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谁来介绍一下王蛇吧?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8 00:09   点击:9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谁来介绍一下王蛇吧?

是的。

眼镜王蛇 (学名 Ophiophagus hannah,亦称为 Naja bungarus) 是全世界最大的毒蛇。其身长约 4 公尺,体型较大者则可达 5.5 公尺。

眼镜王蛇的平均寿命约 20 年;由於体型年年增长 30 公分,因此,眼镜王蛇的体型总是异常庞大。

眼镜王蛇生性胆小;灰色的外表是最有效的保护色,能让它们安然藏身於丛林里,并且不受外界打扰。

眼镜王蛇是水底蛟龙,常年栖息於气温和湿度固定的湿地。

母的眼镜王蛇是唯一会为孵育後代而建筑温暖巢穴的蛇。

眼镜王蛇日夜都很活跃、反应灵敏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刺激,所以即使没有感受到威胁,它们还是有可能会主动攻击动物或人类。它们受到挑衅或威胁时,颈部会昂扬扩张呈扁平状,希望能够吓退对方。

眼镜王蛇是肉食性并且性嗜其他蛇类;因此,印度才有其他蛇类都膜拜眼镜王蛇,信奉它为万蛇之王的传说。

印度境内有 250 种以上的蛇类。印度人相信眼镜蛇是毁灭之神 (God of Destruction) 湿婆 (Shiva) 的化身。眼镜蛇的毒液主成分是毒性相当强的神经毒素,所以杀伤力极大。与眼镜王蛇交手时,绝对不容一丝的差错;眼镜王蛇喷一口毒液的量足以杀死 20 个人或一头大象

王蛇分很多种类..眼镜王蛇,加州王蛇等等...

眼镜王蛇是全球最大的凶猛毒蛇成长为5.7米,与宽度可达0.3米. 不过,因为他们通常细长,一般眼镜王蛇通常不超过20公斤.

其蛇毒是一种混合毒素,能杀死人.其死亡率可高达75%.

眼镜王蛇奇特的是在它的饲料几乎完全依靠其他毒蛇这也反映在其俗名,它的属名(蛇是希腊文为蛇吃饭),甚至是已知攻击大型蛇类,包括蟒蛇.尽管国王眼镜蛇的威声赫赫,但它通常是一种害羞的动物,尽量避免与人的对抗. 雄性眼镜王蛇较长,重量较轻为雌性眼镜王蛇,这是非常不寻常,因为在大多数的蛇种,男性少于女性.

因为眼镜王蛇的毒很强,毒素会很快消失受害者.

它本身无毒却主要以其他蛇类特别是毒蛇为食。由于它对于蛇类的剧毒几乎是免疫的,所以在原产地经常以响尾蛇或铜斑蛇为食。其他如蜥蜴、老鼠、鸟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也是其食物的范围。再加上“王蛇”一般都是以蟒蛇的缠绕方式使猎物窒息死亡后再吞食,如果有人住家区域有蛇鼠类为患,只要养条“王蛇”便可使方圆几公里之内的蛇鼠“闻风而逃”。

全世界的王蛇属(Genus Lampropeltis)共有8种王蛇,总计超过50个亚种,是黄颔蛇科体色变异很大的一群,台北市立动物园饲育有其中的3种共6个亚种,今年动物园忙著帮加州王蛇、四爪陆龟和北美钝尾毒蜥进行「冷刺激」繁殖,其中两对加州王蛇首度成功繁殖9只小蛇,目前已经稳定成长到3个月大。

两栖爬虫动物馆的动物管理员林义堂先生表示,王蛇属的蛇类会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鸟蛋、蛙类、蜥蜴和其他蛇类为食,也会吞食同种类的王蛇,平常都是单独饲养,要将两只王蛇放在一起交配、繁殖,技术上必须非常小心掌握,才不会发生两条蛇互相吞食的情形。今年二月底在国立台东海洋生物展览馆举办爬虫类特展中,就曾出现一幕王蛇吞食自己尾巴的情形。

二、同样吃其它蛇类的眼镜王蛇VS黑王蛇哪个厉害???

