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湘潭泥鳅养殖基地地址
主要品种
绍兴麻鸭
绍兴麻鸭,毛色与众不同,白灰色的鸭毛上,带有褐色麻点,故而得名。绍兴麻鸭是我国优良的蛋用型鸭种之一,有“禽中明珠”之称,它具有体型小、长大快、饲料省、产蛋多的特点,绍虞平原是绍兴麻鸭的起源地和养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绍兴麻鸭是由野鸭经人代代长期驯化,选择而成。古越山会平原,原是茫茫沼泽滩涂,苇草丛生野鸭群栖,古人以此为狩猎对象,进而进行驯化。至宋代,山阴、会稽两地养麻鸭已相当普遍,山阴诗人陆游有“坡放万头鸭”、“群鸭暮还家”的诗句。绍兴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域广阔,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盛产螺蛳、泥鳅、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饲料,为鸭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绍兴又是粮产区,有丰富的谷作鸭的饲料,且是酿酒发达之地,民谣曰:“种稻酿酒,酒糟养鸭”,大量的酒糟乃是麻鸭的上好饲料。
麻鸭
绍兴县共有养鸭专业户1000家,总饲养量达90万羽,其中母鸭达69万羽左右。母鸭一般在120天左右就会产蛋,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群鸭每只年产量为250到290枚,高产群可达300枚以上。蛋重65克左右,个大壳薄,是我国优良水禽品种。1986年,商业部主持和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对绍兴麻鸭进行了鉴定,认定绍兴麻鸭产蛋率和蛋重量已超过引进的西方樱桃谷、康贝尔良种鸭,高产品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吴川麻鸭
麻鸭
麻鸭为广东省湛江的吴川市特产之一。主产于鉴江出海口两岸水质肥沃的黄坡、吴阳、中山等地,以形体丰满、骨软肉嫩、质优味美的特点而深受群众欢迎。
微山麻鸭
麻鸭是全国四大名鸭之一,是微山湖区长期培育的优质畜禽,年产量达千万只。由于麻鸭长年放养在湖里,以食鲜活鱼虾、贝类及田螺为主,还有脆莲嫩菱等,所以它体大肉嫩,鲜嫩味美。用它加工做成的香酥鸭、荷香妙龄鸭已畅销国内外。
麻鸭
微山麻鸭产地(或分布)山东省南四湖地区,即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数量:存栏鸭50万只以上。
主要特性:小型蛋用麻鸭。体型较小。颈细长,前胸较小,后躯丰满,体躯似船形。羽毛颜色有红麻和青麻两种。母鸭毛色以红麻为多,颈羽及背部羽毛颜色相同,喙豆青色最多,黑灰色次之。公鸡红麻色最多,头颈乌绿色,发蓝色光泽。胫趾以桔红色为多,少数为桔黄色,爪黑色。初生重为42.3克,成年体重公鸭为2千克,母鸭为1.9千克。
缙云麻鸭
品种特性
缙云麻鸭,是我国著名的蛋鸭地方品种。
历史记载
缙云麻鸭是最早为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它喜水、耐寒、合群,产蛋率高,繁殖力强。缙云麻鸭,有悠久的历史,清代乾隆版《缙云县志》中就有记载。
分布区域
麻鸭
缙云麻鸭属蛋用型鸭品种,包括Ⅰ系、Ⅱ系、青壳系3个品系。历史上中心产区是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分布遍及该县、省内的奉化、金华、丽水、温州、外省的广东、广西、湖北、江苏、上海等地区。
特点
体躯小而狭长,蛇头饱眼,嘴长而颈细,前身小,后躯大,臀部丰满下垂,行走时体躯呈45°角,体型结构匀称,紧凑结实,具有典型的蛋用型体型。
三个品系的外貌特征亦有所区别,其中Ⅰ系、青壳系鸭的外貌毛色基本相近,母鸭以褐色雀斑羽为主,腹部羽毛颜色较浅,喙呈灰黄色;胫、蹼呈棕黄(红)色;公鸭羽毛深褐色,头、颈及尾部羽毛呈墨绿色,有光泽,但青壳系公鸭的喙呈青色特征比较突出。Ⅱ系鸭外貌毛色较浅,母鸭以灰白色雀斑羽为主,腹部羽毛为白色,头颈部羽毛有一条带状棕色背线,喙灰黄色;胫、蹼呈桔黄(红)色;公鸭羽毛浅褐色,其中主翼羽、腹部、颈部下方羽毛为灰白色,颈部上方、尾部羽毛呈绿色。
麻鸭的主要传染性疫病有病毒性肝炎和传染性浆膜炎,所以应于雏鸭1~2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预防这2种病的二联弱毒苗。
攸县麻鸭
