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桫椤种植方法?
(一)桫椤的生长环境:
海拔在100至2500 米,气温在5至35℃的山区、坝区和庭院均可栽培。可地栽,也可盆栽或桶栽,但相对湿度要大。
(二)土质:
桫椤喜酸性土壤,宜生长在透气松酸性腐叶土上,最好选用山林中的腐叶土来栽培。
(三)挖坑:
可根据树体的大小,挖深50至100 厘米,60至120 厘米见方的坑来移栽。
(四)起苗和运输:
1米高的树,要挖60厘米的树盘,把树盘外的根全部断开,深度视根系情况而定。因桫椤无主根,深度不必过深,在须根不多时,一般在30至50厘米之间可以了。挖起后将10厘米以上的羽状主叶全部剪掉,10厘米以下的2至3个主嫩叶留下。用鲜苔藓泡水后挤去70%左右的水,将桫椤根部和茎部包好后扎上绳子装入木箱,箱内的空间再用鲜苔藓填满就可长途运输。
(五)定植:
将准备好的腐叶土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按说明书兑水消毒杀菌。树体和根部也用此法消毒,将坑的底部填上消过毒的腐叶土踩紧。在操作过程中一边给树定位,一边在腐叶土上撒上呋喃丹杀死地下害虫。栽完后浇透水。桫椤喜高湿环境,因此应搭架盖上黑色遮阳网,遮去60%以上的直射阳光,冬季还应防霜。桫椤怕干旱,忌水涝,所以树盘周围应排水良好。根据地理环境情况,每天可对树茎和树盘喷雾状水以保证湿度。30天后3个新主叶就可长大,其他嫩叶也开始萌发。
(六)施肥:
1、有机肥,每年可施两次经发酵的猪牛羊粪,每株树20至50公斤。2、无机化肥,每年除冬季外均可施用。两个月施一次复合肥,根据树体大小,每次施0.1至1公斤。先把树盘内盖的腐叶土拿去一层,洒上化肥再将腐叶土盖上浇透水。
(七)中期管理:
为了使桫椤长得快,除了经常向树盘和树茎喷水保湿外,还要对羽状主叶进行修剪。当长出10至12片主叶后,应由下至上剪除多余的老叶残叶。这样每日可长出2至3匹主叶,桶栽的每年可长高度10至15厘米,地栽的可长15厘米以上。
(八)病虫害防治:
桫椤在自然环境下基本无病害,但经过移栽施肥后也有病害产生。只要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每月对树体和树盘喷施一次就可消除病害。害虫主要有蚂蚁和蜗牛,蚂蚁可用百树得或功夫农药喷雾灭杀。蜗牛喜潮湿环境,主要危害树体嫩叶和嫩秆,可用农药蜗克星和灭蜗灵等撒在树盘表面灭杀和人工捕捉。
桫椤是古老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大家可以进行盆栽养在阳台用于观赏。
二、子母玉的养殖方法?
孢子繁殖:在蕨类植物的叶背面有许多孢子,繁殖时采收具有成熟孢子囊的蕨叶,将孢子轻轻弹入干净纸袋中,然后种植到装有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的培养土盆中,将盆放在浅水容器内,使盆土吸透水分,一般播种2—3周后萌发,2—3个月长出真叶,长到3—4片叶就可以上盆。
2、分株繁殖:分株一般在春、夏季节进行,在分株和移栽时注意不要损伤根状茎。
3、扦插繁殖:一些蕨类植物可以进行扦插繁殖,在秋季用叶片扦插在沙床中,等生根后在春季上盆。
蕨类植物的养殖方法
1、地栽蕨:选择潮湿,透水性好、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进行大窝栽培,施足有机肥,栽种时要使根状自然伸展,深度以拳卷的幼叶刚刚齐表土位置。
2、盆栽蕨:用河沙、堆肥、腐叶土各一份配合成为培养土,盆底加一层砖瓦碎片,隔2—3年在春夏季换盆一次。生长期要求空气、土壤都要都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室内栽培种类要求空气湿度在60—70%以上。桫椤等喜水湿的种类,每天需要浇水2—3次。对一些附生蕨类植物可以连同根部和栽培基质完全泡在水中,但是一些叶片对水湿敏感的种类,如凤杈蕨、鹿角蕨等在浇水时不要把水喷洒在叶面上。
盆栽蕨一般都要在花盆下面放一个装水的垫盆,让水从排水孔渗入盆土内。以保持土壤湿润,但是不能把土生蕨类的根泡在水中。一般用花生粕的稀释浸出液,或者适当配合的化肥水溶液作为追肥,每10个月左右追一次。
蕨类植物的养殖要注意蚜虫、白粉病、锈病的防治。"四怕"是怕冰、怕火、怕姜水、怕惊气.