那得看你怎么比了啊,眼镜王蛇很具有攻击性,但是最终也是依靠毒液,同样黑王蛇可以抵抗大多数种类的蛇毒,而且同时也有相当的绞杀能力,同大小的个体我个人认为黑王蛇战胜的机会大些。我曾见过王蛇毫不费力的吃掉响尾蛇的视频

眼镜王蛇是无敌的,可以说是中国最毒的蛇了,我们这边很多,被咬后几个小时就ok了,眼镜王蛇是专门吃其他蛇类为主的蛇

眼镜王蛇应该比较厉害

你知道为什么么?

因为它戴眼镜!

一般戴眼镜的都比较牛B

汗,这还要看技术啊,2种都那么厉害啊,跟打仗差不多了,运气,技术就2样

眼睛蛇宝宝打不过黑王蛇爸爸

三、AH-1眼镜蛇攻击直升机的衍生型号

经数十年发展,AH-1已经发展出多个主要型别。 右图为主要型号的简要对比。 “眼镜蛇”的第一个生产型号是AH-1G,所以两架Model 209预生产型也被称为YAH-1G。第一架在1966年10月15日首飞,第二架在1967年3月首飞。

AH-1G相比Model 209有了一些细微改动,该机换装1045千瓦(1400轴马力)的T53-L-13发动机,并使用固定滑撬取代了可收放滑撬。因为可收放滑撬带来的好处不大,并且有潜在的可靠性问题,并且强度不足以支持硬着陆。新的固定滑撬上有机轮安装点,装上轮子后的“眼镜蛇”可在地面被灵活拖动。Model 209为了增强方向稳定性在垂尾下方安装了一小块腹鳍,但试飞表明“眼镜蛇”已经足够稳定,所以AH-1G也就取消了腹鳍。

AH-1G确立了“眼镜蛇”家族后续型号的基本构型,高度流线的机身使用蜂窝铝制造,并开设大量口盖方便维护。机身内安装一个936升的自封闭油箱,发动机区域、燃油系统、液压系统都有装甲保护。两名乘员配备有装甲座椅,座椅的侧装甲板可以拉起以提供更佳的防护,炮手前方还装有机鼻装甲。尽管Model 209验证机装有防弹玻璃,但因重量过大而在生产型上被取消。

1966年年底,美国陆军追加了210架AH-1G的订单。到1968年,AH-1G的累积订单已经超过800架;而在1972至73年这段美军在越战的吃紧期,AH-1G的总数已经累积到1100架左右。由于AH-1G在装备、零件上与UH-1高度共通,不仅在战场上的故障相对于其它新武器而言少很多,后勤维修也方便不少。

AH-1G一开始安装一座艾默生电气TAT-102A炮塔,内安装1挺备弹8000发的GE GAU-2B/A“迷你炮”,不过只是TAT-141炮塔批生产前的过渡配置。TAT-141安装了2挺“迷你炮”,每挺备弹4000发,或者一挺“迷你炮”和一门备弹300发的M129 40毫米榴弹发射器(一说231发)。理论上TAT-141也可安装2门榴弹发射器,但这种配置非常罕见。“迷你炮”的射速可选2000或4000发/分,榴弹发射器射速为450发/分。炮塔射界为上方25度、下方60度,可做230度旋转。一般情况下炮手操纵炮塔,紧急状态下飞行员也可以把炮塔固定在前向进行射击。AH-1G的炮手配备有简单的操纵系统,在万不得已时可驾驶飞机。

“眼镜蛇”的主要外挂武器是7管或19管70毫米火箭巢,火箭可选高爆、人员杀伤箭头(“钉子”)、白磷燃烧、发烟标记战斗部。该机还可挂载4管127mm“祖尼”火箭巢,但很少在实战中使用。

1967年8月AH-1G开始部署在南越边和空军基地,并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眼镜蛇”为运输直升机提供护航,并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还与快速的休斯OH-6A“小马”侦察直升机编队组成极为有效的“猎-杀”或“粉色”小队(在美国陆军俚语中,侦察直升机编队被称为“白色小队”、武直编队是“红色小队”、运输直升机编队是“蓝色小队”)。“眼镜蛇”也能执行其他任务,包括武装侦察、目标弹着观察、甚至是搜救任务。到1968年底已有337架“眼镜蛇”来到越南。

