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锦鲤车轮虫症状? 车轮虫病症状是怎样的呢?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9-28 06:39   点击:2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锦鲤车轮虫症状?

大量寄生于鳃中会陷入呼吸困难状态。车轮虫少量寄生于体表时,体表几乎显现不出症状,如果用显微镜确认到大量存在时,幼鱼就会体表粘液变少不光滑,不活跃。繁殖再进一步的话,则会没有食欲,接近水面浮游,或聚集在注水口,而且动作缓慢,有时使劲摩擦身体。

[寄生于体表的情况下]可看到食欲不振,浮游于水面,粘液分泌异常,特别头部白浊,身体充血。病情加重时全身被白色粘液覆盖,呈白云症状,渐渐无力而被冲到排水口部位。

[寄生于鳃的情况下]呼吸困难,靠近注水口,食欲不振,身体变瘦、变细,仅头部看起来变得异常大。

大量寄生到 了晚期症状时,因无力而被冲到排水口,容易因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二、车轮虫病症状是怎样的呢?

侵袭鱼类体表的车轮虫,个体较大。常见 的有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和东俎车轮虫等。

这些 车轮虫在鱼的体表来回滑动,使皮肤磨损受伤,剥取寄主 的皮肤组织细胞作营养,同时刺激皮肤组织分泌大量黏液。

它主要危害体长3厘米以内的鱼苗,严重感染时,会引起 大批死鱼。

寄生鳃上的车轮虫,常见的有卵形车轮虫、微 小车轮虫和眉溪小车轮虫等。

这类车轮虫个体较小,常侵 袭鱼的鳃瓣,成群聚集在鳃的边缘或鳃缝隙内,破坏鳃组 织,使其腐烂、软骨外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

严重 感染车轮虫的鱼苗,身体极度消瘦、暗黑,离群或靠近池 边缓慢游动,而且身体后面常拖着一条白色的黏液带。有 的病鱼还成群围绕池边狂游。

三、鱼类打印病的症状是什么?

流行情况:该病是由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腐烂、溃疡为主的细菌性皮肤性疾病。

该病原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只有当鱼体有损伤时,才会感染发病。以夏秋季节常见。

临床症状: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以后的躯干部,以及腹部两侧,病变处呈圆形、椭圆形的红斑,似在鱼体上加盖红色印章,病灶处皮肤充血、出血发炎,形成溃疡,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严重时露出骨骼或内脏。

治疗:聚维酮碘,按水体0.15ml/m3浓度全池泼洒,拌料内服诺氟沙星,30mg/kg体重,一天一次,连用3-5d。

四、鱼类扁弯口吸虫病有哪些症状?

病原:苍鹭扁弯口吸虫病的病原为扁弯口吸虫的成虫,寄生于鹭科鸟类的咽喉和食道中,呈米黄色,能作蛭状剧烈伸缩运动,长4-6毫米,宽1.78-2毫米。虫体前端有一口吸盘,下接肌肉质的咽,再接分叉的肠盲管,肠的二盲管直至虫体后端,在伸延中部,向侧分出侧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四分之一处,大于口吸盘。排泄管在虫体两侧,排泄囊小,呈“V”形。生殖器官位于体中部,有两个外缘略呈分枝状的精巢,在两精巢之间有一个卵巢。

生活史:扁弯口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苍鹭的咽喉和食道中,当苍鹭吃鱼时,虫卵从鸟嘴中落入水里,直接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一中间宿主——螺(斯氏萝卜螺、土蜗)时,便钻入螺体内,发育成胞蚴、雷蚴,经两代雷蚴,然后产出尾蚴。尾蚴具眼点和分叉的尾部。尾蚴从螺体逸出后在水中游动或悬浮水面,当遇到鱼时,便钻进皮肤,或潜藏肌肉,脱掉尾巴,发育为囊蚴,当病鱼被鸟吞食后,囊蚴便在咽喉或口腔内,经过4天即发育成成虫,并开始排卵。

流行情况:苍鹭各龄期的鸟都可被感染,以7天龄到30天龄多见,7天龄以前和成年鸟很少发现虫体。以每年的3-5月份多见。

临诊症状与危害:在苍鹭的咽喉、舌基部、下颌和食道中,可见大量似柚子肉粒样米黄色小虫紧紧吸附,从无症状感染到引起鸟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光泽减少,皮肤苍白,生长缓慢,,严重感染的病鸟可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对苍鹭鸟生活的池塘(水域)彻底清除萝卜螺等螺类,消灭中间宿主。可应用0.7毫克/升的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二天。 在鱼池下风处,放入用水草扎成的草把,以诱捕螺类。可每天将水草把上附着的萝卜螺等螺类捞取,置于远离鱼池处杀死或埋入土中。这样连续几天,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防止苍鹭鸟采食感染有囊蚴的病鱼。从饲料鱼的购买、加工、投喂等环节加强控制。即购买环节选择来源健康的饲料鱼,加工环节注意杀灭病原,投喂环节严格把关,发现可疑鱼肉及时剔除。 对感染成虫的鸟采用25毫克/只拌料,每天一次,连用两天,效果较好。

五、鱼类患上鲤痘疮病会有哪些表现症状?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一些乳白色小斑点,并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黏液,随后白斑逐渐扩大和增多,并蔓延全身。

病变部位表皮增生,形成一层石蜡状的增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变成淡红色至灰色,或间以极细的红色条纹。

