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齿眼子菜?
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无根茎。
二、光叶眼子菜的种植方式?
种植方法:非常喜光,平时要放在光线处。春秋季可给它全日照,这样叶色更鲜艳。夏季的光照比较强烈,容易晒伤,要及时避雨,不可暴晒。
温度:它喜温暖环境,温度在15到20度之间最适宜,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都要控温才行。;;;
三、树池植物配置?
一、植物选择: 庭院水景的植物配置一般选用一些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以水为生境,在水中展叶、开花、结实,创造水上景观。在庭院水池中常布置水生植物来美化水体,净化水质,减少水分的蒸发。如水葱、水葫芦、田蓟、水生薄荷、芦苇、泽泻等可以吸收水中有机化合物,降低生化需氧量;还能吸收酚、吡啶、苯胺、杀死大肠杆菌等,清除污染,净化水源,提高水质。
很多水生植物如槐叶萍、水浮莲、满江红、荷花、慈菇、菱、泽泻等。根据水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状态机生态习性,又将水生植物分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1.浮叶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如睡莲、凤眼莲、大漂、青萍等。 2.挺水植物:植物的叶片长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伞草、慈姑等。 3.沉水植物:全部长在水中,在水中生长发育,如金鱼藻、眼子菜等。
二、植物配置方法: 在植物配置时,栽植水生植物有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一是在池底砌筑栽植槽,铺上至少15厘米厚的培养土,将水生植物植入土中;二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这种方法能保持池水的清澈,清理池底和换水也较方便。
1.种植器水池建造时,在适宜的水深处砌筑种植槽,再加上腐殖质多的培养土。种植器一般选用木箱、竹篮、柳条筐等,一年之内不致腐烂。选用时应注意装土栽种以后,在水中不致倾倒或被风浪吹翻。一般不用有孔的容器,因为培养土及其肥效很容易流失到水里,甚至污染水质。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深要求不同,容器放置的位置也不相同。一般是在水中砌砖石方台,将容器放在方台的顶托上,使其稳妥可靠。另一种方法是用两根耐水的绳索捆住容器,然后将绳索固定在岸边,压在石下。如水位距岸边很近,岸上又有假山石散点,要将绳索隐蔽起来,否则会影响景观效果。
2.土壤可用干净的园土细细筛过,去掉土中的小树枝、杂草、枯叶等,尽量避免用塘里的稀泥,以免掺入水生杂草的种子或其他有害生物菌。以此为主要材料,再加入少量粗骨粉及一些缓释性氮肥。 要作好水生植物的造景设计,应掌握水生植物在水中生长生态特性和景观的需要进行选择。荷花、睡莲、玉蝉花等浮叶水生植物,它们的根茎都着生在水池的泥土中,而叶浮在水面上。
为了保证水面植物景观疏密相间,不影响水体岸边其它景物倒景的观赏,不宜作满池绿化和环水体一周的设计。一般以保证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水面绿化即可。为此,必须在水体中设置种植台、池、缸。种植池高度要低于水面,其深度根据植物种类不同而定。如荷花叶柄生长较高,其种植池高水面高度可设计60~120cm深;睡莲的叶柄较短,其种植池可离水面30~60cm;玉蝉花叶柄更短,其种植池可离水面5~15cm。如用种植缸、盆可机动灵活的在水中移动,创造一定的水面植物图案。
满江红、浮萍、槐叶萍、凤眼莲等由于具有繁殖快、全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的特点,所以这类水生植物造景不受水的深度影响。可根据景观需要在水面上制作各种造型的浮圈,将其圈入其中创造水面景观,点缀水面,改变水体形状大小,可使水体曲折有序。另外,水草等沉水植物,它的根着生于水池的泥土中,其茎叶全可浸在水中生长。这类植物置于清彻见底的小水池中,点缀几缸或几盆,再养几只观赏红鱼,更加生动活泼,别有情趣。这种水生动植物齐全的水景,令人心旷神怡。利用芦苇、荸荠、茨菇、鸢尾、水葱等沼生草本植物,可以创造水边低矮的植被景观。
三、栽植后管理: 管理水生植物的管理一般比较简单,栽植后,除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有无病虫害; (2)检查植株是否拥挤,一般过3至4年时间分一次株; (3)定期施加追肥; (4)清除水中的杂草,池底或池水过于污浊时要换水或彻底清理。
四、农田养殖技术?