具有单机枪炮塔的早期“眼镜蛇”有时也挂载1~2个SUU-11/A“迷你炮”吊舱以加强火力,每个吊舱备弹1500发。“迷你炮”的射程和杀伤力有限,尽管70毫米火箭的射程和威力更大,但精度较差只能用齐射来覆盖目标。为了提供更强的打击火力,1969年起许多AH-1G安装了M-35机炮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固定在短翼挂架下的通用电气M61A1“火神”20毫米机炮,弹药存放在机身左侧滑撬上方的流线型整流罩内。为了抵御机炮冲击波,一开始“眼镜蛇”在座舱两侧安装了线拉防护板,机炮射击时乘员需要把防护板拉翻展开。后来改为在座舱两侧安装装甲板。 虽然M-35威力强大,但后座力与震动同样十分惊人,使得AH-1G的机身侧面必须以板金强化,换装进度因而延误。发射M-35机炮时,剧烈的震动会让AH-1G的仪表中断数分钟才能恢复正常。

越战不仅提供眼镜蛇大显身手的舞台,也指出其设计上值得改良之处,例如其需要大口径机炮、更精良的搜索/瞄准仪器,以及加装在70年代初期服役的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等。

AH-1G“眼镜蛇”基本上只能在白天作战,当然在万不得已时依靠照明弹和探照灯也能在夜间作战。为此陆军开展了2个实验性的项目以发展夜战型“眼镜蛇”。

第一个是“休伊眼镜蛇”东南亚多传感器武器子系统(SMASH)项目。SMASH在一架AH-1G的机鼻上安装了航空喷气电子系统公司的AN/AAQ-5红外被动瞄准系统(SSPI)转塔,内置一部前视红外(FLIR)成像仪。在右翼下挂载了一个艾默生电气的AN/APQ-137B移动目标指示器(MIT)雷达吊舱。顺便说一下,SMASH实验是在非标准急需设备促进(ENSURE)项目下进行的,当时军方非常喜欢这种矫揉造作的缩写。

第二个是“眼镜蛇”夜间火控系统(CONFIGS)项目,在AH-1G的机鼻安装了一部微光电视(LLTV)成像仪。微光电视组件呈“U”形管状,使“眼镜蛇”看起来像是长了小胡子。CONFIGS成像仪可随动于炮塔。在越战时期上述传感器技术尚不成熟,SMASH和CONFIGS都未获得成功,但夜战型“眼镜蛇”的概念在后续型号上得到了实现。

最终贝尔制造了1116架AH-1G,1973年2月最后一架交付。该机在越南损失了约300架,其中约1/3是非战斗损失。AH-1G精确的损失数量难以统计,因为富有进取精神的陆军维修人员回收并修复了一些战损的“眼镜蛇”,甚至还用残骸拼出了一些堪用飞机。 美国海军陆战队对“眼镜蛇”也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倾向于双发构型以保证在海面飞行的安全性,还希望有更强的炮塔武器。一开始国防部拒绝向陆战队提供“眼镜蛇”双发型,因为双发型降低了与AH-1G的通用性,但在陆战队的坚持下还是妥协了。1968年5月贝尔获得一份49架双发AH-1J“海眼镜蛇”的订单,同时作为过渡,1969年美国陆军向陆战队移交了38架AH-1G。

1969年11月AH-1J首飞,该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安装了普惠加拿大T400-CP-400“双发包”发动机,并在颚部的通用炮塔内安装了通用电气M197 20毫米机炮。

当时该双发系统才刚刚研制成功,原本是一个为贝尔Model 212“双休伊”研制双发发动机的美加联合项目,于是“双发包”顺理成章地成为陆战队“眼镜蛇”的首选。T400-CP-400发动机系统基本上由2台普惠PT6涡轴发动机和一个共用变速箱组成,也被称为PT6T-4。“双发包”总输出功率1140千瓦(1530轴马力),大于莱康明T53-L-13的1045千瓦(1400轴马力)。单发失效时,“双发包”系统也能提供足以维持正常飞行的功率。实际上“双发包”可提供1340千瓦(1800轴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但因传动系统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功率而作罢,结果T400-CP-400在正常运转时两台发动机都在限制功率模式下运行,单发失效时另一台发动机会自动输出最大功率。

M197基本上就是“火神”炮的三管版本,并最终成为陆战队和陆军“眼镜蛇”的标准炮塔武器。M197射速750发/分,但只能进行16发连射。AH-1J备弹量750发,机炮射界为上方20.5度,下方50度,旋转240度。AH-1J稍稍增大了机身油箱,从AH-1J的936升增加到1023升,并增加了陆战队的一些专用设备。

