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蚕病的识别及防治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5-05 21:30   点击:144  编辑:admin   手机版

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顷信森软化病、脓核病等4种,细菌病又称软化病,分为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及细菌性肠道病。

①蚕体环节胀大,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大蚕常爬到蚕匾边缘坠地而亡,流出乳白色血液呈浓汁状,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

②病蚕发育缓慢,体身瘦小,群体发育大小差异悬殊,食桑与行动不活泼,常呆伏于蚕座四周或残桑中,外观胸部透明,呈空头状,排出乳白色黏液的蚕粪。撕破病蚕背面的体壁,可见中肠后端有乳白横纹,可诊断为中肠型脓病;

③蚕儿大小不齐,食欲不振、空头、下痢、头胸昂起不动,体色带黄发亮,排褐色污液者,可诊断为脓核病;

④病蚕死亡后不久,首先在胸部背面或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尸斑很快扩展变黑,最后全身坦埋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染液,可诊断为黑胸败血病;

⑤病蚕尸体变色较慢,随着尸体组织的离解、液化而渐变成红色,最后流出红色的污液,可诊断为灵菌败血病;

⑥病蚕死后不久,胸部背面雀亩常出现油浸状的绿色尸斑,尸体不变黑,血液混浊呈灰白色,可诊断为青头败血病;

⑦蚕体体表有油渍状病斑,初死时头胸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渐变僵硬,尸体颜色灰白,可诊断为白僵病;

⑧蚕儿体表有大型黑色的喇叭状病斑,体色有时变成紫色,五龄被寄生的蚕,一般有早熟现象,可诊断为蝇蛆病;

⑨蚕儿成堆乱爬、摇头、翻滚、大量吐水、体躯弯曲者,可诊断为农药中毒。

防治方法:

①发现真菌病的,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坚持每天早晨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蚕期可用熏毒威(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烟30分钟;也可用402抗菌剂浸网或喷体,1~3龄用500~700倍液浸蚕网,挤干后直接覆盖在蚕体上,4~5龄用1500~2000倍液直接喷体。

②发现病毒病的,应每天早上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同时添食脓蚕灵对病毒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另外在蚕期也可用熏毒威(1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蒸30分钟防治血液型脓病。

③发现细菌病的,蚕室要配齐纱门纱窗外,还要隔日添食500倍液或体喷300倍液的灭蚕蝇。 

④发现农药中毒的,首先查明毒源,如果是桑叶引起的,应立即撒新鲜石灰粉止桑,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加网喂新鲜无毒桑叶后除沙,如果是室外农药味飘进蚕室引起的,要立即关闭门窗,门窗挂湿布湿帘。