1.保持水质的清新。良好的水质是稻田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水源要有保障,使用清新、无污染的外河或湖荡水,进排水方便且分开。用死水或村庄生活污水养殖,这些水溶氧低或水质富营养化,易滋生有毒病菌,虾蟹易患病而难脱壳,最终导致死亡。
二是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保持其最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适时地调节水的温度,根据季节变化凋节水的深浅(春0.8~1米,夏1.2~1.5米,冬1.2米以上)。
三是防止水质污染。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一般上午10~11时,河水和池水温差不大),可以定期使用PSB(光合细菌)或EM调水王(有效微生物群)等新型复合性生物制剂降解氨氮和硫化氢等,提高水体溶氧量,促进有益浮游生物成为优势种群,促进水体营养物质良性循环,保持养殖水体鲜、活、嫩、爽。
2.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良好的光、气、水、土等自然资源,采用生态共作方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生物链,合理循环利用资源。
一要清淤消毒,在冬春季节,先清除老塘口过多的淤泥,后翻塘曝晒,促使有毒物氧化;在养殖15天前,每亩再用150千克生石灰消毒;新挖塘口也要注意消毒,最好在养殖前排干池水,注入新鲜水,再排干,再加水,消毒数日后,注入新水。
二要栽植水生植物,控制移植覆盖面积,一般在30%~50%,把沉水、挺水、浮水等水生植物巧妙地进行结合,深水区宜栽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浅水区宜栽种稗草等挺水植物,有条件的可栽培茨菇等经济水生植物。
3.选择养殖对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特、优”的内涵和对象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一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了解其最适宜生长的生活环境(水温范围、水质肥瘦、耐氧能力、食性等),注意稻田养殖的特点(水层浅,在水稻没有长高以前和收割后水温变化剧烈,水质较肥,有时需使用无机肥料和农药,养殖周期短等)。
二要开发新品种,推出特色品种,充分了解养殖品种的合理性、前瞻性及市场前景。
三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注意与各个养殖户具体的物质条件、技术水平、养殖场所的特定条件结合起来,根据商品需求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自已的优势品种和品牌(如银鲫、鳜鱼、泥鳅、彭泽鲫、褐塘鳢、南美白对虾等),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商品比例高的品种,开发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
4.合理投喂饵肥。
一是投喂好的饵料,选用那些农村自产的农产品或平时容易采收的野生饲料,也可以自己制作配合饲料,或选用正规、名牌厂家生产的优质配合饲料;要索取质量保证书,严防污染和鼠害、虫害,注意保质期,谨防氧化、霉变和变质,要求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如鲜活的野杂鱼、贝类等),要降低每千克鱼产品的耗饲量,较贵的配合饲料不宜多用。
二是投喂好饲料,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水温的升降,结合当地的饲养方法,把握好饲料的种类、结构配比、质量与使用量,达到量足、适口、适需和营养全面,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看天气、看季节、看生长与吃食性情况、看水质变化。虾蟹养殖一般一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左右,下午5∶00~6∶00,投喂量占虾蟹体重的3%~1.0%,上午投喂30%,下午投喂70%,投喂地点与脱壳地点分开;为了让河蟹及时足量吃到螺蛳,后期投喂的螺蛳大多用机械碾碎,可以先把螺蛳冲洗干净后煮熟再碾碎,以防变质和污染。青虾上午以深水区为主,下午以浅水区为主,每隔20~40厘米设一投饵区;以天然饵料为主,青、粗、精结合,保证蛋白质含量,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
