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虾苗弧菌超标怎么处理?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1 20:52   点击:2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虾苗弧菌超标怎么处理?

经客户反应:虾塘水质浑浊,对虾吃料减慢,经常有红须和红尾扇现象发生。针对此种情况,中询生物微生物技术研发服务中心怀疑可能有对虾苗弧菌感染,于是对该客户的虾苗和水质做了一次弧菌检测试验。早上检测结果显示水中出现大量弧菌,黄色和绿色的菌落均有,绿色居多。(具体请参见下图1)。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方案进行处理:

第一,使用50%的塘宁散快速杀灭虾塘中包括弧菌在内的细菌;

第二,弧菌喜欢生长在池塘底部有机质多的环境当中,残饵粪便都是弧菌喜欢附着生长的场所,经常使用底宁片改底可以氧化底部有机质,破坏弧菌生长的环境;

第三,保持增氧机的长期运转,给池塘底部充足的氧气含量,可以抑制弧菌的生长;

第四,定期使用中询生物蛭弧菌-克弧灵,可有效抑制弧菌繁殖,大幅降低弧菌感染几率;

处理后效果:

之后再次做弧菌检测,结果显示,发现几乎看不到弧菌了,(具体效果见下图2)。

同时,经客户反映,水质开始已经由原来的浑浊变清了,还稍微显出嫩绿色,同时对虾开始吃料加快,红须红尾扇现象明显较少,对虾的肝胰腺轮廓清晰,在水中活跃度极佳。   

在此,中询生物微生物研发服务中心提醒您,7月份已经进入对虾养殖中期,由于投喂量的逐渐增加,造成残饵、粪便的过渡积累,导致池塘底部的耗氧量也逐渐增加,于是弧菌开始加快繁殖,从而导致对虾出现游塘、趴边、零星投死等种种问题。请大家及时检测弧菌,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失去食欲,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少量发病到排塘,时间最短仅-天。弧菌综合控制方案尊重科学,遵循正确的养殖方案,不乱用药,用药次序不颠倒,是控制EMS爆发的首要条件。苗种质量是关键,优质的苗种会减轻大量后期的管理用药成本。提高警惕,经常检测弧菌,尤其在天气有变化时,十分重要。日常检测弧菌时,如果感觉可能会超标,建议在检测的同时,就先使用相应药品予以控制,因为很可能等几个小时你的检测结果出来了,虾已经开始发病了。控制弧菌,尽量采用菌相+藻相+噬菌体的生物控制方案,不到非用不可,尽量减少消杀类产品的应用。在对虾已经发病时,抗生素依然是内服的最佳选择。

二、石斑鱼育苗病害分析

从2003年来发生的虹彩病毒感染症(1ridovirus-Likeinfection)是目前对玛拉巴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常与寄生虫及二次性细菌病原弧菌合并感染。

10厘米以下苗种的感染率为100%,死亡率60%以上,其病因一般经过母体垂直传染、鲜活饵料和带病原鱼作水平传染及养殖水源水体传染,目前尚未见到有效药物防治的报道。

育苗前期三大危险:虹彩病毒、寄生虫、弧菌。

虹彩病毒:根据笔者经验,定期进行环境消毒,育苗期和苗种标粗期保持一定的藻相和有益菌相,利用生物生态控制法,抑制病毒的生长,加强育苗操作,卫生管理,监控水质环境,在饵料和饲料中添加预防应激反应的药物(如免疫多糖、免疫维生素)可增强鱼体对病原的抵抗力。一旦发现病症时,应立即停止投饵2~3天,改投喂活糠虾和小杂虾活体,在饵料中用0.5%利巴韦林可溶性粉和维他命及抗菌素拌饲投喂,并用10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溶液淡水药浴10分钟,在培育水体中施放1克/立方米聚维酮碘,有效治愈率达80%。

发病后治疗:

1、 原则:先杀虫,再杀菌。这个很重要。

2、 寄生虫:镜检确定寄生虫,选药

3、杀菌:目前对溶血弧菌有效的药物:

土霉素系列:强力霉素;

磺胺系列:甲氧苄啶;

喹诺酮类:恩诺沙星;

必须先做药敏实验,确定有效。

南美白对虾,存在类似的病。目前采用了许多杀灭弧菌的方式,但是还是不断在发生弧菌病害,对此,何建国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具有抗药性的细菌不断增多,“在偷死病的研究中,我们用6种抗性基因分别检测分离鉴定菌株携带情况,总检出率高达80%,其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率达17.0%,而养殖中所用的环丙沙星就属于此类,因此抗生素在预防上作用不大。”

那么消毒为什么没有作用呢,因为我们现在消毒剂多采取水体泼洒的方式,而虾是在底部生活的,因此,一定要有底部消毒(笔者注,期间何建国多次强调一定是针对池底的消毒),用颗粒状二溴海因拌上干砂、干泥土投放水中,10-13天消毒一次,二溴海因是对虾类藻类刺激小,并且是微溶于水,会慢慢释放。

三、南美白对虾养殖乾界生物提供技术指导?

一、优质苗种

市场上很多时候,对虾养得不好,好多养殖户第一时间都会怪这个苗种不好,可见苗种对成功养殖的重要性,所以在此也建议大家选择优质苗种来养殖。但实际上也有些老板怕养好苗,觉得长得快,死得快;“偷死”来得急,来得多!为什么会这样?

