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桫椤植物?
桫椤(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
二、桫椤化石是否有价值?
有。具体情况如下。
桫椤化石是一种蕨类植物化石。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之称。它是恐龙生活的年代即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形成的,推断形成这种化石的植物是食草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
桫椤化石质地坚硬,折射率较高,颜色多种多样,但一般颜色比较深,透明度较差,不像翡翠、玛瑙等那么鲜亮透明,它一般都分布在河谷的沙床里面,也是河卵石的一种,没有经验的普通人,根本就无法辨别它和普通鹅卵石的区别。但如果有经验的人,用水把它浇湿以后,就可以看到它独有的生物纤维结构,这种生物纹理比较密集,弯弯曲曲,多平行排列,实际上它就是桫椤的径干化石。
桫椤化石具有很高的价值。
三、桫椤介绍,桫椤是什么植物?
桫椤(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
极其珍贵,桫椤南方地区有,喜高温高湿度,热带雨林里面应该有,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和大熊猫一个级别。
四、活化石有哪些植物?
具有世界上最长寿叶子的植物——百岁兰,是植物界能活2000年的活化石。
能够忍受极端环境的长寿植物百岁兰生长在非洲南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沿岸的纳米布沙漠地区。百岁兰终生只有两片叶子,能够持续生长数千年不会脱落。它的根系非常发达,有深入地下能够接触到地下水的主根,靠近地面的须根会充分吸收清晨带来的海雾,以保持湿润。另外它抗热,并且高度木质化的叶片也能够适应极端干旱的环境。
五、桫椤辉木化石的区别?
其实辉木化石是雨花石中的一种,石中一些排列有序的圆形断面的化石(我们通称它为:蜂窝石)其实就是这种莲座蕨目辉木科中的茎中部的维管束。目前仍生长在地球的植物类似于现今的观音莲座和桫椤。
辉木类化石有整齐的蜂窝状,有平形的棒形状,有变形的树叶状和有杂乱的线形状,之所以会出现不同样的图案也与植物的根茎干不同的部位形成有很大的关联,归根到底,除了辉木类型的化石有不同的图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还有多种矿物质地的色彩也组合成了观赏的亮点。
六、活化石有哪些动物植物?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至今,成为稀世之宝。
银杏树分雌雄,雄的银杏树,只长雄性的花,雌的银杏树,只长雌性的花,受精后才会结出圆圆的白果。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树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
水杉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它生长迅速,10年左右就高达10余米,一般20年便可成材。材质轻软,纹理通直,结构细密,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好材料,又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
水杉不仅是珍贵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不但已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世界很多国家也争相引种栽培,使这珍贵的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生生不息。
珙桐
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英名:Dovetree别名:水梨子、鸽子树科名:珙桐科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叶互生,纸质,宽卵形,边缘有尖锯齿。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期4月~5月。花形似鸽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芭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盛花时犹如满树群鸽栖息,被世界上誉称为“中国鸽子树”。核果肉质,椭圆形或矩状卵形,表紫色,有黄褐色小斑点。果期9月~10月。
繁栽要点: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cm~5cm深的沟内。
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月~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
应用价值
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香果树
学名:Emmenopterys henryi Oliv.英文名:Henry Emmenopterys科名:茜草科Rubiaceae
落叶乔木。叶对生,有柄;叶片宽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全缘;托叶三角状卵形,早落。聚伞花序排成项生的圆锥花序状;花大,淡黄色,有柄;花萼小,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脱落性,在一花序中,有些花的萼裂片的1片扩大成叶状,白色而显著,结实后仍宿存;花冠漏斗状,有绒毛,顶端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于房2室,花柱线形,柱头全缘或2裂,胚珠多数。蒴果长椭圆形,两端稍尖,成熟后裂成2瓣;种子极多,细小,周围有不规则的膜质网状翅。
仅1种,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及西南诸省。
动物物种
中国“活化石”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
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其中以大熊猫最为出名。
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最迟出现于晚中新世,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在距今6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猫的发展到了它们种群的鼎盛时期,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部、中部、西部,向北直达今天的河北境内,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群落"。和它同时代的动物,由于地质与气候的强烈簸动基本上都灭绝了,如剑齿象、剑齿虎都变成了化石,而大熊猫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主要因为它们在环境的变化中改变着自己,所以才没有从生物圈的链条上消失,从而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动物活化石。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代大熊猫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七、桫椤有哪些用途?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八、你知道的植物化石有哪些?
