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养殖大黄鱼照片(养殖大黄鱼照片高清)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1-02 18:56   点击:23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养殖大黄鱼照片高清

天然黄花鱼和养殖黄花鱼的区别

1、鱼头不同:野生黄花鱼的头部比较尖,而养殖黄花鱼的鱼头是比较大的,而且比较圆钝。

2、鱼尾长度不同:野生黄花鱼长时间在大海里生活,所以尾巴会比较修长;而养殖黄花鱼常年生活在网箱这样狭窄的环境中,由于生活空间有限,所以鱼尾比较短小。

3、背鳍鱼鳞不同:野生黄花鱼的背鳍有锯齿,整体尖长而且颜色呈现微黄色或者透明,而且鱼鳞不会倒插;而养殖黄花鱼的背鳍粗糙,颜色呈现出灰白色,而且会出现倒插的鱼鳞。

4、口感不同:野生黄花鱼食用时感到黏性很强,养殖黄花鱼黏性很差,炖煮的时候容易松脱。

5、鱼唇不同:野生黄花鱼的鱼唇发黄,牙垢多而坚固,而养殖黄花鱼的鱼唇颜色比较淡,而且牙垢容易脱落。

2. 野生大黄鱼 养殖大黄鱼

人工养殖大黄鱼时会用各种各样添加剂。

大黄鱼是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3. 养殖大黄鱼照片高清大全

黄花鱼有养殖的。

黄花鱼曾是中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中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养殖黄花鱼主要以网箱养殖为主,网箱养殖黄花鱼应该遵循《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布局。

4. 养殖大黄鱼照片高清图片

因为黄花鱼在养殖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在养殖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是采用网箱养殖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按照黄花鱼的规格来布置网箱了,网箱中的水深一般在4米左右,其次就是我们要避免黄花鱼出现擦伤,最好的方法是选择材质比较柔软的网箱来进行养殖。

如果我们是采用池塘养殖的话,我们就需要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修剪池塘,并且还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就行了,在最后我们还需要准备好供氧设备和调节水质的设备等,把一切准备好一周之后就能开始养殖了。

5. 大黄鱼养殖技术

1、喂食:养殖小黄鱼的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给它们喂食。定期给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它们的生长状态才会好。一般来说,每天早上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是比较合适的。小黄鱼的摄食是比较缓慢的,在喂食时可以注意一下它们的这个特征。

2、盐度:上面已经介绍过,小黄鱼是近海性鱼,所以在养殖它们的时候需要注意所用水的盐度问题。一般来说,盐度控制在1.8-2.5%即可。盐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3、水温:小黄鱼属于暖温性鱼类,所以它们对周围的水温是有要求的,在养殖时不能让水温太低了。一般情况下,水温在22-26度之间是最适宜的。太高或者太低对它们的生长都不利,会影响它们的食欲。

4、溶氧量以及PH值:在养殖小黄鱼的过程中,水中的溶氧量以及PH值都是需要注意的。溶氧量最好在5ml每升以上,若是溶氧量太少则需要想办法补充。PH指则在8左右比较好。

6. 大黄鱼养殖基地图片

大黄鱼亩产量2350斤左右,          还有大黄鱼饵料投入非常大,这些种种原因,造成了大黄鱼养殖成本高,据了解统计养大黄鱼的客户按最小规模最少投入来算,也要超百万,黄鱼的利润主要是从产量上体现的,一条鱼能有一元钱的利润都已非常可观了。近年来,大黄鱼行情都比较乐观,有个别地区最贵能达20多元一斤,虽然养殖成本高,但利润也乐观。

7. 大黄鱼人工养殖

大黄鱼养殖

1

科学培育苗种

黄花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大黄鱼春、秋两季繁殖,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

中国沿海大黄鱼产卵场约10个,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东海、黄海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南海区不超过30米。

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开始集群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

各地方群年龄组成不同其个体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大黄鱼处于二者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

2

苗种放养技巧

放养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每尾要在100克左右;当年可达商品成鱼规格的,一般选择60~90克鱼种,有条件的话,放养100克以上鱼种更好。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养成阶段饵料一般以冰冻上层鱼为主,并辅以粉状配合饵料。上层鱼用刀切成适口的鱼肉块,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鱼绞成肉糜,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饵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鱼肉糜可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及药物。

