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桫椤树的药用作用食用方法(说出八种以上的珍惜物种名称?)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26 08:08   点击:2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说出八种以上的珍惜物种名称?

中国十大珍稀植物:水杉、珙桐、金花茶、中国台湾杉、银杉、望天树、桫椤、金钱松、银杏树、鹅掌树。

一、水杉

水杉属在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约有6~7种,过去认为早已灭绝,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四川万县谋道溪(今称磨刀溪)首次发现这一闻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遗树种。据近年调查,四川万县、石柱县、湖北利川和湖南龙山、桑植均发现300余年的巨树。水杉适应性强,喜湿润生长快,北京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材质轻软,可供建筑、板料、造纸等用;树姿优美,为庭园观赏树。

二、珙桐

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洛阳绿诚农业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成功。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三、金花茶

金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与茶、山茶、南山茶、油茶、茶梅等为孪生姐妹,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金花茶的花金黄色,耀眼夺目,仿佛涂着一层蜡,晶莹而油润,似有半透明之感。金花茶单生于叶腋,花开时,有杯状的、壶状的或碗状的,娇艳多姿,秀丽雅致。以前,人们没有见到过花色金黄的种类。1960年,中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在广西南宁一带发现了一种金黄色的山茶花,被命名为金花茶。国外称之为神奇的东方魔茶,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

四、中国台湾杉

中国台湾杉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中部约1500至2500米高的山区,由于非法伐木的行为,已经导致这个树种濒临绝种。中国台湾杉是分布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种常绿乔木,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中国台湾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这个树种是亚洲能长的最高的树种,可高达90米和直径达3米的。100岁以下的树,树叶呈针状,约8-15毫米长;成熟的树,树叶变成像鳞状,3-7毫米长。

五、银杉

银杉为中国特产的稀有树种,生于海拔940-1870米地带的局部山区,如阔叶林中和山脊地带等。分布于中国广西、湖南、重庆、湖北、贵州等等。

六、望天树

望天树木材坚硬、耐用、耐腐性强,不易受虫蛀;材色褐黄色,无特殊气味,纹理直,结构均匀,加工容易,刨切面光滑,花纹美观,为制造各种家具的高级用材。1975年,中国云南省林业考察队在西双版纳的森林中发现。该属共11名成员,大多分布在东南亚2B一带,望天树是只有在中国云南才生长的特产珍稀树种,只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补蚌和广纳里新寨至景飘一带的20平方公里范围内。

七、桫椤

桫椤别名蛇木,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桫椤是极少数一些木本种类其中的一种。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产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八、金钱松

金钱松为著名的古老残遗植物,最早的化石发现于西伯利亚东部与西部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古新世至上新世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欧洲、亚洲中部、美国西部、中国东北部及日本亦有发现。由于气候的变迁,尤其是更新世的大冰期的来临,使各地的金钱松灭绝。只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少数地区幸存下来。因分布零星,个体稀少,结实有明显的间歇性,而亟待保护。

九、银杏树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

十、鹅掌树

鹅掌揪生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林中。木材淡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供建筑、造船、家具、细木工的优良用材,亦可制胶合板;叶和树皮入药。

二、飞天擒罗的介绍?

飞天擒罗又叫山卡崂,飞天擒罗的学名叫桫椤,是侏罗纪与恐龙同代的一种珍稀孑遗植物。某些植食性恐龙的主要食物、与恐龙年代同龄的植物“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飞天擒罗以主干入药,全年可采,削去主干的坚硬外皮,切片晒干。飞天擒罗含有淀粉和单宁,淀粉是很好的绿色食品,单宁入药可治疗肺结核咳血、风湿等疾病。中国境内,飞天擒罗主要分布在惠州市龙门县南昆山。

三、五大植物化石?

