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表面有绿色泡沫怎么去除?
鱼塘起绿泡沫的处理方法:鱼塘起绿泡沫一般通常需要控制有机物投入量、减少藻类数量、调节并稳定水质等等都可以解决处理鱼塘起绿泡沫的问题。推荐四种方法:
1.生物消除法,在鱼塘中套养足够的花白鲢、草鱼、鲫鱼等食草性较强的鱼类,不仅可以消除藻类,还可以给它们当做营养吸收。这种方法是最绿色最环保的,只是相对效果不是太快;
2、物理消除法,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人力清除和注水排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捞出蓝藻;注水排出方法需在有大风天气时使用效果明显,具体是在大风天气时注入新水,在下风口挖出一条小沟渠,深度以水体蒋蒋带动藻类流动流出即可。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排出表面绿藻,同时由于新水的注入,水体得到相应的更换,水中含氧量提高,整个鱼塘的生态平衡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充;
3、化学方法清除,常见的有第一种在无风晴天时,全鱼塘用晶体硫酸铜化水泼洒,用量为0.2-0.7克/立方米,泼洒后注意开增氧机,半夜必须起来巡塘,防止应激或藻类死亡后鱼类缺氧翻塘,连续巡塘2-3个晚上,发现浮头立马开增氧机或注入新水,切记!
4、第二种是在有风天气在下风头用硫酸铜化水对着蓝藻密集区泼洒,定期泼洒能起到控制的作用,硫酸铜用量为20克/平方米,要注意的是,泼洒是局部的且仅限于下风头。
二、水面浮尘如何清理?
方法/步骤
1、一是生态治理。浮萍是鳊鱼、草鱼、鲫鱼的好饲料。解决水面浮萍,恢复外河养殖是治理浮萍泛滥的好途径。
2、二是打捞水花生。浮萍隐藏在水花生茎叶下越冬,越冬存活率高。冬季将河道旁的水花生捞除,既减轻来年水花生危害,又能破坏浮萍越冬环境,使浮萍越冬基数下降,来年浮萍危害减轻。
3、三是药剂处理。可用农达除草剂、免耕乐水溶性粒剂。喂鸭子也挺好的。长期没有活水注入,水中所含氮、磷、钾等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是浮萍产生的主要原因。 水体过度的富营养, 造成藻类过多。水绵(shuimian)(Spirogyra) 绿藻门、接合藻纲、水绵科、水绵属植物。
4、藻体是由1列圆柱状细胞连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由于藻体表面有较多的果胶质,所以用手触摸时颇觉粘滑。 水绵全为淡水产,广布于池塘、沟渠、河流、湖泊和稻田,繁盛时大片生于水底,或成大团块漂浮水面。水绵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各种有害藻类的清除:
1、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用量为每亩70kg-80kg。对底质差的池塘,可施用机肥,每亩50kg~250kg,培养优势种群的藻类,以便肥水下塘。
2、养殖水体最易出现的有害生物是水绵、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当池水发现水绵时,可用草木灰进行遍洒;当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体变成墨色,解决办法是在高温季节经常换注新水,有条件的可套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全池泼洒硫酸铜溶液,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达0.7ppm,2天后换水一半即可有效控制藻类;当池水中多甲藻、裸甲藻大量繁殖时,由于其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可以突然改变其水生环境而使之死亡,然后换注清水,消除死亡藻类。
三、天闷草鱼上浮如何钓?
1、选准钓场如发现水中水草丛生;水色绿浑,定有草鱼;在有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水域,看到浮萍拱动,有大鱼潜逃搅起的水花,或浮在水面的叶片残缺不全,有新被咬食过的痕迹,或水中只有茎秆而无叶芯,那一定是草鱼所为;在水草不多的水域,细心观察河水下20-30厘米处有草青色的鱼群在游弋,那是草鱼们在嬉戏休闲。
若见到河塘中有用竹竿、木桩或用草捆围成的食台框架,且水中有残梗草茎,在下风处有绿色的草鱼粪便,从粪便的粗细可以判断出该塘草鱼的大小,越粗草鱼越大,粪便越多,草鱼亦多。在这些水域中选点垂钓必有所获。
2、做窝可向塘主索取一些青饲草料,或从塘边拔两小捆青草做窝,悬钓可用小塑料绳一段的中部捆紧青草的根,再用一块砖头将它固定住。一般以草沉入水中看见一点点草头为佳。草窝一次设2-3个即够垂钓了,一个沉底窝,另两个或一个为半浮草窝。打好草窝,最好在草窝旁再投些草鱼喜食的饵料,能加强诱鱼进窝的速度。
3、垂钓做好草窝后,待见到水下冒鱼星,窝下不时有碎叶草茎往上浮,‘浮在水面的泡沫块在抖动,这是草鱼已进窝的信号,可以挂饵垂钓了。浮钓草鱼要考虑到大鱼力大劲猛,中钩后猛力窜逃时的瞬间爆发力,故钓具一定要选用优质长竿,要求弹性好,抗拉力强,以竿长7~8米的中硬钓竿为好,钓线用0.40毫米左右的齐竿线或配70%的中长线。
最好带简易收放线装置,配大钩粗线。浮钓的钩线要比沉底钓还要大些粗点,以防大鱼急窜挣断钩线。以虫、草为饵时,长柄大钩非常好用。草鱼的食象是先缓后急,开始时将饵含在口中慢慢品尝,随后边游边将钓饵全部吞人口中,当看到浮漂在点动或上浮应开始注意,当看到浮漂完全黑漂或快速平移时再提竿。提竿时还要加强抖腕力度,保证鱼钩钩深钩牢鱼嘴,并迅速领鱼离开窝点遛鱼,以防影响进窝它鱼和避免钩线缠绕草把而跑鱼
四、鱼塘浮在上面泡泡是什么草?
