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娃娃鱼怎么饲养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04 07:04   点击:13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养殖条件

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2、日常管理

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3、水质调节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4、温度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5、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

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6、饲养技巧

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1、场地选择。大鲵主要栖息于水中,而且需要在水质清、凉的流溪中。因此,以选择水源充足、常年水温变化在9~20℃之间的江河或水库附近建造养殖场为宜。

2、饲养池的修建。大鲵在自然环境中喜居于阴暗环境,为了满足这一生活习性,饲养池一般用石或砖块(底及四壁用水泥粉刷)拱成不同大小的拱洞,分2平方米、4平方米、10平方米、25平方米群等规格的饲养池,池高1米,每池均有进出水孔。

饲养池的要求是:光线暗弱,适合大鲵畏光的特性;拱洞避免光热,太阳光不能直射,以保池水阴凉,水温一般不超过20℃;排灌水便于控制,清污洗池方便,有利池水清新;便于饲养管理和观察其习性。

扩展资料:

娃娃鱼的视力不好,主要通过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信息,它们还能通过皮肤上的疣来感知水中的震动,进而捕捉水中的鱼虾以及昆虫。中国大鲵在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是生物链重要的一环。

中国大鲵在不同的水域中,食物来源也略有不同,它们食量大,主要捕食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两栖类及小型节肢动物等,此外在大鲵的胃中也发现有少量植物组分。生活在长江流域大鲵所处栖息地内,有着白甲鱼、宽口光唇鱼、马口鱼等鱼类,为大鲵提供了广泛的捕食对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娃娃鱼

娃娃鱼饲养技术参考:

一、选择适宜环境

1、养殖水温要适宜。据多年观察,最适合娃娃鱼生长的水温为16~22℃。在低山夏季温度较高,如果水温超过26℃,娃娃鱼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有时会出现“夏眠”现象,温度过高还会导致娃娃鱼死亡;但若海拔过高,环境温度与水温过低,娃娃鱼有效生长时间短,生长速度较慢,养殖也不合算。因此,养殖娃娃鱼,场址最好选择在海拔500~8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区。

2、养殖水质要好。娃娃鱼喜洁怕脏,对所处环境水质要求非常严格。野生娃娃鱼一般在栖息在自然植被好、环境无污染,人类较少涉足的深山峡谷溪河中。山区人工养殖娃娃鱼,水源最好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小溪沟、泉水,也可利用水质清新的大中型水库的底层水,总之水质要清新、鲜活、无污染,溶氧量高,PH值呈中性。从山区农田、矿山流出来的水以及城市自来水,部分化学物质可能超标,不能作为娃娃鱼的养殖用水。

3、养殖环境要安静。娃娃鱼有喜静怕惊、喜阴怕凤习性,因此环境安静对养好娃娃鱼非常重要。山区建娃娃鱼养殖场,最好选择在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安静、阴凉的地方,并做适当遮掩。有的农户利用天然岩洞,或者在有水源的地方人工开凿隧洞养殖,既能保持恒温、避光、安静,又能防逃、防盗,养殖效果很好。

要达到以上条件,最好在娃娃鱼原产地选择适宜环境建场。另外,山区夏季容易突发洪水,建场选址时还应做好防冲毁、防逃逸工作。

二、科学合理建池

1、建池。养殖场地确定后,应选择遮阴、避光,管理与进出水方便处建养殖池。由于娃娃鱼在饵料不足、极度饥饿时有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自相残杀习性,因此养殖娃娃鱼需要建大量小池,大小分类、分开饲养。养殖池一般采取砖混结构,每个小池面积根据娃娃鱼大小确定,小时1~2平方米,大时2~4平方米,池形不限,但池高需在1米以上。池底支石板形成空隙,或放泡沫板漂浮在水面,供娃娃鱼在下面躲藏栖身。池内壁需用水泥趟平抹光,以防娃娃鱼逃逸或擦伤。每排养殖池间设走道,方便饲喂等日常管理。

2、进出水系统。每个养殖池都要设进水口与出水口,一般设在池的两端。为防止娃娃鱼染病时发生交叉感染,每个养殖池进水口都要与主进水管道直接相连,从主管道进水。此外,养殖池底部还要设排污口,以排除娃娃鱼粪便及代谢物,保持水质清洁。

三、种苗投放

1、购买。养殖户最好到就近的娃娃鱼人工繁育中心购买人工繁育的健康无病种苗。目前娃娃鱼种苗较贵,为确保养殖成活率,初养殖者最好购买重量在100克以上的娃娃鱼苗,这样的种苗不仅易于成活,而且生长迅速。