鸽子花

鸽子花学名珙桐,为落叶大乔木,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中国特有。1869年以来引种到英、美、荷、瑞(士)、日、俄等国,被誉为“中国鸽子树”。 珙桐树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和平使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中华水韭

中华水韭属于水韭科水韭属,拟蕨植物类多年生沼泽植物。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水韭属是水韭科中唯一生存的残遗属,有重要科研价值。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华水韭被认为是植物界的大熊猫,是出现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50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的一种,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属极度濒危的孑遗植物,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小叶白蜡

小叶白蜡树别名叫青榔木、白荆树、白蜡树、白斤木、白蜡条、梣蜡条等等。因树上放养白蜡虫,故取名白蜡树,又是固沙树种,木犀科白蜡属植物的通称。

小叶白蜡,是地质年代第三纪末至第四纪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被誉为“阔叶林活化石”。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但原始森林却很难找到。

桫椤

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在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闽南侨乡南靖县乐主村旁,有一片亚热带雨林。它是中国最小的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亚热带原始雨林”。在那里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椤。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新西兰是桫椤产地之一,它也是新西兰的国树,被人们所保护着。

竹柏

竹柏为古老的裸子植物,起源距今约1亿5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被人们称为活化石,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竹柏有净化空气、抗污染和强烈驱蚊的效果,是雕刻、制作家具、胶合板的优良用材,具有较高的观赏﹑生态、药用和经济价值。

四、suo的汉字?

梭、娑、所、锁、索、缩、蓑、嗦、惢、挱、逤、琑、睃、挲、傞、桫

汉字拼音基本解释

1、所 suǒ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 姓。

suǒ,suò生僻字

2、莎 suō,shā〔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3、唆 suō挑动别人去做坏事:唆使。教(jiào )唆。调(tiáo)唆。

4、唢 suǒ〔唢呐〕管乐器,形状像喇叭,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 (嗩)

5、娑 suō〔婆娑〕见“婆”。(pó )。 ◎ 〔娑娑〕轻扬、松散的样子,如“修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挱 suō同“挲”。

6、索 suǒ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 尽,毫无:索然无味。 ◎ 单独:离群索居。 ◎ 姓。

7、莏 suō〔捼莏〕两手相摩。

8、逤 suò〔逻逤〕中国西藏拉萨在唐代的称呼,如“设备邯郸道,和亲逤逤城。”

9、suǒ生僻字

挲 suō,shā〔摩(mó)挲〕抚摸。● 挲 shā ㄕㄚ ◎ 〔挓挲〕张开,如“他挲挲着手”。

10、傞 suō〔傞傞〕a.舞个不停;b.参差不齐。

11、桫 suō〔桫椤〕蕨类植物,木本,茎高而直,叶片大。茎含淀粉,供食用。

12、梭 suō织布时往返牵引纬线(横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像枣核形:梭子(a.织布工具;b.机关枪、冲锋枪的子弹夹子;c.量词,如“打了一梭梭子弹”)。 ◎ 形状像梭的:梭镖。梭子蟹。 ◎ 喻不断地来往:梭巡。穿梭。

13、琐 suǒ玉声。 ◎ 细小,零碎:琐事。琐细。琐闻。琐碎。琐屑。烦琐。 ◎ 连环,连环形花纹:琐窗。委曲如琐。

14、琑 suo义未详。

15、睃 suō斜着眼睛看:睃了他一眼。

16、惢 suǒ疑虑:“内有惢,下有事。” ◎ 善。

17、锁 suǒ加在门、箱子、抽屉等物体上的。

五、四大保护树种?

第一棵,迎客松。从人民大会堂的铁画《迎客松》,一路到车站码头,基本上都能够看到迎客松的身影,就连安徽省卫视的标志都是迎客松。这样的迎客松无疑把自己活成了象征,象征着安徽,象征着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和平友谊。迎客松生长于黄山之上,1300多年来,它伫立在黄山之巅,经过无数次风吹雨打,早已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坚韧不拔。为了保护它,人们特意安排警卫把守,24小时不间断,时刻守护着这棵古老的松树。

 第二棵,大红袍母树。爱喝茶的人都知道大红袍茶叶,而大红袍母树所产的茶叶则是最高级别的,价值比黄金还珍贵。1998年,20克母树大红袍拍卖出了15.68万元的高价,2005年,同样的重量拍卖出了20.8万元的天价。这样的茶叶,即使是有钱也喝不到。因为当地已经采取措施,停止采摘母树大红袍茶叶,2005年5月最后一次采摘的20克母树大红袍已经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要是有商家说他有母树大红袍,就不要相信了,多半是骗子。 