AH-1J于1969年10月开始交付,1970年7月开始服役评估。1971年2月4架AH-1J来到越南进行为期2个月的作战评估。这4架飞机参加了南越入侵老挝的行动,直到4月撤离越南。在1972年的北越攻势中,陆战队在冲绳部署了AH-1J。

陆战队后又订购了第二批AH-1J,使该机的总数量增加到69架,最后1架在1975年2月交付。AH-1J和后来的双发型“眼镜蛇”有时也被叫做“双眼镜蛇”。 可挂载“陶”反坦克导弹的Model 309“眼镜王蛇”导致了第二代AH-1“眼镜蛇”的诞生。美国海军陆战队走得更远,他们的“海眼镜蛇”在后期装备了威力更大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第二代“眼镜蛇”广泛出现在冷战时期的肮脏小规模战争中,并在多个外国军队服役,海军陆战队最新的AH-1Z使“眼镜蛇”在21世纪继续活跃在一线。

1971年12月贝尔获得伊朗的价值7.08亿美元的订单,购买287架Model 214“休伊”通用直升机,以及202架改进型AH-1J“眼镜蛇”武直。这种改进型“眼镜蛇”也被称为国际型AH-1J,换装功率更大的T400-WV-402“双发包” ,并加强的传动系统,使发动机可持续输出1250千瓦(1675轴马力)的功率。20毫米机炮炮塔增加了后座缓冲装置。炮手配备了稳像瞄准具,甚至还有稳定座椅。

伊朗国王军队的国际型AH-1J中有62架具有“陶”导弹发射能力,装备了“眼镜王蛇”的导弹发射系统,其余飞机没有该设备。1978年贝尔还向韩国交付了8架可发射“陶”的国际型AH-1J。

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伊朗“眼镜蛇”广泛参战,在战斗中经常遭遇死对头――伊拉克的米-24“雌鹿”。“雌鹿”的动力和速度都要超过“眼镜蛇”,不过后者更为敏捷,两种直升机在狗斗中基本上旗鼓相当。伊朗宣布“眼镜蛇”击落了6架“雌鹿”,其中还有有使用“陶”导弹击落的战绩。伊朗甚至宣称“眼镜蛇”击落了3架伊拉克的米格-21战斗机!而作为回应伊拉克宣称“雌鹿”击落了10架“眼镜蛇”。 尽管美国陆军已经选择了AH-64来对付成群的红色装甲,但“阿帕奇”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装备,“眼镜蛇”再一次成了过渡解决方案。

1972年3月陆军要求贝尔启动使现有AH-1G增加“陶”导弹发射能力的“眼镜蛇”武器改进项目(ICAP)。贝尔为此改装了8架AH-1G,在机鼻安装了贝尔-休斯XM26望远镜式瞄准单元(TSU),在翼下挂载了2个M56“陶”4联发射架。M56发射架挂载在短翼外侧挂架上,内侧挂架可用于挂载火箭巢或其他武器。该机还可挂载双联“陶”发射架,但很少使用。这8架“眼镜蛇”的编号被改为YAH-1Q,在1973年初~1975年初进行了旷日持久的“陶”发射测试。

陆军认为YAH-1Q能满足他们的短期需求,并下达了把101架AH-1G改装成AH-1Q“陶眼镜蛇”的合同,合同也包括M56“陶”发射架和M65 TSU(XM26的生产型)的采购。1975年初首架AH-1Q交付陆军。 在AH-1Q服役时所有人都意识到该机的动力不足,不能再在挂载沉重的8枚“陶”导弹后进行贴地飞行。1975年陆军又启动了“眼镜蛇”敏捷性和机动性改进项目(ICAM)来解决该问题。贝尔在一架AH-1G上安装了加大功率的莱康明T53-L-703涡轴发动机和新的传动机构,可输出1340千瓦(1800轴马力)的最大功率,该机的编号变更为YAH-1R。此外还有一架AH-1Q也进行了相同的改装,编号为YAH-1S。

新发动机令人满意,于是陆军就下达了把92架AH-1Q和198架AH-1G改装成AH-1S的订单。正式改装的AH-1S与原型机相比有细微变化,如“糖碗”尾喷管,因此也被称为改进型AH-1S或AH-1S修改型(缩写AH-1S(MOD)),不过在1988年被统一编号为AH-1S。

