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神农架林区生活着珍稀野生动物()a白熊b大熊猫c金丝猴d长臂猿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3 22:38   点击:2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c

神农架林区的国家重点保护兽类共有17种,其中,一级保护兽类4种,二级保护兽类13种。

金丝猴

世界上鼎鼎有名的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它身披金灰色或金黄色的柔软长毛,特别是背部的金色长毛可长达28厘米(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的标本测量),仿佛穿一件金黄色的“披风“,故获得了金丝猴的美名。金丝猴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是睑庞呈蓝色,面型纯朴和蔼,所以又称为“蓝面猴“;此外还长着一对朝天翘的鼻孔,所以又得了个“仰鼻猴“的美名。这个朝天长的鼻子给它增添了几分憨厚稚气的神情,使得它更惹人喜爱。金丝猴还长着一根根长的尾巴,便于它在陡峭山崖的林间跳跃时起平衡作用。

金丝猴是一种主要在树上过群栖生活的猴子,偶尔也到地面活动。它们栖息在海拔500--3000米高山地带的针阔叶混交原始森林甲。冬天虽然山上积雪很深,但它们身上长着的浓密体毛足以御寒。猴群由几十只或几百只组成,群内老幼雌雄都有,过着有秩序的社群生活。猴群由身体强壮的雄猴担任首领,称为“首领猴“或“中心猴“,首领猴对群体的活动起支配和指挥作用。猴群在活动、觅食时,首领猴在树顶层进行警戒,当出现敌害或异常情况时,首领猴发出惊叫声,猴群听到告警信息后,立即停止喧闹,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它们有的紧靠着大树干,有的利用细枝、树叶遮掩自己的身体。一旦敌害逼近时,首领猴立即率领猴群,分成小群,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撤离。待事态平静后,林间十分寂静,首领猴发出一声长鸣,其他群猴发出回答信号,逐渐汇合,然后再按照原来的攀援路线继续前进。猴群在行进途中,总是年轻力壮的雄猴领头和压阵,让那些老猴和带幼猴的母猴安全地呆在中间。

金丝猴是一种聪明、机灵、敏捷的猴子,它们能爬树,善跳跃,常常先摇动一根树枝,然后借助树枝的反弹力,一跃就是十几米。有时候它们以“荡秋千“的方式攀援飞跃,行速极快,每小时可达40-50公里。

金丝猴的觅食活动在白天进行,大约在清晨和黄昏之前有2次大的觅食活动。主要以植物坚果、浆果、树茎皮、嫩芽、嫩叶及花等为食,偶尔也食少许昆虫和鸟卵。随着环境和季 节的变化它们的食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春、夏季主要以嫩芽、嫩叶、花及树茎皮为食,秋、冬季主要以红桦、华山松、巴山冷杉及青冈栎等的果实、种子及树茎皮为食。

中午12--14时之间,猴群处于休息状态,它们结群于树的中、下层休息,而首领猴却始终在树顶层的高枝上巡视。晚上在树上投宿。

根据朱兆泉等1989-1990年调查的结果表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的金丝猴有2个群体,共501只。其中,金猴岭群体342只,栖息地面积85平方公里左右,猴群密度为4.02只/平方公里;千家坪群体159只,栖息地面积45平方公里,猴群密度为3.53只/平方公里。据统计,神农架金丝猴群中成年猴和幼年猴的比例为1:1.5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增长型种群。通过这些年来的保护和种群的繁殖,神农架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又有了新的增长。

金丝猴在中国部分动物园进行了人工饲养展出,而在国外虽然展出的时间要比大熊猫晚得多,数量上少得多,但是它的受宠程度却不亚于大熊猫。金丝猴是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的珍稀动物,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它们以及它们生存环境的保护,使这一珍稀动物能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猕猴

猕猴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猴子。山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所以在中国分布的范围很广泛。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为这种猴子最初发现于印度的恒河畔,所以又叫恒河猴。