一怕冰
"长于冰近,沁色不活".如果玉常接近冰,玉理就会黯然无光,色沁就会显得很僵硬,这就是俗称的"死色".
二怕火
"长与火近,色浆即退".如果玉用火熏或烤,玉质就会受损,颜色变暗,甚至褪色.
三怕姜水
有人认为用热姜水浸玉,可以去除腥臭.其实不然,如果玉在热姜水中浸泡,会影响到玉的沁色,使其黯淡无光.时间久了的话,玉上还会出现麻点,日后即使是再盘算,也难以恢复.
四怕惊气
"佩者不慎,往往坠地,如落砖石上,重则损伤,轻则肌理含裂纹,其微如发,骤视之而不得见".即不得有碰、摔,以免有伤.
三、针毛蕨怎么养?
1、地栽蕨选择潮湿,透水性好、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进行大窝栽培,施足有机肥,栽种时要使根状自然伸展,深度以拳卷的幼叶刚刚齐表土位置。
2、盆栽蕨用河沙、堆肥、腐叶土各一份配合成为培养土,盆底加一层砖瓦碎片,隔2—3年在春夏季换盆一次。生长期要求空气、土壤都要都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室内栽培种类要求空气湿度在6以上。桫椤等喜水湿的种类,每天需要浇水2—3次。对一些附生蕨类植物可以连同根部和栽培基质完全泡在水中,但是一些叶片对水湿敏感的种类,如凤杈蕨、鹿角蕨等在浇水时不要把水喷洒在叶面上。盆栽蕨一般都要在花盆下面放一个装水的垫盆,让水从排水孔渗入盆土内。以保持土壤湿润,但是不能把土生蕨类的根泡在水中。一般用花生粕的稀释浸出液,或者适当配合的化肥水溶液作为追肥,每10个月左右追一次。蕨类植物的养殖要注意蚜虫、白粉病、锈病的防治。
四、洋兰的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洋兰喜欢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最低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30℃,尤以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方生长最好。除了夏日要避免曝晒外,要注意经常吸收光照,否则难以开花。
二、繁育、选择优质的粗壮种苗。通常可应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小苗,或直接购入即将开花的大苗进行栽培。对卡特兰、文心兰等也可用分株方法繁殖,石斛兰用切茎法育苗,借以扩大种苗的来源。
三、栽培基质的选择。应用疏松通气的物质为植料。洋兰不能用坭土种植,要用椰衣、木炭、碎砖、树皮、水苔、陶粒作为栽培的基质,特别是应用桫椤蕨根(又称蛇木)的碎屑混合种植最好,这些植料较为持久,不会积水烂根。所用的盆具亦要求盆身和盆底都要多孔,能够通风透气,例如素烧的瓦盆,木框、胶篮等。不宜用瓷盆和密封的塑料盆。
四、肥料的施用。要经常喷施无机肥料。洋兰的气根虽然可以吸收空间的养分,但为了帮它增添营养,需要应有尿素或硫酸氨或磷酸二氢钾等化肥,各稀释为水溶液,用喷壶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对幼苗可多施氮肥,到开花前多施磷钾肥,不能施用人畜粪尿、鸡尿鸽粪等污秽肥料。但对进口特制的有机质液肥可按说明书方法施用。
五、适当增加植株空间湿度。多数洋兰所需的湿度以70—80%为宜,要求注意适当喷水,以便增加空间湿度。保持茎叶和根部的活力。由于洋兰叶片较厚并有蜡质,保水能力较强,盆内不宜淋水过多。除了夏秋干燥天气每隔两天淋水一次。洋兰还要求水质清洁干净,绝不可淋施污水。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多数洋兰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但若栽培管理不当,就会发生叶斑病、炭疽病、茎腐病等,害虫也有介壳虫、红蜘蛛、潜叶虫等。如发现后可分别不同情况,参照一般防治花卉病虫害的方法喷施农药和处理方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