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养蚕僵病是怎样造成的(养蚕僵蚕多怎么办)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8 20:59   点击:1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蚕生病了长什么样子?

生病的样子会呈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并且全身的色泽会没有健康时候的光亮之感,具体则是蚕体瘦小,皮肤发黄,还有褶皱,它们基本上不吃桑叶,也不进食。

1、健康蚕发育生长是整齐的。如体型肥大,发育过快,龄期明显缩短,要警惕发生蚕脓病。如体型过瘦,大小不一,要警惕蚕空头病、金毛虫螯伤、废气中毒等。

2、看食桑:大蚕食桑有声,如果声小或无声要警惕蚕生病。农药中毒。蚕会乱爬并逐渐停食、吐乳丝。

3、看体色:患脓病、绿僵病的蚕,呈乳白色,发亮且易破,泄脓。猝倒病蚕,胸部和尾部都空,尾背部略带黄褐色,这是特异症状。上簇前后,如出现粗大的酱紫色的蚕,是蝇蛆钻人蚕体引起的。白僵病,黄僵病的蚕体僵硬后,先从尾部出现桃红,以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4、看体态:蚕的环节或节间膜肿胀,要警惕脓病,绿僵病,中毒。败血病的蚕尸,先僵硬后变软,很快腐烂。僵病蚕尸逐渐硬化。

二、蚕子长白毛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蚕得了白僵病。这是由白僵菌经蚕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

1、孵化蚕卵:将蚕卵放在电热毯或者贴身口袋等温暖的地方。

2、投喂食物:每天为蚕提供一次新鲜、干燥的桑叶。

3、定期清理:每天清理一次纸盒,将其中残留的食物、粪便打扫干净。

4、注意事项:蚕结茧时,在纸盒中放入一些干树枝和竹条。

三、我的蚕不吃桑叶,也不经常动。怎么办?

蚕宝宝刚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叫1龄蚕,蜕皮一次叫2龄蚕,依次类推。

你的蚕可能是因为桑叶不新鲜或者叶子上面有水滴,蚕不敢吃,还可能因为桑叶和蚕的体积不一样大,桑叶太大了,蚕太小了,或者蚕是幼蚕,吃不了桑叶。最不幸的是1-3龄的蚕最容易得僵病,初期表现为蚕不吃桑叶,慢慢的身体变得僵硬,最后全身长满一层白灰一样的东西死掉。

四、养蚕及蚕病防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蚕病的发生原以中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为害为主,目前由于养蚕时间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以血液型脓病、僵病等蚕病为主。

  一.血液型脓病(俗称爬蚕、奶奶蚕)

  血液型脓病的病毒寄生在病蚕的血液中,健康蚕的血液为无色透明,而病蚕的血液为乳白色,所以病蚕又称为奶奶蚕。蚕儿一旦发病随着病情加重病蚕要拖着乳白色脓汁狂躁爬行,所以又称爬蚕。病蚕通过爬行把大量病毒传播在桑叶、蚕痤上,使健康蚕食下带病毒的桑叶后感染发病。

  1.发病主要原因。由于清毒不彻底有病毒存在、桑叶偏嫩含水率高、养蚕环境高温多湿、蒸热和眠起处理不提青造成健康蚕与病蚕混养相互传染。

  2.防治方法。每次给桑前把蚕体乳白、狂躁爬行的病蚕提取放入有石灰的容器中统一深埋,然后洗净手,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每天1—2次。在饲养中重视桑叶成熟,不吃嫩叶、不成熟叶(一龄用叶为新梢第2—3叶,二龄用叶为新梢最大叶,三龄用叶为三眼叶,四龄用叶为全芽叶),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1—2龄眠中蚕室内要有空气对流窗,3—4龄室内空气要流通,5龄要开门窗养蚕,如碰到阴雨天桑叶湿的话更要重视开门窗养蚕。

  二.僵病

  僵病的分生孢子(白毛毛)通过风吹、桑叶等外界带入,落在蚕体上后经10—12小时钻入蚕体内,吸取蚕体的营养和水份来维持生命,经一天后又钻出蚕体生成菌丝和分生孢子,通过分生孢子再传染给健康蚕。

  1.发病原因。有僵病分生孢子存在,加上空气中湿度大,有利于僵病分生孢子的生长,一般在多雨的春、夏、晚秋期易发病。

  2.防治方法。及时淘汰病蚕,掌握在病蚕尸体发白前捉去,防止传染,捉出的病蚕统一烧毁或深埋,在饲养中要及时淘汰迟眠蚕和不眠蚕,同时要做好蚁蚕、起蚕、熟蚕等蚕儿易感期的蚕体蚕座消毒。

  轻度发病时防治:在对蚁蚕、起蚕、进行常规蚕体蚕座消毒以外,五龄期坚持一天一次的蚕体蚕座消毒,眠中多撒焦糠石灰,保持蚕座干燥。

  严重发病时防治:在对蚁蚕、起蚕、熟蚕进行常规蚕体蚕座消毒以外,五龄期还要坚持一天二次的蚕体蚕座消毒,眠中压物由石灰改为防僵粉。

  僵病防治特效药剂有:“灭僵灵”防僵粉、“优氯净”防僵粉、抗菌剂“402”,也可用“熏消净”进行熏蒸消毒,大蚕期也可用“消特灵”200倍液体喷消毒。

五、蚕为什么会发白而死?

