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鸡的养殖与管理技术?(养鸡的技术和方法?)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24 11:01   点击:20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鸡的养殖与管理技术?

1、对于留作种用的鸡,至少在采集受精蛋4周前,将公鸡引入到母鸡群中。同时,在配制的饲料中应增加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含量及水溶性维生素(核黄素、泛酸和钴胺素)、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每天提供19g可消化粗蛋白,基本上可以满足肉用种母鸡的蛋大小、蛋重和产蛋率的需要。

2、用于限饲的饲料:为了防止留作种用的大型肉种鸡产蛋阶段过量采食而变成肉仔鸡,人们已经尝试控制其能量采食量的技术,观察特定肉种鸡的体重状况,并限制其饲料采食量,以防止其过于肥胖。采用限饲方案时,应该考虑家禽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家禽的品种。减缓生长速度除可以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外,还可以减少肉用家禽腹水症和腿病的发生。限饲技术包括在生长阶段限制家禽的采食量,这一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使用高度强化的饲粮,这种饲粮能满足强制限饲情况下鸡的营养需要。种鸡饲粮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硫胺素、生物素、维生素B12、锰和锌等。另外,饲粮中的核黄素、泛酸、吡哆醇和叶酸的含量也应有所增加。

3、公鸡的饲养管理:对公鸡的饲养和管理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公母比例一般以1:(8~lO)较为合适。从收集受精蛋前的4~6周起,公鸡在交配前应接受12~14h的光照。应该定期对公鸡体重进行检查,已经证明,公鸡体重较理想体重减少10%~15%会降低种蛋的受精能力。

二、养鸡的技术和方法?

小鸡的养殖方法

1、地面平养,这种方法节省人力物力,设备比较简单,投资相对较少,但是占地面积比较大所需要垫料也比较多,还有就是小鸡直接与地面和鸡粪接触,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2、网上平养,网上平养不用垫料,因为透气性好,所以饲养的密度比地面平养大,最高可以提升25%。而且管理方便,也降低了小鸡感染疾病的风险,但是网上平养前期投资比较大。

3、立体笼养,笼养的养殖密度是最高的,而且不需要很大的面积,可以提高鸡舍的利用率,但是小鸡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导致小鸡发生胸囊肿和瘸腿病的几率较高,相比前面两种饲养方法前期也是最大的。

三、养土鸡最好的养殖方法?

步骤/方式1

一、科学选址鸡场,合理规划布局

  养殖土鸡场地,尽量平地区域。鸡舍搭建朝南,采光要好,温差变化要小,确保舍内有充足光照。舍内注意保温,用稻草、毛毡、塑料薄膜等铺垫。鸡舍周边开挖排水沟,确保舍内污水及时排出。鸡舍建成后,实用石灰等消毒剂杀菌,做熏蒸24小时消毒处理,之后,改善舍内通风。

步骤/方式2

二、采购抗病品种,提升养殖效益

  优选土鸡品种,抗病性要强,长势要好。而且,务必统一采购,确保长势均匀、体型一致。同时,要求:产蛋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能很好适应农村养殖环境,降低饲喂成本,确保养殖户获得高养殖效益。

步骤/方式3

三、加强土鸡进出管理,提升养鸡保健意识

  同一批土鸡出栏后,对被饲养过的区域,进行彻底严格消毒,为下批土鸡创造良好的饲喂环境。条件较好的场地,在一批鸡出栏后,可适当对场地进行更换,做好新旧场地交替使用,确保每批鸡群养殖都有洁净的养殖环境。此外,鸡场养殖户应增强防疫保健意识,除了接种防疫疫苗,增强抗病体质;定期合理用药,提前药防控病外。更应该做好驱虫工作,驱虫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每月拌料喂服1次,土鸡自由采食,防病效果理想。

四、鸡养殖技术和方法?