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鲈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量为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为8。

3

日常管理方法

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3米。池水比重在1.01~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要求在8~8.5之间。鱼种放养之前要先晒塘1个月,再进水10~15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150公斤,以改善底质并在鱼种放养前进排水一次。

每天都要换水,水质好时,每天1次,反之2次。高温季节,晚上换水最好,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大暴雨后池塘表层比重下降明显,换水时应把表层淡水先排出,待海区潮位较高时再进水。每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

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又逢小潮水换水困难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晚上与凌晨的巡塘工作。认真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有浮头不下沉的,要进水(或抽水)增氧。若发现病鱼、死鱼,或无特殊原因而摄食量明显下降的,要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池塘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小潮汛换水困难时可投一次。若水质不好又无法进水时,也可以暂停投喂1~2天。其投喂量相应比网箱养成的要偏少些。池塘大黄鱼投喂应固定地点,并且最好固定在靠排水口处,以便把残饵排出池外,投喂速度要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若未见鱼群上浮抢食,或下水中摄食时发出的叫声,就不宜再投。

4

疫病防控措施

贝尼登虫病。9~11月为流行季节,在秋苗培育阶段,常与刺激隐核虫、锚首虫混合感染,加重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批量死亡。病原是贝尼登虫,是一类单殖吸虫,虫体椭圆扁平,白色,长6~7毫米,肉眼可见。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嘴、眼、体表、鳍等部位,呈白色透明状,大小如芝麻粒,也有人称之为“白芝麻病”、“白蚁病”。

虫体数量多时呈白斑状,该虫附着在鱼皮肤上或鳞片下,摄取鱼体上皮细胞血球,造成鱼体创伤,病鱼体表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壁,以致鳞片脱落,引起感染。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衰竭而死。死鱼体表破烂不堪、黏液增多、鳞片脱落,眼受损,鳍条残缺不全,鳃暗红,鱼体消瘦。把病鱼放在淡水中浸泡几分钟可见到虫体脱落。

最有效方法是用淡水浸浴病鱼20~40分钟,分3次进行,每次浸浴10分钟左右;用150~20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药浴20~30分钟;按鱼体重3%~5%投喂红霉素药饵,连喂5天;用每升30毫克土霉素浸泡10分钟左右,一周后重复一次。

瓣体虫病。该病流行于4~6月份,水温25℃以上时为发病高峰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刚培育出的全长20~50毫米小鱼苗。病原为石斑瓣体虫,其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卵圆型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够借助纤毛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

瓣体虫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丝上,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多,鳃部贫血呈灰白色,鳃丝浮肿,粘有许多泥样污物,体表也有不规则白斑。病鱼食欲减退,摄食大为减少,离群慢游,体色变浅,呼吸困难,很快因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此病发病快,病程短,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批量死亡,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可用200~25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洗20分钟,浸洗时密度控制在每升25~35尾并充气增氧;以呋喃唑酮用淡水配成每升20毫克浓度,将病鱼浸洗3~5分钟;以硫酸铜用海水配成每升2毫克浓度浸浴病鱼10~20分钟;浸洗后在饵料中添加20%~30%抗菌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投喂5天至痊愈。

8. 养殖大黄鱼照片高清图

大黄鱼的养殖周期与环境温度、养殖类型、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

2.一般来说,黄花鱼的养殖周期约为12-13个月,其中温暖地区约为12个月,寒冷地区约为13个月。

3.如果养殖全雄黄骨鱼,养殖周期约为10-11个月。

4.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将直接影响黄花鱼的长养殖周期

9. 养殖大黄鱼图片

随着养殖养殖业的不断增多,大黄鱼海水网箱养殖已在全国各地展开,给老板姓带来的经济价值日益显著。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注意事项。

一、网箱的设置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和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体长的变化而变化。养殖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5.0米之间,网眼大小在20-60毫米间。为避免鱼体擦伤,网衣材料应选择质地较软的结节网片。渔排采用目前普遍推广使用的浮动式,即由框架、浮力装置,箱体及其他配件组成渔排。网箱规格为3.3m×3.3m×4m,挡流网用1.2寸镀锌管焊接加工成3.5m×3.5m×5m的方形框架,面上缝40目单层筛绢网,一端用绳子固定在渔排周边框架上,另一端入养殖区的潮流减速为0.5米每秒一下,以适应大黄鱼的生长需要。