猕猴的个子不大,它的身体、尾、四肢都比较细长,面部和耳朵呈肉色,有的面部更红一些。臀部坐着的部位没有毛,有比较厚的硬皮且呈红色。身上的毛大体上为棕灰色或棕黄色。有人曾经在云南捕捉到一只纯白色的猕猴,这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白化型猕猴,为自然界之罕见。在神农架,一位动物学工作人员也曾在后河到阳日之间的野外考察中发现过花白色的猕猴。

猕猴也是一种过群栖生活的猴子,每队几十只到上百只不等,由身强力壮的大雄猴担任猴王,支配和指挥着猴群的行动。猕猴在树林中或在地面上活动,有时也在岩石和陡崖上休息,但为了避免敌害,睡觉和过夜都在树上。

猕猴的性情活泼,常大声喧哗,吵吵闹闹,爱打群架。它们行动敏捷,善于攀援跳跃,还会在水中游泳。猕猴以野果、花、树叶等为食,也吃昆虫。猕猴善于适应人为的环境,喜欢到园林农田中去,有时还糟蹋庄稼。

由于猕猴的性情活泼,所以是动物园中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猕猴在生理上与人类比较接近,生命力强,容易驯养,因此现代生物学、医学、太空科学研究有不少是以猕猴为实验对象的。猕猴的用途广泛,但它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任意捕捉。所以,大力开展人工养殖便成了解决这个矛盾的好办法。

神农架林区的猕猴主要在阳日、朝阳、宋洛、九冲一带的中山地带活动。根据1985年调查的结果它们大约有1000多只,分为九冲和朝阳两大群,其种群数量比较稳定,是神农架林区的一大宝贵动物资源。

华南虎

华南虎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产珍稀兽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是亚洲最大的食肉猛兽,虎爪坚实、锐利带钩,而且还能伸缩;口内长着长达6-7厘米长的犬牙,还有像剪刀一样的食肉齿,再加上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更显得凶猛、威严;虎头上的几道黑纹,看起来就像一个“王”字,上述这些特征加在一起,老虎便有了“百兽之王”的美称。虎的体型大,头圆,耳短,四肢粗大而有力,全身长着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的毛,人们把这种毛色的特征称作“扁担花”。

老虎多在疏林草丛的环境里活动,不会爬树,但喜欢游泳,特别是夏天,常到溪水中浸泡消暑,因为虎缺乏汗腺,所以从不远离水源。平时独来独往,没有同定的巢穴,漫游于山林间。雌、雄各有自己的领地,只在发情期间结合在一起,交配后再分开。产小虎时也没有固定的巢穴,多生在避风的山岩间或草丛中。食物以草食性兽类为主,如小麂、斑羚、狍、野猪等。但主要以野猪为食,往往追逐野猪群或等待机会猎食。在有隐蔽的环境下,常潜行至一定的距离,然后突然袭击,使被猎取的动物无法逃避。一般饱食一餐后可数日不食。虎很少主动袭击人,远远见到人,一般都主动避开,但当虎受伤或母虎带着虎仔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过去中国各省区都有老虎分布,在湖北省的西部和南部山区都有老虎分布,但由于长期过量的捕猎,以及虎栖息环境的破坏,现已在许多地区都消声匿迹了。动物学家估计,中国野生的华南虎只有40-80只,分散在若干个相距很远的孤立地段中,全都承受着沉重的生境压力,幸存的前景极为渺茫。华南虎的濒危程度已大大超过中国特产珍稀动物大熊猫和金丝猴。

近几年来在鄂西、鄂南有不少关于华南虎的讯息。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对金丝猴进行跟踪观察的人看到华南虎的足迹,听到华南虎的吼叫产。具有一定狩猎经验的人也在神农架看到华南虎的足迹。在湖北省五峰县的后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不少人看到华南虎的足迹。随着全国动物普查科研项目的进行,查清华南虎在湖北的生存情况,将对挽救中国这一特产濒危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的形状似虎,但比虎小得多。豹是一种美丽的动物,毛呈棕黄色,布满圆形、椭圆形的黑环,黑环中空部分的毛也是黄色,出黑环状似古钱,故又有“金钱豹”之称。