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家禽,它的种类很多,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今天给大家介绍鸡的养殖技术和鸡病防治。

一、鸡的养殖技术

1.选种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如果是蛋鸡可选择海兰褐京红一号,这两种鸡都比较好,产蛋率高,适应性强。

2.放牧

通常情况下,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

3.饲料

土鸡生长速度较慢,要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

4.防疫

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比家养的鸡强。但因饲养期长,加上放牧在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所以必须认真按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

二、鸡病防治

大量养殖土鸡,要特别注意病害的防治,常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三种。

1.营养充足,根据鸡龄、品种、类型、体重、用途等喂以全价混合饲料,满足它们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2.精心饲喂,不喂霉变酸败腐烂之料,不饮污浊不洁有毒之水,把好“病从口入”关。

3.创造环境,努力维持鸡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要求舍内空气流通,密度合理,温、湿度适宜。经常清扫洗刷,排除废物,控制污染。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既定的各种饲养管理制度。外来人员谢绝参观,以免带菌入内。

五、养鸡的技术和方法?

技术方法

1、圈养

圈养养鸡是肉鸡常见的养殖方法,搭建大小合适的鸡舍,保持环境的通风,每隔2-3天打扫清理一次鸡舍,主要喂食全价饲料,接种疫苗以及喂食抗生素,生长速度快。

2、放养

放养养鸡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较高,既要无污染,也需要周边没有天敌,而且此时不用喂食全价饲料,在放养时鸡群会自主摄食,但要定期接种疫苗和喂食抗生素,此外放养时的生长速度相对缓慢。

3、半放养

半放养的模式养鸡主要出现在郊外或农村,雏鸡时在鸡舍中圈养,后期在果园等地放养,也可以直接购买生长中期的鸡养殖,此时对饲料的选择更加丰富,而且半放养的模式既能加快生长速度,也能提高抵抗力。

4、无抗养殖

无抗养殖对鸡舍的要求较高,在圈养的期间要保证鸡舍的清洁,定期消毒,另外在每一餐喂食后,都要及时清理食物残渣,注意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要喂食不同的抗生素,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六、怎样才能把鸡养好?

要选好饲养场地。天目本鸡适宜“四园”饲养,可选择竹园、桑园、果园、茶园。这“四园”阴凉通风,可避开强阳光,而且又有丰富的食料。让本鸡在四园里自由自在觅食,鸡粪还地,虫类食草喂鸡,起到鸡壮地肥、防治虫害的作用。

掌握饲养温度。天目本鸡分两阶段饲养,第一阶段在室内喂养,要正确把握好温度,若温度过高造成鸡群心情烦燥不安,四处乱奔乱跳,消耗体力;温度过低容易发生成堆,引起疾病而发生死亡。因此,在一周内苗鸡在室内喂养,温度掌握在31至33摄氏度之间,以后每隔2天降低1度,28天以后在野外放养实行全日制自然光照,自由生长。

要注重饲养密度。苗鸡在室内时,夏天每平方米10羽,冬天每平米12羽。待到野外放养时,每亩饲养500羽,如果饲养太密会造成“自啄自”现象,把背毛啄光、肛门啄破出血,使鸡形外观难看,质量下降,商品率不高,甚至卖不起价钱。

做好疫病防治。天目本鸡野外生长、抗病力强,但在几个环节上还是要预先做好防治工作。1至4日预防支气管炎,7至10日用疫苗滴鼻,14日后用法氏囊,24日后用法氏囊饮水,28日后用疫苗滴眼,30日用新城疫饮水,60日用1系新城疫肌注。无论是肌注滴鼻或饮水,疫苗稀释时都必须摇均匀,提高药用效益。

搞好清洁卫生。防治鸡病是提高养鸡效益重要环节。由于天目本鸡野外饲养,有些疫病还难发现,如果不引起重视,一旦发现过迟危害极大。因此,一定要经常不断观察鸡群健康状况,要在室内每周消毒一次,室外注意饮水卫生,食盒和饮水器要经常消毒,做到饮水清洁,一旦发现鸡病要立即隔离,场地消毒,确保鸡群健康安全。

要关注出售时间。野外放养本鸡生长期间长,但应掌握饲养时间。过早出售肉质不结实味道不鲜,过迟鸡体过大,消费者不欢迎,饲养户耗料多,成本提高,效益降低。一般应掌握公鸡90天出售,每羽2至3公斤;母鸡120天出售每羽2至2.5公斤,适宜3口之家用一餐,达到消费者、饲养者双赢效益。

七、如何养殖鸡?