攸县麻鸭产于湖南省攸县境内的米水和沙河流域一带,以网岭、鸭塘浦、丫江桥、大同桥、新市、高和、石羊塘等地为中心产区。曾远销广东、贵州、湖北、江西等省。攸县麻鸭是湖南著名的蛋鸭型地方品种。攸县麻鸭具有体型小、生长快、成熟旱、产蛋多的优点,是一个适应于稻田放牧饲养的蛋鸭品种。
基本介绍
攸县饲养麻鸭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实践,攸县人们在麻鸭选种、孵化和饲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许多农户以养鸭为生,或开鸭店,销售雏鸭;或赶群鸭沿醴陵、株洲、湘潭、长沙一带游,就地销售;或到长沙、湘潭、汉寿、南县等地开设鸭店并传授技术。县境鸭塘铺、鸭店里等地名,均因孵鸭、养鸭而得名。
攸县麻鸭在国内享有盛誉。1981年7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攸县麻鸭》科教片。1984年2月,攸县麻鸭又被列入湖南省地方良种,载入《湖南省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为了保护攸县麻鸭这一地方良种资源,提高品种纯度,攸县科委和畜牧、肉食、外贸等部门,1981年将新市、大同桥划为攸县麻鸭保护区,开展原种繁殖。1998~1999年,省畜牧局和县畜牧局共同开发攸县麻鸭规模开发技术,其成果被授予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得荣誉
享受“国宝”待遇
2007年,攸县麻鸭、酃县白鹅日前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始享受“国保”待遇。据称,这2个良种家禽即日起将受到严格的挂牌保护。根据规划,对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地方良种,农业部将给予充足的保种专项资金支持;株洲市2个省级良种保种场将升格为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保种场,其出口将严格控制,以确保优势基因不流失;2个品种的保护区不容外来品种“入侵”,严防纯种血源混乱。
经农业部批准,株洲市2个地方良种已划定保护区域。攸县麻鸭保护区为网岭、鸭塘铺;酃县白鹅保护区为炎陵县十都乡。言及该市两个地方良种的优势基因,株洲市畜牧专家陈向阳如数家珍:攸县麻鸭成熟早、产蛋多;酃县白鹅体型虽小,但生长速度快,早熟易肥。
历经上千年的驯养和进化,本土家禽良种才拥有了独特的优势基因。但多年来,由于保种经费短缺、品改搞乱血缘等原因,纯血缘种群下降,导致保种艰难,一些优势基因面临消失的危险。2004年,株洲市畜牧部门促成攸县麻鸭、酃县白鹅进入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去年,两个品种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此次正式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
赤麻鸭
全长510—680毫米。通体黄褐色,头部色泽较淡呈棕黄白色,颈的下部有一黑
麻鸭
色领环(冬无)。小翼羽及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外翈辉绿。尾和尾上覆羽黑色。栖于湖泊、水塘,近绿洲的戈壁滩。单独或成对活动。以动、植物为食。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四川、云南(留鸟、夏候鸟);在长江以南越冬;台湾(旅鸟)。
2. 岳阳泥鳅养殖基地
三湘四水
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湖南别称“三湘四水”。而“三湘”、“四水”的称呼其实都围绕一个核心:洞庭湖。
“三湘”有多种说法。一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二是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三是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1]
“四水”指的是湖南境内四条著名的河流: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最后都汇入洞庭湖。“四水”的概念基本没有歧义。