第三棵,楠木王。前些年,人们在安徽省呈坎村发现了四根金丝楠木柱子,专家估价12亿元,如此高的价格令人们震撼不已。金丝楠木柱子都这么值钱,那么活着的金丝楠木呢?在贵州省思南县有一棵楠木,树龄大约1300多年,胸围8.92米,树冠16米,树高45米。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任何一棵比它还大的楠木。它是中国最大的楠木,被誉为是“中国楠木之王”。其价值难以估量,据说以前人们拿它掉落下来的一根树枝进行拍卖,最后竟然拍卖出40几万的高价。

 第四棵,普陀鹅耳枥树。与上面三棵树不同,它具有唯一性。这个唯一指的是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其他地方没有,而且就只有一株。这株鹅耳枥树生长在普陀岛自然风景区内,由于普陀山游客众多,为了保护这棵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树,人们特意在它的周围加坝围护,并设置管理局,专门保护它。为了能够使鹅耳枥树能够繁衍下去,科学家对其进行过无数次试验,甚至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只希望它不会灭绝。

六、蕨类植物目录?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名录(秦仁昌1978) 

1 松叶蕨科(松叶兰科) (Psilotaceae)  梅西蕨属(Tmesipteris)

松叶蕨属(Psilotum)

2 石杉科 (Huperziaceae)

石杉属(Huperzia)

马尾杉属(Phlegmariurus)

3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石松属(Lycopodium)

扁枝石松属(Diphasiastrum)

垂穗石松属(Palhinhaea)

小石松属(Lycopodiella)

藤石松属(Lycopodiastrum)

4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卷柏属(Selaginella) 

同型叶亚属(Subgen. Homoephyllum) 异型叶亚属(Subgen. Heterophyllum)

5 水韭科(Isoetaceae) 

水韭属(Isoetes)

6 木贼科(Equisetaceae) 

问荆属(Equisetum)

木贼属(Hippochaete) 

7 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ae)  七指蕨属(Helminthostachys)

8 阴地蕨科(Botrychiaceae) 

小阴地蕨属(Botrychium)

假阴地蕨属(Botrypus)

阴地蕨属(Sceptridium) 

9 箭蕨科(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箭蕨属(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

蛇蕨属(带状瓶尔小草属)(Ophioderma)

10 合囊蕨科(马蹄蕨科)(Marattiaceae)

合囊蕨属(观音座莲蕨属)(Marattia)

11 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 

莲座蕨属(Angiopteris)

古莲蕨属(Archangiopteris)

12 天星蕨科(Christenseniaceae) 

天星蕨属(Christensenia)

13 紫萁科(Osmundaceae) 

紫萁属(Osmunda)

14 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瘤足蕨属(Plagiogyria)

15 里白科(Gleicheniaceae) 

芒萁属(Dicranopteris) 

里白属(Diplopterygium)[Hicrioptris]

假芒萁属(Sticherus) 

16 莎草蕨科(蟹草科)(Schizaeaceae) 

莎草蕨属(Schizaea)

17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海金沙属(Lygodium)

18 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膜蕨属(Hymenophyllum)

厚壁蕨属(Meringium)

露蕨属(蕗蕨属)(Mecodium)

毛叶蕨属(Pleuromanes)

团扇蕨属(Gonocormus)

假脉蕨属(Crepidomanes)

厚边蕨属(Crepidopteris)

单叶假脉蕨属(Microgonium)

毛杆蕨属(Callistopteris)

球杆毛蕨属(Nesopteris)

厚叶蕨属(Cephalomanes)

瓶蕨属瓶蕨属(Vandenboschia)

长筒蕨属(Selenodesmium)

长片蕨属(Abrodictyum)

19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金毛狗属(Cibotium)

20 桫椤科(Cyatheaceae) 

桫椤属(木桫椤属)(Alsophila)

黑桫椤属(Gymnosphaera) 

白桫椤属(笔筒树属)(Sphaeropteris)

21 稀子蕨科(Monachosoraceae) 

岩穴蕨属(Ptilopteris)

稀子蕨属(Monachosorum)

