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南美白对虾的清水放苗养殖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4 21:09   点击:14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南美白对虾的清水放苗养殖技术?

下面笔者根据气候环境、水质、放苗来分析应该做哪些准备?

一、气候环境

一代苗对水温要求较高,会在放苗之后12小时内蜕壳一次或多次,如果水温太低,此时我们放苗极易死亡损耗,因此建议在20度以上放苗。

二代苗、土苗对环境适应力较强,水温在16℃以上即可放苗,放苗时间会比一代苗更早。但一样会出现低温蜕壳造成死亡,因此真的想要在水温不足时放苗,可以适当增加放苗密度。下面介绍为一代苗最佳放苗时间:

我国除海南、广西部分地区全年水温可达到18℃以上,可以全年放苗。福建以南区域水温全年有8-9个月超过18℃,土塘的放苗时间一般在四月上旬(清明前后)到八月上旬(立秋前后)之间。江苏、上海、浙江地区土塘一年养殖一茬。由于受到梅季天气的影响,所以最佳放苗在四月底到五月初(谷雨与立夏之间)这段时间最佳。山东、河北地区土塘一年能够养殖一茬。一般是四月底到五月初(立夏前)放苗最佳。

二、放苗前水质处理

1、清塘(漂白粉)

漂白粉属于通用型清塘消毒剂。漂白粉是目前水产养殖使用较为广泛的消毒剂和水质改良剂。漂白粉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和次氯酸根,次氯酸又可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从而对细菌、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此外,因漂白粉中含有大约15%的氢氧化钙,可适当调节池水的pH值,同时-氢氧化钙在水中形成絮状沉淀可以吸附有机物和胶质,使池水得到改良。

用法:将漂白粉25Kg/亩均匀干撒,使用后4-5天药性消失,即可注入新水,一周时间即可放苗。

2.进水

养殖前期往池塘进水需抽取地下咸水,一般池塘进水30-40cm,其盐度为15-20‰,建议进水后,使用水博士1亩/瓶,络合水体中的重金属,减少重金属对虾苗所造成重金属中毒现象,同时补充碳源提升后面的肥水效果,很多人池塘肥不起来或者肥起来后2-3天就变清,都是因为重金属超标引起。之后加入黄河水,调至盐分为5‰左右,减少与苗场的盐度差,有利于提升小苗投放成活率。此时池塘水深约为1.3-1.5米。

消毒:进完水后,可在当天上午对水体进行消毒,建议用50%过硫酸氢钾。建议在次日下午使用有机酸进行水体解毒。

弧菌领养殖户谈弧色变,几年前还没有针对弧菌有特别疗效的产品。近几年大家发现高含量的过硫酸氢钾治疗弧菌有特效。但是只有过硫酸氢钾含量达到50%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含量不够,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杀弧菌产品时一定要看含量。选择50%含量过硫酸氢钾,含量达到50%的过硫容易氧化甚至燃烧,因此必须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成本一般比较高。所以一般厂家做不了50%的过硫,大家在选择该类产品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好真假。

二、对虾育苗选择亲虾的标准是什么?

要确定育苗中所需的亲虾数量,首先需了解一尾亲虾通常能产多少粒卵。不同种类的对虾产卵量不同,而且亲虾产卵数目多寡,与亲虾个体大小、卵巢饱满程度以及在繁殖期内重复产卵次数有关。就南美白对虾而言,体长18厘米的亲虾,一次产卵数目大概在20万~30万粒;体长20厘米的亲虾,一次产卵数目往往超过30万~35万粒。人工养殖的亲虾,因个体较小,产卵数目一般也少于自然海区成熟的亲虾,通常一次产卵15万~20万粒。在整个繁殖期内,由于亲虾卵巢多次发育成熟,产卵总数可达数百万粒。体长18厘米的亲虾,如按8次产卵估算,其产卵总数为200万粒左右。亲虾数量可按下列公式估算:[X]=E/A×B×C×D式中 [X]——产卵亲虾需要数;A——亲虾在运输和暂养过程中的成活率(%);B——能正常产卵亲虾的百分数(%);C——每尾亲虾平均产卵数;D——自受精卵孵化到育成虾苗的成活率(%);E——当年计划生产的虾苗总数。

三、南美白对虾亲虾培育各指标要求?

1.2.1 培育池条件

亲虾到场后均放于 3 个培养池中,平均约 7 尾 /m 3 ,水位 1.3m,每个培养池的水体为 40m 3 ,亲虾培养池覆盖遮光帘,即暗光培养,充气石每池 40 个平均布设于池内。

1.2.2 投饵

本次繁育选择饵料为鲜活的沙蚕。投喂量随亲虾摄食强度的变化进行调节。因亲虾入池时水温较低,摄食强度较弱,日投喂量约为亲虾体重的 5%,后期随着亲虾摄食强度的增加逐渐将日投饵量提高到 15%左右。本次繁育投喂情况为晚间投饵 1 次。

1.2.3 换水

每天换水一次,排水至水位 40cm止,然后进行吸污,清除粪便和残饵,防止水质污染,减少病菌滋生。每次换水之前准备好预温水,温差控制在 0.2℃之内。

1.2.4 水温调控

亲虾稳定两天后开始逐步升温促熟,每天提温 1℃左右,最后将水温恒定在 16℃待产,每日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2 产卵及孵化

