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眼子菜什么时候种植最好活(养殖花龙虾的方法与技巧?)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24 02:39   点击:11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养殖花龙虾的方法与技巧?

1、自然繁殖

每年的3-4月或前一年的9-10月在没有养殖过龙虾的池塘内,先进行清整、消毒、施肥、种植水生植物,并注水1m左右,再每亩投放经挑选的龙虾亲虾18-20千克,雌雄比例3∶1。投放亲虾后,缓慢排放池水,使池水深保持0.4-0.6m,让龙虾的亲虾掘穴,进入洞穴中繁殖。

2、半人工繁殖

挑选长40-50m、宽6-7m的长型土池,池坡1∶1.5,土池四周设置高50-60的防逃设施。放龙虾前对土池进行清整、消毒、培肥、种植水生植物并注水1m左右,每池投放龙虾亲本400-450千克,雌雄比例2∶1或5∶2。投放亲虾后,保持良好的水质,并加强投喂,每天投喂一次,多投喂一些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饵料,如螺蚌肉、鱼肉及屠宰场的下脚料等,并投放较多的水葫芦水草。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水位、水质,迫使亲虾掘穴交配产卵。产卵后开始用地笼捕捞雄性亲虾,当有幼虾出现,一边对幼虾加强投喂,同时分批分期捕捞幼虾出池。

3、全人工繁殖

龙虾全人工繁殖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10-20m2左右,水深0.6-0.8m,水泥池底部设置较多数量的人工巢穴,密布整个池底,移植少量的沉水植物和水葫芦,并保持溶氧充足,每平方米投放亲虾30-40尾,雌雄比例2∶1。每天投喂一次,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并定期投放一些水葫芦、水花生、眼子菜、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供龙虾摄食。通过控制光照、水温、水质、水位,诱导龙虾亲虾进洞、交配、产卵。龙虾产卵24小时后,将抱卵虾带水小心移入孵化池,集中孵化。

二、光叶眼子菜的种植方式?

种植方法:非常喜光,平时要放在光线处。春秋季可给它全日照,这样叶色更鲜艳。夏季的光照比较强烈,容易晒伤,要及时避雨,不可暴晒。

温度:它喜温暖环境,温度在15到20度之间最适宜,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都要控温才行。;;;

三、青虾一般繁殖周期?

青虾是我国和日本特有的淡水虾类,在我国的养殖面积、养殖产量仅次于河蟹,在特种水产品养殖中列第二位,并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青虾养殖技术要点。

一、青虾养殖周期是多少天

青虾的养殖周期为90天左右。从产卵到幼苗要一个月的时间,长至成虾是45天,约80尾一斤,90天约20尾一斤。

青虾的产卵期在4-9月,6-7月为盛产期。盛产期抱卵虾约占雌虾总数的73%-87%。青虾交配是在临产前进行的。雌虾先行蜕壳,此时雄虾则尾随交配。交配后常于24小时内产卵,产卵多在夜间进行。在同一繁殖期,青虾町连续产卵2-3次。

当第一次所产的卵孵化时,又有卵子进入成熟阶段,接着进行蜕壳交配和第二次产卵。两次产卵的间隔时间为20-25天。当年虾一般不会成熟产卵,隔年虾体长多在4-6厘米,怀卵量一般在600-5000粒。

二、青虾养殖技术要点

从青虾的生态特性来看,养虾池的条件与养鱼池基本一致。但要注意一点:一是青虾的耗氧量高于“家鱼”;二是青虾的游泳能力很差,属于底栖动物,只能平面分布,不能立体利用水面。养殖青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池塘面积0.07公顷以上,要有较大的浅水滩脚,便于青虾活动。池底淤泥层要少,仅有5厘米淤泥就可以了,这样便于肥水。

(2)在池边浅水滩,适当栽植苦草、马来眼子菜和菱白等水生植物,供青虾栖息和摄食。但水生植物面积不超过池底的1/3。

(3)放养前必须彻底清塘。因为放入青虾幼体只有1厘米大小,无抵御敌害能力。

(4)青虾幼虾主要摄食枝角类、摇蚊幼虫、丝蚯蚓等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凼此在放养前必须施肥,培养上述饲料生物。

三、青虾的生长与蜕壳的关系如何

可以这么说,青虾每蜕一次壳,就长一次。一般来说,刚孵出来的虾苗,约经过8-9次蜕壳后,即进入幼虾阶段(变态结束至性成熟前)。幼虾阶段每隔7-11天蜕壳一次。成虾阶段大约每隔15-20天蜕壳一次。

总的来说,青虾一生要蜕壳20次左右。冬季生长停止,也不再蜕壳。雌虾在交配产卵之前,要进行一次蜕壳,并在蜕壳后24小时内软壳雌虾与硬壳雄虾进行交配,接着雌虾完成产卵。在抱卵期间,雌虾不再蜕壳。

四、我是一个新手,准备养螃蟹,家里有80亩的鱼塘,我想知道养螃蟹种什么水草,可以在放苗前长好的?

提倡多品种水草混栽,比如冬季种植伊乐藻、黄草,4月份种植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等等;如果强调一定在放苗前种植、长好,只能是伊乐藻、黄草了,聚草、菹草也可以。

五、马来眼子菜种植方法?