二、鱼种的放养

大黄鱼有两个鱼苗季节,即在每年的2月份与10月份。育出的大黄鱼苗种将在1个月后放养殖海区网箱中,俗称春秋苗。大黄鱼苗种宜选择体型匀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无畸形的健康苗。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鱼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宜早晨或夜晚投放。

鱼种运达网箱区后,可在捞鱼装桶与倒入网箱的时间间隙对鱼种进行浸泡消毒。使用封闭方式运送鱼种的,应采用在运送水体中加入网箱区海水的办法进行短暂的过渡处理,避免水温等条件突变。鱼种的放养密度根据网箱内水流畅通情况及鱼种的规格来决定,适宜的放养密度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益。大黄鱼网箱养殖放养密度太低不利于集群摄食,影响生长。而密度过高部分鱼苗摄食不足,影响生长,且残饵增加,提高成本。

三、饲料的投喂

目前大黄鱼使用的饲料大多数是冷鲜小杂虾和配合饲料。饵料投喂前先用手划水,待鱼上游后,投适量的颗粒状饲料,先少量慢投,待鱼群集中到水表层时,再快速投喂,手工头饵快慢与鱼群的摄食速度保持一致,同时观察鱼摄食情况,尽量做到绝大部分鱼充足摄食。喂养时间应较其他鱼类长,每次1-2个小时,确保鱼能吃饱。大黄鱼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上与傍晚各投喂一次。越冬期间一般每天投喂1次。当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据前一天的摄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水色、潮流变化、养殖鱼有无移箱等情况来决定。在投喂前及投喂中,要尽量避免人员走动,影响大黄鱼摄食。

四、日常管理

1、苗种分养 大黄鱼网箱养殖过程中,单位网箱的负载量随着苗种的生长不断增加,而且个体大小相差悬殊,不利于大黄鱼的生长。通过不定期分选,保持网箱合理的放养密度,同时对网箱中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重新分箱,可以有效地促进大黄鱼生长。分选操作应以减轻大黄鱼应激反应,不碰伤鱼体为原则,在海区小潮,清晨或傍晚进行,并应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确保分选成功。

2、清除附着物 养成阶段生长最快的阶段是在高温期间,这时也是网箱上最容易附生各种藻类的季节。根据网箱情况,不定期移箱换网,保证网箱内外水流畅通。同时要经常换洗网箱,一般每隔30天左右换洗一次。

为保持大黄鱼商品鱼的天然金黄体色,在养成后期,网箱上最好加盖遮阴布幕。在水流不畅、水质肥沃的连片网箱养殖区,要坚持每天早、中、晚3次检查鱼种情况,尤其闷热天气,特别注意凌晨的巡视工作,防止缺氧。

10. 正宗野生大黄鱼的图片

野生大黄鱼被作为上品,身价不菲。宴请上了一条野生大黄鱼,那么客人可能是生意上的姑奶奶,或者是朋友中的战斗机。

以前上海人谈吃喝,话题里少了大黄鱼,就会比自称“老克腊”的居然不知道法租界在哪还要没面子、没腔调。

上不上这个硬菜,很讲究。

黄鱼,又叫黄花鱼、石首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曾写道:“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黄鱼的耳后有两个白色的石头,小时候小编专门喜欢收集这些白色的小石头,听大人们可以作为中药卖钱。

亲戚众多,谁才是黄鱼它本人?