如何养殖鸡?根据不同的养殖方式,养鸡的要求也不一样。土鸡有土鸡的养法;散养鸡有散养鸡的养殖模式。

养殖土鸡

土鸡的定义就是没有喂过一粒厂家配比饲料的且养殖时间在8个月以上活动在自然环境中的鸡。土鸡养殖重点在于有生态系统完好的活动场地,合适的养殖密度。喂的食物都是原生态的粮食,当鸡生疾病时可以使用中药材进行治疗,绝对不能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土鸡从小鸡开始使用磨细的粮食拌水,一天喂4次。吃完食后让其自由的在农家附近活动,晚上必须将小鸡关入鸡舍,保持小鸡的温度,保护小鸡不被天敌伤害。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改用粗的粮食,减少磨碎粮食的功夫。使用粗粮喂至8个月左右达到成年就可以出栏了。

散养鸡

散养鸡与土鸡的区别在于养殖时间短、前1个多月的育雏期喂的是厂家配比的饲料,后2个多月喂的是饲料拌玉米粉。且育雏结束后鸡会转移到散养场地,已确保散养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散养鸡在育雏期间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当发生疾病时迅速使用化学药剂治疗,确保鸡的存活率,保证养殖的效益。

散养鸡在育雏阶段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均衡,一般维持在30左右,湿度保持在65%左右。做好室内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喂食时投入量要少,喂的次数要多,避免饲料的浪费与污染。饮水中要添加相应的维生素,以促进鸡的快速生长。脱温后的喂食每天保持三次,每次投入足量的食物让其自由采食。

养鸡看起来轻松,但真要养好,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要掌握大量的疾病症状,以便更好的观察鸡群状况,及时处理疾病,减少损失。

八、怎么养殖家鸡?

家鸡野养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库坝河滩等开阔场地上自然生长的青草和昆虫来饲喂家鸡。这种饲养方式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也少,还能使家鸡具有野味,肉质得到改善。

一、品种选择。选择体型小、毛色美丽、活泼好动、耐粗饲、肉质细嫩、抗病力强、适于放养的优质土鸡。

二、场地选择。场地应选在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开阔地上。附近应有少量树木,以便鸡群在太阳光强烈时在树荫下遮凉。

三、生长期饲养管理。饲养方式为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分群饲养: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个体壮,竞食能力强,争斗性也较强,同时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饲养效率高。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养效率差。实行公母分养,在各自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整齐度,降低残次品率。生长期全期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桶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让鸡吃净吃饱。

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主要是清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30天后,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末加在饲料中拌匀喂给,一定要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二天早晨要检查鸡粪,如发现鸡粪里有虫,必须把鸡粪清除干净,并于晚上再用同等药量驱虫1次,以求彻底驱除。

四、育肥期饲养管理。雏鸡10周龄后即可上市,这时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草根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群体体质,提高鸡肉的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肉质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此时应缩小活动场地,目的是减少鸡的运动,利于育肥。

2、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工作。老鼠既偷吃饲料、惊扰鸡群,又是传播疾病的媒介,苍蝇、蚊子也传播疾病,每月要毒杀老鼠2—3次(注意收回鼠药),应经常施药喷杀蚊子、苍蝇,育肥期间棚内外环境、饲养用具也要经常消毒,特别注意防治禽病发生。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提高育肥鸡的成活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