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种作物?
1、在国民经济以及人类消费中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
2、在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的植物; 2、特种作物如何分类,
(一)、按收获器官分类
• 收获器官为地下部的特种作物
• 收获器官为地上部的特种作物
1、收获器官为地下部的特种作物
1)、块茎类作物:如山药、马铃薯、魔芋
(2)、鳞茎类作物:如百合
(3)、球茎类作物:如荸荠
(4)、地下茎类作物:如莲藕
2、收获器官为地上部的特种作物
(1)、茎类作物:如芦笋、茭白、席草等
(2)、叶类作物:如薄荷、甜叶菊、桑树等
(3)、花蕾类作物:如黄花菜
(4)、果实类作物:如草莓
(5)、种子类作物:如蓖麻
(二)、按用途及植物学分类
• 特种粮食作物:特种稻、特种玉米、荞麦、薏苡 • 特种纤维作物:彩色棉、亚麻、大麻
• 特种油料作物:蓖麻、向日葵
• 糖料及能源作物:甜叶菊、甜高粱
• 特种蔬菜及浆果:草莓、芦笋
• 香料植物 :人参、罗汉果、当归
• 药用植物 :车前、薄荷
二、作物栽培学研究方向?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作物生理生化
02 作物生态
03 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04 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
05 作物化控理论与技术
06 耕作制度
07 作物系统模拟
08 精确农业与数字农业
09 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10 设施农业技术
三、作物栽培学与功能农业的关系?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的一个分支。以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有关的调节控制技术及其原理为主要任务,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
四、作物栽培学的目的和意义?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作物产量的提高过程中通过改进栽培措施所占的比例达60%以上,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物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结合过程,有严格的地域性。 针对传统作物栽培学存在的“理论缺少系统性、技术缺乏普适性”问题,考虑到当前作物栽培学的发展热点和研究进展,着眼于对作物栽培学一般规律与关键技术的综合和提炼,构建作物栽培学总论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规律、作物与环境关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三大模块,着力增强作物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的一般规律性和普遍适用性。
五、什么是特种作物?
特种作物就是有特殊经济或特殊用处的而且要求特定生长环境的作物。
比如某些中药,就像宁夏的麻黄,枸杞等.当然某些粮食也属于这个范畴,像我们吃的高甜玉米,爆裂玉米等.对于抗病作物不见的就是特种作物,而且现在培育的好些作物都有一种或几种抗病或耐病性,宁春4号就抗锈病。
六、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介绍?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和措施,研究农作物的合理种植制度,创造优良农业生态环境的技术科学,是农业科学中重要的主干学科之一。
七、作物栽培学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提高作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中国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也影响全世界的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生存的根本问题。虽然国家政策干预,防止粮价大幅波动,但是会浪费很多管理精力和资金。作物栽培学提倡良种良法,精耕细作,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播种面积是确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