一、病毒病 1、血液型脓病 (1)体躯仲胀,体色乳白、光亮; (2)节间隆起成高节蚕或节间折迭成竹节蚕; (3)狂躁爬行于蚕篇四周,跌落地上; (4)将眠时发病不能入眠而死; (5)皮肤易破,血液乳白色; (6)镜检血液,有多角体; (7)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4~7天。 2、中肠型脓病 (1)发育不齐,经过长,食桑少,活力弱,体瘦细,白陶土色,常下痢; (2)挤压病蚕尾部粪粘腻,黄绿色,严重时有乳白色粘粪; (3)血液正常,中肠有乳白色横纹,后肠糜烂; (4)镜检中肠组织有多角体; (5)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7天。 3、浓核病 (1)发育不齐,食桑减退,停食,踏叶,体软弱无力,但尾部无粪粒或下痢,死时有吐水; (2)表现为空头症或起缩症; (3)镜检无多角体。 4、病毒病防治方法 (1)蚕期前,蚕室、蚕具、养蚕环境源厅此等彻底清洗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小蚕期注意保湿、保温、提高叶质。壮蚕期饱食、通风、防饿、防蒸热、防蚕体创伤; (3)经常用新鲜风化石灰粉作干燥材料,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4)做好桑病虫防治,杜绝外来病毒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5)处理好病毙蚕,严禁喂鸡鸭; (6)桑夷 沙深埋; (7)严格淘汰迟眠蚕、病蚕、特小蚕、不正常蚕。 二、真菌寄生病 1、伏纤白僵病 (1)发病后期伏桑夷 死去。临死前稍吐水,体软,伸直。皮肤显淡红色,经2天僵硬发白色; (2)眠中发病多半脱皮,不脱皮。死蚕体色污褐,潮湿; (3)镜检病蚕血液有白僵病菌园筒形芽生孢子; (4)染病的蚕,一般3~7天死亡。 2、曲霉病 (1)小蚕期发病快,胸部伸直,尾部软瘤,初看如农药中毒状,死体体黑褐色,经1~2天长出白色绒球状菌丝,绿褐色,棕色分生孢子; (2)大蚕发病:尾部体皮可看到黄褐色大病斑,无芽生孢子,在病斑处用显微镜检测到营养菌丝; (3)本病在一至二龄发病为急性,感染后2~3日死亡。 3、防治方法 (1)做好养蚕环境,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 (2)蚕期中做好防病卫生工作,力求蚕座清洁卫生。晚上湿度大的地方,经常用稻草熏烟; (3)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及熏烟消毒; (4)蚕沙、病蚕深埋腐烂,不得在蚕室周围摊晒蚕沙; (5)做好桑病虫的防治工作,减少交叉传染。 三、细菌寄生病 1、败血病 (1)临死时停食、行动呆滞、稍吐水或排泄软粪。小蚕期得病,排泄不正常软粪,连珠状粪或污液; (2)初死蚕胸部肿大,节间紧缩,有暂时性尸僵; (3)逐渐体软、伸直,出现黑胸、青头或微红等尸斑,并雹迅腐烂,有恶臭; (4)镜检初死蚕血液有病原菌存在。 2、卒倒病 (1)发病快,病程短,呆滞不动或爬爬停停如醉***状,停食,麻痹而死; (2)尸体伸展,两端空,肛门处有红褐色污液。 3、防治方法 (1)防创伤:养蚕操作,上簇采茧; (2)做好蚕座卫生; (3)用桑新鲜; (4)添食氯霉素或红霉素。 四、虫害 1、蝇蛆病:病蚕体皮上有黑褐色大形病斑。 防治措施:蚕室门窗装纱窗或挂防蝇网,定期使用灭蚕蝇。 2、壁虱病:病蚕前半身弯转抖动,呈不安状,有吐水,排泄软粪,脱肛等,最后麻痹而死,眠中被害多不脱皮蚕。 防治措施:蚕室蚕具不堆放摊晒棉花,稻草等杂物。发现病蚕时即用杀虱灵。 五、毒害 1、农药中毒

蚕病的识别。①蚕体环节胀大,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大蚕常爬到蚕匾边缘坠地而亡,流出乳白色血液呈浓汁状,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②病蚕发育缓慢,体身瘦小,群体发育大小差异悬殊,食桑与行动不活泼,常呆伏于蚕座四周或残桑中,外观胸部透明,呈空头状,排出乳白色粘液的蚕粪。撕破病蚕背面的体壁,可见中肠后端有乳白横纹,可诊断为中肠型脓病;③蚕儿大小不齐,食欲不振、空头、下痢、头胸昂起不动,体色带黄发亮,排褐色污液者,可诊断为脓核病;④病蚕死亡后不久,首先在胸部背面或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尸斑很快扩展变黑,最后全身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染液,可诊断为黑胸败血病;⑤病蚕尸体变色较慢,随着尸体组织的离解、液化而渐变成红色,最后流出红色的污液,可诊断为灵菌败血病;⑥病蚕死后不久,胸部背面常出现油浸状的绿色尸斑,尸体不变黑,血液混浊呈灰白色,可诊断为青头败血病;⑦蚕体体表有油渍状病斑,初死时头胸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链塌芦,不久渐变僵硬,尸体颜色灰白,可诊断为白僵病;⑧蚕儿体表有大形黑色的喇叭状病斑,体色有时变成紫色,五龄被寄生的蚕,一般有早衫态熟现象,可诊断为蝇蛆病;⑨蚕儿成堆乱爬、摇头、翻滚、大量吐水、体躯弯曲者,可诊断为农药中毒。

3.蚕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在发生蚕病后,要及时拣出病死蚕投放到石灰缸内,然后集中深埋,在加强提青分批、勤除蚕沙等饲养管理的同时,根据不同蚕病类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控制蚕病的蔓延。

①发现真菌病的,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坚持每天早晨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蚕期可用熏毒威(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烟30分钟;也可用402抗菌剂浸网或喷体,1~3龄用500~700倍液浸蚕网,挤干后直接覆盖在蚕体上,4~5龄用1500~2000倍液直接喷体。