舟山有经验的老渔民都知道,黄鱼有几个亲戚,除了常见的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鮸鱼、黄姑鱼,还有罕见的黄唇鱼和毛鲿鱼。

它们从外观看起来非常相似,以致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个奸商把其他廉价的鱼种冒充大黄鱼,但对于打小在海边摸爬滚打的的小舟,不是什么难事。

01大黄鱼

大黄鱼被称为黄花鱼,是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在上世纪5、60年代,它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野生大黄鱼头呈钝尖形,口裂大,尾巴细长,全身金黄色,1斤以上的每增加一两价格翻翻,堪比黄金。

02小黄鱼

很多人都认为大黄鱼是小黄鱼长大了,NONONO!!大黄鱼和小黄鱼绝壁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小黄鱼只能长到20多公分,而大黄鱼能长到50多公分。小黄鱼尾短鳞大,味道和大黄鱼很相近,肉质滑嫩,吃不起大黄鱼的,可以替代尝尝鲜。

03梅童鱼

梅童鱼颜色金黄,也有人叫小细,形似幼年的大黄鱼,很多人都会把梅童鱼当做小黄鱼。其实,梅童鱼肉质非常细嫩,吃到嘴里会化开来,那种鲜,让人印象深刻,梅童鱼头部的占比大,小鱼大鲜,越小越好吃。还有一种梅子,一口一个,更加鲜。

04黄姑鱼

黄姑鱼,舟山人称它黄婆鸡,它也是通体金黄,但隐隐中泛出红铜色。黄姑鱼的肉质相较于大黄鱼稍微紧实,虽然价格比大黄鱼便宜很多,但由于黄姑鱼大都都是野生的,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红烧后美味程度不输大黄鱼,不是海边的小伙伴可能也会傻傻分不清楚黄姑鱼和大黄鱼。

05白姑鱼

白姑鱼又叫白咕子,新鲜钓上来的白姑鱼,会“咕咕、咕咕”的叫。而白姑鱼和黄鱼外形很相似,但也很好区分,因为白姑鱼除了鱼鳍是有黄色,通体还是灰白色为主。而且白姑鱼的肉质和黄鱼不是一个LEVEL的。

06鮸鱼

鮸鱼俗称米鱼,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鱼,鮸鱼肉做羹为主,肉质略粗糙,从颜色上也是好区分的,它的背部是灰褐色,腹部灰白。鮸鱼的头部较小,鮸鱼的鱼胶比较值钱,几十斤大的鮸鱼胶体甚至比鱼肉还值钱。

07黄唇鱼

黄唇鱼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侧扁,尾柄细长。由于价值很大,目前数量稀少,快灭绝了。黄唇鱼个头较大,全身金黄色,和黄鱼很相似。黄唇鱼的鱼胶很是珍贵,是滋补的上等品,福建曾有渔民一条黄唇鱼卖了几百万的报道。

08毛鲿鱼

和黄唇鱼一样,毛鲿鱼的鱼胶也是相当值钱,所以毛鲿鱼也是贵的离谱,以前舟山人把毛鲿鱼胶取出晾干,放进米缸里,可以存放好多年,现在老一辈的米缸里可能还有个别的鱼胶。之前听说48斤的毛鲿鱼,开价上百万元。

如何辨别野生大黄鱼

动则上万甚至十几万的大黄鱼,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消费的起,而如何辨别野生大黄鱼也是有讲究的。

一看鱼尾。野生的长时间在海中回游,尾巴会变得比较修长。而养殖的大黄鱼生活在网箱中,尾巴则短。

二看鱼头。野生的头比较小,而养殖的鱼头较大。而且野生的上下颌边缘处呈鲜艳红色,养殖的颜色就较淡。

三看体形。野生黄鱼体瘦且狭长,形体很漂亮,呈金黄锃亮,有些嘴巴有鱼鳔外吐,而养殖的大黄鱼因为常年在网箱缺少必要的锻炼,肚子大而圆。

大黄鱼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新鲜的野生大黄鱼,怎么样烹饪才能对得起这个价格,那唯有清蒸了。

清蒸大黄鱼

最原始的最简单的才是最好的,清蒸能保留大黄鱼原始的鲜味。

当然作为鱼类的常规做法,红烧也是不错的选择。

红烧大黄鱼

红烧能去掉鱼的一点腥味,又不把本身的鲜味给破坏掉。

如果舍得把这么高价值的黄鱼来煮咸菜的话,咸菜黄鱼也是不错的。

咸菜黄鱼

这道菜精华在汤里,喝过就忘不了吧。

小舟听母上大人说,黄鱼鲞烤肉也是不错的,现在想来,这个只能存在记忆里了吧。

黄鱼鲞烤肉

绿华深水区养殖的大黄鱼的脱脂鱼鲞也是不错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