2、投放。由于娃娃鱼有凶狠好斗的生活习性,尤其是成年娃娃鱼,因食物缺乏感到饥饿时,夜晚经常咬打,轻者受伤,重者甚至将小娃娃鱼咬死吞食,因此养殖娃娃鱼必须按照大小、强弱分类投放,适当稀养。一般根据养殖池与鱼苗大小,每池投放同规格的娃娃鱼苗5~10条,鱼小时可密、大时宜稀。需要注意的是,因建池用的砖、水泥、石灰等都呈碱性,所以刚建好的养殖池不能马上投放娃娃鱼种苗,必须先将池中灌满溪水浸泡2~3天,洗刷干净后将脏水放掉,再用水反复浸泡冲洗3次以上,直到灌入池中的水呈中性(PH值在7左右),才可投放娃娃鱼苗。如果没有PH试纸测试,也可先在池中放黄鳝等鱼苗试养2~3天,确信没有问题后再投放娃娃鱼苗。若是使用旧池饲养,需提前用1PPM的漂白粉和0.5PPM的晶体敌百虫浸泡消毒、杀虫,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方可投放娃娃鱼苗。

四、饲养管理

1、投喂。娃娃鱼的食谱非常广泛,各种鱼、虾、蟹、泥鳅、鳝鱼、蛙、蚯蚓、昆虫,以及猪、牛、羊、鸡等畜禽的内脏等下脚料均可投喂,但饵料一定要新鲜。山区人工养殖为解决长期投喂饵料问题,可附带养殖小杂鱼,或养殖蚯蚓、黄粉虫、蜗牛等。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长时间不摄食也不会饿死,但久饿后有暴食习惯,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现象,因此人工养殖娃娃鱼应注意观察,根据水温、天气及娃娃鱼摄食情况,定时、定量、均衡投喂饲料,促进娃娃鱼健康生长。

2、管理。一要管好水,要始终保持池中有微微流水,池水鲜活、无污、溶氧量高,并保持适当水位,既要防止干池,又要防止水满鱼逃;二要控制好水温,特别是高温季节要加强换水,使水温始终保持在25℃以下;三要注意避光,日光较强时要及时搭设荫棚遮阴,防治强光直射养殖池;四要保持池内清洁,对娃娃鱼粪便及反吐的残饵骨片等杂物要及时清除,防止水质腐败引发各种疾病;五要防逃防盗,特别是暴雨季节要仔细检查防逃设施,防止娃娃鱼乘机逃走。

一、选择适宜环境

1.养殖水温要适宜。据多年观察,最适合娃娃鱼生长的水温为16~22℃。在低山夏季温度较高,如果水温超过26℃,娃娃鱼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有时会出现“夏眠”现象,温度过高还会导致娃娃鱼死亡;但若海拔过高,环境温度与水温过低,娃娃鱼有效生长时间短,生长速度较慢,养殖也不合算。因此,养殖娃娃鱼,场址最好选择在海拔500~8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区。 [1]

2.养殖水质要好。娃娃鱼喜洁怕脏,对所处环境水质要求非常严格。野生娃娃鱼一般在栖息在自然植被好、环境无污染,人类较少涉足的深山峡谷溪河中。山区人工养殖娃娃鱼,水源最好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小溪沟、泉水,也可利用水质清新的大中型水库的底层水,总之水质要清新、鲜活、无污染,溶氧量高,PH值呈中性。从山区农田、矿山流出来的水以及城市自来水,部分化学物质可能超标,不能作为娃娃鱼的养殖用水。

3.养殖环境要安静。娃娃鱼有喜静怕惊、喜阴怕凤习性,因此环境安静对养好娃娃鱼非常重要。山区建娃娃鱼养殖场,最好选择在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安静、阴凉的地方,并做适当遮掩。有的农户利用天然岩洞,或者在有水源的地方人工开凿隧洞养殖,既能保持恒温、避光、安静,又能防逃、防盗,养殖效果很好。