植物活化石,是指在在地球史上出现过,而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经绝迹,只有在某些狭小的地区保存下来的植物。例如银杏、杜仲、金钱松、珙桐、红豆杉等树种。
植物活化石: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至今,成为稀世之宝。
银杏树分雌雄,雄的银杏树,只长雄性的花,雌的银杏树,只长雌性的花,受精后才会结出圆圆的白果。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树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
植物活化石:水杉
九、活化石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活化石植物和动物有:银杏、水杉、珙桐、香果树、猴迷树、马尾、扬子鳄、熊猫、加布林鲨鱼、海百合、马蹄蟹、鸭嘴兽、鹦鹉螺、大蜥蜴等。
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这些植物和动物都生存了下来,甚至数千万年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十、活化石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1、科莫多龙。
世界上没有其他蜥蜴比科莫多龙看起来更像史前动物。它们起源于巨蜥属,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000万年前。科莫多龙最早出现在亚洲,后来迁徙到澳大利亚。它们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蜥蜴,体长达3米,重达160千克。虽然它们以印尼的科莫多岛命名,但大约1亿年前,它们的祖先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
2、沙丘鹤。
沙丘鹤又叫棕鹤或加拿大鹤,模式产地在加拿大哈得逊湾。沙丘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00-110厘米,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沙丘鹤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现在有几个亚种的沙丘鹤生活在北美洲,其中一些被列为濒危物种。沙丘鹤很受鸟类爱好者的欢迎,因为它们每年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数十万只沙丘鹤从墨西哥和美国南部一路迁徙到北极。
3、土豚。
土豚又叫非洲食蚁兽,是一种身强力壮的动物,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东非至南非。在非洲语中意思是"土猪",靠吃蚂蚁和白蚁为生。在南非曾发现500万年前的土豚化石。土豚是夜行性、穴居性动物,是土豚目中唯一现存的物种。食量很大,一夜可以吃掉50000只白蚁。
4、小熊猫。
这种可爱的动物来自喜马拉雅山脉和我国的温带森林,是小熊猫科唯一的成员。2020年,科学家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熊猫:喜马拉雅小熊猫和中国小熊猫。小熊猫的祖先生活在500万至1200万年前。尽管也喜欢吃竹子,但它们与大熊猫的关系并不密切。过去50年,由于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小熊猫的种群数量减少了40%。中国的小熊猫种群数约3000~7000只,印度约5,000~6,000只。
5、喙头蜥。
喙头蜥是喙头目唯一现存的爬虫类动物,也是三叠纪初期的喙头类残留下来的唯一代表。仅见于新西兰的某些小岛。它们看起来像蜥蜴,形态和2亿年前繁衍生息的远古祖先非常相似。目前,最年长的喙头蜥已经超过100岁,专家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活到200岁以上。2020,西尔贝超跑公司以喙头蜥命名的新车Tuatara,成为世界上最快的量产车。
6、鹦鹉螺。
鹦鹉螺是头足类动物,与乌贼和章鱼等其他远亲动物不同,它们保留着一个外壳。几个世纪以来,它们美丽的外壳激发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也是对数螺旋形或黄金比例的最佳自然例子之一。正是贝壳的存在,鹦鹉螺的化石比其他头足类动物的遗骸更容易被发现,化石猎人已经发现了至少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的古老鹦鹉螺。鹦鹉螺在古生代几乎遍布全球,现在只在南太平洋的深海里还生活着六种。巧了,同样有一款汽车以鹦鹉螺命名,它就是来自林肯的航海家。
7、紫蛙。
紫蛙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4米深的地下度过。紫蛙属于生活在远古恐龙时期的一种特殊蛙类的分支种类。直到2003年才在印度被发现,它的鼻子很像猪鼻子,所以也被称为猪鼻蛙。虽然在印度发现了紫蛙,但它属于一个仅存于塞舌尔群岛的蛙类。塞舌尔群岛大约在一亿多年前同印度分离,这意味着紫蛙已经存在了大约1.2亿年。它们历经数百万年进化,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紫蛙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其数量正在减少。
8、鸭嘴兽。