1、环境温度原因:蚕室卫生方面不打扫干净,死亡率会增高。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温度过低会导致死亡。

2、病害原因:传染病或者寄生虫害,普遍蚕病有病毒病、真菌病和细菌病。

3、化学原因:由于农药的滥用和工业的废气造成蚕的中毒死亡。

六、蚕白僵病怎么防治?

1.病毒病 这是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蚕病,分为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血液型脓病三种。前两种,病变发生在蚕的肠道,病症有些相同,如食欲减退、行动缓慢、下痢等。两者明显区别是:中肠型脓病严重的蚕,粪便带有白色,如拉开肠后部的乳白色增厚;患病毒性软化病的蚕排淡红色稀粪,拉开中肠前部无桑叶,消化道内有淡红褐色污水。     对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养蚕前严格消毒,严格执行卫生防病制度;养蚕过程中对蚕体蚕座要定期进行消毒。新鲜石灰粉对家蚕病毒的杀灭作用很强,每天可向蚕座撒1次新鲜石灰粉(生石灰10公斤加水5-6公斤化末过筛),在发病时每天早、晚各撒1次,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在蚕座内扩散传播。     2.真菌病 这类病蚕死后身体发僵,不腐烂,故称"僵病或硬化病"。僵病依死后的蚕体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而命名为僵、绿僵、黄僵、灰僵和曲霉等。其中危害最重的是白僵病,其次是绿僵病和曲霉病。曲霉病和其它僵病的不同之处是病蚕局部的黑色块状病斑,死后不久在病斑处长出褐色或黄绿色的分生孢子,而尸体其余部分仍为原体。     防治僵病,除搞好蚕前消毒外,还要严格进行蚕体防僵消毒。常用的防僵消毒剂是漂白粉。其配方根据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而定,如漂白粉含量有效氯30%,配制小蚕用漂白粉防僵粉时,可用1份漂白粉,加15份石灰粉,混合均匀即可。一般在蚁蚕及各龄起蚕使用1次;在病发生时,每天使用1次。但应注意,此剂使用后要立即除沙。     3.细菌病此病春、夏、秋高温季节发生较多。常见的有败血病、猝死和细菌性肠胃病三种。败血病有:黑胸败血病,病蚕胸部半个身子发黑;青头败血病,病蚕身体前一部分发青;细菌败血病,病蚕整个身体发红。猝倒病是由于细菌放出某种毒素使蚕中毒所致,病蚕吐胃液、痉挛,最后侧卧而死。细菌肠胃病,病蚕食欲减退,排出畸形粪便,并有起缩、空头、下痢等症状。     防治细菌病,一要加强蚕室蚕座的消毒;二是搞好桑叶的贮存管理,避免湿叶贮藏或桑叶堆放过久造成细菌在叶面滋生。贮桑室要勤消毒,最好每隔3-5天用0.3%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1次。另外,氯霉素对细菌有直接杀灭作用,如发现有病,可每天添食1次。用1支(25万单位)或1片氯霉素加清水0.5公斤配成500单位药液,500克药液喷桑叶5公斤。

七、蚕宝宝变硬是什么情况?

蚕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病蚕尸体干涸硬化,体表皮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因病蚕尸体外面产生不同颜色的孢子,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和褐僵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

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都是病菌孢了通过空气、桑叶等媒介,附着于蚕体表面后发芽,钻入蚕体内寄生,使蚕发病。如不及时防治,传染很快,死亡率较高。  

八、活蚕成僵的原理是什么?

蚕的僵病是蚕体感染真菌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发现蚕体上寄生的真菌有20余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白僵菌,其次是绿僵菌和褐僵菌(翅霉病)。在蚕的发育过程中,以幼虫期最易得病。蛹,蛾次之,卵很少发病。

僵蚕形成的过程是:当家蚕的幼虫皮肤上感染了白僵菌的分生孢子后,在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0-90%、气温在5-33℃的多湿环境下,白僵菌的分生孢子就易在幼虫皮肤上发芽。其芽管穿破虫体皮肤,进入体内,形成营养菌丝,吸取蚕体内的营养和水分。菌丝大量繁殖,蚕体组织进一步被破坏,最后菌丝充实蚕体,蚕体死亡,并使蚕的尸体僵化,这就形成了僵蚕。僵蚕在外观上粉白并僵硬。

家蚕感染白僵菌后,初期无异常症状。病情发展时,在蚕体的气门周围,脚部可见暗黑色的斑点,同时食欲减退,动作不活泼,以后停食。体躯稍紧张,呈宽松状。头部昂起或下垂,口吐液汁,排泄软粪或链珠状的粪便。蚕体布满白色菌丝初为柔软带有弹性,而后渐渐硬化,一般5-7天僵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