷施。
5、磷酸二氢钾促进植物体的生殖生长,在植株营养阶段不宜施用,以免造成药害与浪费。
6、正确判断植株缺磷和缺钾,由于磷钾两种元素在体内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所以缺乏时往往表现在老叶和花茎上。在一般情况下,植物缺钾时,基茎部叶片呈杂色或缺绿,叶缘杯状卷起或卷皱,叶脉间或叶尖和叶缘有坏死斑点,植物的茎秆细弱;缺磷严重时,植株色深,长呈红或紫色,基部叶片黄色,茎短而细,嫩叶的叶脉失绿。
7、此外,叶面喷肥只是植物施肥的一种补充,切不可取代基肥及根部追肥。植物根部有更大的吸收能力与吸收系统。但叶部的吸收量,不依赖于根部的吸收量。因此叶面肥与根部施肥巧妙结合,这样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益。
二、竹子可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吗?
竹子可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使用浓度3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为宜。若配合尿素一起喷施(浓度也是300倍液),促进生长的效果更好。
磷酸二氢钾农业上用作高效磷钾复合肥;磷酸二氢钾产品广泛适用于各类型经济作物、粮食、瓜果、蔬菜等几乎全部类型的作物,各省均由当地的农科院所、土肥站等专家机构针对磷酸二氢钾适用于各类典型作物进行了很多的相关应用实验,通过各地对各类型作物的实际施用效果证明磷酸二氢钾具有显著增产增收、改量优化品质、抗倒伏、抗病虫害、防治早衰等许多优良作用,并且具有克服作物生长后期根系老化吸收能力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的作用。
三、甜瓜叶面喷磷酸二氢钾啥时间最好?
坐瓜膨大期喷施嶙酸二氢钾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甜瓜甜度
四、磷酸二氢钾什么时间喷叶面好?
浓度使用磷酸二氢钾的时候,一定要避开高温时间,一般高温的季节不建议高浓度使用。磷酸二氢钾使用宜选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喷施。
五、Edta +芸苔素+磷酸二氢钾喷叶面?
也可以
水稻生产对于产量要求是较高的。水稻生长中后期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速溶硼,对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及光合作用产物的转运很有帮助。
由于气候等原因,近几年各地水稻遭受高温热害影响较为频繁。通过我们反复试验,在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1-2次垦多乐-天然芸苔素内酯和99%磷酸二氢钾,大大提高水稻抗干热风的能力,从而减少高温对水稻产生的热害。
六、棕竹可以用磷酸二氢钾喷叶面?
这个应该可以,我曾经给花木公司供过货,他们用在苹果树上。磷酸二氢钾作为国家推荐的叶面肥,没有副作用,就怕用过量,一定要按照比例。还有,别买到假货。我是湖北南轻科技的,专业生产磷化工。
七、铁树叶面能喷磷酸二氢钾吗?
只要幼苗叶片展开6-7片叶后(新梢长到20厘米左右),就可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一般前期浓度可用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后期还可用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温度对叶面吸收影响较大。
一般叶片吸收的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18℃、高于35℃不利于吸收,因此夏天喷肥最好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
叶面肥选择尿素时,由于尿素内含有缩二脲,对叶片有毒害,应选择缩二脲含量<2%的尿素(国家规定缩二脲含量:颗粒状一级品<1%,二级品<2%;结晶状一级品<0.5%,二级品<1%),超过国家规定的不能用于根外追肥。
八、西瓜叶面喷磷酸二氢钾几天喷一次?
15天左右一次。
一般磷酸二氢钾喷施间隔 两周以上,如果频繁使用是很容易引起烧西瓜的,让西瓜叶片发黄,长势不好,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酸二氢钾喷施时间过短,西瓜生长发育不好的。
在西瓜果实膨大初期和中期,可叶面1000-1500倍稀释喷施碧卡硅溶磷酸二氢钾,即可防早衰增加抗病能力,又能提高西瓜品质。
九、叶面吸收磷酸二氢钾原理?
在喷后通过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片内部,迅速由旗叶经过茎部运转到其他各叶与穗部,供全株利用。喷洒后1小时,就有 50%被叶面吸收转化,48小时茎叶吸收达到最高峰,然后开始大量运转集中到穗部,4天基本吸收完毕。
十、杨梅喷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叶面肥,任何果树都可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