背部、尾柄、鳍条和头部是痘疮密集区,严重的病鱼全身布满痘疮,病灶部位常有出血现象。

这些增生物常可高出体表1~5毫米,形状如癣状痘疮,其表面由光滑变为粗糙,质地由柔软变为软骨状,较坚硬,一般不能被摩擦碰掉。

这种表皮增生物是致密的结缔组织,内有一些微血管,其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

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后,可自动脱落,条件恶化后又可复发。

增生物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会影响鱼的生长发育,表现为鱼的脊椎受损、骨骼软化、鱼体消瘦、游泳无力而死亡。【诊断要点】(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进一步诊断须进行增生物组织切片,可见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有些上皮细胞的核内有包含体。

(3)最后确诊须进行增生物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或分离培养到疱疹病毒。

六、鱼类患上小瓜虫病会有哪些表现症状?

得小瓜虫病的鱼初期身上会一个个的小白点,后期白点会连城一片,得此病的鱼多会出现状态萎靡,食欲不振的情况 公众平台:秋水鱼悦观赏鱼 下药(一般来说可用升温加盐的方法,或者观赏鱼可以用硝酸亚汞,市面上现在也有卖成品药:白点清)后头天可能会出现白点增多的情况,是鱼体内的小瓜虫析出,第二天以后,如果小瓜虫逐渐从鱼体脱落,肉眼可见鱼体白点逐渐减少,就是用药起到作用,情况得到好转

七、请问鱼类钩介幼虫病有何症状特征?

【症状】钩介幼虫用足丝黏附在鱼体,用壳钩钩在鱼的嘴、鳃、鳍及皮肤上,吸取鱼体营养,在鱼体上进行变态,当钩介幼虫完成变态后,就从鱼体上脱落下来,这时叫幼蚌。鱼体受到刺激,引起周围组织发炎、增生,逐渐将幼虫包在里面,形成胞囊。较大的鱼体寄生几十个钩介幼虫在鳃丝或鳍条上,一般影响不大,但对饲养5~6天的鱼苗,或全长在3厘米以下的夏花,则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寄生在嘴角、口腔里,能使鱼苗或夏花丧失摄食能力而饿死;寄生在鳃上,因妨碍呼吸,可引起窒息而死,并往往可使病鱼头部出现白头白嘴现象,因此群众称它为“白头白嘴病”。【诊断要点】(1)根据流行情况与症状,特别是病鱼的皮肤、鳍、鳃上出现的胞囊,可进行初步诊断。 (2)将胞囊压片镜检,发现呈杏仁形的钩介幼虫而确诊。【防治】(1)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125~150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消灭钩介幼虫。 (2)鱼苗及夏花培育池内不能混养蚌,进水须经过滤,以免钩介幼虫随水带入鱼池。 (3)用硫酸铜0.7克/米3全池泼洒。

八、鱼类患上白头白嘴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症状】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浮动,常停留在下风处近岸边。

病鱼自吻端到眼前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

口周围的皮肤糜烂,有絮状物黏附其上,故在池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症”,但将病鱼取出水面观察,则症状往往不明显。【诊断要点】(1)病鱼在水中呈现明显的口周围发白,头前部皮肤发白,而体色发黑的现象。

(2)刮下病鱼病灶周围的皮肤,压片观察,高倍下可见大量离散崩解的细胞和少数滑行的杆状细菌。

(3)注意与车轮虫病等体表寄生虫病造成的体色发白区分开,寄生虫病来势不如白头白嘴病凶猛,且镜检有大量寄生虫。

九、鱼类患上斜管虫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病原为鲤斜管虫。鲤斜管虫寄生于养殖动物的鳃或皮肤上,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黏液增多,病鱼表现呼吸困难,游动缓慢。

本病常和鳃部其他寄生虫病并发。斜管虫病一般流行于春、秋季节,最适繁殖温度为12~18℃,在鱼体健康状况较差时20℃以上也可能暴发此病。

主要危害鲤鱼、鳜鱼等鱼苗、鱼种,为苗种培育阶段的常见鱼病。

临床症状死亡个体体色稍深,口张开,不能闭合,体表完整且无充血,鳃丝颜色较淡,皮肤、鳃部黏液增多。

剪取尾鳍和鳃丝镜检,发现大量活动的椭圆形虫体,一个视野内达100个以上。由于虫体的强烈机械运动,引起黏液分泌增加和鳃丝肿大,导致呼吸困难而使大量鱼苗死亡。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晾晒塘底,杀死寄生虫虫卵;

②发病高峰季节,定期使用原虫净等杀虫剂抑制虫体繁殖;

③鱼苗种入塘时用8毫克/升硫酸铜或2%食盐溶液浸洗20分钟,或用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浸洗15~30分钟。治疗措施①全池泼洒鑫洋灭虫精、硫酸铜合剂1~2次,用量分别为200克/亩、300克/亩;

②全池泼洒斜管立杀或原虫净,第二天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

③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第二天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

十、燃气车怠速症状?

1. 怠速不稳:车辆在怠速时发动机转速不稳定,有时会出现抖动、跳动等现象。

2. 怠速高低:车辆在怠速时发动机转速不断上下波动,且波动范围较大。

3. 怠速失灵:车辆在怠速时发动机转速突然下降或熄火。

4. 怠速负荷大:车辆在怠速时发动机转速较高,且发动机负荷较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