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豆油简介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5-23 09:01   点击:106  编辑:admin   手机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大豆油概述 4 大豆油的食用量 5 大豆油的营养价值 6 巧辩油温 7 大豆油适合的人群 8 大豆油的食疗功效 9 大豆油的食用建议 10 大豆油药典标准

10.1 品名

10.1.1 中文名 10.1.2 汉语拼音 10.1.3 英文名

10.2 CAS号 10.3 来源及含量 10.4 性状

10.4.1 相对密度 10.4.2 折光率 10.4.3 酸值 10.4.4 皂化值 10.4.5 碘值

10.5 检查

10.5.1 过氧化物 10.5.2 不皂化物 10.5.3 水分 10.5.4 棉籽油 10.5.5 重金属 10.5.6 砷盐 10.5.7 脂肪酸组成

10.6 类别 10.7 贮藏 10.8 版本

1 拼音 dà dòu yóu

2 英文参考 soybean oil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大豆油概述 豆油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出来的,有冷压豆油和热压豆油两种。冷压豆油的色泽较浅,生豆味淡;热压豆油由于原料经高温处理,其出油率虽高,但色泽较深,并带有较浓的生豆气味。按加工程序的不同又可分为粗豆油、过滤豆油和精制豆油。粗豆油为黄褐色,精制的大多数为淡黄色,粘性较大。在空气中久放后,豆油油面会形成不坚固的薄膜。豆油较其它油脂营养价值高,我国各地区都喜欢食用。

大豆所炼成的油,主要用来拌沙拉、烹调或是做植物奶油。

4 大豆油的食用量 每天25克

5 大豆油的营养价值 1. 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2. 豆油不含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和胆固醇,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3. 豆油中的豆类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但是豆油食用过多对心脑血管还是会有一定影响,而且容易发胖。

6 巧辩油温 巧辩油温有几成:

油温一二成时,锅底有一些小油泡漫漫泛起;

三四成油温,油面开始波动,没有油烟产生;

五六成油温,油面波动较大,有油烟袅袅升起;

七八成油温,油面趋向平静,出现大量油烟;

九成油温,油烟呈密集型上升。

7 大豆油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8 大豆油的食疗功效 豆油味甘辛,性热,微毒;

具有驱虫、润肠的作用;

可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还有涂解多种疮疥毒瘀等。

9 大豆油的食用建议 1. 豆油含磷脂较多,用鱼肉或肉骨头熬汤时,加入适量豆油可熬出浓厚的白汤,非常诱人。但豆油的大豆味较浓,往往会影响汤的味道,如果在豆油加热后投入葱花或花椒,可有效地除去豆油中的大豆味,但汤的颜色也会因此而变深。

2. 油脂有一定的保质期,放置时间太久的油不要食用。可以直接用于凉拌,但最好还是加热后再用。应避免经高温加热后的油反复使用。

10 大豆油药典标准 10.1 品名 10.1.1 中文名 大豆油

10.1.2 汉语拼音 Dadouyou

10.1.3 英文名 Soybean Oil

10.2 CAS号 [8001227]

10.3 来源及含量 本品系由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soya Bentham)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10.4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

本品可与乙醚或混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10.4.1 相对密度 本品的相对密度(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A)应为0.916~0.922。

10.4.2 折光率 本品的折光率(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F)应为1.472~1.476。

10.4.3 酸值 应不大于0.2(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10.4.4 皂化值 应为188~20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10.4.5 碘值 应为126~14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H)。

10.5 检查 10.5.1 过氧化物 取本品10.0g,置250ml碘瓶中,立即加冰醋酸-(60:40) 30ml,振摇使溶解,精密加饱和碘化钾溶液0.5ml,密塞,振摇1分钟,加水3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0.5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不得过10.0ml。

10.5.2 不皂化物 取本品5.0g,精密称定,置250ml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取氢氧化钾12g,加水10ml溶解后,用乙醇稀释至100ml) 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至25℃以下,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水洗涤锥形瓶2次,每次50ml,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100ml;合并乙醚提取液,用水洗涤乙醚提取液3次,每次40ml,静置分层,弃去水层;依次用3%氢氧化钾溶液与水洗涤乙醚层各3次,每次40ml。再用水40ml反复洗涤乙醚层直至最后洗液中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不显红色。转移乙醚提取液至已恒重的蒸发皿中,用乙醚10ml洗涤分液漏斗,洗液并入蒸发皿中,置50℃水浴上蒸去乙醚,用丙酮6ml溶解残渣,置空气流中挥去丙酮。在105℃干燥至连续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1mg,不皂化物不得过1.0%。

用中性乙醇20ml溶解残渣,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①滴定至粉红色持续30秒不褪色,如果消耗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超过0.2ml,残渣总量不能当作不皂化物重量,试验必须重做。

注:①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制备:取50%氢氧化钠溶液2ml,加乙醇250ml(如溶液浑浊,配制后放置过夜,取上清液再标定)。取苯甲酸约0.2g,精密称定,加乙醇10ml和水2ml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上述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持续浅粉红色。每1ml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21mg的苯甲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苯甲酸的取用量,计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10.5.3 水分 取本品,以无水甲醇-癸醇(1:1)为溶剂,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1%。

10.5.4 棉籽油 取本品5ml,置试管中,加1%硫黄的二硫化碳溶液与戊醇的等容混合液5ml,置饱和氯化钠水浴中,注意缓缓加热至泡沫停止(除去二硫化碳),继续加热15分钟,不得显红色。

10.5.5 重金属 取本品4.0g,置50ml瓷蒸发皿中,加硫酸4ml,混匀,缓缓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2ml与硫酸5滴,小火加热至氧化氮气除尽后,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10.5.6 砷盐 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钙1.0g,混合,加水少量,搅拌均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灼烧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3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10.5.7 脂肪酸组成 取本品0.1g,置50ml锥形瓶中,加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ml,在65℃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加1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2ml,在65℃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加庚烷4ml,继续在65℃水浴中加热回流5分钟后,放冷,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0ml洗涤,摇匀,静置使分层,取上层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ml,上层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E)试验,以键合聚乙二醇为固定液,起始温度为230℃,维持11分钟,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6℃,检测器温度为270℃。分别取十四烷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花生酸甲酯、二十碳烯酸甲酯与山嵛酸甲酯对照品,加正己烷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上述对照品各0.1mg的溶液,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理论板数按亚油酸峰计算不低于5000,各色谱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上层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面积归一化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含小于十四碳的饱和脂肪酸不大于0.1%、十四烷酸不大于0.2%、棕榈酸应为9.0%~13.0%、棕榈油酸不大于0.3%、硬脂酸应为3.0%~5.0%、油酸应为17.0%~30.0%、亚油酸应为48.0%~58.0%、亚麻酸应为5.0%~11.0%、花生酸不大于1.0%、二十碳烯酸不大于1.0%、山嵛酸不大于1.0%。

10.6 类别 药用辅料,溶剂和分散剂等。

10.7 贮藏 遮光,密封,在凉暗处保存。

10.8 版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