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鹿麝能在山西养殖吗(山西林麝养殖)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6 04:40   点击:3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山西林麝养殖

正常林麝粪便圆润饱满,颗粒均匀。

林麝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陕西、四川、山西、甘肃、河南、安徽等地区。目前全国人工林麝养殖总存栏在10000头左右。陕西、四川、山西属于早期林麝人工养殖地区,目前技术较为成功。以陕西凤县为例,目前全国人工林麝养殖近一半数量在该地区。也良好的养殖环境及养殖技术也使得凤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繁育基地。

2. 山西林麝养殖基地联系方式

雌兽的怀孕期为175-189天。幼仔在5-7月出生,一般一胎生1-2仔。性成熟期约1.5岁,生命周期为10年。

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体重5-10千克左右,体长60-80厘米左右,肩高47厘米左右。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雄麝上犬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体毛粗硬以深,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橘红色。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

3. 山西养麝基地

麝主要分布在亚洲,除主产我国外,朝鲜、蒙古、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及俄罗斯东部地区亦有分布。我国共有五个麝种,即林麝、原麝、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

林麝,别名又称獐、香獐子、麝香鹿、线牙獐等。林麝有知名亚种、安徽亚种、云贵亚种、越北亚种和滇西亚种。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安徽、湖北及西南各省区。

原麝,别名又称香獐子、獐、香子、山驴子、獐鹿、西伯利亚麝香鹿、东北麝香鹿等。原麝有知名亚种、东北亚种和库页岛亚种。主要分布在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山西等地。

马麝,别名又称香獐子、獐子和板牙獐等。其亚种有知名亚种、横断亚种。仅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青海、川西部及云南等省区。

黑麝,别名又称黑獐子、褐麝、獐子。珠峰类群。仅分布于西藏和云南西部地区。西藏、甘肃南部和四其亚种有知名亚种、

喜玛拉雅麝,别名又称藏麝。其亚种有知名亚种、樟木类群、库鲁类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和喜玛拉雅山脉周边国家

4. 林麝 人工养殖

1、养殖户难增收

(1)一度时期林麝的市场非常火爆,但是从2014年起,林麝几乎无人问津。

(2)县上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因为养殖户难增收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所以就使一些养殖户逐渐产生畏难消极的情绪。

2、种群品质退化

(1)凤县从林麝人工繁殖驯养以来,一直都是县内之间进行调配,近两年对外调拨关口有所放开,但外地有想发展的客商人工繁殖驯养许可证很难办理。

(2)这就导致林麝近亲繁殖,品质退化严重,发病率、难产率、死亡率很高,影响规模化发展。

3、疾病防控难

圈养的林麝非常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化脓性疾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呈散发的形式,发病多,病程长,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4、缺乏专业人才

(1)凤县有一些林麝的养殖“土专家”,但他们缺乏专业培训、没有报酬待遇,只能凭经验、靠实践摸索,一般能治病、做手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