马来眼子菜是多少年生沉水植物,喜欢缓慢流动的水,砂质粘米的水边生长,叶子漂浮在水面,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水体绿化工程上种植马来眼子菜一般是采用扦插方式种植,这样,时间范围宽,种植成本低。只需要采集生长旺盛的马来眼子菜及时运输过来,一小丛一小丛埋压在水底就行,种植前期水位尽量低些,让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周就能看到新长出的嫩枝和新根,成活率很高,并且繁殖力非常强。

六、农田养殖技术?

       1.保持水质的清新。良好的水质是稻田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水源要有保障,使用清新、无污染的外河或湖荡水,进排水方便且分开。用死水或村庄生活污水养殖,这些水溶氧低或水质富营养化,易滋生有毒病菌,虾蟹易患病而难脱壳,最终导致死亡。

        二是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保持其最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适时地调节水的温度,根据季节变化凋节水的深浅(春0.8~1米,夏1.2~1.5米,冬1.2米以上)。

        三是防止水质污染。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一般上午10~11时,河水和池水温差不大),可以定期使用PSB(光合细菌)或EM调水王(有效微生物群)等新型复合性生物制剂降解氨氮和硫化氢等,提高水体溶氧量,促进有益浮游生物成为优势种群,促进水体营养物质良性循环,保持养殖水体鲜、活、嫩、爽。

        2.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良好的光、气、水、土等自然资源,采用生态共作方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生物链,合理循环利用资源。

       一要清淤消毒,在冬春季节,先清除老塘口过多的淤泥,后翻塘曝晒,促使有毒物氧化;在养殖15天前,每亩再用150千克生石灰消毒;新挖塘口也要注意消毒,最好在养殖前排干池水,注入新鲜水,再排干,再加水,消毒数日后,注入新水。

         二要栽植水生植物,控制移植覆盖面积,一般在30%~50%,把沉水、挺水、浮水等水生植物巧妙地进行结合,深水区宜栽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浅水区宜栽种稗草等挺水植物,有条件的可栽培茨菇等经济水生植物。

        3.选择养殖对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特、优”的内涵和对象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一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了解其最适宜生长的生活环境(水温范围、水质肥瘦、耐氧能力、食性等),注意稻田养殖的特点(水层浅,在水稻没有长高以前和收割后水温变化剧烈,水质较肥,有时需使用无机肥料和农药,养殖周期短等)。

        二要开发新品种,推出特色品种,充分了解养殖品种的合理性、前瞻性及市场前景。

        三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注意与各个养殖户具体的物质条件、技术水平、养殖场所的特定条件结合起来,根据商品需求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自已的优势品种和品牌(如银鲫、鳜鱼、泥鳅、彭泽鲫、褐塘鳢、南美白对虾等),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商品比例高的品种,开发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

        4.合理投喂饵肥。

        一是投喂好的饵料,选用那些农村自产的农产品或平时容易采收的野生饲料,也可以自己制作配合饲料,或选用正规、名牌厂家生产的优质配合饲料;要索取质量保证书,严防污染和鼠害、虫害,注意保质期,谨防氧化、霉变和变质,要求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如鲜活的野杂鱼、贝类等),要降低每千克鱼产品的耗饲量,较贵的配合饲料不宜多用。

        二是投喂好饲料,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水温的升降,结合当地的饲养方法,把握好饲料的种类、结构配比、质量与使用量,达到量足、适口、适需和营养全面,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看天气、看季节、看生长与吃食性情况、看水质变化。虾蟹养殖一般一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左右,下午5∶00~6∶00,投喂量占虾蟹体重的3%~1.0%,上午投喂30%,下午投喂70%,投喂地点与脱壳地点分开;为了让河蟹及时足量吃到螺蛳,后期投喂的螺蛳大多用机械碾碎,可以先把螺蛳冲洗干净后煮熟再碾碎,以防变质和污染。青虾上午以深水区为主,下午以浅水区为主,每隔20~40厘米设一投饵区;以天然饵料为主,青、粗、精结合,保证蛋白质含量,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

         5.改革养殖方式。以优质、高效及高产为目标,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和完善生态渔业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使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循环。

         一是稀放大养。一次性放足,放大规格,放齐规格,养大规格蟹,压缩小规格,控制中规格、发展大规格,要求放养密度控制在扣蟹500只/亩,V期幼蟹800~1000只/亩,幼虾5~10千克/亩,虾苗2000~2万尾/亩。

         二是反季节河蟹与稻虾共养。改变传统稻田养殖的缺点,单季稻栽插时间6~7月,控制在10月中、下旬收割,稻栽插一个月后,亩放虾苗(规格2厘米)3万~4万尾,8月中旬亩放(规格为1000~1500只/千克)幼蟹600只左右、养殖面积以5~10亩为宜。

         三是80∶20养殖。利用稻田养殖名特优品种,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温水性鱼类组成,即主养鱼(如银鲫),其它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即搭配鱼(如鲢、鳙、鳜)。主养鳜鱼,亩放500~900尾,搭养鲢鳙亩放50尾左右,搭养银鲫亩放100尾左右。

         四是健康养殖。依靠科技进步,推行“良种+理想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重点是良种、生态平衡和无公害投入(饲料、药品等)。

         五是建立产业化体系。按生产区域或生产类别,组织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培植“公司+基地+农户”,变分散为集中,增强竞争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