浮萍(Lemna minor)
又称:青萍、田萍、浮萍草、水浮萍、水萍草,是浮萍科水面浮生植物。
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背面浅黄色或绿白色或常为紫色,全缘,具3根不明显叶脉;背面垂生白色丝状根1条;叶状体背面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短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雌花具胚珠1枚;果实近陀螺状;种子具凸出的胚乳并具纵肋。
治理:
一是生态治理。浮萍是鳊鱼、草鱼、鲫鱼的好饲料。解决水面抛荒,恢复外河养殖是治理浮萍泛滥的好途径。
二是打捞水花生。浮萍隐藏在水花生茎叶下越冬,越冬存活率高。冬季将河道旁的水花生捞除,既减轻来年水花生危害,又能破坏浮萍越冬环境,使浮萍越冬基数下降,来年浮萍危害减轻。
三是药剂处理。可用农达除草剂、免耕乐水溶性粒剂。
五、有人在斗鱼缸里养浮萍吗?
有的,斗鱼比较喜欢黑暗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由于斗鱼具有迷腮,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在鱼缸里养浮萍,一定要用泡沫等隔开,让斗鱼能够出来水面上呼吸空气!
平时也要训练斗鱼出来水面上吃饲料,可以在水面上留出来一点空间
六、想去钓鱼,但是河里有浮萍,有什么好办法?
一看就是个好钓点。
如果是长期是这种状态的话。水下面一定有鲫鱼群。那么打窝子是必要可少的。先找个浮萍与浮萍之间略有蛋豆大小的小水面用定点打窝法放置几个有颜色的浮点物品,比如泡沫类的, 窝料用酒泡米类的。因为酒与水接触时会胀开一点点浮萍的。有一股张力存在。有得碗口大小的洞就足够了。因为后面在钓鱼过程,在起鱼后,洞会慢慢张大一些。一般是打窝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才会聚鱼来。所以一回得多打几个草洞投窝料。以防止出现有的窝子无鱼。酒米窝料外加一袋子麝香米和一点糖或蜂蜜。竿子要5-6米以上的。7-8米的更好。钓的面积更大。更远。用七星漂比较方便,露出水面1-2颗就行了。蚯蚓钓之。余下水面到竿尖的线保持两尺左右最好。可以让你把握好上鱼时扬竿的力量。七、斗鱼泡巢散了怎么办?
把过滤和打氧关闭,减少水的流动。或者在水面上放置一些泡沫网或者种一些浮萍水草,供斗鱼吐泡泡巢依附用,这样泡泡巢就不会那么容易就散掉了。
一般公斗鱼会不停地去修补泡泡的,基本上不用理会。因为泡泡是公斗鱼用粘液和空气混合而成的,一般不会容易破碎
八、水藤菜栽种法?
蕹菜是旋花科日暮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水蕹为蕹菜的一个类型,是相对旱蕹而言的。亦名空心菜、通心菜、通菜、藤藤菜、水藤菜及竹叶菜、藤蕹等。原产我国南方,已有约1700年的栽培利用历史。早在唐代即已发明蕹菜浮水栽培法,大约400多年前的明代,长江流域已广泛栽培水蕹,并发明了种藤贮藏越冬技术。
水蕹质地脆嫩,品质甚佳。据测定,每100克鲜重含蛋白质2.3克、钙94毫克、磷36毫克、铁1.4毫克及维生素C 43毫克等。水蕹病虫害少、适应性强,且栽培容易、成本低、生长快、产量高、供应期长。尤其是7~8月高温季节,旱蕹易老化,品质下降,而水蕹则可克服这一缺点。水蕹对水体要求不高,大多数河塘、沟渠、水田等均可栽培。
水蕹有哪些栽培方法?