1、长得快,蜕壳多,抵抗力差,容易感染有害菌

2、长得快,虾体营养、溶氧要求高

3、长得快,“同时”蜕壳多,水体营养、溶氧要求高

了解了好苗为什么长得快,死得快了,我们选择适合好苗养殖的管控方向,会不会好养些?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只能让虾尽情地长,跑得快,“迟”点死,才能有钱可赚!

二、壮苗、保苗

选择了优质的苗种,合理的放养密度 ,下面就要保好苗,有苗才有养下去的意义,有苗中后期水体才好管控,有苗才有产量。保苗首先要想方设法壮苗!保苗操作关注细节和方案:

针对南美白对虾:

1、投苗前2个小时用拜激灵6亩/包+速补100 4亩/包沿池塘边泼洒后再投苗。

2、投苗后每5天使用微量元素速补100泼水一次,直到虾体达100条/斤左右;天气突变,速补100加拜激灵一起用,缓解应激。

3、投苗后,“清罾”前7天,关注“转肝期”,拜水安+德维乐+彼奥酸拌料投喂,调肝护肠,加强虾体质。

针对水质、底质:

1、清塘进水消毒后(欣碘4亩/瓶消毒,无需解毒),投放生物净水剂8亩/+拜生源4亩/包+红糖5斤/亩,注意水色,“黄绿”色为好。

2、关注pH,pH早上为7.7--8.0为好,pH早上高于8.2,下午高于8.5,要注意藻种,藻浓度及水色。pH高的调控方案:生物净水剂+红糖傍晚太阳落山后投放。

3、投苗后每7到10天使用一次拜生源,改底护底调水。

4、“清罾”时,欣碘5亩/瓶消毒,隔12到24小时补充生物净水剂8亩/包,同时使用一次生物氧化剂5亩/包,可有效预防虾游泳足发黄及黄鳃。

三、营养

养殖过程种,大家都更多的关注虾生长所需的营养,往往忽略了水体藻类、微生物等生长所需营养的补充,以及塘底过剩营养的分解利用。我们应该整体关注,关注点:

1、虾体营养:保证虾正常生长的营养素 (虾料)

2、水体营养:虾、藻类、微生物(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素

微量元素速补100(虾、藻类、微生物共用)

碳源红糖 有机碳(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利用产生无机碳(二氧化碳、碳酸氢根、碳酸根),藻类才能利用。

3、塘底营养:分解、消耗、利用 (拜生源或生物氧化剂)

四、溶氧

溶氧是成功养殖的关键,但实际我们更多关注水体溶氧,忽略了虾对溶氧的携带能力,虾对溶氧的携带能力也是水质、底质好坏的直接表现。

1、水体溶氧

溶氧饱和度:气压、水温

直接增氧:增氧机、增氧剂

间接增氧:想方设法减少耗氧物质;藻种、藻浓度!

肥水:优质小型藻类,合适的藻浓度

改底:有效改底;关注水体氧化还原电位

2、虾体溶氧

虾体的生理携氧能力,受毒素影响!

解毒:有针对性解毒,先本后标,标本兼顾!

治标: 虾(改善携氧能力,拜激灵5亩/包)

治本: 水、底质(去除有毒物质,唐靓3亩/瓶,24小时后生物氧化剂5亩/包,唐靓用后隔5小时才能用拜激灵)

常用解毒方法:直接氧化、 络合 、藻类吸收利用 。

五、改底

底好,虾才能养得长久,才能养出大虾,才能养出产量。我们都知道改底很重要,也经常改底,但就是很难判断塘底改善到什么程度了,所以改底有好产品的支撑很重要,我们应该追求有效改底。

改底的几种方式:

1、化学氧化(快,但不均匀,维持时间短)

2、生物分解利用(均匀,维持时间较长)

生物改底的好处:

1、分解、消耗、利用塘底营养给水体提供营养,同时减少有害菌滋生的条件

2、减少有毒物质产生的条件

3、减少塘底耗氧物质,提高底层溶氧

有效改底的成熟方案:

1、投苗后每7到10天使用一次拜生源4亩/包;每造虾使用3到4次生物氧化剂,从虾“清罾”时开始用。

2、紧急情况处理先用唐靓3亩/瓶,根据情况重复操作,情况稳定24小时后生物氧化剂5亩/包。

六、有害菌控制

有害菌控制也就是消毒,消毒就是对有害菌浓度的控制,并不能杀死所有有害菌,在有利的条件下,有害菌又会很快繁殖反扑,所以消毒要掌握好时机,以及追求有效消毒,消毒后的正确操作非常重要!

有害菌滋生的条件: 1、天气 (反复、风向)

2、水环境 (突变,溶氧水平低)

3、底环境 (底差,底氧低)

消毒剂控菌的时机: 1、阴雨天转晴升温时

2、突然倒藻后

3、底脏底氧差时

消毒(欣碘3~5亩/瓶)后要及时补充有益菌(生物净水剂6~8亩/包)占位,抑制有害菌!

七、藻相、菌相管控

在养殖做水过程中,我们经常讲要藻相、菌相平衡,可怎样的藻相、菌相更适合你的养殖塘呢?这需要我们对自己池塘的了解,根据自己池塘的条件,做好养殖规划,选择更适合自己养殖池塘条件的方向养殖,才有望提高养殖成功率!

1、偏酸性底质,培藻、稳藻,以偏藻相的方向养殖,但也要注意藻种,菌的辅助及应用,藻类所需营养素的及时补充。

2、中性偏碱性底质,注意控藻,以偏菌相的方向养殖,要注意水体溶氧及补充足够碳源、微量元素。

3、养殖过程中注意管控好pH,尤其苗期更要注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