1979年初AH-1S交付完毕。在80年代中期有15架AH-1S“眼镜蛇”被诺斯罗普改装成特别的TH-1S教练机,机鼻炮塔被一个假体取代,并安装了AH-64“阿帕奇”的被动夜视系统(PNVS)以及飞行员座舱的遮光帘。这批飞机被用于“阿帕奇”飞行员的夜间降落训练。 AH-1S项目之后又美国陆军又订购了一批全新的“陶眼镜蛇”,也被称为阶段性改进,一开始被称为生产型AH-1S(缩写AH-1S(PROD)),1988年编号改为AH-1P。

贝尔制造了100架AH-1P“陶眼镜蛇”,于1977~1978年交付陆军。AH-1P的发动机功率进一步增大,并更换了全新的平板座舱盖,使AH-1P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飞行坦克,平板玻璃大大减少了反光,有利于战场隐蔽。不过AH-1P同样没有配备防弹玻璃。

AH-1P还改进了贴地飞行所需的仪表、及雷达高度表和无线电,增加了AN/APR-39雷达告警接收机 。从第67架开始安装了卡曼K-747梯形翼尖复合材料旋翼,后来早期的“眼镜蛇”也换装了该旋翼。在80年代中期因K-747复合材料旋翼粘接问题而导致翼尖脱落,一部分“眼镜蛇”临时换装了金属旋翼,不过该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接下来陆军又启动了第二阶段改进项目,被称为AH-1S机炮升级或AH-1S“眼镜蛇”武器增强系统(缩写AH-1S(ECAS)),1988年编号改为AH-1E。当时陆军的“眼镜蛇”各种型号仍在使用老式的TAT-141炮塔,无法安装大威力的机炮,所以AH-1E换装了陆战队AH-1J的通用炮塔和20毫米M197机炮。此外AH-1E还有如下改进:

M128头盔瞄准系统(HSS),乘员只需把头部转向目标就能控制武器的瞄准。

70毫米火箭的外挂物管理系统。让人惊讶的是AH-1S/P不具备发射火箭的能力。

为了支持新的外挂物管理系统,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电机。 第三阶段被称为现代化的AH-1S或AH-1S现代化“眼镜蛇”(缩写为AH-1S(MC)),1988年编号改为AH-1F。这也是美国陆军装备的最后一种“眼镜蛇”。

AH-1F继承了AH-1P/E的所有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如下改进:

带激光测距仪的新型火控系统,并在旋翼传动系统整流罩前方增加了一个鼓包用于容纳激光光斑跟踪器,但最后并没有安装该设备。

保密语音通讯设备和新的计算机。

改进型M136头盔瞄准具,改进了座舱布局,座舱照明兼容夜视镜。

在发动机舱顶部安装了AN/ALQ-144 IRCM,加长了尾喷管以降低红外信号。

座舱上下增加了电缆剪以保证贴地飞行时的安全。

贝尔把2架AH-1P改装为AH-1F原型机,并且在1979年~1986年间为美国陆军生产了99架AH-1F,为国民警卫队生产了50架,这是美国制造的最后一批全新的单发“眼镜蛇”。到1986年美国陆军的“眼镜蛇”保有量为1100架,在1979~1982年间还有378架AH-1G被升级成AH-1F,其中包括41架具有复式操纵系统的TAH-1F教练机。

AH-1F在服役后仍在不断改进,如新的发动机空滤、改进型旋翼斜盘、激光告警传感器、“毒刺”空空导弹发射能力、最重要的是“眼镜蛇”夜间攻击系统使该机具备了昼夜、全天候“陶”发射能力。

但是即便这样“眼镜蛇”还是日渐过时了,到80年代后期AH-64“阿帕奇”开始取代一线部队的AH-1F,国民警卫队装备了越来越多的淘汰“眼镜蛇”。1999年陆军全部淘汰“眼镜蛇”,2001年该机从国民警卫队全部退役。美国陆军保留少量“眼镜蛇”用作特殊用途,如改装成无人机进行了无人武直的测试,以及作为靶机。