水蕹栽培一般是先在旱地育苗,育苗分为种子育苗和种藤育苗两种。然后再移栽到水田或浮水栽培,另外,水蕹也可进行旱地栽培和早熟栽培。同时种藤贮藏越冬技术也是获得高产的措施。后面会给大家介绍。
如何种植才能获得高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要求:种子萌发要求气温在20℃以上,以25~35℃为宜;生长适温25~30℃,能耐35~40℃高温;15℃以下茎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遇霜则茎叶枯死。
2、土质要求:要求水深3厘米以上,土壤肥沃、水体有机质丰富,适宜的酸碱度为pH5.3~6.0,土壤湿润或一般旱地亦能适应生长。
二、类型与品种
1.类型
依据不同,所分类型不同。
①据结籽性:分籽蕹和藤蕹。籽蕹以种子繁殖,藤蕹不结籽或结籽甚少,以种藤留种为主。
②据栽培习性:分旱蕹和水蕹。一般旱蕹即籽蕹,水蕹即藤蕹。实际上,旱蕹可水栽,水蕹亦可旱栽。
③据花色:分为白花蕹和紫花蕹(花色粉红、浅紫、紫色均视为紫花类)。栽培品种大多为白花蕹,水蕹开花少或不开花结籽。
④据叶片大小:可据叶片大小分为大叶蕹、中叶蕹、小叶蕹等。
⑤据株型:分为直立、半直立及匍匐等类型。
2.水蕹品种
①博白水蕹:原产广东博白县。蔓性强,生长快,侧芽萌发率高,易生不定根,株高45厘米。叶片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叶基心形或近戟形,叶尖锐尖,叶面平滑,深绿色。叶片长11厘米,宽3.6厘米,叶柄长10厘米、粗0.3厘米。主蔓粗0.6~1.0厘米,节间长4.6厘米。不开花。宜水栽。质地嫩脆、品质优良。在武汉可采收至10月下旬。每亩产5000千克。
②四川水蕹菜:又名水藤菜,主产四川省,历史悠久。株型匍匐,长势强,分枝多。茎蔓浅绿色,节间长约2厘米。叶片正面深绿、背面浅绿,长心脏形,长约6厘米、宽约3厘米、叶面光滑。叶柄长约4厘米,浅绿。一般不开花结籽。质地嫩脆,品质好。每亩产4000~5000千克。
③麻村蕹:原产广西南宁市郊大麻村。前期株型直立,高50厘米。叶色绿或深绿,叶片心脏形,叶尖突尖,叶基楔形。叶片长10厘米、宽1.5厘米,叶柄长9厘米、花白色,单花或花序,每花序一般3朵。在南宁结籽极少,在武汉不结籽。品质优良。宜水田栽培,每亩产4000~5000千克。
④抚州蕹:原产江西省临川市。植株匍匐生长,分枝力强。茎长100~130厘米,横径1.5厘米,中空有节,节上易生不定根。叶片绿色,长卵形,叶端长尖,叶基心形,全缘,长12厘米,宽8.5厘米。叶柄长10厘米,花紫红色。种子不易成熟。茎叶柔嫩,纤维少,品质好。
△另外,一般地旱蕹品种用于水田栽培和浮水栽培时亦能适应,且长势更旺,产量和品质亦有提高。
三、高产栽培技术
(一)秧苗准备(育苗)
1.苗床育苗
部分地区用籽蕹水栽,需要播种育苗。长江中下游流域,4月上中旬开始露地播种育苗,采用保护地设施时可提早到3月上中旬。
(1)苗床选择:一般苗床要选择通风向阳,床土疏松、肥沃,透水、透气。
(2)种子处理:
①浸种:播前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然后在25~28℃水中浸种18~24小时,或常温下浸种24~36小时,其间换水1~2次。
②消毒:浸种后用0.3%种子重量的杀虫剂和杀菌剂均匀拌种消毒。
③催芽:之后,在25~35℃下保湿催芽2~3天。
(3)播种:每1平方米苗床播种75克,一般按每亩大田1千克用量下种育苗。播后喷洒一遍清水,并履一层2厘米厚细碎腐熟有机肥或肥沃细土。
(4)苗期管理:育苗期间,经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齐苗后浇施5%~10%稀薄腐熟人粪尿一次。采用覆膜育苗时,若气温过高,应于晴天中午揭膜通风2小时左右;定植前数日,要揭膜炼苗,增强适应性。注意防治猝倒病、小地老虎及红蜘蛛,苗龄40~50天、苗高20厘米以上时即可定植。
2、种藤催芽育苗
(1)种藤准备:水蕹(藤蕹)以种藤或种蔸越冬,华南地区可露地越冬或仅覆一层稻草即可,长江流域多用种藤窖藏越冬,翌春应催芽育苗。