豹是猫科动物中最敏捷、最凶猛的一种野兽。它的四肢矫健,善于跳跃,向上一跳,可达6米,纵身一跃可达10多米。别看它体型小,捕食时却比虎更沉着、狡猾和凶猛,常猎食一些大中型食草兽类,如斑羚、小麂、野猪等。豹还善于爬树,常上树捕捉猴子和飞鸟,饱食之后在数米高的树桠上休息。有时也袭击小家畜及家禽。豹的捕猎本领很高,要么埋伏在树上,等猎物路过时,一跃而下,连抓带咬,捕住猎物;要么跟踪在猎物后面,惜树木的掩护,逐渐潜近,然后突然猛扑过上,咬住猎物的颈部;要么潜伏在树丛中,伏击走近的动物。豹虽然凶残,实际上也怕人,发现有人,早就远避了。若偶尔伤人,则多是人、豹突然遭遇,或受到人的攻击而引起的自卫反应。

豹主要生活在山区的森林或树丛中,有固定的巢穴,其巢穴常建于树丛、草丛或悬崖的石洞中。豹也是一种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傍晚或黎明时最为活跃,白天在树丛中或岩洞中潜伏休息。除繁殖期以外,多单独生活,在森林中独来独往。

豹在湖北省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动物,在全省山林地区都有分布,在70年代以前,其数量比较多,70年代以后,数量急剧减少。豹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如在苗丰、新华、长方等多个乡镇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都有分布。1975年曾经轰动一时的陈传香豹口救儿童,赤手空拳打死一头豹子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神农架的桂竹园,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梅花鹿

梅花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是一种中型的鹿,雄鹿有角,雌鹿无角。由于它夏天的毛呈红棕色,其中,杂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形似梅花,故名梅花鹿。但是到了冬天,它的毛被上就没有白色斑点了,而且原来红棕色的毛也变成栗棕色的了。冬毛比夏毛厚密,还长有很多绒毛,以抵御寒冷。

梅花鹿栖息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群栖,常一二十头在一起活动,栖息地比较固定。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一般不改换栖息地,即使受惊外逃,多数不久便返回原地。一般在早晨、黄昏活动、觅食和饮水。雌鹿与幼鹿常在一起,雄鹿平时独居,在交配期与雌鹿合群。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喂以精饲料如豆饼、麸皮、高粱渣、玉米渣、豆类等;粗饲料有青草、各种树叶、红苕藤、花生秧、苜蓿等。

梅花鹿的全身都是宝,其经济价值高于其他鹿类,它所产的鹿茸,为各类鹿茸中之最上品,价值最贵。梅花鹿是我国最早利用鹿茸制药和驯养的野生动物之一。目前野生的梅花鹿已为数极少了,但目前全国有许多地区建起了养鹿场,对梅花鹿进行驯养繁殖,使这一珍稀动物得以保存和发展。

1987年10月8日,国家科委在通过专家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赠送给神农架32只黑龙江、吉林产的梅花鹿,从东北空运到湖北当阳机场,又于10日再乘汽车运往神农架林区九湖乡大九湖村占地5万平方米的养鹿场落户。

大九湖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高山耸立,中间低洼平坦,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低洼平坦地有17平方公里,海拔1700余米,有“高山平原”之称。这里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气温凉爽,日照充分,适合梅花鹿生活。近10年来,从东北引进的梅花鹿完全适应了大九湖的环境,它们不但在这里安家落户了,而且还繁殖出不少后代。笔者曾于1996年在大九湖目睹这些引进和在那里繁殖出来的梅花鹿,它们一个个膘足体壮,被毛光泽发亮,三五成群地不时隐现,尔后又很快地跑得无影无踪。目前,神农架林区政府又引进资金建设大九湖,不久的将来,大九湖的梅花鹿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黑熊

