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桡足类养殖(桡足动物是什么)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21 21:25   点击:21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桡足动物是什么

浮游动物是漂浮的或游泳能力很弱的小型动物。浮游动物随水流而漂动,与浮游植物一起构成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几乎是所有海洋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从单细胞的放射虫和有孔虫到鲱、蟹和龙虾的卵或幼虫,都可见于浮游动物中。终生浮游生物(如原生动物和桡足类)以浮游生物的形式度过全部生命,暂时性浮游生物或季节浮游生物(如幼海星、蛤、蠕虫和其他底栖生物)在变成成体而进入栖息场所以前,以浮游生物形式生活和摄食。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

2. 桡足类动物是什么

巴浪鱼不是鲐鲅鱼。

巴浪鱼属于鲹科圆鲹属,鲐鲅鱼则属于鲅科马鲛鱼属。

二者区别如下:

1.身体形状区别:巴浪鱼要更扁一些,鲐鲐鲅鱼要更长一些。

2.鳞片区别:巴浪鱼的鳞片比鲐鲅鱼更明显,是圆形的。

3.食物区别:巴浪鱼可以吃鱼虾、头足动物、桡足类动物等,鲐鲅鱼的主食就是小鱼。

4.别称区别:巴浪鱼又叫棍子鱼、刺鲅鱼,鲐鲅鱼又叫蓝点马鲛。

3. 桡足动物怎么读

1、海马

海马尾巴是弯弯的,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2、猴子

猴子的尾巴是弯弯的,猴子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爬树时就可以用来抓着树枝。

4. 桡足类的基本特征

无节幼体:呈卵圆形,背腹略扁平,身体不分节,前端有1个暗红色的单眼,附肢3对,即第一、二触角,大颚,身体末端有1对尾触毛,此称第一龄无节幼体,也叫六肢幼体。到第二龄,身体末端分叉。第三龄出现第一小颚的原基,其上具1刺。末端具2对尾触毛。第四龄的第一小颚已发达。第五龄出现第二小颚,末端的尾触毛增至3对。第六龄已出现第一颚足及前2对胸足的原基。六龄后的无节幼体,随体形渐次拉长,体节数也相继增加,附肢上的刚毛数增多,发育成桡足幼体。

桡足幼体:第一桡足幼体共6节,计前体部5节,后体部1节,第三胸足的原基出现,尾又有5对刚毛。第二桡足幼体分7节,即前体部6节,后体部1节,胸足4对。

5. 桡脚类动物

1、只见它们纷纷跃出水面,挺着苗条的身躯,好像轻盈的银燕,飞落在远远的波涛中;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有如万朵银花迸发,此起彼落,瑰丽异常。

2、那小丑鱼鱼的眼睛在不停地眨动,就像夜晚天空中闪光的星星。

3、小丑鱼宛如一块块红绸在水面上下舞动。

4、小丑鱼大大的尾巴,像彩绸一样,鼓鼓的眼睛,仿佛能看懂一切似的。

5、簇拥上来抢食的鱼群,就像一朵五彩锦簇般的大花忽地盛开了

6、小丑鱼鱼像好胜的跳水姑娘,不时拍动浪花,跃向空中。

7、那一条条小丑鱼聚拢在一起,追啄食物,多像盛开在池中的朵朵大菊花呀!

8、这小丑鱼背墨黑墨黑,像盔甲,嘴儿一张一张像龙的嘴巴,尾一扇一扇像船桨。

9、小丑鱼在水里,常常是几个小时呆在一个地方,纹丝不动,看上去犹如一段枯木。

10、这是多么可爱的小丑鱼啊它露出水面的脊背,就像是镰刀般美丽

小丑鱼百科:

基本信息

小丑鱼是对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的俗称,是一种热带咸水鱼。已知有28种,一种来自棘颊雀鲷属(Premnas),其余来自双锯鱼属(Amphiprion)。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小丑鱼则吃海葵消化后的残渣,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小丑鱼(clown fish)资料库为热爱小丑鱼的玩家收集了目前最常见的一部分种类小丑鱼的详细资料,包括小丑鱼的名称、分类、产地和习性等知识。

中文名称:小丑鱼

分布区域:印度-太平洋,红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悉尼等

亚 目:隆头鱼亚目

别 称:海葵鱼

形态特征:小丑鱼最大体长达11cm。背棘总数10~12;背的软条总数4~16;臀棘总数2;臀鳍软条总数14~15,稚鱼全体黑色的有鳞片集中蓝色的;在前额与上侧面上的白色的斑块;所有的鳍黑色除透明的胸鳍与软背鳍鳍条的外部部分。成鱼的地理而行为颜色可变的。