22 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 

碗蕨属(Dennstaedtia)

鳞盖蕨属(Microlepia)

23 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鳞始蕨属(Lindsaea)

乌蕨属(Stenoloma)

达边蕨属(Tapeinidium)

24 竹叶蕨科(Taenitidaceae) 

竹叶蕨属(Taenitis)

25 姬蕨科(Hypolepidaceae) 

姬蕨属(Hypolepis)

26 蕨科(Pteridiaceae) 

蕨属(Pteridium) 曲轴蕨属(Paesia) 27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凤尾蕨属(拟蕨属)(Pteris)

栗蕨属(Histiopteris)

28 卤蕨科(Acrostichaceae) 

卤蕨属(Acrostichum) 

29 光叶藤蕨科(Stenochlaenaceae)  光叶藤蕨属(Stenochlaena)

30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中国蕨属(Sinopteris)

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

薄鳞蕨属(Leptolepidium)

碎米蕨属(Cheilosoria)

隐囊蕨属(Notholaena)

旱蕨属(Pellaea) 

红腺蕨属(乌轴蕨属)(Diacalpe)

珠蕨属(Cryptogramma)

金粉蕨属(Onychium)

31 铁线蕨科(Adiantaceae) 

铁线蕨属(Adiantum)

32 水蕨科(Parkeriaceae) 

水蕨属(Ceratopteris) 

33 裸子蕨科(裸蕨科)(Hemionitidaceae) 

泽泻蕨属(Hemionitis)

金毛裸蕨属(Gymnopteris)

粉叶蕨属(Pityrogramme)

凤丫蕨属(Coniogramme)

翠蕨属(Anogramma)

34 车前蕨科(Antrophyaceae) 

车前蕨属(Antrophyum)

35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书带蕨属(Vittaria) 

一条线蕨属(丝蕨属)(Monogramma)

针叶蕨属(Vaginularia)

36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蹄盖蕨属(Athyrium)

假蹄盖蕨属(Athyriopsis)

蛾眉蕨属(Lunathyrium)

介蕨属(Dryoathyrium)

角蕨属(Cornopteris)

毛子蕨属(Monomelangium)

拟鳞毛蕨属(Kuniwatsukia)

冷蕨属(Cystopteris)

亮毛蕨属(Acystopteris)

假冷蕨属(Pseudocystopteris)

光叶蕨属(Cystoathyrium)

羽节蕨属(Gymnocarpium)

安蕨属(Anisocampium)

单叶双盖蕨属(Triblemma)

双盖蕨属(Diplazium)

肠蕨属(Diplaziopsis) 

网蕨属(假肠蕨属)(Dictyodroma) 

短肠蕨属(Allantodia) 

莱蕨属(网脉双线蕨属)(Callipteris) 轴果蕨属(Rhachidosorus)

37 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 

肿足蕨属(Hypodematium)

38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沼泽蕨属(Thelypteris)

假鳞毛蕨属(Lastrea)

金星蕨属(Parathelypteris)

大金星蕨属(Amphineuron)

凸轴蕨属(Metathelypteris)

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

卵果蕨属(Phegopteris)

边果蕨属(Craspedosorus)

紫柄蕨属(Pseudophegopteris)

钩毛蕨属(Cyclogramma)

茯蕨属(Leptogramma)

方秆蕨属(Glaphyropteridopsis)

假毛蕨属(Pseudocyclosorus)

龙津蕨属(Mesopteris)

毛蕨属(Cyclosorus)

溪边蕨属(Stegnogramma)

星毛蕨属(Ampelopteris) 

新月蕨属(拟毛蕨属)(Pronephrium) 圣蕨属(Dictyocline) 

毛脉蕨属(Trichoueuron Ching)

39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铁角蕨属(Asplenium)

苍山蕨属(Ceterachopsis)

药蕨属(Ceterach)

水鳖蕨属(Sinephropteris)

过山蕨属(Camptosorus)

细辛蕨属(Boniniella)

对开蕨属(Phyllitis)

卵蕨属(Neottopteris) 

40 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  睫毛蕨属(Pleurosoriopsis)

41 球子蕨科(Onocleaceae) 