②发现病毒病的,应每天早上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同时添食脓蚕灵对病棚带毒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另外在蚕期也可用熏毒威(1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蒸30分钟防治血液型脓病

1.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①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又可以通过病蚕而传染给健康蚕。②非传染性蚕病是晌蚂因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致使蚕发病,这种病害不会由病蚕传染给健康蚕,如蝇蛆病、中毒病等。

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脓核病等4种,细菌病又称软化病,分为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及细菌性肠道病。其中细菌性败血病中的黑胸、灵菌及青头败血病是生产上常见的;真菌病又称僵病,通常以僵尸的颜色分为白僵、黄僵、绿僵及氏橡曲霉病,其中危害较重的是白僵病。而非传染性蚕病中主要以蝇蛆和各种农药中毒症为生产上所常见。

2.蚕病的识别。①蚕体环节胀大,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大蚕常爬到蚕匾边缘坠地而亡,流出乳白色血液呈浓汁状,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②病蚕发育缓慢,体身瘦小,群体发育大小差异悬殊,食桑与行动不活泼,常呆伏于蚕座四周或残桑中,外观胸部透明,呈空头状,排出乳白色粘液的蚕粪。撕破病蚕背面的体壁,可见中肠后端有乳白横纹,可诊断为中肠型脓病;③蚕儿大小不齐,食欲不振、空头、下痢、头胸昂起不动,体色带黄发亮,排褐色污液者,可诊断为脓核病;④病蚕死亡后不久,首先在胸部背面或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尸斑很快扩展变黑,最后全身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染液,可诊断为黑胸败血病;⑤病蚕尸体变色较慢,随着尸体组织的离解、液化而渐变成红色,最后流出红色的污液,可诊断为灵菌败血病;⑥病蚕死后不久,胸部背面常出现油浸状的绿色尸斑,尸体不变黑,血液混浊呈灰白色,可诊断为青头败血病;⑦蚕体体表有油渍状病斑,初死时头胸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渐变僵硬,尸体颜色灰白,可诊断为白僵病;⑧蚕儿体表有大宴核埋形黑色的喇叭状病斑,体色有时变成紫色,五龄被寄生的蚕,一般有早熟现象,可诊断为蝇蛆病;⑨蚕儿成堆乱爬、摇头、翻滚、大量吐水、体躯弯曲者,可诊断为农药中毒。

3.蚕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在发生蚕病后,要及时拣出病死蚕投放到石灰缸内,然后集中深埋,在加强提青分批、勤除蚕沙等饲养管理的同时,根据不同蚕病类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控制蚕病的蔓延。

①发现真菌病的,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坚持每天早晨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蚕期可用熏毒威(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烟30分钟;也可用402抗菌剂浸网或喷体,1~3龄用500~700倍液浸蚕网,挤干后直接覆盖在蚕体上,4~5龄用1500~2000倍液直接喷体。

②发现病毒病的,应每天早上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同时添食脓蚕灵对病毒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另外在蚕期也可用熏毒威(1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蒸30分钟防治血液型脓病。

③发现细菌病的,蚕室要配齐纱门纱窗外,还要隔日添食500倍液或体喷300倍液的灭蚕蝇。

④发现农药中毒的,首先查明毒源,如果是桑叶引起的,应立即撒新鲜石灰粉止桑,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加网喂新鲜无毒桑叶后除沙,如果是室外农药味飘进蚕室引起的,要立即关闭门窗,门窗挂湿布湿帘。