黑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全身的毛黑色而且富有光泽,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胸部有一白色短毛构成的新月形横斑,非常鲜明。黑熊的身体看起来比较粗笨,体重一般不到200公斤,个别的也有达到250公斤重的。其四肢粗大,趾端有黑色弯曲的爪,爪很强大,黑熊就是用它那粗壮的前肢和爪来进行自卫和攻击的。

黑熊栖息在中、高山及深谷内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等自然林中,一般多活动于海拔800--1600米之间,由于季节和食物条件的变化,有时也下到海拔500米或上至海拔3000米的林中取食。

黑熊为杂食性兽类,以吃植物为主,如嫩芽、嫩叶、草、各种果实和种子,也吃昆虫如蚂蚁及其他虫蛹、小型动物,如松鼠、兔子、鸟及鸟卵等。黑熊还喜欢吃蜂蜜,树林中野生蜜蜂的巢往往为黑熊所毁,有时连蜂带蜜一起吃。靠近山边田地上的农作物,如玉米、高粱、小麦等谷类和蔬菜也常为黑熊所盗食。当种植的果实成熟时,黑熊也会上树盗食。

黑熊的视觉较差,但嗅觉和听觉却较灵敏。它善于爬树,下树时屁股向下,用足交互向左右两边移动。还能游泳,可横渡急流。也可直立行走,像人那样坐着。它的行动既谨慎,又缓慢。如果发现可疑的动静,会立即逃跑或停下来,用后足站起,环视周围,一旦有危险,即快速地逃入密林。黑熊很少主动袭击人,但受了重伤或被人紧逼时,也会反扑。

黑熊有冬眠习性,其冬眠的场所多在密林深处的阳坡树洞或岩洞里。在冬眠期间,一旦受惊醒来,出洞后再也不会回到原来的洞穴,可见它的警惕性之高。

湖北省黑熊资源的重点分布区,是以神农架林区为中心及相邻的竹溪、竹山、房县、保康、兴山、巴东等县的部分山区,此外,鄂西南以鹤峰县为中心及相邻的五峰、宣恩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神农白熊”是在其他黑熊产区都没有发现过的白化型黑熊,从50年代至今,在神农架已先后发现过10-20头这种白化型黑熊,已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很值得深人研究。

黄喉貂

黄喉貂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此外,还有黄r、黄腰狸、黄腰狐狸、青鼬等不同的名称,根据黄喉貂的体形和毛色特征取这些名称还是很有道理的。

黄喉貂的体形细长,像个圆筒,尾巴很长,大小如小狐狸。它的头较尖细,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爪粗壮尖利。头及颈背部、身体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为黑色,而身体的中部(包括腰部)呈黄褐色。

黄喉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对所栖息的环境并无严格的要求。它以食物及隐蔽为主要条件而多活动于森林中。这种食肉动物的性情凶狠,常单独或数只集群捕猎较大的草食动物。其行动快速敏捷,尤其是在追赶猎物时,更加迅猛,在跑动中还能进行大距离的跳跃,它还具有很高的爬树本领。常在白天活动,但早晚活动更加频繁。行动小心隐蔽,视觉良好。当在林中巡游时,如闻异声,必先止步,窥听响动,有时还静伏树极间,观察地面的动静,如系可捕的猎物,则跳下扑杀之。

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从昆虫到鱼类及小型鸟兽都在它的捕食之列。小兽中,常捕食在树上活动的松鼠及鼯鼠。此外,除捕食幼鸟外,还捕食大型的野鸡类,如环颈雉、勺鸡、白鹇等。还可合群捕杀大型兽类,如小麂、林麝、斑羚,甚至小野猪。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

黄喉貂在湖北全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原来的数量也比较多,但随着被捕食动物的减少,它们的数量也相应的减少了。

