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大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高)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19 23:36   点击: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享受大豆补贴的条件?

1、大豆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

从我国大豆的生产情况来看,超过500万亩大豆产区成为了生产保护区,而且国家明确规定,大豆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直接发放种植补贴,每亩能够补贴2000元,预计到2030年,大豆的高标准农田将达到2000万亩,这可以改善大豆生产基础条件,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大豆生产基地。解决大豆生产品质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能力。

2、豆改粮补贴

在很早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粮改豆的政策,到了今年,由于全国范围内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豆改粮政策开始实行,并给出轮作补贴政策,每亩能够获得基本的补贴金额,而且国家明确表示,豆改粮补贴要高于玉米种植补贴,后期市场环境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3、大豆良种补贴

现在国家正在加大大豆育种创新投入,加快培育高产高油高蛋白的大豆新品种。对于生产大县,促进原有品种提纯复壮和增质。推动实施良种选育后奖励政策,国家对于实行大豆良种选育种植户直接给予20万资金补助。

二、大豆种多深合适?

1.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 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1.0~1.4。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2.整地技术 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 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8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玉米茬、谷子茬和高粱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20~2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春翻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耕深15厘米为宜。 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垄作 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前作为玉米、高粱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 (3)耙茬 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 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 (4)深松 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8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垄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三、黄豆种植适宜深度?

黄豆在种植的时候需要土壤深度在5-6cm,温度达到10-12℃的时候,在土壤上挖出种植沟,把种子点播在沟中之后覆盖上一层泥土,再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就可以了。

黄豆适合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在种植黄豆之后,需要把环境温度控制在16-20℃左右,这样黄豆的种子就会较快地发芽出土。

四、大豆正常长多高不倒伏?

大豆株高达到80厘米以上,遇到风雨就容易发生倒伏。特别是在多雨的年份,大豆生长繁茂,会出现较严重的倒伏。

大豆抗倒伏性受生育期性状的影响。生育期长,植株较高的品种,易倒伏。早熟品种,植株比较矮小,茎秆变强,比较抗倒伏。晚熟品种上,繁茂度增加,引起茎秆变软,容易倒伏;结荚习性。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并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致使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对抗倒伏性存在差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