要达到以上条件,最好在娃娃鱼原产地选择适宜环境建场。另外,山区夏季容易突发洪水,建场选址时还应做好防冲毁、防逃逸工作。

二、科学合理建池

1.建池。养殖场地确定后,应选择遮阴、避光,管理与进出水方便处建养殖池。由于娃娃鱼在饵料不足、极度饥饿时有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自相残杀习性,因此养殖娃娃鱼需要建大量小池,大小分类、分开饲养。养殖池一般采取砖混结构,每个小池面积根据娃娃鱼大小确定,小时1~2平方米,大时2~4平方米,池形不限,但池高需在1米以上。池底支石板形成空隙,或放泡沫板漂浮在水面,供娃娃鱼在下面躲藏栖身。池内壁需用水泥趟平抹光,以防娃娃鱼逃逸或擦伤。每排养殖池间设走道,方便饲喂等日常管理。

2.进出水系统。每个养殖池都要设进水口与出水口,一般设在池的两端。为防止娃娃鱼染病时发生交叉感染,每个养殖池进水口都要与主进水管道直接相连,从主管道进水。此外,养殖池底部还要设排污口,以排除娃娃鱼粪便及代谢物,保持水质清洁。

三、种苗投放

1.购买。养殖户最好到就近的娃娃鱼人工繁育中心购买人工繁育的健康无病种苗。目前娃娃鱼种苗较贵,为确保养殖成活率,初养殖者最好购买重量在100克以上的娃娃鱼苗,这样的种苗不仅易于成活,而且生长迅速。

2.投放。由于娃娃鱼有凶狠好斗的生活习性,尤其是成年娃娃鱼,因食物缺乏感到饥饿时,夜晚经常咬打,轻者受伤,重者甚至将小娃娃鱼咬死吞食,因此养殖娃娃鱼必须按照大小、强弱分类投放,适当稀养。一般根据养殖池与鱼苗大小,每池投放同规格的娃娃鱼苗5~10条,鱼小时可密、大时宜稀。需要注意的是,因建池用的砖、水泥、石灰等都呈碱性,所以刚建好的养殖池不能马上投放娃娃鱼种苗,必须先将池中灌满溪水浸泡2~3天,洗刷干净后将脏水放掉,再用水反复浸泡冲洗3次以上,直到灌入池中的水呈中性(PH值在7左右),才可投放娃娃鱼苗。如果没有PH试纸测试,也可先在池中放黄鳝等鱼苗试养2~3天,确信没有问题后再投放娃娃鱼苗。若是使用旧池饲养,需提前用1PPM的漂白粉和0.5PPM的晶体敌百虫浸泡消毒、杀虫,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方可投放娃娃鱼苗。

四、饲养管理

1.投喂。娃娃鱼的食谱非常广泛,各种鱼、虾、蟹、泥鳅、鳝鱼、蛙、蚯蚓、昆虫,以及猪、牛、羊、鸡等畜禽的内脏等下脚料均可投喂,但饵料一定要新鲜。山区人工养殖为解决长期投喂饵料问题,可附带养殖小杂鱼,或养殖蚯蚓、黄粉虫、蜗牛等。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长时间不摄食也不会饿死,但久饿后有暴食习惯,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现象,因此人工养殖娃娃鱼应注意观察,根据水温、天气及娃娃鱼摄食情况,定时、定量、均衡投喂饲料,促进娃娃鱼健康生长。

2.管理。一要管好水,要始终保持池中有微微流水,池水鲜活、无污、溶氧量高,并保持适当水位,既要防止干池,又要防止水满鱼逃;二要控制好水温,特别是高温季节要加强换水,使水温始终保持在25℃以下;三要注意避光,日光较强时要及时搭设荫棚遮阴,防治强光直射养殖池;四要保持池内清洁,对娃娃鱼粪便及反吐的残饵骨片等杂物要及时清除,防止水质腐败引发各种疾病;五要防逃防盗,特别是暴雨季节要仔细检查防逃设施,防止娃娃鱼乘机逃走。

饲养方法

场地选择:大鲵主要栖息于水中,而且需要在水质清、凉的流溪中。因此,以选择水源充足、常年水温变化在9~20℃之间的江河或水库附近建造养殖场为宜。

饲养池的修建:大鲵在自然环境中喜居于阴暗环境,为了满足这一生活习性,饲养池一般用石或砖块(底及四壁用水泥粉刷)拱成不同大小的拱洞,分2平方米、4平方米、10平方米、25平方米群等规格的饲养池,池高1米,每池均有进出水孔。饲养池的要求是:光线暗弱,适合大鲵畏光的特性;拱洞避免光热,太阳光不能直射,以保池水阴凉,水温一般不超过20℃;排灌水便于控制,清污洗池方便,有利池水清新;便于饲养管理和观察其习性。