水獭

水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常见的在水域生活的动物。它的身体不但长,而且呈扁圆形,头部宽而稍扁,吻部短而不突出,裸露的小鼻垫上缘呈“W”形。眼睛圆而且稍突出,耳朵很小,耳和鼻孔都长有小圆瓣,潜水时可以紧紧关闭,防止水浸入。四肢粗短,趾间有蹼,趾爪长而稍锐利,能像鸭子那样在水中游泳和潜水。尾巴扁平,长约为体长的一半。体毛较长而致密,背部的毛呈咖啡色而且有油亮的光泽,腹面的毛色较淡。

水獭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溪水中,特别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水流较缓、水的透明度较高、水生植物不多而鱼类又较多的河、湖、江湾的岸边。大面积的沼泽地、池塘及养鱼较多的山区水库也常有水獭活动。水獭多穴居,其巢穴筑在靠近水边的树根、树墩、芦苇和灌丛下,或利用狐、獾、野兔的旧巢,加以修补。洞穴一般有两个洞口,出入的洞口一般在水面以下,另一洞口伸出地面,为气洞,以利空气流通。栖息的主洞宽阔,常铺有少许干草树枝。

水獭日隐夜出,白天很少露面,夜晚出来活动,特别是有月亮的夜晚,活动更加频繁。在陆上行走时,一起一伏,呈波浪状匍匐前进,边走边回头,显出一副奇特的模样。水獭的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它的眼睛具有与一般动物不同的特殊结构,以适应水和空气的不同折射性质,使它在水中仍保持敏锐的视力。它们有惊人的游泳技术,趾间有蹼的四肢,就像俩只强有力的桨,使它能在水中以很快的速度追捕逃遁的鱼类。扁阔的长尾巴,就像船舵一样,控制着它的游泳方向。所以,水獭能在水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翻滚自如,能在水中一口气潜游 6--8分钟,然后将鼻孔伸出水面换气。水獭还能直立身体踩泳,使头和颈部露出水面,以观察水域以外的动静。

神农架山体是长江干流和汉水的分水岭,其水系十分发达,在这些水系中,水獭的分布十分广泛,原来的数量比较多,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根据神农架皮毛收购纪录,50年代近3万张,60年代下降到近2万张,而70年代仅近1万张了。水獭皮是人所共知的珍贵毛皮,其外观华丽,手感轻微,皮板坚韧,底绒丰富,几乎不为水所湿,能御严寒。神农架水系具有繁育水獭的良好条件,要加强对水獭资源的保护,以维持其自然种群的稳定。

金猫

金猫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大型野猫,其貌似小豹,体重10-15公斤。这种野猫的体色和斑纹变化很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色型。毛色为亮红色的称为红金猫,灰棕色或暗灰褐色的称为灰金猫,这两种背面没有任何斑点,仅在四肢上部及身体的腹面略现模糊的斑点或斑纹。第三种叫做花金猫,这种金猫的毛色虽然也呈灰棕色,但与灰金猫不同的是,它除了四肢和腹面有斑点外,在背面也布满了不规则的环斑。上述3种色型的金猫虽然在毛色上存在明显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面部的斑纹一致,颈背部都呈红棕色,背中线的毛色深或有纵纹,耳背面都是黑色,尾均为二色,背面似体色,腹面浅白色,尾末端都是白色。

金猫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它善于爬树,但主要在地面捕食。它的听觉很好,在猫类中是外耳活动最灵活的一种,可以收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动静。其性情凶野、勇猛,故有“黄虎”之称。主要捕食鼠类,也吃鸟类、兔以及麂和麝等小型食草动物,并且盗吃家禽,有时还袭击羊和牛犊等。

林麝

林麝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是鹿类动物中体形最小的种类之一,体重不过10公斤左右。林麝的外形特征是雌、雄麝都不长角,雄麝的上犬齿发达,长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状。它的后肢比前肢长1/3~1/4,所以站着的时候后部明显的比前部高。它的尾巴很短,四肢细长,蹄子比较狭而尖,耳朵长而直立。毛粗硬、曲折呈波浪状,容易折断,呈深棕色。毛色上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颈部的两侧各有一条比较宽的白色带纹,一直延伸到腋下。雄麝的鼠蹊部有麝香腺,能分泌麝香。

