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c在海水养殖中的作用与功效
3-4个小时。
维c是水溶性维生素,一般来说,3-4个小时就会随体液排出,如每天补充800mg的维c,间隔3-4小时补充200mg左右就好了,这样既可以保证身体中的维c含量,吸收效果也会更好,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不能空腹服用,也别用茶水送服,在饭后1-2小时服用效果最佳。如服用的是维生素c泡腾片,还要注意维c不耐高温,不能用过热的水溶解,而是应用温开水或凉开水溶解,否则会令药性丧失。
2. vc养鱼的作用
是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一类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分子。
维生素C降解最终阶段中的许多产物可以与氨基酸反应引起食品发生非酶褐变,且参与风味物质的形成。光、射线、Cu2+和Fe2+等金属离子均会加速维生素C氧化降解。植物组织中存在的氧化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也可以破坏维生素C。
3. vc在海参养殖过程中的作用
14岁儿童可以吃海参的,每天的量在12克以内,海参的营养成分与鸡蛋差不多,吃完海鲜就不要吃水果和含有VC的东西。在就是吃的时候加一些醋和姜沫。海参有防止癌证的功效,海参是个好东西,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温补同时又能提高免疫力,我们建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精气未足的儿童可以适量用海参进补,在冬至前后开始食用最为适合,可以有效降低春天伤风感冒患病率,增强儿童体制质。在吃海参的同时配些辅助食材,进补效果会更加明显
4. vc对水的作用
D异抗坏血酸钠(异VC钠)加水融化,并加热到100度,只要时间不是很长,是不会分解的。另外,他是抗氧化剂,并不是含防腐剂,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没有防腐作用。
5. vc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小苏打在水中常用于水质调节,其主要成份是碳酸氢钠,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性状是白色小晶体。
现在各种生活小妙招,小巧门啊什么的,都会经常看到碳酸氢钠的运用,如涂成面膜去除皮肤老化的角质层,起到光滑皮肤的作用,去除皮肤上的色斑;再如清洁各种污垢,比如现在流行的抖音小视频里就可以发现,有人加上洗洁精、白醋和小苏打,去除炒菜锅上的污垢,清洁厕所的下水道等;针对霉菌,如墙壁发霉、筷子发霉,还可以用小苏打加白醋加盐进行处理,像白色的衣服或是白色的鞋子染色了,洗不掉,也可以用小苏打加白醋和香皂。
6. vc水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
当然可以任何爽肤水的作用都是为皮肤补充足够的水分从而减少皱纹的产生,VC爽肤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长期使用还能够达到一个美白的效果,因为它里面有VC的成分,皱纹减少并且皮肤变白,看上去整个肤质就会年轻很多,而且可以适时的做一些纸模来浸泡VC的水敷面效果会更好!
7. 水产VC对水质的作用
作为解毒剂,有机酸,葡萄糖,VC在水产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解毒,抗应激,增加免疫力,培养藻类。
实际运用上:
1、有机酸解毒剂,在pH低的时候,用了有机酸,会加重水体恶化。不但不解毒,反而更加中毒;
2、葡萄糖,在水体检测弧菌过多,或已经造成菌落过多发生死虾的时候,泼了葡萄糖,会把水体的弧菌数量加大,造成虾菌感染发病严重。PH过高的时候,标志水体老化,用了葡萄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会坏水坏底。
3、VC在碱性水中氧化失效。
8. vc在海水养殖中的作用与功效图片
鱼缸用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即可。
1、配制高锰酸钾水溶液最好用凉开水,因为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水温偏高会使其迅速分解失效。配制好的水溶液通常只能保存2小时左右,当溶液变成褐紫色时就会失去消毒作用,故最好是现配现用,并且使用时要背光,在室外需上午9点前或傍晚进行,阴天要改在中午。
2、使用浓度不仅与鱼体种类、规格大小、体质状况、病情轻重、药浴密度等因素有关,而且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高锰酸钾在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高时要适当增加其用量。在海水条件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更强,故在海水中用药可适当降低浓度。药量不能超出安全浓度范围,并且不能长期使用,以防引起水产动物鳃组织受损,造成急性中毒。通常情况下浸浴浓度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时间为15分钟~30分钟;全缸使用浓度为4毫克/升~7毫克/升。
3、为了增强杀菌效果可以将高锰酸钾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如与甲醛配合进行熏蒸消毒,也可将高锰酸钾混入1.1%盐酸溶液中应用,药物需先分别溶解或稀释后方可混合。但配合要注意物理性或化学性的配伍禁忌,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如甘油、酒精、鞣酸等会还原,脱色失效,与氨及其制剂呈絮状沉淀失效,与甘油、药用炭、鞣酸研磨时可爆炸。
9. vc在海水养殖中的作用与功效视频
一、水温
对于不同的养殖鱼类,对于水温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根据水温分类的时候,一般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个基准温度。我国四大家鱼的适温范围在20-32度,罗非鱼为24-35度,虹鳟为12-18度,不同种类的鱼类对于水温的变化和感知也是不同的,适宜的水温变化对于鱼类来说可以起到积极的变化,可以加速幼体的发育速度,提高雌体的生殖能力,促进水体鱼虾蟹的生长。