一些淘汰的AH-1F装备了外军,甚至美国林业局也获得了25架用于森林防火。这些“消防眼镜蛇”在机鼻下安装了前视红外转塔,增加了数据链,并涂成了红白相间的消防色。2003年末首架“消防眼镜蛇”进入美国林业局服役,开始执行火灾侦察和引导地面消防员的任务,但不能直接投放水或阻燃剂。佛罗里达州林业局也装备了3架老式的AH-1P执行该任务,不过没有安装前视红外转塔,炮塔拆除后安装了假体。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购买了69架AH-1J“海眼镜蛇”后还想获得更多的武直,使总数达到124架。但陆战队希望第二批直升机可以发射“陶”导弹,并且加大功率。为此贝尔从生产线上抽调了2架AH-1J用于新型“海眼镜蛇”――AH-1T原型机的改装。1976年5月29日AH-1T原型机首飞,且试飞结果让人满意。

AH-1T换装了T400-WV-402双发系统,输出功率增加到1470千瓦(1970轴马力),并使用了贝尔214的传动系统,新旋翼直径增加到14.6米,翼面更宽且翼尖后掠。尾桨也随之增大。为了匹配新旋翼AH-1T加长了尾梁,在机身与尾梁的连接处出现了明显的斜坡过渡。为了平衡尾梁增加的重量,前机身也稍稍加长,增加的空间带来了更大的内油容积。该机还切去了垂尾顶部以减小面积,并在垂尾下方增加了一小片尾鳍。

贝尔共制造了59架生产型AH-1T,但因资金问题,前33架不具备“陶”发射能力,后24架配备了机鼻瞄准具和斯佩里-UNIVAC的头盔瞄准具,可以发射“陶”。前33架最终升级成标准型,并且后来AH-1T进一步升级可发射“地狱火”导弹。

70年代后期为了伊朗后续订单,贝尔在AH-1T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眼镜蛇”,主要改进是换装了通用电气的T700-GE-700双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940千瓦(1258轴马力),且具备“地狱火”发射能力,编号AH-1T+。但随着巴列维王朝的倒台,伊朗后续订单都打了水漂。不过贝尔并没有停止AH-1T+的研制,1980年4月该机验证机开始试飞,此时贝尔对该项目也不抱很大期望,因为失去了外国大客户后,剩下的国内客户――陆战队也非常想装备AH-64“阿帕奇”。不过这次贝尔押对宝了,1981年国会拒绝为陆战队提供“阿帕奇”的采购资金,陆战队只能被迫重温“眼镜蛇剩饭”。 为了使陆战队觉得物有所值,贝尔把AH-1T+进一步改进成“超级眼镜蛇”,换装了总功率2520千瓦(3380轴马力)的T700-GE-401双涡轴发动机系统,另外还进行了若干改进。1983年11月16日“超级眼镜蛇”原型机首飞,机身两侧从头到尾画上了金色的眼镜蛇图案,该机生产型的编号为AH-1W。陆战队订购了44架AH-1W和1架TAH-1W教练机,后来又增加了34架。此外还有39架AH-1T被升级到AH-1W。

除了新的发动机系统外,这种“威士忌眼镜蛇”(“威士忌”指W)还有如下改进:

全新的夜间瞄准系统(NTS),包含一个CCD电视摄像机、一个前视红外成像仪、一个具备自动目标跟踪能力的激光目标指示器。全新的炮手控制面板以匹配NTS。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颚部整流鼓包。

ECP-1674综合自卫套件,包含有AN/AAR-47导弹告警系统,这是一套可探测导弹尾焰的光学系统,在导弹接近时可自动启动安装在翼尖上方AN/ALE-39箔条/红外干扰弹投放器;一套AN/APR-39A(V)2雷达告警接收机;一套AN/AVR-2激光告警接收机,在直升机被激光照射时可发出警报。

AN/ALE-144 IRCM干扰机,全新的发动机罩,以及增加了红外抑制器的尾喷管。

AH-1W可挂载多种外挂武器,包括“陶”、“地狱火”、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AGM-122“手枪”反辐射导弹(改装了反辐射引导头的AIM-9C)、290升副油箱、甚至是航空炸弹和集束炸弹(尽管有挂载资格,但AH-1W在服役中从不挂载炸弹)。陆战队还为M197机炮准备了脱壳穿甲弹以加强对装甲车辆的杀伤力。

