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鱼藻种植方法?
在水缸里放置清水阳光晒过后种植金鱼藻以及水草。
1.首先如果是自来水的话,现在太阳底下放个一天,因为自来水中的氯(cl-)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底部铺细沙或小石子,金鱼藻会沉在底部,用沙子固定,它没有根的,之后就可以把金鱼藻或水草放进去啦金鱼藻无根,全株沉于水中,因而生长与光照关系密切,当水过于浑浊,水中透入光线较少,金鱼藻生长不好,但当水清透入阳光后仍可恢复生长。
2.在2%~3%的光强下,生长较慢。5%~10%的光强下,生长迅速,但强烈光照会使金鱼藻死亡。金鱼藻在pH值7.1~9.2的水中均可正常生长,但以pH值7.6~8.8最为适。金鱼藻对水温要求较宽,但对结冰较为敏感,在冰中几天内冻死。
3.金鱼藻是喜氮植物,水中无机氮含量高生长较好开花结实,金鱼藻期6~7月,果期8~9月。雄花成熟后,雄蕊脱离母体,以花药末端的小浮体使其上升到水面,并开裂散出花粉,花粉比重较大,慢慢下沉到达水下雌花柱头上,授粉受精,这一过程只有在静水中进行。
二、水缸怎样种植金鱼藻?
在水缸里放置清水阳光晒过后种植金鱼藻以及水草。
1.首先如果是自来水的话,现在太阳底下放个一天,因为自来水中的氯(cl-)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底部铺细沙或小石子,金鱼藻会沉在底部,用沙子固定,它没有根的,之后就可以把金鱼藻或水草放进去啦金鱼藻无根,全株沉于水中,因而生长与光照关系密切,当水过于浑浊,水中透入光线较少,金鱼藻生长不好,但当水清透入阳光后仍可恢复生长。
2.在2%~3%的光强下,生长较慢。5%~10%的光强下,生长迅速,但强烈光照会使金鱼藻死亡。金鱼藻在pH值7.1~9.2的水中均可正常生长,但以pH值7.6~8.8最为适。金鱼藻对水温要求较宽,但对结冰较为敏感,在冰中几天内冻死。
3.金鱼藻是喜氮植物,水中无机氮含量高生长较好开花结实,金鱼藻期6~7月,果期8~9月。雄花成熟后,雄蕊脱离母体,以花药末端的小浮体使其上升到水面,并开裂散出花粉,花粉比重较大,慢慢下沉到达水下雌花柱头上,授粉受精,这一过程只有在静水中进行
三、该如何种植金鱼藻?
养殖方法如下:
1.养金鱼藻的水要定期更新以保证水质干净、清澈。在微弱的光线条件下,金鱼藻通过自己的呼吸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对水质的透明度非常敏感。所以在室内要放置金鱼藻的容器,要置于透光处。
2.水中的氧含量较低,并且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含氧量会更低。所以,在人工饲养的时候,一定不要让其在深水区生长,一定要控制好水位。含糖、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的富营养化对其生长不利。由于以上物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中会消耗很多的氧。另外,还可以控制或者消灭其他的海藻。因为他们的繁殖,会消耗水里的氧气。
3.金鱼藻耐冷,高温对金鱼藻的生长是不利的,15~16℃是其最适宜的温度。某些品种在15℃以上会产生枝条,从而影响植株的形态。金鱼藻是一种喜光照的植物。在充足日照条件下,植株矮小、密集、生长均匀、高度均匀、花期均匀、花色丰富。在半阴环境下,植株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花期延长,花色变浅。
四、鱼缸如何种植金鱼藻?