但是温度变化太大,超过3度以后,鱼体的应激性加大,会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废黜,生体机能紊乱等问题。所以要求我们在下苗的时候,需要适水下苗,减少因为温差带来的应激,另外放苗之后可以泼洒抗应激的产品,如VC、免疫增强产品等。
二、盐度
盐度对于鱼体的存活、代谢、摄食、生长发育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淡水鱼类能够耐受较大的盐度,最佳盐度可以增加机体的摄食以及增强机体的防疫机制。淡水鱼类的盐度一般在2-5,鲤鱼、鲫鱼在盐度为4的时候,生长速度最快,食蚊鱼在盐度为2时,生长速度最快,对于大多数淡水鱼类,2-3的盐度,是维持体内渗透压,维持机体代谢的最佳盐度。但是盐度过大,会导致鱼体生体机能紊乱,渗透压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鱼类直接死亡。
对于盐度调节措施,海水类鱼类可以直接添加海水,淡水类需要盐度调节的,可以通过人工调配的方式,进行调节。
三、PH
在养殖水体中,一般将水体的酸碱度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强酸性(ph<5.0),弱酸性(ph5.0-6.5),中性水体(ph为6.5-8.0),弱碱性(ph为8.0-10),强碱性(ph>10.0)。养殖淡水中的ph一般为6.0-9.0,海水为8.0-8.5,鱼塘可以根据碳酸的一级与二级电离平衡、碳酸钙的溶解以及离子缓冲系统调节ph。
水体的ph改变以后,可以通过氢离子的渗透和吸收作用,是养殖鱼类的血液ph也会发生改变,破坏运输氧气的能力。Ph过高过低,直接会腐蚀鰓丝组织,造成鱼类呼吸障碍而死亡。降低ph会影响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导致植物缺氮。Ph也会影响很多物质的存在方式和产生的毒性影响,例如氨氮、硫化氢等,由于ph的改变,会加大它们的毒性,从而毒害鱼类。
我们在调节池塘ph的时候,通常会使用酸类或者碱类进行调节。当水体呈酸性的时候,一公顷一米水深的池塘可以使用30kg的生石灰提高1个ph;当水体呈碱性时,使用醋酸、盐酸、有机酸调节,也可以使用明矾一公顷一米深的池塘用15kg;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制剂的调节和消除有机物、浮游动植物的调节等方式来调节ph。
四、溶氧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指标。溶氧的高低可以影响鱼类的摄食、应激反应,从而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饵料系数,鱼类的发病情况,有毒物质的毒性影响,但是溶氧过饱和,也会容易引起气泡病。
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以及空气中大气压强压进的溶氧,消耗氧气的主要因子有养殖动物、藻类、有机质、浮游动物等,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解决溶氧的来源问题,更要解决好溶氧的去处问题。
溶氧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池塘有益藻类、合理使用增氧机、化学制剂等增加氧气;溶氧的消耗可以通过优化池塘藻类结构,培养有益藻类、分解池塘有机质、杀灭池塘有害浮游动物的方式降低溶氧被消耗。
五、氨氮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残饵粪便、底泥释放、以及死亡的藻类等。在养殖过程中,氨氮也是影响养殖动物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一般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氨氮的浓度不宜超过0.02mg/L,但是新开挖的池塘,一般要求必须有一定氨氮,如此水体才能肥起来。氨氮过高,鱼类会产生中毒现象,严重的直接会导致鱼类生理性缺氧而死亡。
为了防治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我们不仅仅要定期检测水质,还要及时清理池塘的残饵粪便,分解有机质,保证水体溶氧充足,而且培养池塘有益藻类,增加溶氧,促进池塘硝化作用的进行。
六、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以及植物体内被摄取的硝酸在硝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以及氨基酸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亚硝酸盐会被硝化为硝酸盐。养殖水体中最好是不能测量到亚盐的存在。
在养殖池塘中,一旦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在水中积累,大量亚硝酸盐的存在会将鱼类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从而让养殖鱼类缺氧浮头,甚至中毒死亡。另外,亚硝酸盐过高还会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被迫害,抗病能力降低,养殖鱼类更容易受疾病的袭扰。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池塘优质藻类,分解池塘有机质和残饵粪便,增加池塘溶氧水平。有研究表明,当溶解氧在5-6mg/L的时候,硝化速度随着溶氧的升高而加速;当ph在7.8-8.9之间的时候,硝化速度可以保持在90%。所以我们不仅仅在使用常规手段控制亚硝酸盐,也要通过调节ph、溶氧来控制亚盐。
七、硫化氢
还原性的硫化氢是在含硫化物在池塘底部缺氧的情况下,被微生物还原生成的。水体中的硫化氢毒性会随着ph、水温、溶氧的变化而变化。水温升高或者溶解氧降低,硫化氢毒性加强;ph增加,硫化氢会降低毒性。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浓度为>0.4mg/L,当然,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没有是最好的状态。
消除硫化氢的危害可以通过提升ph和水体中的溶氧,加强对于底部的管理,分解残饵粪便和有机质,避免使用硫酸铵,严重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定量的铁剂,消除硫化氢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