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金环蛇分布在(金环蛇分布在哪些地区)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16 06:33   点击: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金环蛇是红色的吗?

不是。

金环蛇英文名为Banded Krait,又称黄节蛇、金甲带、佛蛇、黄金甲、金包铁、金脚带,是体形较大的剧毒蛇,在中国南部以及东南亚一带均有分布,因其通身黑色,带有黄色的环纹,故名“金环蛇”。

二、云南有几种眼镜蛇?

1、云南两头蛇

云南两头蛇称为游蛇科两头蛇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等地,多生活于丘陵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景东。

2、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寿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我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3、金环蛇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4、雪山蝮

全长500mm左右。头较大,呈三角形,颈明显,有颊窝。背部暗褐色,有黑色斑,头顶有一对黑斑,唇部色淡。生活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上。分布于云南。

5、云南颈斑蛇

云南颈斑蛇是一种游蛇科动物,分布于中国云南。全长300毫米左右。头较小,与颈不易区分。上唇鳞5(2—1—2)枚,眶后鳞1枚,颞鳞1枚,第四枚上唇鳞与顶鳞相切。背面棕色,具黑色网纹,头背色暗,颈部黑箭状斑边缘不太明晰;腹面肉黄色,满布棕点斑。

三、广东十大常见蛇?

1、赤尾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学名:Tryptelytrops albolabris)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白唇竹叶青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2、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毒性较大,中毒后几分钟即可导致死亡,是世界上危险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

3、圆斑蝰

圆斑蝰(学名: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鲁塞尔氏蝰蛇)、锁蛇,是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山蝰属下的一种有毒蝰蛇。体粗壮,全长1m左右。头较大,三角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鼻孔大,背位,无颊窝,头背为小鳞,起棱。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

4、银环蛇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5、白眉蝮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

6、舟山眼镜蛇

中华眼镜蛇(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中华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

7、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原矛头蝮为管牙类毒蛇,有剧毒。

8、金环蛇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9、莽山烙铁头

莽山烙铁头也称为莽山原矛头蝮,全长可达2m,是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有毒蛇种。其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莽山烙铁头是由陈远辉和赵尔宓命名,是国际上一级优先保护的濒危物种。通身黑褐色,并杂以黄绿色或铁锈色小点,形成细网纹,背面有黄绿色横斑,横斑的中部 (背中线部分)扩大,其中央有褐点,幼体尾后部浅黄色,分布于湖南 (宜章莽山)。

10、青环海蛇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前沟牙类剧毒蛇。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卵胎生。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

四、越南人吃的是什么蛇?

越南人吃的蛇是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雨伞柄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五、金环蛇一年长多长?

蛇一年能长0.1-0.5千克。

金环蛇是体型比较大的毒蛇。金环蛇全长0.98—1.5米,大的也能长到1.8米长。

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分布于中国的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金环蛇可是毒性很强的蛇,也被称之为最最致命的毒蛇。

六、湛江地区最常见的蛇?

1、赤尾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学名:Tryptelytrops albolabris)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白唇竹叶青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2、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毒性较大,中毒后几分钟即可导致死亡,是世界上危险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

3、圆斑蝰

圆斑蝰(学名: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鲁塞尔氏蝰蛇)、锁蛇,是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山蝰属下的一种有毒蝰蛇。体粗壮,全长1m左右。头较大,三角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鼻孔大,背位,无颊窝,头背为小鳞,起棱。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

4、银环蛇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5、白眉蝮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

6、舟山眼镜蛇

中华眼镜蛇(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中华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

7、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原矛头蝮为管牙类毒蛇,有剧毒。

8、金环蛇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七、越南三大毒蛇?

1,金环蛇,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2,丽纹蛇,丽纹蛇大者全长561毫米。有前沟牙。头背眼后有一黄白色“∧”形斑;背面紫褐色,有黑色横带,在躯干部有19~21条,在尾部有3~4条;背鳞光滑,通体15行;腹鳞176~198;肛鳞二枚;尾下鳞30~36对。

3,中华眼镜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

八、毒蛇分布区域?

中国的毒蛇有40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

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白花蛇等主要含神经毒。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 每个野外活动的人正确且全面地认识毒蛇和了解蛇伤防治非常必要。 常见的毒蛇:

九、安徽十大毒蛇名单?

1. 银环蛇,是我国最毒的蛇,也是世界第4毒的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分布于长江以南江西、浙江、安徽、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等,栖息于平原、丘陵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属国家保护动物。

2. 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雨伞柄、或佛蛇。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金环蛇夜晚活动,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海南,福建,江西,云南,湖北都有其踪迹。

3. 眼镜蛇,别名饭匙倩、蝙蝠蛇、胀颈蛇、扇头风、扁头风等,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里,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鱼塘边、田间、有剧毒,白天活动,主要分布在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可能湖南省永州最多。

4. 短尾蝮蛇,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土鸡婆, 一种浅褐色到红褐色的毒蛇,活动于河边、草坡、林地或远离水源的荒地、石堆,昼夜活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剧毒。

5. 竹叶青,别名青竹蛇、青竹彪、刁竹青、焦尾巴、赤尾青竹丝头大,三角形;颈细;尾较短,有缠绕性,善于伪装,与竹叶色相近,生活于山区树林中或阴湿的山溪旁杂草丛、竹林中,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浙江、湖南湘西、台湾等地。

6.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毒性极强,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东等地。

7. 尖吻蝮,别名百步蛇、百花蛇、中华蝮、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等,有剧毒,分布地区有安徽、重庆、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广东及台湾省。

8.蝰蛇,又称百步蛇,金钱斑,圆斑蝰,黑斑蝰蛇,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有剧毒,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