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地方产的芡实最好?
我国南北各省都有芡实,南芡主产区是苏州和肇庆,北芡主产区是微山湖,药用效果以微山湖地区生产的野生刺芡实为最佳。
芡实在我国南北各地均产, 芡实的品种分南芡与北芡。北芡又称刺芡,花紫色,为野生,。主要产于江苏洪泽湖、宝应湖一带,适应性强,分布广泛,中国长江南北。南芡又称苏芡,花色分白花、紫花两种,比北芡叶大。紫花芡为早熟品种,白花芡为晚熟品种,南芡主要产于江苏太湖流域一带。南北芡实均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破碎、干燥无杂质者为佳。北芡实,以微山湖出产的芡实最好,微山湖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很适合芡实生长。南芡实一般认为苏州产的芡实为佳。
二、芡实从哪里长出来的?
芡实产于我国南北各省,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生在池塘、湖沼中。
1、芡茎三月生叶贴在水面上,比荷叶大,有皱纹,叶面呈青色而背面呈紫色,茎、叶都有刺。茎长达一丈余,中间也有孔有丝,嫩对剥皮可食。五六月开紫花,花开时面向阳光结苞,苞上有青刺。花在苞顶,也如鸡喙。剥开后有软肉裹子,壳内有白米,形状如鱼目。七八月成熟,九月份结果。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果实可食用。也可作药用。
2、芡实果实为花托包被的假果,果实有刺或无刺,花萼宿存,尖嘴状,位于果实顶端,整个果实形似鸡头,果形大,一般重0.5-1.0kg,内分多室,并约有成熟种类100-200粒。种子呈圆形,较大,直径1.0-1.6cm,百粒重164g左右,种子外被有1层较厚的假种皮,呈乳白色,上有较多红色的斑纹。
3、芡实种子含淀粉,供食用、酿酒及制副食品用;供药用,功能补脾益肾、涩精。全草为猪饲料,又可作绿肥。芡实宜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芡实宜与莲子肉、山药、白扁豆之类食物一同食用。
三、芡实是不是板栗 ?
不是板栗。
芡实属于属于睡莲科一年生的水生植物,俗称为鸡头米、鸡头芡等。外形上和睡莲很相似,叶片呈椭圆形或者圆形,和荷叶、睡莲叶片相似,叶片紧贴于睡眠,直径可达1米以上,叶表面为革质。芡实的叶脉分枝的地方、叶柄、花梗等部位会有硬刺。花朵和睡莲花非常的相似,花期结束之后,果实会逐渐成熟,果实模样和鸡头相似,剥开果实后里面的种子就是鸡头米了。芡实除了种子能够食用之外,叶柄、花梗去皮之后也是能够食用的水生蔬菜。
四、芡实原产地是哪里?
中国芡实之乡即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全县芡实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是国内芡实种植面积最大、加工科技含量最高的县,有万亩芡实种植基地,是中国芡实种植面积最广的地方。种植历史从文字记载来看已有1200多年,2015年9月,中国园艺学会授予余干县“中国芡实之乡”的美称。
五、芡实主产地是哪里呢?
芡实的主产地在江苏省的洪泽湖、宝应湖、高邮湖一带。
芡实属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别名芡、鸡头等,原产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芡实按刺是有无分为有刺种和无刺种,按花的色泽分为紫花、白花和红花水种。有刺种为野生种(亦称北芡、刺芡),无刺种为栽培种(亦称南芡、苏芡)。野生种主产于江苏省洪泽湖、宝应湖、高邮湖一带,在山东、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省也有种植,在日本、印度、东南亚各国、朝鲜半岛及俄罗斯都有分布。
栽培种原产于江苏太湖流域一带,种植区域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其中江苏洪泽湖、太湖、宝应湖是主产区。
二大芡实叶片特征。北芡,叶面、叶背和叶柄都有刺;南芡,叶面绿色无刺,有光泽,偶有疣状突起,叶背紫红,网状脉突起,着生坚硬的刺。
六、鸡头米(芡实)到底是哪里的特产?
是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的特产。种植历史从文字记载来看已经有1200多年,2015年9月,被中国园艺学会授予“中国芡实之乡”的美称。
余干县芡实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是国内芡实种植面积最大,加工科技含量最高的县。余干芡实以色白、粒大、味美、清香、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远销海外。芡实可以用来煲汤、制作糕点,药用价值更是众所周知,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还有抗氧化、降血糖、镇痛、保护肾功能、抗血栓等,成为健脾益肾绿色保健的特色产品。
七、什么地方产的芡实最好?
芡实米别名鸡头米、鸡头莲、刺莲等。是我国较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芡实米是一种常用中药材。
公认最好的芡实是中国广东肇庆产的。肇庆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多雨,秋冬少雨,气温较高。当地日照足,水资源丰富,特别是星湖及其周边的池塘和低洼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给芡实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