小丑鱼并不是唯一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它们是为数不多的雄性可变成雌性,雌性无法变成雄性的物种。每个小丑鱼种群都有一个统治地位的雌性和几个成年雄性,后者在青年期是雌雄同体。如果具有统治地位的雌性死亡,其中一只成年雄性将经历荷尔蒙变化,转变成为该种群中的新雌性。在产卵期,公鱼和母鱼有护巢、护卵的领域行为。其卵的一端会有细丝固定在石块上,一星期左右孵化,幼鱼在水层中漂浮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栖息到海葵等共生性生物上。因为脸上都有一条或两条白色条纹,好似京剧中的丑角,所以俗称"小丑鱼"。

生活习性

环境:礁区鱼类;非迁移的;非洄游性;海洋;深度上下限1~55m

气候:热带的;北纬25度和南纬35度之间。

重要性:渔业,低经济;水族馆,商业性。

回复力:高度,族群倍增时间少于15个月

生物学特性:栖息于珊瑚礁与岩礁,稚鱼时常与大的海葵,海胆或小的珊瑚顶部共生。形成小群到大群鱼群,胃内含物包括藻类,桡脚类的动物与其他的浮游性甲壳动物。

6. 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

江浙人喜欢吃黄鳝

江南水乡有不少水质优良的水域,如钱塘江、西湖、千岛湖等,水道纵横交错,除了盛产湖鲜河鲜外,同时也盛产鲜甜肉嫩的黄鳝,因此江浙一带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有吃黄鳝的习惯。

黄鳝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小鱼、小虾、小河蚌、小螺蛳、昆虫以及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并吞食小青蛙、小蝌蚪,有时也吃一些浮萍、茭瓜、丝状藻等。

7. 桡足类动物图片

1、科属区别:巴浪鱼属于鲹科圆鲹属,波浪鱼则属于鲅科马鲛鱼属。

2、身体形状区别:巴浪鱼要更扁一些,波浪鱼要更长一些。

3、鳞片区别:巴浪鱼的鳞片比波浪鱼更明显,是圆形的。

4、食物区别:巴浪鱼可以吃鱼虾、头足动物、桡足类动物等,波浪鱼的主食就是小鱼。

5、别称区别:巴浪鱼又叫棍子鱼、刺巴鱼,波浪鱼又叫蓝点马鲛。

8. 桡足动物是怎样的动物

黄鳝(Monopteras albus)俗称鳝鱼、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为温热带的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属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体近似圆筒形,后部稍侧扁,尾短尖。头圆,唇发达,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无鳞。无偶鳍,奇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

(二)生活习性

黄鳝营底栖性生活,除一般鱼类的生活习性外还有以下特点:

(1)洞穴生活,天然水域的黄鳝常利用天然缝隙、石砾间隙和水草丛作为栖息场所,用头在水体泥质底层或埂边钻洞;

(2)喜暗避光,昼伏夜出,眼退化视觉不发达,嗅觉和皮肤触觉灵敏;

(3)喜温暖,水温高则藏于洞穴,水温低则钻入泥中越冬不摄食,水温高于10℃以上开始觅食生长;

(4)耐低氧,黄鳝鳃退化,呼吸水中溶氧能力低,但其口咽腔有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也能营水中呼吸。

(三)食性与生长

黄鳝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活饵、贪食、耐饥。天然水域中,种苗时期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以及浮游植物(如黄藻、裸藻、硅藻等),幼期主要捕食各种昆虫及其幼体(如摇蚊幼虫、丝蚯蚓等),成体主要捕食各种小鱼小虾、蚯蚓、幼蛙、水陆生昆虫及其幼体,对蚯蚓尤其喜爱并高度敏感,也可摄食一些大型水生植物如浮萍等。

(四)繁殖习性

黄鳝雌雄异体,从胚胎到第一次性成熟均为雌性,产卵结束后出现性逆转,卵巢退化并逐渐发育成精巢变成终身雄性。繁殖季节一般为5-8月。黄鳝的怀卵量一般在300-800粒,繁殖在繁殖洞中进行,雌鳝会吐沫筑巢并将卵产在上面,之后雄鳝在卵上排精完成受精并会一直守护直到子鳝出膜及卵黄囊消失自由游动。黄鳝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21-28℃,完成孵化根据水温需5-11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