大小分养:在野外和饲养中发现,大鲵有大吃小或吃卵粒的情况,为避免大鲵相互咬伤或残食,必须根据大鲵的大小和体质强弱分池饲养;同时还可考虑种鲵的配对饲养或根据需要雌雄分养。大鲵全年均可捕食,以夏秋两季捕食量较大,可投放蟹、蛙、鱼类及其他鲜活动物,也可饲喂畜禽加工厂的下脚料等。但以鲜活动物优点较多,其利用率高,可避免剩余饲料的浪费和腐烂变质造成污染池水,致使大鲵对环境不适等。投饵时间一般以傍晚较宜。饲养池的水不宜灌得过深,一般水深控制在35厘米左右,既有利于大鲵捕食和清污洗池,又有利于试验观察工作的顺利进行。碱性水质可能导致大鲵毁灭性的伤亡,必须加强水源管理,严防含碱水流入饲养池内。

人工繁殖方法

大鲵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成活率不高,这是大鲵不能很快自然增殖的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很难发现自然交配产卵的情况。繁殖是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其方法如下:

种鲵的选择:用于人工催产的种鲵必须是达性成熟个体,选择体质健壮无伤,腹部膨大而柔软,用手轻摸其腹部有饱满松软之感的雌鲵,此鲵腹内卵已成熟,可做人工催产。成熟的雄鲵其泄殖孔周边不但有突起的乳白色小点,而且泄殖孔周围橘瓣状肌肉凸起,内周边红肿明显可见,催产后能挤出精液。

人工催产:将种鲵放入光线暗弱的拱洞水池内,水深为30~40厘米,池底铺设洗净的小卵石,水质清洁透明。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简称LRH-A)。其用量在HCG为20~40毫克或157~2173单位/千克,LRH-A为26~192毫克/千克。两种激素可以混用或单用。注射激素水溶液的量以0.5~1毫升/千克计算,注射部位在后背侧肋沟间进针,进针深度以穿过肌肉层为宜。

人工托卵和受精:注射催产素的大鲵,约在4~9天产卵或排精,以4~5天内产的卵质量为好。当雌鲵开始产出卵带时,随即用布蒙上雌鲵的眼睛,并轻轻放入布担架内,然后用左手将其尾部向上稍稍提起,右手轻托卵带,让卵徐徐自然托入盆中。当盆中有一定的卵带后,即要抓紧时间,轻压雄鲵腹部挤取精液,略加3~5毫升水稀释后与卵带混合,轻轻摇动使其精卵充分结合。5~10分钟后,再加少量清水,过30分钟后换水两次,即可分盆进行孵化。采用此法,卵的受精率可达43~91.8%。

人工孵化方法和管理:将受精卵分放在盆内静水中,每盆装50~100粒。水质要清新而无泥沙,每天换水3~4次,换水时动作要轻,不宜振动,以避免卵粒浮动易使卵子破裂,造成胚胎天亡。此外,分阶段采用0.15~0.3%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卵胚3~5分钟,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根据大鲵的畏光习性,孵化盆宜放在阴凉、光线暗弱的地方。在水温为14~25.5℃的条件下,历经33~40天孵化,其孵化率可达56.5%。刚孵化出的幼体全长2.9厘米,体重约0.3克,口部未开,不能进食,幼体发育营养仍靠吸收卵黄,从孵化至卵黄耗尽大约需时30天左右,此期内不必投放饵料。

幼鲵的饲养:幼体孵化之后已到冬季,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成活率,幼体需在水温10~20℃的室内饲养。孵化出膜30天以后的幼鲵即开始摄食,但消化功能较弱,可饲喂水蚤、孑孓和水蚯蚓等。此时,一般全长4.5~4.8厘米,体重0.5~0.8克。经过56天左右的饲养,幼鲵全长可达4.9~5.7厘米,体重1.3~2克克右。在饲养幼鲵中,每天换水1~2次,保持水质清新是幼鲵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当幼鲵全长10厘米,体重20克以上即可转入2平方米左右的池内饲养,每池可放养10尾,水深20~30厘米,除投放鲜活小动物外,也可以傍晚饲喂牛羊肉碎片。

大鲵的生长:全长15~30厘米的个体,其全长每增长5厘米,体重只增加50克左右;全长35~50厘米的个体,每增长5厘米,体重可增加100克左右;体全长50~65厘米之间的个体,每增长5厘米,体重则增加500克。由此可以看出,大鲵在幼体时全长比体重的增长快,50厘米以上的个体其体重比体全长增长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