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芡实和茨菇的区别?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茨菇是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于莲藕和荸荠,仅次于芡实。茨菇每年处暑开始种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为冬春补缺蔬菜种类之一,其营养价值较高。
茨菇主要成份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钙、锌、磷、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无素,对人体肌能有调节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二、鸡头米的壳什么颜色?
鸡头米分布非常的广泛,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这鸡头米在每年的中秋过后就可以收获了。鸡头米颜色淡黄色,呈圆形,和莲子长相类似。这种鸡头米每年在丰收的时候,都是经过农民们的纯手工拨出来的,没有办法用机器代替,所以产量不高。所以这种鸡头米是很珍贵的一种食材,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三、秋季的名贵药材有什么?
一、决明子 又名草决明、假绿豆等。于当年秋季9—10月,当荚果变成黑褐色时,分批采收,最后用镰刀将全株割下,运回晒干,用木棒打下种子,除净杂质,再将种子晒至全干即成商品。
二、连翘 又名连壳、青翘等。连翘定植后3—4年开花结果。一般于霜降后,果实由青变为土黄色,果实即将开裂时采收。将采回的果实晒干,除去杂质,再晒到全干即成商品。
三、菟丝子 又名豆寄生、无根草等。秋分前后,当有1/3以上的豆棵枯萎时,菟丝子果壳也已变黄,然后连同豆棵一起割下,晒干、脱粒,用筛子将种子筛出,去净果壳及杂质,晒干即成商品。
四、蔻苡 又名苡仁米等。于秋季9—10月,当茎叶变枯黄,80%果实呈浅褐色或黄色时,连茎秆割下,用打谷机脱粒,晒干,除去杂质,扬去空壳,筛净,然后用碾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再筛净,晒干即成商品。
五、桔梗 别名包袱花、铃铛花等。一般在播种后培育二年后才收获。当地上茎叶枯黄时挖取。过早产量低、质量差;过迟,根皮难以刮净,且不易晒干,收挖时不要伤根,以免汁液外溢。挖回根条,除去茎叶和泥土,放在清水中洗净,用碗碎片或竹刀趁鲜刮去外皮,晒干即成商品。
六、酸枣 又名山枣、野枣等。酸枣树栽后第2年开花结果。于9—10月当果实呈红色、完全成熟时采收,种仁饱满,质量较高。老产区一般用竹竿打落采取。近年来试验用“乙稀利”催落,效果很好。果实采收后,除去果肉,碾破枣核,分离枣壳,沟取枣仁晒干即成商品,亦可用机械化碾壳处理出种仁。
七、白扁豆 又名小刀豆等。白扁豆在9—10月,当果壳变为黄白色略现皱缩时采收,扁豆花于6—7月含苞待放时采摘。白扁豆:荚果采回后晒干,用木棒拍打出种子,簸杂质,晒干即成商品;扁豆花:采后直接晒干即成商品;扁豆衣:先将白扁豆放入水中浸泡至种皮鼓起后,剥取,晒干。
八、山茱萸 别名枣皮、药枣,山茱萸栽后8—10年才能开花结果。当果皮呈鲜红色时适时采收。采摘时要防止折断树枝,损伤花蕾,否则影响翌年产量。果实采回后及时除去枝梗、果柄和杂质,将果实摊于竹匾上,厚3厘米左右,用文火烘到果皮膨胀变柔软时,以用手挤出果核能自动滑出为度,立即取出摊晾,挤去果核,将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
九、补骨脂 又名破故纸、黑故子等。补骨脂的花果期较长,7—10月果实陆续成熟,当小果穗上的种子有80%变成黑色时,即可采收。一般每隔7—10天采收1次,最后连茎秆割回。遇有大风天气,应提前收获,否则果实容易被风吹落,难已收集。收获后,应及时将果实摊开晒干、脱粒和除去杂质,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加5%盐水拌炒至干燥发出香气时,取出筛去灰屑即成商品。
十、芡实 又名鸡头米、红莲子等。芡实花果期较长,果实成熟期不一致。一般于8月下旬到9月,当果实呈红褐色时,分期分批乘船割取水上成熟果实。过早种子不熟,产量低、质量差;过迟,种子熟落能自行散落水中,难已采集。采回后,用木棒击破带刺的外果皮,取出种子,用清水洗净,晒干或阴干
四、潮汕茨实什么时候成熟?
潮汕茨实五月份成熟。
因为潮汕茨实可以进行周围水分的吸收的,而且能够快速进行自身养分的升级的,并且效率很高的,所以是五月份。
五、空心菜各地叫法?
空心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空心菜各地叫法:
1.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叫“空心菜”;
2. 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区叫“通菜”;
3. 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叫“空心菜”、“空中菜”、“菠菜”、“掉葵”;
4. 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区叫“藤藻菜”、“藤藻”、“空中藤藻菜”;
5.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叫“田七菜”、“田七”、“马兰头”、“芡实菜”;
6. 台湾地区叫“蕹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同地区叫法不同,但它们所指的都是同一种蔬菜,都是属于马兜铃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