5.改革养殖方式。以优质、高效及高产为目标,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和完善生态渔业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使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循环。
一是稀放大养。一次性放足,放大规格,放齐规格,养大规格蟹,压缩小规格,控制中规格、发展大规格,要求放养密度控制在扣蟹500只/亩,V期幼蟹800~1000只/亩,幼虾5~10千克/亩,虾苗2000~2万尾/亩。
二是反季节河蟹与稻虾共养。改变传统稻田养殖的缺点,单季稻栽插时间6~7月,控制在10月中、下旬收割,稻栽插一个月后,亩放虾苗(规格2厘米)3万~4万尾,8月中旬亩放(规格为1000~1500只/千克)幼蟹600只左右、养殖面积以5~10亩为宜。
三是80∶20养殖。利用稻田养殖名特优品种,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温水性鱼类组成,即主养鱼(如银鲫),其它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即搭配鱼(如鲢、鳙、鳜)。主养鳜鱼,亩放500~900尾,搭养鲢鳙亩放50尾左右,搭养银鲫亩放100尾左右。
四是健康养殖。依靠科技进步,推行“良种+理想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重点是良种、生态平衡和无公害投入(饲料、药品等)。
五是建立产业化体系。按生产区域或生产类别,组织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培植“公司+基地+农户”,变分散为集中,增强竞争力。
五、马来眼子藻的种植方法?
1、常以扦插种植为主,收割后生长较慢。
2、只需采集生长旺盛的马来眼子菜及时运输来,埋压在水底,种植前期水位尽量低些,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周就能看到新长出的嫩枝和新根,成活率很高,繁殖力强。
马来眼子菜种植时间很宽,5-10月都可以种植,但是,夏季种植时候气温高,要选择深水区的种苗或者地下茎块,这样成活率更高些。马来眼子菜种植方法可以采取扦插方式繁殖,还可以直径种植地下茎块,因为这个植物的根茎发达,内含丰富营养,采挖地下茎块移栽也是很好的种植方法。
马来眼子菜是多少年生沉水植物,喜欢缓慢流动的水,砂质粘米的水边生长,叶子漂浮在水面,有净化水质的作用。马来眼子菜一般是采用扦插方式种植,这样,时间范围宽,种植成本低。只需要采集生长旺盛的马来眼子菜及时运输过来,一小丛一小丛埋压在水底就行,种植前期水位尽量低些,让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周就能看到新长出的嫩枝和新根,成活率很高,并且繁殖力非常强。
六、莲藕地下害虫怎样防治?
一、莲藕F·B病(藕瘟) 初期叶淡绿色,从边缘开始干枯,后全叶卷曲干枯,柄顶弯曲干枯,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防治: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闷种,盖农膜密闭24小时,晾干后种植。藕田栽前进行深翻并亩施石灰100公斤。发病时可用75%百菌清0.5公斤加干泥土30公斤拌匀撒入浅水田内。因为莲藕F·B病的病源在茎的泥土部分,防治此病必须喷施茎下部,只留3-5厘米深的水,3-5日连续防治两次,即可防治。
二、莲藕黑斑病(又称褐纹病、叶斑病) 初期呈针尖状黄褐色小斑点,后期全叶布满病斑有轮纹,致使半叶或全叶干枯。防治: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冬季田间彻底清除病残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喷药防治。常用70%甲托10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1∶1∶166-2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一次,共防2-3次。
三、莲藕病毒病 受害后的荷叶及地下根茎上均可表现症状,叶片上产生大型多角形至不整齐形淡褐色枯斑。根茎表皮产生暗褐色炭疽条斑。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及时防治蚜虫(传毒媒介)。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
四、荷叶枯萎病 受害荷叶焦黄、枯萎,影响莲藕生长,造成减产。防治:保持藕田清洁,防止油污污染藕田。污水,肥皂水也会导致荷叶枯萎死亡。莲藕对除草剂十分敏感。藕田绝不能施用除草剂。
五、常见害虫 有蚜虫、斜纹夜蛾,刺蛾等。危害立叶和花蕾。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40%乐果2000倍液喷洒。水蛆吮吸莲藕根、茎、叶的汁液。导致荷叶发黄,一旦发现,可施石灰驱杀,亩用量10-15公斤。
七、罗氏虾养殖几亩最好?
