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怎样在稻田养泥鳅?)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7 01:39   点击:10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怎样在稻田养泥鳅?

1、稻田条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3 M2、深60cm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2、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4d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 M2,培肥水质,然后每667m2放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3、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放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 M2。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二、稻田套养田螺泥鳅技术?

稻田套养泥鳅,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包水能力强、土壤较肥沃的稻田。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深80cm左右的沟,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进排水口建两道防逃网,内侧用金属网,外侧用聚乙烯网。网目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有条件者,可在田埂四周支起木桩,并在田上方罩鱼网。

2

/5

鳅苗放养

1、放前处理。先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2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2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2、放养时间。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3

/5

水稻管理

1、品种选择。种植水稻的品种应是矮杆,耐肥力高,特别是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施肥原则。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

3、注意防治。稻田防病、治虫、灭草时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无法避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施药时应叶面喷施,下雨前不要施农药。可以定期施用少量的生石灰。

4

/5

泥鳅管理

1、水位控制。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20cm,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节应及时加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烫死泥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2、饵料投喂。由于施了大量的基肥,放养后不必立即投喂,半个月后应注意投喂人工饲料,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等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占50%),根据水温等具体情况,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

3、注重检查。在稻田搁屈、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

4、严格“五防”。包括防逃、防鸟、防乌鳢、防贼、防药。

(1)防逃。由于稻田较浅,泥鳅容易漫水逃跑,应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加固田埂;

(2)防鸟。为防傍晚鸟类过来偷吃泥鳅,可在稻田上方罩渔网;

(3)防乌鳢。对于洪灾发生时,不慎游进的乌鳢要及时清除,以防血本无归;

(4)防贼。安排人员昼夜巡逻,以防有人使用电瓶等工具偷捕泥鳅;

(5)防药。严防四周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三、怎样合理改造水田养殖泥鳅?

近年来,泥鳅养殖的效益还不错,归根结底就是泥鳅养殖的成本低,且技术也不复杂。很多地区,在泥鳅养殖的发展过程中,也研发出了许多新技术,下面我们要了解的是铜仁市改造稻田高产养殖泥鳅试验。

一、稻田改造

1.稻田选择

试验点位于江口县闵孝镇。5丘面积较大、集中的稻田,共计面积9亩。地势平坦,土壤为弱碱性黏性土,土壤肥力较高,保水性好。周边交通便利,便于物资和产品运输。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畜禽养殖场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 田埂改造

沿田埂开挖 20 厘米宽的基脚沟,深度视土质软硬程度而定,挖到硬土为止,一般20厘米。以混凝土平整基脚,单排横砌6块390毫米×190毫米×190毫米规格水泥空心砖挡墙。每隔5米在挡墙外部再紧贴砌一空心砖柱,以保证座水后挡墙能够承受住压力。挡墙内部以水泥砂浆粉饰,做好防水措施。在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高于水面20厘米左右,排水管铺设在池埂底部与排水渠相连,蓄水时用PVC管套住。

3.防逃防害设施

进排水口安装40目双层聚乙烯滤网。稻田上方和侧面均用尼龙防鸟网覆盖,以木柱或水泥柱作为支架固定。防鸟网设置一般高2米,以方便饲养管理和捕捞为宜。

二、鳅苗放养

1.苗种选择

品种为台湾泥鳅,苗种来源为附近当年人工繁育苗。苗种体长3~4厘米,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游动有力、体表黏液丰富、规格整齐。

2.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在4月下旬,密度为6万尾/亩。鳅苗种入池前用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以杀灭携带的致病菌,浸浴消毒时要注意观察泥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剧烈反应时要缩短浸浴时间。鳅苗入池时要放试水鳅20余尾,检测池水是否会引起鳅苗不良反应。

三、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

放苗之前,应先进行培饵。此时水深不宜过深,可先期注水0.4米左右,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等300千克左右或多元复合肥25千克。每间隔2~3天注水10厘米左右直至达到正常深度。这样有利于水温提升,便于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的培育。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位70厘米以上。定期注换池水,前期可每半月换水1次,中后期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每10天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巡塘,发现泥鳅浮头时要及时换注新水。可采取施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泼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水质调控。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pH 7.5左右,水色为黄绿色。

2.投饲管理

投喂全价膨化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泥鳅重量的 4%~6%。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泥鳅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逐渐增加,应适当增加投喂量,以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采取“四定”原则,定时:每天投喂3次,分别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12点和下午6点左右。定量:根据泥鳅的不同生长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投喂量相对稳定。定位:泥鳅的游动能力相对较弱,为减少泥鳅长距离游动摄食,应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定质:保证投喂的饵料不受潮、不变质等。

3. 病害防治

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水培饵前要彻底清塘并晒塘,选择苗种要规格统一、活动力强、体形健壮。定期检查、加固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定期驱除和清理蛇、鼠、蛙、鸟等敌害生物。此次养殖过程中泥鳅没有发生大的病害。

四、收获上市

9月后,泥鳅规格便达到30克/尾以上。此时可视市场情况和气温变化适时捕捞上市。台湾泥鳅具有不钻泥的习性,可用地笼进行捕捞,剩余的将水放干后集中捕捞。此次试验共捕获成品泥鳅9730千克。

五、效益分析

1.投入成本

共改造稻田9亩。投入包括稻田改造费用 65000 元,铺设防鸟网费用 9500 元,苗种费用43200元,饲料费用93400元,稻田租金6300元,水电、人员工资、病害防治等有关费用合计19700元。试验总投入237100元,平均亩投入26344.4元。

2.销售收入

共起捕成品鳅9730千克,平均亩产1081千克。泥鳅按塘口销售平均价格26元/千克计算,销售收入252980元,平均亩销售收入28108.9元。

3.经济收益

此次效益核算是把稻田改造工程、防鸟网铺设等固定设施投入计算在内,稻田改造一次投入可使用 6~10 年,防鸟网可使用3年,第二年养殖则可节约成本约每亩8278元。

六、小结与讨论

1.泥鳅是一种大众化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前景较好。在铜仁地区,泥鳅价格与鲟鱼价格差不多,但养殖泥鳅投入要小得多,技术门槛更低,更能为普通农户所承受。养殖泥鳅应选择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苗种来源有保障。

2.本文介绍的改造稻田养殖泥鳅模式是一种在铜仁山区更容易推广的模式。山区百姓思想更为保守,流转土地时不允许破坏稻田边界、土质和面貌。相较于直接挖田成塘,本文的模式改造成本略高,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往后盈利可达每亩万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3.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漏、防害和养水,田埂改造时,务必做好防漏措施。稻田的选择要远离大河大沟,防止洪灾损毁。防害设施要配备完全,定期巡塘,定期清除敌害生物。暴雨天气尤其小心,务必经常巡塘。塘中可适当种植水葫芦、水白菜、水花生,为泥鳅生长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4.苗种投入约占养殖成本的20%。台湾泥鳅繁殖的技术门槛不高,建议大规模养殖时,苗种以自繁为主,降低养殖成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