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墨竹图鉴赏文同(墨竹图文同作品鉴赏)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5-21 04:38   点击:10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文同墨竹图赏析?

《墨竹图》乃文同代表作,绢本水墨,纵113.6厘米,横105.4厘米。画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圆浑的中锋画竿,节与节虽断而意连;小枝用笔迅疾坚挺,左右顾盼;竹叶则八面出锋,挥洒自如,浓淡相间,在叶尾折转处提笔露白,以示向背之势,聚散无定,疏密有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二、文同的墨竹图有什么绘画特色及他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文同(公元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盐亭县人。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这幅倒插的墨竹图,采用中国画广泛使用的S形构图,竹竿倔强,小枝挺劲,竹叶符合竹子生长规律,采用散点透视法,竹叶正侧面用色不同,一组竹叶长势以发散状为主,整幅画,竹叶有聚有散,开合分明,竹叶与小枝相穿插,自然生动,生机勃勃。材料选用仿古黄绢,只用水墨完成画作。虽然文同不是墨竹画的鼻祖,但以文同开宗立派的“湖州画派”,将墨竹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据说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关系,苏轼诗文书画俱佳,其墨竹画法深受文同影响,文同的墨竹,表现一种不受约束,追求自然自由的心态。在那个国运衰微,连年战火,经济萧条的年代,他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不与时同,似乎要远离尘世的喧嚣,置身于荒野之中,自由任性的发展。从文同墨竹图可以看出,文同熟知竹子的习性,熟知竹子的生长规律。要做到这些必须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所以文同画竹,不打草稿,信手拈来。晁补之赞曰: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这种比喻,当不为过。

三、墨竹图背景故事?

《墨竹图》是北宋画家文同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见文同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发胸怀。

创作背景

宋神宗继位后,宋王朝面临社会矛盾尖锐,民众起义不断,冗兵、冗员、冗费问题严重,国库空虚,财政困难的局面,西夏、辽不断侵扰宋王朝,蚕食宋朝疆域,阻碍了北宋经济的发展,也威胁到宋朝政权的存在。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而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同思想倾向守 ,不适应王安石变法,于是回避党派,追求自求田园之乐。

四、墨竹图的作者?

《墨竹图》是北宋画家文同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见文同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发胸怀。

五、题文与可墨竹中墨竹的特点?

柯九思

湖州放笔夺造化①,此事世人那得知②。

跫然何处见生气③,仿佛空庭月落时。

【注释】

①湖州:指宋代画竹名家文同,他曾做过湖州知州。②此事:指文同画竹“夺造化”的深湛造诣。③跫(qiong)然:猛然,突然。生气:生动的气韵。

【评说】

本诗选自顾嗣立《元诗选三集·丹丘生稿》、陈衍《元诗纪事》卷一七。

柯九思(1290—1343),元代画家,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受元文帝宠信,特授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文帝死后,便流寓江南,归老松江。他工诗、善书、擅画,常画墨花墨竹,将书法笔法融于画法,独具特色。有《丹丘生稿》。

苏轼的抒情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一个月满空庭的夜晚,他与友人张怀民信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柯九思这首题画诗,便是用苏轼诗一样的散文文意,赞誉文与可画竹的气韵和风神。诗的前三句,纯是议论。首句是说文同的画笔超越造化,他创造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次句是说普通人还不知道、不懂得这个道理,无法体识文同艺术造诣之深湛。第三句,虚作设问,何处才能见到它的生动气韵呢?结句方才落到画面上,落到文与可的画竹形象上。画面上的竹枝,摇曳在一派空明中,风神绰约,宛如月照空庭,洒下无数清影。柯九思得笔法于文同,人称“丹丘写竹师老可”(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九引瓠斋诗),自己善于画竹,生意飞动,犹如龙翔凤翥,所以他对文同画艺深有体识,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来。

六、苏轼的墨竹图背景?

自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竹常被文人高士用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有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此作笔法谨严有致,具潇洒神态

七、郑板桥墨竹图赏析?

郑板桥所绘墨⽵,瘦硬坚劲,潇潇飒飒,以⽵喻出光明磊落,具有⼀种孤傲刚正的桀骜不驯之⽓,这是郑板桥墨⾹之中蕴藏的⼈格情怀,⽵之性情也是板桥之风⾻,⽵之⾼洁素雅、坚韧不屈的物性尽现笔底。在艺术构思上提出“胸中之⽵”的有名段论,影响之深远,⾄今常为⼈们所引⽤。

八、墨竹图题诗名句?

《墨竹图题诗》是清代郑燮所作,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全诗原文如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九、郑板桥《墨竹图》的翻译?

画竹插天盖地来,

翻风覆雨笔头载;

我今不肯从人法,

写出龙须凤尾来。

郑燮(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的贞定,经得起各种磨难考验,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为「题画竹」: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前二句写画竹的气势,后二句则双写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从俗流、不为俗物的个性。

《 郑燮六十自寿 》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 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

十、郑板桥,墨竹图的简介?

《墨竹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水墨画。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他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实际上,板桥“胸无成竹”与文与可“胸有成竹”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郑板桥注意的是在创作之前,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相结合,但这种写意画与文与可高度写实墨竹画在技法上又是有区别的,即有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不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郑板桥画竹还讲究书与画的有机结合,“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他说:“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为此,人们都能从他的字画中体味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