射程和杀伤力增加的“地狱火”相对于老式的“陶”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使AH-1W成为致命的“坦克开罐器”。在服役中AH-1W很少挂载“响尾蛇”和“手枪”,这两种导弹对于“超级眼镜蛇”来说还是太笨重。尽管AH-1W也具备发射“毒刺”的资格,但这种空空导弹也很少被使用。 “祖鲁眼镜蛇”(“祖鲁”指Z)也称“蝰蛇”安装了一副全新的更安静的4叶旋翼系统,为了便于在攻击舰上存放,旋翼还具有自动折叠系统。旋翼寿命长达10000小时,可承受23毫米高炮的射击,尾桨也改为4叶形式。“祖鲁眼镜蛇”保留了“威士忌眼镜蛇”的T700-GE-410发动机系统,但升级了更大功率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为此改变了旋翼传动系统整流罩外形。

“祖鲁眼镜蛇”增加了汉密尔顿・标准辅助动力单元(APU),西科斯基S-70“黑鹰”也使用该型号。内油容量增加到758升,短翼为有油箱的“湿”翼,所有油箱都充以惰性气体以降低起火的危险。

AH-1Z的翼下挂架增加到6个,其中两个是翼尖挂架,可用于挂载“响尾蛇”,翼下挂架可挂载火箭巢或4联“地狱火”发射架,使AH-1Z可挂载多达16枚的“地狱火”导弹。AH-1Z还可以在右翼尖安装“长弓”毫米波雷达,用于发射全天候的AGM-114L“地狱火”导弹。此外还可发射先进的APKWS 70毫米激光制导火箭。

AH-1Z的航电和座舱也经过重大升级,座舱经过彻底重新设计,开关按钮排列有序并采用了“手不离杆”操纵杆和总距杆。前后乘员都配备有15X20厘米的多功能平板显示器,可显示数字地图。座舱航电还有保密无线电通讯系统、战术数字式数据系统、带GPS接收机的惯导系统。前后座舱布置基本相同,两名乘员都可以驾驶飞机或者发射武器。在交流供电系统失效时,每名乘员可以使用电池供电的备份飞控面板驾驶直升机紧急返航。

AH-1Z在机鼻安装了AN/AAQ-30“鹰眼”目标瞄准系统(TSS),包含一个前视红外成像仪、一个微光彩色TV、一个激光测距仪、一个人眼安全激光目标指示器。早期“眼镜蛇”的前视红外只能在几千米内识别目标,TSS的第3代红外成像仪可以使乘员在“地狱火”导弹的射程之外就完成对目标的识别,在地面高炮的射程外就可完成攻击。

“祖鲁眼镜蛇”的乘员佩戴有法国泰利斯公司研制的“TopOwl”飞行头盔,也是该机飞行系统的核心之一。头盔内置有高清投影电视系统,可以叠加的方式向乘员提供飞行数据和目标图像及数据,还可安装夜视镜以提供高度集成的夜视能力,安装夜视镜后的头盔仅重2.2千克。

其他新型航电还包括:新型自卫套件、机载目标移交系统、机载系统监视器、2台任务计算机、任务数据装载模块。自卫套件包含有4个AN/ALE-47箔条/红外干扰弹投放器,取代了“威士忌眼镜蛇”上的2个AN/ALE-39。AN/ALE-47可工作在手动、半自动、全自动模式下;一套改进型AN/APR-39B(V)2雷达告警接收机;一套改进型AN/AAR-47(V)2导弹告警单元,该设备还取代了AN/AVR-2激光照射告警器。AH-1Z并没有安装AN/ALQ-144 IRCM,因为该干扰机只能对付老式的无制冷红外制导萨姆导弹,AN/ALE-47可提供更现代化的干扰手段,而且“祖鲁眼镜蛇”的新型红外抑制系统可大大降低排气温度。

AH-1Z的机身进一步拉长以容纳新硬件并保持平衡中心。AH-1W的机身经过升级后可达到“零小时”飞行时间。“祖鲁眼镜蛇”的挂载能力比AH-1W增加了450千克,巡航速度为290千米/时,比AH-1W快了40千米。AH-1Z的作战半径为200千米,而AH-1W只有70千米。AH-1Z的最大起飞重量8390千克,AH-1W为6690千克。

陆战队的“眼镜蛇”飞行员们认为先进座舱是“祖鲁眼镜蛇”最重要的改进之一,之前“威士忌眼镜蛇”的座舱堪称人体工程学的噩梦,在飞行和作战中给机组带来很多的麻烦。此外先进的前视红外系统也被认为是一大改进,最后就是该机的传动系统了,“威士忌眼镜蛇”的传动系统不能全部发挥发动机功率,飞行员需要小心控制油门,而驾驶“祖鲁眼镜蛇”时就没这么多顾虑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