林麝是一种典型的林栖动物,栖息于多岩石或大面积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树叶、嫩枝、地衣、苔藓、杂草及各种野果为食。它是一种胆小懦怯、性情孤独的动物,白天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出来活动。平时雌雄分居,过着独居的生活,而雌麝常和幼麝在一起。它的视觉和听觉灵敏,遇到特殊的声音即迅速逃离或隐藏于岩石中。林麝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行走,能登上倾斜的树干,站立于树枝上,还善于跳跃,能从平地跳起2米以上。

麝香的香气醇浓,经久不散,早已闻名于世。它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林麝在湖北省分布于西部山地。在神农架林区,过去的数量很多,从其毛皮收购统计数字看,50年代约 4万张,60年代约 1.2万张,70年代为 8.7万张。这些数字一方面反应出神农架林麝的数量多;另一方面又反应出猎捕量的大幅度上升,致使这一资源受到破坏的情况。1964年神农架阳日土产交易会上展示的最大麝香包为 200克重,但到后来,香包仅重10克。1980年调查发现,神农架黄堡坪一猎户手中曾存放有2-2.5公斤麝香,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过度捕猎的情况。为了保护神农架的林麝资源,1985年,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和人大就采取了禁猎的紧急措施,并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神农架的林麝资源量已有大幅度上升。

我国从60年代开始就进行麝的人工驯化、养殖和人工取香的试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麝的养殖业中取得了很多经验,特别是我国北方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好,为野生麝资源的保护和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鬣羚

鬣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为它的颈背部至肩背部有灰白色的鬣毛,倒垂下来,足足有20厘米长,所以称为鬣羚。因外形看起来有点像大头山羊,所以又叫“明鬃羊”。又因这种动物的模式标本得自苏门答腊岛的缘故,所以又叫做“苏门羚”。它的体重有100-140公斤重。除了颈背部具有长鬣毛的特征外,这种动物的雌、雄都有角,角短而尖。另外,它身体上毛的颜色比较深,但四肢膝盖以下至蹄部的毛颜色比较淡,呈棕黄色,老远看上去,就好像穿着棕黄色的靴子一样。

鬣羚隐居于高山的悬崖峭壁、其他动物不易到达的林间。靠谨慎和走险路来躲避豺、豹等主要天敌,下山寻找食物或饮水以前,总要站在险岩顶上或斜坡边缘,长时间地凝视山下溪谷,在确认安全之后才下山。一旦遇险,能在险峻的乱石山崖奔走跳跃,还能借岩壁的凹凸不平,跃上数米高的陡壁。

鬣羚在神农架林区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加强了保护,其种群数量比较稳定。

斑羚

斑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形似山羊,所以又叫做“青羊”。体重有25-35公斤,雌雄均有角,角小,呈黑色,基部有皱纹,与鬣羚的角相似。被毛松软而厚,冬毛呈灰黑色或深棕色,夏毛色较暗。背中线有一条黑色的纵纹,但无鬣毛。其下喉部有一块明显的淡黄色大斑,四肢的膝盖以下至蹄也呈淡黄色。

斑羚栖居在较高的山林中,常在山顶的岩石堆、人们不易到达的地方活动。冬季常在有阳光的山岩坡地晒太阳,夏季多隐身于树荫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节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早晚才下山觅食。常单独活动,偶见有成小群的。以各种树叶、嫩枝芽及杂草为食,发现安全的饮水处后,几乎每天定时到达。它的攀登跳跃本领不亚于鬣羚,动物园饲养的斑羚,也有见高即上的习性,能跃过1.8米高的障碍物。

斑羚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和栖息环境与鬣羚相似,由于加强保护,其种群数量也比较稳定。

来源:神农架旅游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