一、罗氏沼虾养殖条件
1、池塘:面积以5亩~10亩为宜,平均水深1.2米~1.5米,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塘堤坚固,防漏性能好,池底平坦有些淤泥。
2、生态建设:塘底布置适量的竹梢,四周种植苦草、软叶黑藻,马来眼子菜、萝菜覆盖率为20%左右。
3、机械配置:每口池必须配置增氧机,功率以1.5千瓦/亩,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潜水泵。
4、清池和肥池:放苗前20天,用生石灰清塘,一般来说每亩80公斤石灰,以杀死害鱼和敌害生物。
二、罗氏沼虾养殖幼虾培育
制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幼虾的成长极其有利,也为提早上市创造时间剩余。
1、设施:一般来说用塑料大棚水泥或土池与网箱结合。
2、饵料:养殖池中的浮游生物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后期投豆浆和对虾混合饵料,并搅成糊状,全池泼洒。
3、密度:1.3万尾/亩以内。
4、日常工作:做到投数、少投控温、增氧、勤观察等日常工作
三、罗氏沼虾养殖虾苗放养
在4月底或5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养虾苗,放养的虾苗应体质健壮、无病伤、规格整齐。单养罗氏沼虾,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虾苗10000~15000尾;鱼虾混养,以虾为主,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8000~10000尾,配养不与沼虾争食的鲢鳙鱼50~120尾。
四、罗氏沼虾养殖科学投饲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浮游动物,水生昆虫、水草、藻类;饼类、米糠、麸皮等都可摄食。一般放苗后20天内投喂蛋黄,豆渣、豆浆等。6~9月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30%以上,饲料的粒度和长度分别为0.3厘米和1~2厘米,一般不应投喂粉状饲料,以利沼虾摄食。可每日投喂2~3次,早、晚(或再加午夜)各1次,夜间投饲量可占全天投饲量的2/3。主要生长季节,日投饲量可占池塘虾总重的5%~7%。要坚持定时、定量、定质投饲,沿池四周均匀泼洒,并根据天气及虾的摄食,活动等情况而灵活增减。
五、罗氏沼虾养殖水质管理
罗氏沼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而要加强水质的调节、控制。虾苗入池后1个月保持水位在40~60厘米,以后逐渐加深水位,8~9月加至最深。注水时要用尼龙筛绢网袋严格过滤,严防敌害生物入池。在夏季,可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去15~20厘米,并要安增氧机调节水质,一般池水呈淡绿、油绿为佳,发现水质不适,及时大量换水。生长季节水的透明度在25~35厘米即可。并要注意及时清除污物,严防污水、农药水入池。
六、罗氏沼虾养殖疾病防治
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达20ppm,或泼洒漂白粉达1ppm,可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八、光叶眼子菜的生态作用?
光叶眼子菜生态作用:生于湖泊、沟塘等静水水体,水体多呈微酸至中性。
喜生水田、池沼和河渠中,遍布于各大洲,唯澳洲极少。我国西南地区仅见于云南,华东和南部亦有分布。产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各省区及云南。北半球广布种 。沉水植物。喜生于含钙质的池沼中。夏季开花。
九、篦齿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的区别?
篦齿眼子菜是细线状根状茎,秋季生有白色卵圆形小块根。生于河沟、水渠、池塘等各类水体,水体多呈微酸性或中性,在淡水与咸水中均可繁茂生长。
微齿眼子菜是眼子菜科眼子菜属,无根茎。生于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水体多呈微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