一、病毒病 1、血液型脓病 (1)体躯仲胀,体色乳白、光亮; (2)节间隆起成高节蚕或节间折迭成竹节蚕; (3)狂躁爬行于蚕篇四周,跌落地上; (4)将眠时发病不能入眠而死; (5)皮肤易破,血液乳白色; (6)镜检血液,有多角体; (7)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4~7天。 2、中肠型脓病 (1)发育不齐,经过长,食桑少,活力弱,体瘦细,白陶土色,常下痢; (2)挤压病蚕尾部粪粘腻,黄绿色,严重时有乳白色粘粪; (3)血液正常,中肠有乳白色横纹,后肠糜烂; (4)镜检中肠组织有多角体; (5)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7天。 3、浓核病 (1)发育不齐,食桑减退,停食,踏叶,体软弱无力,但尾部无粪粒或下痢,死时有吐水; (2)表现为空头症或起缩症; (3)镜检无多角体。 4、病毒病防治方法 (1)蚕期前,蚕室、蚕具、养蚕环境等彻底清洗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小蚕期注意保湿、保温、提高叶质。壮蚕期饱食、通风、防饿、防蒸热、防蚕体创伤; (3)经常用新鲜风化石灰粉作干燥材料,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4)做好桑病虫防治,杜绝外来病毒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5)处理好病毙蚕,严禁喂鸡鸭; (6)桑夷 沙深埋; (7)严格淘汰迟眠蚕、病蚕、特小蚕、不正常蚕。 二、真菌寄生病 1、白僵病 (1)发病后期伏桑夷 死去。临死前稍吐水,体软,伸直。皮肤显淡红色,经2天僵硬发白色; (2)眠中发病多半脱皮,不脱皮。死蚕体色污褐,潮湿; (3)镜检病蚕血液有白僵病菌园筒形芽生孢子; (4)染病的蚕,一般3~7天死亡。 2、曲霉病 (1)小蚕期发病快,胸部伸直,尾部软瘤,初看如农药中毒状,死体体黑褐色,经1~2天长出白色绒球状菌丝,绿褐色,棕色分生孢子; (2)大蚕发病:尾部体皮可看到旦薯黄褐色大病斑,无芽生孢子,在病斑处用显微镜检测到营养菌丝; (3)本病在一至二龄发病为急性,感染后2~3日死亡。 3、防治方法 (1)做好养蚕环境,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 (2)蚕期中做好防病卫生工作,力求蚕座清洁卫生。晚上湿度大的地方,经常用稻草困银熏烟; (3)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及熏烟消毒; (4)蚕沙、病蚕深埋腐烂,不得在蚕室周围摊晒蚕沙; (5)做好桑病虫的防治工作,减少交叉传染。 三、细菌寄生病 1、败血病 (1)临死时停食模尺者、行动呆滞、稍吐水或排泄软粪。小蚕期得病,排泄不正常软粪,连珠状粪或污液; (2)初死蚕胸部肿大,节间紧缩,有暂时性尸僵; (3)逐渐体软、伸直,出现黑胸、青头或微红等尸斑,并腐烂,有恶臭; (4)镜检初死蚕血液有病原菌存在。 2、卒倒病 (1)发病快,病程短,呆滞不动或爬爬停停如醉酒状,停食,麻痹而死; (2)尸体伸展,两端空,肛门处有红褐色污液。 3、防治方法 (1)防创伤:养蚕操作,上簇采茧; (2)做好蚕座卫生; (3)用桑新鲜; (4)添食氯霉素或红霉素。 四、虫害 1、蝇蛆病:病蚕体皮上有黑褐色大形病斑。 防治措施:蚕室门窗装纱窗或挂防蝇网,定期使用灭蚕蝇。 2、壁虱病:病蚕前半身弯转抖动,呈不安状,有吐水,排泄软粪,脱肛等,最后麻痹而死,眠中被害多不脱皮蚕。 防治措施:蚕室蚕具不堆放摊晒棉花,稻草等杂物。发现病蚕时即用杀虱灵。 五、毒害 1、农药中毒 (1)病症:病势急、群集性、突发性。微量中毒时(有人称空气中毒)蚕儿停食,爬散,吐浮丝,呆滞或前半身举起颤抖。五龄微量中毒,老熟时不能结茧,裸蛹,即使做茧也是畸型茧,薄皮茧。中毒严重的吐水,翻身,排泄稀粪,脱肛倒毙。尸体头部突出,胸部三环节肿胀,尾部三环节套缩。 (2)防治措施:防止农药污染桑叶,发现中毒后立即淘汰污染叶,用新鲜无毒叶喂饲,重病蚕用冷水漂洗后放通风处,饲以新鲜叶,使其复苏。 2、废气中毒 (1)病症:群体发育不齐,多落小蚕,节间膜凸起,体皮上有环状或点状黑色病斑,皮肤节间膜易破出血,血色正常,尸体体色污褐,逐渐萎缩。 (2)防治措施:桑园应远离工厂区,污染区桑叶在采叶前进行含氯量检测,一旦发生中毒立即改喂正常叶,进行洗叶或1%石灰水喷洒桑叶区,然后采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