而“三湘”得名其实也是因为洞庭湖在湖南境内独特的地理、文化地位。由于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偏东,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为主,明显不同于西边和南边的崇山峻岭,地形决定了洞庭湖周边区域的交通、历史、文化都比较发达。这样,洞庭湖辐射的平原、丘陵区域自古就相对比较发达,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为“湘中”;而西部雪峰山脉一带,名为“湘西”,南部靠近南岭山脉的区域名为“湘南”。
“三湘”从一开始就是指湖南全境,而不是从湘江流域概念引申扩大而来,任何经过文人再加工的解释内容,都只是原始含义的引申或误解。“三湘”概念里是没有湘北湘东的,地理上靠北的长沙益阳岳阳等,历史上都是称湘中。。湖南在历史上曾分为三道,民国3年,湖南分为湘江道(驻长沙县)、衡阳道(驻衡阳县)、武陵道(驻常德县)和辰沅道(驻凤凰县)。民国5年,省府裁撤武陵道[2],这时全省为三道。
因此,“三湘”、“四水”,都是以洞庭湖为中心,描述湖南(洞庭湖之南)的地理特征。
3. 长沙泥鳅养殖基地在哪里?
答:湖南省的泥鳅养殖基地比较多,比如永州市东安县、永州市江永县、郴州市汝城县等地方都有泥鳅养殖基地。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种的动物,其体形较长,全身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一般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淤泥较多的水域的底层。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养殖泥鳅已有20多年历史,成为全国最大的泥鳅产业聚集区。
4. 湖南泥鳅养殖技术
1、泥鳅宰杀好,用开水烫一下,有利于洗去外层的黏液
2、洗净,用厨房纸吸净水份。锅内倒油,煎泥鳅。
3、锅内倒入水,放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
4、起锅前,加入盐,胡椒粉,和青菜。
5. 湘潭石灰泥鳅
用生石灰捕鱼,只要是在鱼死后的较短时间内应该是能吃的。
所谓生石灰捕鱼,就是在鱼塘里或者水池里撒下适量的、足以让鱼昏晕或死亡的生石灰,然后再捕捞。
石灰本身就是一种富含碱性的物质,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农业消毒杀菌的很好材料,能让水体偏碱性。
同时生石灰遇上水体会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严重的会导致水体缺氧,还会释放大量的热能,产生水温升高,鱼在呼吸的过程中含碱量超标会灼伤鱼的水呼吸系统,鱼就是在这种多方面情况下昏晕或死亡的。
所以,用生石灰捕捉的鱼在短时间内不具有毒性,用干净水清洗是可以食用的,但是死鱼毕竟影响口感。时间长了,开始腐败了,鱼体内会产生氨气和其它有毒物质,肯定是不能吃的。
6. 湘潭泥鳅养殖基地地址在哪里
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
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省亦有。
除湖南花鼓戏之外,在湖北有荆州花鼓戏(湖北花鼓戏)、黄孝花鼓戏、东路花鼓戏,安徽的凤阳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河南的豫南花鼓戏(光山花鼓戏),浙江的桐乡花鼓戏、包山花鼓戏、平湖花鼓戏等同名的地方剧种。
湖南花鼓戏
声腔特色
湖南花鼓戏的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刘海砍樵
表演特点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等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艺术也有所丰富,如吸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充实了武功表演。
行当 花鼓戏的行当分工也更趋细致,不但由“三小”发展到生、旦、净、丑,而且“三小”中也有更细的分工。以长沙花鼓戏为例,小丑又分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小旦又分正旦、二旦、花旦、闺门旦;小生又分正小生、风流小生、武小生、烂布小生、奶生子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各地的花鼓戏都各有一些著名演员,有华容的何冬保(丑)、湘潭的廖春山(旦)、邵阳的王佑生(老旦)、桃源的张树生(生)、岳阳的杨伯成(丑)、衡阳的张廷玉(小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