(2)林麝发病时,没有一个专门的统筹协调指挥机构,只能碰运气。

(3)尤其是林麝生产期比较集中,难产率也会很高,如果只有几个会做难产手术的专家根本忙不过来。

5、草料采摘难

(1)随着林麝种群规模不断扩大,林麝食用的草料也越来越难采摘,县内又没有专门研制营养成分高的颗粒饲料生产企业。

(2)尤其是在晾晒、储备冬季草料时,由于原料少、缺劳力、晾晒期短、储存量大,养殖户只能去邻近镇、相邻县采摘,而且还要高价收购,这样就会增加饲养成本。

5. 山西哪里有林麝

管涔山又名燕京山,林溪山《水经注》:“燕京亦管涔之异名也”。《淮南子•地形训》:“汾水出燕京。”管涔山东承阴山余脉,南接吕梁云中,古称晋山之祖。最高峰荷叶坪山在西马坊乡南,海拔2787米。从宁武县东北境的盘道梁到县西南境的石家庄镇止,“峰峦重迭,99座大小峰峦统属管涔山系。山地占总面积的95%,为1888.32平方公里,海拔在2000米以上者,有49座。元代沿袭唐制,元太祖16年(公元1221年)设置管州,以管涔山命名,治在今宁化村。   管涔山南承吕梁余脉,北达内蒙阴山,东携洪畴侧翼而西抵黄河东岸,绵延数千里成为拱卫华北的天然屏障。管涔山最著名的地方在于管涔山林区和天池湖泊群。管涔山林区南北长约78254米,东西宽约70340米,分布于管涔山及芦芽山、云中山上,地垮宁武、神池、五寨、岢岚、静乐、原平等6县(市)。管涔山林区属于黄土高原土石山区的水源涵养、防护和用材林区,全境均处于“三北”防护林系内,是华北地区林相最好的林区,树种以云杉和华北落叶松为主,不仅在山西省享有盛誉,同时也为华北所罕见,被称为“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和“云杉之家”。   管涔山林区面积虽然较小,但海拔高差却悬殊很大,最低的潘家湾海拔为1346米,最高处的荷叶坪海拔为2787米,高差达到1441米。在同一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就要下降0.56℃,而降水量也相应增加。这种从低到高的不同气候类型,使管涔山林区植物形成了垂直分布差异较大的特点。海拔1300米—1600为灌木丛及农垦带。灌木以沙棘、黄刺玫,胡枝子,红花锦鸡儿等为主,农作物以莜麦,马铃薯为主。海拔1500—1800米为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带。一般是以白桦、山杨、青木千、华北落叶松为主的混交林,在阳坡分布着油松与辽东栎混交林,灌木以卫茅胡枝子,美丽胡枝子,山刺玫为主。海拔1700—2600米,为高中山针叶林带,以青木千和白桦为主,阳坡、半阳坡有小片的落叶松,灌木为悬钩子,黄刺玫,玫瑰,金露梅。海拔2400米至2787米,正高山灌丛草甸,灌草以鬼见愁,高山钱荀,金梅,构子木为主,其次是苔草,禾草类以及珠芽蓼、地榆、毛茛、龙芽草、矮生委、陵芽等植物较多,当你在攀登芦芽山等山峰时,只要留心,从山底到山腰及山顶,其林带的垂直分布一目了然。   由于管涔山地形复杂,山势走向纵横,地势高差大(1441米),由此就造成了一些特殊的小气候区域,比如:阳方口的大黄风,春景洼的万年冰、芦芽山上接地云,黄草梁常冻死人,回春谷四时如春。“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天旱雨淋山”、“冷蛋(冻雹)不打隔畔田”,还有《三关志》中记载的虎头山(管涔山支脉)六月积雪,为宁武古八景之一,等等。   管涔山林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调查发现,乔木有67种,灌木89种,草本512种。林区中生活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就有:褐马鸡、金雕、黑鹳、大鸨、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等。还有种类繁多的苔藓,地衣植物,各种菌类植物如羊肚菌、雷蘑蘑、杯伞、猴头、木耳、猪苓等也十分丰富,据1982年统计,整个管涔山林区占地320万亩,森林覆盖面积82万多亩。   管涔山另一神奇之外就是拥有全国三大高山湖泊之一的天池群落。天池群落所处山地虽拥有另一个秀稚而颇带文化气息的名字——燕京山,但它无疑地属于管涔山支脉。天池群落曾经拥有过10处以上的高山湖泊个体。其所处海拔高度均在1700米以上。海拔最高的是位于马营海以西山梁北侧的干海子,海拔达到1894米。唐代以前其湖泊个体是没有独立的名字的,那时统称天池或是祁连池。其个体名称的出现是唐代在此设立了“牧监”以后,如马营海、公海、琵琶海、鸭子海、老师傅海、双海、干海和小海等。其中公海也叫玄池,为了和唐玄宗皇帝避讳改叫元池。元池湖水最深,达到15米左右,水面面积0.25平方公里。马营海也叫天池、母海,水面最大,达0.8平方公里,水深12米左右,蓄水量约800万立方米。马营海西边的山梁叫分水岭,岭南是黄河最大支流,三晋母亲河汾河的东源头,岭之北则是桑干河的孕育摇篮,人们常用“一山分二水,清泉哺晋京”形容分水岭的地位。沿分水岭山梁往西就是管涔山主峰林溪山顶峰,往东则与云中山相连。北宋时分水岭曾一度成为宋辽的界山。宋辽双方以岭为界,筑堡屯兵,安营扎寨,南北对峙。   古人罗点在《闻见录》里记载北魏孝文帝以金珠把7条鱼穿在一起从天池放进,后来鱼与金珠均从桑干河下游流出,对此孝文帝有些惊疑不解,又以一种带有特殊标记的“金缕拖羊箭”射中天池里的一条大鱼,果然随后不久,鱼与箭又一起出现在桑干河下游,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燕京山上的天池群落实际上就是汾河与桑干河的共有源头。《马邑县志》记载:“桑干水出静乐县(宁武隋为静乐)之天池,伏流至洪畴山下汇为七源。   至少在1500年前的两晋至北魏时期,燕京山及天池已经同时出名,而且见于著述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即记述到燕京山之天池,“其水澄氵亭 镜净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渊也”。至隋文帝和他的儿子隋炀帝为避暑,在天池建汾阳宫后,燕京山天池的名声更大。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拓跋之宏于北魏延兴元年(公元471年)把天池辟为皇家游猎园林后,曾有北魏孝文帝、北齐宣帝、孝昭帝、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等18个皇帝曾到过天池游猎避暑。以至公元575年(北齐武平7年)十月,北齐后主高纬携冯小莲大猎天池,乐不知返,丢掉了江山。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其《北齐》诗云:“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莲玉体横陈后,已报周师入晋阳”。大诗人元好问在写燕京山及天池的诗中曰:“天池一雨洗氛埃,全晋堂堂四望开。”真好气魄!燕京山的天池下一场雨,竟使整个三晋大地碧空如洗。这是对天池的赞美,也是对燕京山的歌唱。只不过高山易见,天池难得,所以历史上燕京山的名字常被天池的光环所掩盖。其实燕京山应跟天池一样的美丽、动人、神奇,以至更为博大精深,值得赞美。   此外,在天池冰斗、角峰、冰川槽、羊背石等300万年前的遗物随处可见,为我国典型的第四纪冰川期地貌,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乾隆《宁武府志》卷十事考载:东魏天平3年,以兰陵公主许蠕蠕阿那环,高欢送公主于楼烦之北,六月至天池,得“六王三川”瑞石。由此,北齐文宣帝高洋六年夏六月为亲讨蠕蠕,与绪军大合于祁连池;九年六月,自晋阳北巡,己已至祁连池。齐后主高纬七年十月大狩于祁连池。

