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桫椤的外形特征以及药用价值?
桫椤科植物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中生代曾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现存种类分布区缩小,且具较多的地方特有种,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桫椤株形美观别致,可供欣赏。研究价值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观赏价值 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园艺观赏价值极高。药用价值 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
二、八年级上册植物类群特点?
苔藓:陆地阴湿环境。有叶、茎,无根,无输导组织。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等。 藻类: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阴暗潮湿的地方。无根、茎、叶的分化。孢子(生殖细胞)繁殖。代表植物:水绵、海带、紫菜、发菜、石花菜、裙带菜、鹿角菜等。 蕨类:陆地上阴湿的环境。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分化出了输导组织(多不很发达)。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蕨、卷柏、满江红、肾蕨、桫椤等。生物圈作用:在观赏植物(肾蕨)、食品(蕨)、药用(贯众卷柏)、农业(满江红)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种子:陆地上。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其内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种子繁殖。分类: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即 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杉、松、柏、银杏等)。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三、桫椤生活在什么地方?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又称树蕨。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桫椤科。蕨类中最高大的种类之一。一般高3~8米。树干直立,不分枝,表面被鳞片。叶片巨大,长1~3米,薄革质,深绿色,丛生于茎干顶端,3次羽状分裂,羽片长椭圆形,小羽片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孢子囊小形,多数,近小羽轴着生,囊群盖近球形,薄膜质,易破裂。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喜生长在山沟潮湿坡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茎中含淀粉,可食用。茎干磨光后呈现美丽的花纹,可作装饰品。株形美观别致,园林栽培可供观赏。桫椤科植物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中生代在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存种类对于研究地球史、古气候、古生物及植物群落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四、桫椤树生长在地球上的哪些地方?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桫椤(Alsophilaspinulosa)又称树蕨。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桫椤科。蕨类中最高大的种类之一。一般高3~8米。树干直立,不分枝,表面被鳞片。叶片巨大,长1~3米,薄革质,深绿色,丛生于茎干顶端,3次羽状分裂,羽片长椭圆形,小羽片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
叶柄、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孢子囊小形,多数,近小羽轴着生,囊群盖近球形,薄膜质,易破裂。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喜生长在山沟潮湿坡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活化石”之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茎中含淀粉,可食用。茎干磨光后呈现美丽的花纹,可作装饰品。株形美观别致,园林栽培可供观赏。桫椤科植物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中生代在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存种类对于研究地球史、古气候、古生物及植物群落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五、详细的蕨类植物介绍,含图片,是怎样的?
峨眉耳蕨: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根状茎短,边同叶柄有疏生鳞征。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片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
荷叶铁线蕨: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高5-20cm。根状茎短而直立。叶椭园肾形,宽2-6cm,上面深绿色,光滑并有1-3个同环纹,下面疏被棕色的长柔毛,叶缘具圆锯齿,长孢子叶的叶片边缘反卷成假囊群盖。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生于叶缘,中国特有变种。仅分布于四川万县,生于海拔约205cm处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或草丛中。
截基盾蕨:水龙骨科,草本蕨类,高约36cm。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5mm,稀疏淡棕色鳞片。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多少下延,全缘,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呈美观的淡黄色绿色宽带状。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生于阴湿处和林下。
连珠蕨:水龙骨科,多年生大型附生蕨类,常附生于大树树干上。根茎短,密被长而细的狭条状淡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纤毛。叶长50-60cm或更长,无柄,中部深羽半裂,裂片边缘全缘且增厚,顶部可育,羽片缢缩几呈小珠状。在中国仅公布于台湾。菲律宾也有分布
巢蕨;亦称鸟巢蕨、山苏花 ,其叶辐射状环生于根状短茎周围,中空如鸟巢,故名。植株高100-120厘米。叶阔披针形,革质,两面滑润,锐尖头或渐尖头,向基部渐狭而长下延,全缘。有软骨质的边,干后略反卷,叶脉两面稍隆起。 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及亚洲热带其他地区。
银脉凤尾蕨,又名白羽凤尾蕨、白斑凤尾蕨。是凤尾蕨属、凤尾蕨组剑叶凤尾蕨的一个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