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金鲫鱼如何判断公母?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6 21:03   点击: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金鲫鱼如何判断公母?

看金鱼鱼尾

观察金鱼的鱼尾,也能够判断出金鱼的性别。一般来说,雄性金鱼要比雌性金鱼长得粗壮,特别是尾巴部分,雄性金鱼的尾巴比较宽扁,和雌性金鱼明显不同,明显人一看就可以区分开来。

观察金鱼的游动

金鱼怎么分公母?金鱼怎么看雌雄?金鱼游动的时候也是能够看出公母来,雄性金鱼游动比较敏捷。游动也快,雌性金鱼比较温驯,游动比较慢。

观察金鱼的颜色

如果仔细观察金鱼的外表,颜色更加亮丽的就是雄鱼。另外,金鱼的颜色也是它是否健康的标识,如果颜色变浅代表鱼儿可能亚健康了,要换水或者立即改喂增色鱼粮,处理的早,金鱼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亮丽的本色。

观察金鱼的泄殖孔

把金鱼翻过来,观察鱼肚皮上的泄殖孔,雄鱼的泄殖孔狭长,雌鱼的泄殖孔比较大,呈圆形(可排卵),这种方法判断金鱼公母是最准确的。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轻拿轻放金鱼。鱼儿胆子小,惊吓会生病。

观察金鱼的鱼鳍

雄鱼的鱼鳍和雌鱼不同,比较粗壮。如果一条金鱼的鱼鳍带有弯曲,并且比较粗,再符合以上的特征,这条鱼就有可能是雄鱼。雌鱼的鱼鳍比较短。另外在繁殖期看追星也不错,有追星(小白点)的就是雌鱼。

鲫鱼的公母辨别主要从体形上来区别:

1、公鱼身长细.母鱼身短宽

2、尾巴上也有区分.母鱼身到尾是墁慢变小.公鱼在肛门处就突变小.

3、同等大的鱼母鳞小公鳞大,

4、头上区别母头大公头小,公鲫身形象小鲤鱼。

二、金鱼的由来在哪里?

金鱼原系金鲫鱼变异而来,而金鲫鱼又演变于野生鲫鱼。最早记载金鲫鱼的古籍书是《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60年)。这说明距今2500年前,中国已有金鲫鱼的存在。但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正式饲养金鲫鱼,应起始于晋朝,证明这一史实的著作有《抱朴子》、《博物志》等,特别是公肪(公元460―508年)所著《述异记》,记载有:“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赤鳞鱼,即此鱼也”,又云:“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这一古代文献充分证明,金鲫鱼饲养最早始于晋朝(公元265―419年),距今约1700多年,上述文献中所谓赤鳞鱼即红色鳞片的鱼,朱衣鲋与赤背鲫同义,即红色(或红色背部)的鲫鱼,显然当时还不叫金鱼。

三、黄金鲫鱼怎么养

(1)水质调控

饲养黄金鲫的池塘水质同饲养其它常规吃食性鱼类相同。首先是水位调节。就全年饲养讲,应当是“两头小、中间高”为宜。也就是说,在早春时节,当养殖池水温升至12℃~18℃时,不论饲养水花、鱼种或商品鱼,在这一阶段里为了加快提高池水温度,池塘水位要适量的放低。例如,培育水花的池塘,放鱼时的池塘水位不宜超过0.6米。饲养鱼种或商品鱼的池塘,为了提早开食,调控水温,此阶段池塘水位不宜高于1.0米~1.2米,待到养殖池水温升至理想值20℃以上后,再逐渐酌情加高池塘水位。到盛夏时节,池水水温高达21℃~30℃时,要将养殖池水位加注至最高点2.5米。到了秋季由于气候的变化,养殖池水温开始日趋下降,为保持养殖池水温降速放慢,应将养殖池水位作相应的调整,由2.5米逐渐的降至1.5米,直到越冬前再将养殖池水位加注到最高点2.5米以上,以保证池鱼安全越冬。其次是水质调节。就人工养殖池塘来说,越冬后随着养殖池溏水温逐渐升高,投饵量的增加,养殖池水体中的排泄物质也相应的增多,加之此时正值浮游生物大量繁衍,腐殖质急速分解,在这段时间里养殖池的水质极易转肥,导致养殖池水体中的耗氧因子增加,这时应及时调节好养殖池水质。其方法是,春夏时期每间隔15天~20天,加注一次新水或换掉部分老水。盛夏期间依据养殖池的实际情况每间隔10天左右就应加注一次新水或换掉部分老水;到了秋季养殖池水质逐渐转稳,这时就应趁着注水或换水的机会,适时、适量地降低养殖池水位。在整个养殖期间长期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控制水中的藻相以鱼喜食的硅藻、绿藻等单胞藻类为主,水体呈油绿色、浅茶褐色为好。通过定期测量池水的溶解氧、氨氮、pH及亚硝酸盐的含量确定池塘水质状况。

(2)饵料投喂

黄金鲫摄食时间较其它鲤、鲫鱼类都长,几乎全年都在摄食,当养殖池水温升至6℃时,就应在晴天开始投喂,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投喂,都应在投喂前先给予3分钟~5分钟响声并坚持从少到多,由慢到快,再从多至少,由快到慢的投饵原则进行投喂,从水花至夏花阶段的日投饵次数以3次~4次为宜。每天的上午7∶30~9∶30,11∶00~12∶30,下午2∶30~4∶00,6∶30~8∶00进行投喂;或上午8∶00~9∶30,中午12∶30~下午2∶00,5∶00~6∶30进行投喂,投喂时间应控制在25分钟以内,把需投的饵料全部投完。

黄金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和鲫属的鲤、鲫杂交种,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而育成的优良品种,目前已申报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外形如鲫鱼,体高,头小,头后背部隆起,体厚实丰满,有一对较短的吻须,无颌须,全身披鳞晶莹,排列整齐,侧线鳞31枚~34枚,体色金黄色,十分艳丽。该品种苗种已在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内蒙、青海、宁夏、江苏等省市部分地区进行了养殖,增产效果显著,具有生长速度超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耐低温,耐长途运输,饲料转化率较高,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自2001年以来历经7年推广试验,推广面积达到6.3万亩,推广苗种5.1亿尾,在这几年的推广中已总结出一套较完备的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集约化养殖技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