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嘴像鸭子,身体像哺乳动物的毛发,很难找到比鸭嘴兽更独特的动物。鸭嘴兽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和塔斯马尼亚州。它们有10条性染色体,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哺乳动物那样只有两条。鸭嘴兽是世界上最毒的哺乳动物之一。鸭嘴兽类哺乳动物的化石最早可追溯到1亿至1.46亿年前,因此对研究哺乳动物的进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9、盲鳗。
盲鳗是一种远古鱼类,一般生活在海面100米以下。盲鳗的牙齿像一排排梳子,是脊椎动物中唯一营体内寄生的动物。一些分类学家对是否将它们视为脊椎动物犹豫不决,因为它们是唯一有头骨但没有脊椎的动物。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可以追溯到3.3亿年前,代表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重要生活联系。受到威胁时,盲鳗会分泌出一种粘液,帮助它们躲避捕食者。
10、麝雉。
这些长相奇特、体型巨大的野鸡的分类颇具争议,它们和鹃形目与鸡形目都有亲缘关系。极擅长攀爬,幼鸟的前肢有两个翼爪,类似于始祖鸟和孔子鸟,但并非是原始性状,而是对攀缘生活的特殊适应。由于身体里散发出一种浓烈的霉味,因此被称作麝雉。麝雉栖息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水淹森林中,是圭亚那的国鸟。化石研究表明,麝雉可能早在3400万年前就已存在。
11、树袋熊。
树袋熊即无尾熊、树熊、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它们能够从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才喝水,当地人称它“Koala”,意思是“不喝水”。树袋熊并不是熊科动物,而且相差甚远,它们属于有袋动物科。树袋熊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性情温顺,体态憨厚。尽管化石非常罕见,但它们很可能已经存在了至少3000万至4000万年。
12、猪鼻龟。
猪鼻龟,也叫大洋洲猪鼻龟,是两爪鳖科下两爪鳖属的唯一一种。仅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伊里安查亚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与大多数淡水龟不同,它们的脚蹼更接近于海龟,因此它们几乎完全是水生动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在1.4亿年前。自2004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世界10种濒危动物之后,其身价一路飙升,深受龟类爱好者的追捧和宠爱。
13、鲎。
鲎也被称为马蹄蟹,但与螃蟹并无关系。它们甚至不是甲壳类动物,与蜘蛛等蛛形纲动物的关系更为密切。鲎的祖先出现在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进化、或灭绝,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鲎拥有神奇的蓝色血液和独特的免疫系统,对它们的研究已经使癌症研究和脊髓脑膜炎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世界上现存的鲎有四种,分别为美洲鲎、东方鲎、圆尾鲎和巨鲎。
14、欧氏尖吻鲛。
欧氏尖吻鲛又名欧氏剑吻鲨、欧氏尖吻鲨、剑吻鲨,是尖吻鲛科下的唯一物种。它们首先在日本海域被发现,被认为与已灭绝的剑吻鲨关系密切,后者生活于白垩纪时代。在已知400多种鲨鱼中,欧氏尖吻鲛的确显得很古怪。一般的鲨鱼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吻,但是很少有像它那样长着这么长的吻。一条3米长的欧氏尖吻鲛,吻长能超过半米。
15、象鼩。
鼩鼱属于食虫目鼩鼱科,虽然长得极像老鼠,但其实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它是最早的有胎盘类动物,产生于中生代的白垩纪,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象鼩是象鼩类动物的统称,长着一个又长又灵活的嘴(或称吻)。由于所有的象鼩都因有较长的似大象的鼻子而得名,鼻子的触觉和嗅觉极为灵敏。象鼩至少在0.23亿年的进化历程中体型未发生变化,仅见于非洲大陆。2020年,消失了52年的象鼩再次出现在索马里,让那些认为它们已经灭绝的人们深受鼓舞。
16、鳄鱼。
没有其他动物能像鳄鱼那样配得上活化石的称号。自从行走地球以来,它们就表现出相同的身体形态,并在几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鳄鱼也是鸟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亲戚,代表着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的长期联系。它们的共同祖先在2.4亿年前就已经存在。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动物之一。目前公认鳄鱼种类共2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