球子蕨属(Onoclea)

荚果蕨属(Matteuccia)

42 乌毛蕨科(Blechnaceae) 

乌毛蕨属(Blechnum)

乌木蕨属(Blechnidium)

苏铁蕨属(Brainea)

狗脊属(Woodwardia) 

崇澍蕨属(假狗脊蕨属)(Chieniopteris) 

荚囊蕨属(Struthiopteris)

扫把蕨属(假桫椤属)(Diploblechnum)

43 岩蕨科(Woodsiaceae) 

膀胱蕨属(Protowoodsia)

滇蕨属(Cheilanthopsis)

岩蕨属(Woodsia)

蜘蛛蕨属(Eriosoriopsis)

44 球盖蕨科(Peranemaceae) 

柄盖蕨属(Peranema)

红腺蕨属(Diacalpe)

鱼鳞蕨属(Acrophorus)

45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鳞毛蕨属(金星蕨属)(Dryopteris)

肉刺蕨属(Nothoperanema)

假复叶耳蕨属(Acrorumohra)

毛枝蕨属(Leptorumohra)

耳蕨属(Polystichum)

玉龙蕨属(Sorolepidium)

黔蕨属(Phanerophlebiopsis)

柳叶蕨属(Cyrtogonellum)

鞭叶蕨属(Cyrtomidictyum)

拟贯众属(Cyclopeltis)

贯众属(Cyrtomium)

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石盖蕨属(Lithostegia)

46 叉蕨科(Aspidiaceae) 

肋毛蕨属(Ctenitis) 

轴脉蕨属(拟肋毛蕨属)(Ctenitopsis) 节毛蕨属(Lastreopsis)

黄腺羽蕨属(Pleocnemia)

叉蕨属(Tectaria)

地耳蕨属(Quercifilix)

牙蕨属(突齿蕨属)(Pteridrys)

沙皮蕨属(Hemigramma)

47 实蕨科(Bolbitidaceae) 

实蕨属(Bolbitis)

刺蕨属(Egenolfia)

48 藤蕨科(Lomariopsidaceae) 

藤蕨属(Lomariopsis)

网藤蕨属(Lomagramma)

49 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 

舌蕨属(Elaphoglossum)

50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肾蕨属(Nephrolepis)

爬树蕨属(Arthropteris)

51 条蕨科(Oleandraceae) 

条蕨属(Oleandra) 

52 骨碎补科(Davalliaceae) 

假钻毛蕨属(Paradavallodes)

小膜盖蕨属(Araiostegia)

大膜盖蕨属(Leucostegia)

骨碎补属(Davallia)

阴石蕨属(Humata) 

53 雨蕨科(Gymnogrammitidaceae)  雨蕨属(Gymnogrammitis)

54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 

双扇蕨属(Dipteris) 

55 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 

燕尾蕨属(Cheiropleuria)

56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多足蕨属(Polypodium)

篦齿蕨属(Metapolypodium)

水龙骨属(Polypodiodes)

拟水龙骨属(Polypodiastrum)

棱脉蕨属(Schellolepis)

扇蕨属(Neocheiropteris)

盾蕨属(Neolepisorus)

瓦韦属(Lepisorus)

骨牌蕨属(Lepidogrammitis)

伏石蕨属(Lemmaphyllum)

尖嘴蕨属(Belvisia)

丝带蕨属(Drymotaenium)

毛鳞蕨属(Tricholepidium)

鳞果星蕨属(Lepidomicrosorum)

石韦属(Pyrrosia)

抱树莲属(Drymoglossum)

石蕨属(Saxiglossum)

瘤蕨属(Phymatosorus)

假瘤蕨属(Phymatopteris)

修蕨属(Selliguea)

节肢蕨属(Arthromeris)

戟蕨属(Christiopteris)

星蕨属(Microsorum)

薄唇蕨属(Leptochilus)

似薄唇蕨属(Paraleptochilus)

树舌蕨属(Dendroglossa)

57 槲蕨科(Drynariaceae) 

槲蕨属(Drynaria)

崖姜蕨属(Pseudodrynaria)

连珠蕨属(Aglaomorpha)

58 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鹿角蕨属(Platyceriu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