2.1 产卵

经过 12d 培育,亲虾性腺发育成熟,4 月 19 日夜间开始产卵。

2.2 集卵布苗

4 月 20 日早晨观察产卵量正常,开始集卵。每池布卵密度约为 30 万粒/m 3 ,布卵池水位为 1.2m。

2.3 受精卵的孵化

受精卵孵化所用海水经过两级沉淀过滤并消毒后,通过砂滤罐,再经200 目过滤网袋过滤进入培育池,并投放 8mg/L 的 EDTA 用以络合重金属离子。水温控制在 18℃,盐度 28.6‰,除了适宜的温度、盐度等基本水质条件外,充足的溶氧是提高孵化率最重要的因素,对虾受精卵为沉性卵,密度稍大于海水,静水时沉入水底,动荡时才悬浮水中。静水中卵粒沉于池底,极易造成局部缺氧出现死卵。由于激烈充气会损伤受精卵,充气强度需弱一些,但溶解氧不低于 5mg/L。为防止孵化过程局部缺氧,需定时翻卵,每 2~3h 翻卵一次。受精卵经过 30h 左右孵化出无节幼体,孵化率在 90%以上。

3 幼体培育

3.1 无节幼体的培育

无节幼体阶段依靠自身体内卵黄做营养,无须投喂饵料。在这一阶段,水温控制在 20~22℃,PH 保持在 7.8~8.6,无节幼体期水质比较清净,幼体耗氧量低,微充气即可。无节幼体期历时约 4d,经过 6 次蜕皮变态为蚤状幼体。无节幼体培育期间每天加水 15~20cm。

3.2 蚤状幼体的培育

蚤状幼体Ⅰ期已有口器,开始摄食,主要投喂蛋黄、酵母。每隔

四、南美白对虾人工繁育种虾应怎样人工催产及精?

答:南美白对虾为开放型纳精囊类型,雌雄虾性腺完全成熟 后,才进行交配。交配时,雄虾排出精荚粘附在雌虾胸部第3 ?4对步足之间,交配后数小时,雌虾开始产卵,精荚同时释放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可以采取自然交配的方式,挑选交配过的雌虾,放入孵 化槽或水泥池中产卵孵化。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大量生产虾苗,但需要较多的种虾。也可以采取人工催熟、精荚人工移 植技术进行人工育苗,效果不错。方法如下:挑选优良的种虾,经过一段时间蓄养,等到它们完全适应池内环境条件后,开始人工操作。

先将蓄养的种虾捞人充 气的黑色桶内,再将雌雄虾都挤去右眼球,操作最好在水中进行。然后将去眼球的种虾放回原池继续培养。再经一段 时间暂养,去眼球的种虾会慢慢成熟,此时进行人工移植精荚。南美白对虾开放型纳精囊位于第3?4对步足之间。性 成熟的雄虾,其精囊呈乳白色。人工移植精荚,须选择成熟度高的雄虾,在其第5对步足基部以拇指数次轻推,精荚即出。之后,将精荚粘附在雌虾纳精囊位置上。把雌虾放人小 型黑色桶内,操作要轻柔,等它产卵、受精。桶内充气量要小,以防精荚脱落,桶上要用黑色遮光网遮光。

五、南美白对虾育苗为什么卵发育不出来?

  几方面原因  南美白对虾属于甲壳动物,它的身体具有坚硬外壳,以保护身体,但相对来说外壳也是一种生长限制因子,虾类必须借助周期性的脱壳,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  南美白对虾为开放型纳精囊类型。其生殖习性与中国对虾不同。雌雄虾性腺完全成熟后,才进行交配。交配时,雄虾排出精荚粘附在雌虾胸部第3~4对步足之间(纳精囊位置),交配后数小时,雌虾开始产卵,精荚同时释放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  中南美洲从事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大都采取种虾让其自然交配的方式,然后挑选交配过的雌虾,放入孵化槽或水泥池中产卵孵化。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大量生产虾苗,但需要较多的种虾。在中南美洲,南美白对虾也采取人工催熟、精荚人工移植技术进行人工育苗,效果也较好。操作技术如下:从自然海区采集种虾,经过一段时间蓄养,待其完全适应池内环境条件以后,即进行人工挤眼球作业。首先将蓄养的种虾捞入充气的黑色桶内,再将雌雄虾皆挤去右眼球,操作宜在水中进行。然后将去眼球的种虾放回原池继续培养。再经一段时间暂养,去眼球的种虾会陆续成熟,此时进行人工移植精荚。南美白对虾开放型纳精囊位于第3~4对步足之间。性成熟的雄虾,其精囊呈乳白色。人工移植精荚,须选择成熟度高的雄虾,在其第5对步足基部以拇指数次轻推,精荚即出。然后将精荚粘附在雌虾纳精囊位置上。再小心将雌虾放入小型黑色桶内,待其产卵、受精。桶内充气量要小,以防精荚脱落。桶上要用黑色遮光网遮光。  雌虾产卵及孵化  经人工移植精荚的成熟南美白对虾雌虾,一般在半夜产卵、受精。南美白对虾怀卵量较中国对虾少得多。一般雌虾一次产卵只有5万~20万粒左右。但其繁殖期较长。雌虾产卵后,将其捞出。经洗卵后,再加大充气量,约经12~14小时,即可孵出无节幼体。利用幼体趋光特性,将幼体捞入培育池进行培育。  要注意南美白对虾从受精卵开始孵化,必须水温28-30摄氏度,盐度29的条件下进行,经12小时孵化出幼体。刚孵出的幼体称为第一无节幼体,经6次蜕皮后成为第一强壮幼体,强壮幼体经3次蜕皮后进入糠虾期,再经过3次蜕皮才变态成为虾宝宝,即仔虾。上诉变态需要经历12次蜕皮,历时约为12天,它的蜕壳时间很短,但在机制上、生理上及生物学上均具有许多危险,所以必须对其蜕壳生理机制有所了解,在养殖过程中避免因蜕壳所遭至死亡的种种原因,以保证养殖的存活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