6. 山西麝香养殖基地

麝香是中国的传统香料,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不是外国传入的,麝香的原生动物麝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及湖北、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分布。

7. 山阳林麝养殖

蟒岭绿道,红色宽坪,骑行体育休闲小镇。2019国际自行车赛在此,中原突围地。

8. 山西林麝养殖基地

红崖大峡谷属太行山系,景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马和乡,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大景区之一。景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处于太谷、平遥、灵石的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带上,北邻绵山8公里,西邻王家大院5公里,形成一个旅游金三角组合。景区交通便利,距大运高速灵石出口5公里,大西高铁灵石东站出口2公里。

主要景点:夹板沟、林秀溪、长寿谷、牛角鞍、侏罗纪、龙潭、千层岩、亚高山草甸等。

娱乐:漂流、滑道、滑雪、水滑道

水文:红崖峡谷景区拥有多个瀑布,形成了较为壮观的瀑布群。

植物:红崖峡谷古树名目繁多。被誉为“生物多样性宝库”。

野生动物:红崖峡谷野生动物约有166余种,如金钱豹、褐马鸡、原麝、林麝、猫头鹰、狐狸、岩羊(野山羊)等。

红崖峡谷景区集险、秀、雄、奇、幽于一体,天成胜境,景区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茂密,草甸坦荡,风景秀丽,在山西所有景区中水资源也是非常充沛的,拥有多个瀑布,形成了较为壮观的瀑布群系统,因此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景区内拥有山顶日出观云海、峡谷勇士漂流、水上嘉年华等多种娱乐参与性项目,并且是华北地区所有景区中唯一拥有峡谷、森林、高山草甸及多样性气象景观的原生态旅游胜地。

9. 山西林麝养殖扶持政策

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一级保护动物17种: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

二级保护动物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属于有益的、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