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野生蝌蚪能不能养殖(野生蝌蚪可以捉来养吗)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12 21:15   点击: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野生蝌蚪可以捉来养吗

一般青蛙属于三级保护动物,但一些特殊的种类如虎纹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蝌蚪的成体是青蛙,专门捕捉害虫,已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即有益、有经济价值、有科研价值的保护动物),严禁捕捉和食用。那么,青蛙的幼体小蝌蚪,是否属于保护动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是有关人士指出,这并不意味着蝌蚪就不应当保护了,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来说,无论幼体和成体都不应肆意捕捉。

2. 野外抓的蝌蚪怎么养

首先需要一个比较宽敞的鱼缸,注入清水,并保持水中的氧含量,因为小蝌蚪是靠鳃呼吸的。再有就是定时投喂食物,每次投喂少量煮熟的鸡蛋黄碎屑和少量蔬菜碎屑,注意鸡蛋黄很容易把水弄混浊,一定要少量的投喂,待吃完后可以继续少量投喂,明天至少喂3次。如果水变混浊请尽快换成清水。等蝌蚪大一些可以少量的喂一些颗粒状的鱼虫。这样可以使蝌蚪长得更快一些。

3. 捉回来的蝌蚪怎么养

以前我也养过小蝌蚪,放养在鱼缸里喂鱼虫,但是它们好像不吃这些东西,而是吃水里边的浮游生物,而鱼缸要适当的见些阳光才能长出来浮游生物来,加一些水草效果会更好。当然了,小蝌蚪的最佳生活环境还是在大自然中,最好还是不要抓它们了吧。

4. 蝌蚪可以在家养吗

不会

养蝌蚪要经常换水,通常3-5天左右就要换一次。通常人工饲养最好用河水或者湖水,因为野生蝌蚪本身就生活在这样的水中,其中含有的大量浮游生物可以成为它们的食物。如果不方便获取河水的话,也可用家中的自来水。但自来水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静置或者晾晒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用。

5. 野生蝌蚪可以捉来养吗视频

小蝌蚪点读笔32g不够用。

因为小蝌蚪点读笔是需要记录视频文件等等内存大的图片的,而且需要不断更新的,所以是不够的。

6. 野生小蝌蚪怎么养

一、蛙场建设必须利于青蛙觅食。

野生青蛙围养后,主要靠诱虫灯诱虫为食源,不足部分靠人工饲养的蚯蚓、蝇蛆、蚕等。养蛙的稻田必须控制在8㎡宽度这内,食台建在围网内侧的陆地上,靠近水边,这样利于野生青蛙寻找食台觅食,也有利于饲养人员网外观察;

二、人工采卵孵化可大大提高卵孵化率。

蛙在蛙田产下后,会受到野外气候、温度污染等干扰,出卵率不到50%,人工采集后,可控制水温和卵向,出卵率都在95%以上;人工采卵还可防止寄生虫病发生;

三、蝌蚪变态时段的水温控制。

野生青蛙有一个从用锶呼吸到用肺呼吸的变态过程,时间在半个月左右,这段时间蛙的抵抗力最弱,必须将水温控制在18-24℃之间,才能加快变态速度,缩短变态时间,让其安全变态成功;

四、牛粪或猪粪养殖蝇蛆成本低。

野生青蛙吃活饵,食物主要靠诱虫灯诱虫,随着青蛙的长大,摄食量也增大,必须补给适量的人工饲养的活饵。活饵主要有蚯蚓、蝇蛆、蚕等。为解决好青蛙的食料,能节省成本,经过实践,我们建议用牛粪或猪粪养殖蝇蛆成本较低。

7. 野生的蝌蚪怎么养

1、生活的鱼缸环境要拟生态化:养娃娃鱼要将鱼缸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娃娃鱼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

2、养殖用水要选择清洁的池水或者井水:娃娃鱼喜洁怕脏,对所处环境水质要求非常严格。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山区人工养殖娃娃鱼,水源最好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小溪沟、泉水,也可利用水质清新的大中型水库的底层水,总之水质要清新、鲜活、无污染,溶氧量高,PH值呈中性。如果用自来水养娃娃鱼,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

3、喂食娃娃鱼用活的小动物:娃娃鱼喜食活的小动物。其他像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娃娃鱼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4、保持娃娃鱼养殖环境的安静荷阴凉:娃娃鱼有喜静怕惊、喜阴怕风习性,因此环境安静对养好娃娃鱼非常重要。要选择环境相对独立、安静、阴凉的地方,并做适当遮掩。所以饲养娃娃鱼的地方要安静和阴凉,避免阳光直射。

5、娃娃鱼养殖水温要适宜:娃娃鱼生长发育最佳水温为16-23℃。根据生产季节变换,夏季将养殖池水温控制在16-23℃之间,有利于娃娃鱼生长发育。冬季则将池水调升到18-23℃,使娃娃鱼改变冬眠习性。

8. 野生蝌蚪吃饲料吗?

1、野生蝌蚪主要以天然的浮游生物为食物,如水蚤、藻类等。

2、人工饲养的蝌蚪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喂食不同的食物,如成长初期可以喂食蛋黄和天然的浮游生物;成长前期期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3、成长中期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

9. 野生蝌蚪可以捉来养吗有毒吗

蝌蚪可以人工养殖,养殖时最好用河水或者湖水,因为野生蝌蚪本身就生活在这样的水中,其中含有的大量浮游生物可以成为它们的食物,而且其中含有的各种微生物也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若是实在没有河水或者湖水来养殖它们,也可以使用家中的自来水。但自来水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静置或者晾晒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用。

青蛙是可以人工养殖的,可以作为宠物养殖。在市场上有直接售卖的宠物青蛙,此外也可以直接从蝌蚪开始养起。在养殖蝌蚪的时候,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给它们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水质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野生的蝌蚪和青蛙都在河水或者池塘等淡水之中活动,若是人工养殖的话也最好给它们提供这样的环境。因此,一般来说用取一些河水或者池塘水来养殖它们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其中含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浮游生物,可以作为它们的食物。而且这样的水中含有的各种微生物都是适合它们生长的。

若是实在没有河水、湖水来养殖它们,则可以考虑家中的自来水。不过,自来水是经过处理的水,其中含有的氧气比较少,氯气却比较多,而这种物质对于蝌蚪来说就是有害的。所以总体来看自来水并不太合适,但若是实在没有其它水的话,也可以用自来水,不过要将其中的氯气基本除掉之后才能用。

10. 蝌蚪自己捉回家能养活吗

动物食性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当然也可以乱丢,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等。[3]

  生长繁殖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3]

  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 6 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 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 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3][5]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3]

  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3]

  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3]

  蝌蚪饲养

  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