施撒肥料:要加强肥水管理。施肥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金鱼藻具有根瘤菌,本身有固氮作用,一般情况下不用施氮肥,适量增加磷、钾肥即可。在生长期内,结合浇水每半个月施一次发酵的油渣水,出现花蕾时,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更佳,每次施肥前应松土除草。 浇水要点:金鱼藻对水分比较敏感,盆土必须保持湿润,盆栽苗必须充分浇水。但盆土排水性要好,不能积水,否则根系腐烂,茎叶枯黄凋萎。 修剪要领:金鱼藻幼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做摘心处理,以缩短植株高度,增加侧枝数量,增加花朵。修剪时剪去病弱枝、枯老枝和过密枝条,每次开完花后,剪去开过花的枝条,促使其萌发新枝条继续开花。
繁殖要点:
1、在养殖金鱼藻的过程中的肥料不能太多,应该做到肥而不能瘦。如果是要大面积的养殖金鱼藻那么在整个池塘就不能有其他的杂草。还有要保证水的质量。当水藻和金鱼养殖在一起的时候,那这个金鱼就会食用整个金鱼藻,所以水的质量一定保证,要勤换。
2、在种植金鱼藻整个的深度也是有讲究的,整个水域的水深一定要保持在1米范围之类。如果水过深的话,那么金鱼藻的叶子可能就会减少,这样会使金鱼藻的产量不好也不好看。这样或导致水草的利用率降低从而也就降低了整个金鱼藻的商业价值。
3、在一般的情况下,金鱼藻的第一次收采在50天左右为一次。但是在整个采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金鱼藻的用棍子捞起来在水中转一圈,再拿上来。第二次采集在30天左右。最后的采集只要相隔几天就可以了。
病虫防治:立枯病是金鱼藻苗期发生的主要病害,可用克菌丹浇灌。叶枯病、细菌性斑点病、炭疽病等侵染叶、茎,可用波尔多波或乙基碘硫磷400倍液防治。菌核病可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对于蚜虫和夜盗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五、生姜种植密度?
高肥水田:指水源充足,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含碱解氮100ppm以上,速效磷40ppm以上,速效钾120ppm以上的田块,可采用行距50厘米,株距19厘米,每亩种植6500~7000株。
六、芦笋种植密度?
沿直线挖定植沟,沟宽40厘米,沟深40--50厘米,按株距25厘米,植于定植沟间,笋苗鳞茎盘低于定植沟表面10-12厘米。
七、月季种植密度?
月季间距保持0.5米左右,保证水分和养分充足,不能互相影响光照。
八、马蹄种植密度?
栽种的密度,如果栽种的密度太大,那么马蹄的产量也就不会高,但栽种的密度太小,土地资源有没有的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一般会按照行间距三十到五十厘米、株间距三十到三十五厘米左右进行栽种。其次就是在栽种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栽的太深同时也不能太浅,太深到时不好采收,而太浅则容易发生倒苗的现象。
九、种植油柑密度?
每组每行的理想行距和窝距为3米×3.5米到3米5×4.5米,其实每亩地就是栽种40棵到60棵之间,株距和行距大多密度为2米×3米或者2.3米×3.3米的话,算下来每亩地应该栽种85株到110株。
油柑,别名山油甘,有些地方也叫牛柑子或余柑子,成熟时为赤黄色或淡黄色,可以生吃,油柑叶常用来填充枕头,透气散热
十、花生种植密度?
花生的种植密度是决定群体叶面积大小和发育进程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种植密度应依据所种植区域的气候、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而决定。
(一)种植密度与品种
花生不同品种间的植株形态差异较大,其适宜种植密度差异也很大,各品种类型的生长习性不同,其种植密度也不同。原则上匍匐型品种宜稀,直立型品种宜密,半匍匐品种介于两者之间;生育期短、分枝少、开花早而集中、结实范围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应适当密些;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花期长、结实范围面积较大,种植的密度应稀些。
(二)种植密度与气候
花生生长发育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在确定花生种植密度时要因地制宜。一般在高温、降雨较充足的地区花生植株生长旺盛,种植密度宜稀,而低温干旱或高温干旱地区,花生植株生长较矮,种植密度应适当加大。
(三)种植密度与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对花生的植株生长影响很大。在高肥力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株高棵大,分枝多,为避免群体光合竞争,应减小种植密度;在土层较浅、低肥力条件下,花生生长受到一定限制,表现为植株矮小,分枝少,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所以,应掌握“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
(四)合理密植的范围
合理密植之所以增产,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光能。稀植时,群体叶面积总量少,因而其光合总量低,以致产量降低。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加大,虽然光合生产率因群体面积增长而有所降低,但其光合产物下降的数量低于因叶面积增长而增加的数量,所以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高,总光合量增加,产能亦能相应地提高。
种植的密度要综合考虑品种、土壤肥力、气候等因素。北方春播花生区的疏枝中熟丛生型大花生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O,密枝丛生型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18~24万株/hO,蔓生型品种一般种植密度为12万~21万/hO,而珍珠豆型早熟品种种植密度为27万~30万株/hO。在上述范围内,如地力肥力、供水条件良好应取种植密度的下限,晚播者应适当增加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