(2)催芽(根上面不一样):在催芽苗床上进行。床土为6份园土(或园土、塘泥土各3份)加腐熟有机肥4份混匀,然后按每立方米混入1.5千克复合肥。床土要消毒,并安装地热线。2月中旬选择健康、芽体完好的越冬种藤,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消毒。以3~5厘米间距排放于催芽苗床内,并覆消毒后的湿润细土2厘米。催芽时,床内地表温度保持35~40℃,持续3天,幼芽基本出齐。出芽期间要保持湿润状态。幼芽出齐后,要逐渐降湿并敞棚,加强炼苗,以增加适应力。
3、育秧苗床及秧苗栽植
(1)育秧苗床选择:选择向阳、肥沃、泥脚浅、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水田,以前作为旱田为宜。
(2)整地施肥:在底肥充足的基础上,于3月上旬每亩施腐熟人粪尿5000千克。耕翻、耙平,做平厢,厢宽1.5米,沟宽30厘米、深20~25厘米,沟中灌满水。
(3)秧苗栽植:3月中下旬择晴天将催芽苗床内种苗带种藤一并移人育秧苗床。以种藤入泥1厘米左右为宜,种藤间距15厘米,成行排列,最后覆盖宽1.2~1.3米左右塑料小拱棚,棚膜边缘压严封棚。5~7天可发新根。亦可将育秧苗置于大、中型塑料棚内。
4、秧苗管理:
(1)温度管理:秧苗移栽到育秧苗床后,7天内若棚内温度低于30℃,一般不敞棚;若高于30℃则及时敞开两端通气降温。7天后,开始敝棚降温。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增加敞棚通气时间。要求晴天进行,每天由2小时左右增加到4小时。
(2)施肥:15天后,可用30%腐熟人粪尿催苗。30天后可施少量尿素。每次施用尿素后,敞棚两天,散发氨气,以免伤苗。
(3)灌水:育秧苗床灌水均以沟满为止,不宜漫过厢面。
(4)压藤:幼苗长15~20厘米时,开始压藤,使新枝长出须根,抽生二级侧枝,以增加苗数。一般每隔15厘米株距压藤一株,其余幼苗采作种苗定植大田。
(5)摘顶:当压藤长30~40厘米时摘顶,以利二级侧枝生长。
(二)移栽
采摘种苗时,基部留2~3个芽,用作抽生下一级侧枝。这样,未经压蔓的种苗可在4月上中旬定植大田,压蔓后的种苗则在4月下旬左右定植大田。亦可在生长采收期从大田截取插条。要求选取健壮、充实茎蔓,每根2~3节,直接扦插大田。
1、水田栽培
(1)水田准备:选肥沃、疏松、排灌便利的水田,除尽杂草,耕翻耙平,保持活土层20~25厘米以上。每亩施粪肥或青草肥2500千克,饼肥50千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与豆瓣菜(西洋菜)轮作,实行周年栽培。
(2)定植:长江中下游从4月上中月至8月底均可定植。定植材料用越冬种藤催芽育秧苗、或种子实生苗、或插条均可。行株距25厘米左右,每穴1~2株。定植水位以3~5厘米为宜,不可过深。
(3)田间管理: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深水位,但最深不宜超过10厘米。每次采收后,每亩浇施10%腐熟人粪尿1000~1500千克或2.0~2.5千克尿素水1~2次。植株封行前,要及时拔除杂草。
2、浮水栽培
(1)水面选择:以水深1米以内、水质较肥沃的池塘、沟渠等水面为宜,除尽浮萍、革命草等杂草。若采收便利,水深1米以上时亦可进行浮水栽培。
(2)固定材料:因地制宜选择固定材料。可用竹杆扎成三角形或网状,也可用尼龙绳固定,亦可用废旧泡沫塑料或稻草绳等固定。
(3)定植:定植材料同水田栽培。用塑料绳绑扎,每处1~2棵,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尼龙绳两端插桩固定,其他形式浮材可插杆或系绳固定。若水面小且流动性不大,则可以不用固定材料,直接抛置一定量幼苗或插条于水面。浮水栽培定植期以5~7月为宜。
(4)肥水管理:一般要保持水体固定不流动,水位不宜低于30厘米。每次采收后,按每亩5千克尿素化水浇施。在秧苗发棵前,要经常清除浮萍杂草,以免影响蕹菜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1、蕹菜白锈病防治:在蕹菜收获后,即可清理田园,将老植株连根拔除,集中烧毁。利用无病种子或在播种前把种子于60℃温水中消毒10分钟后再播种。实行隔年轮作,在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浮水栽培。利用抗病品种,一般而言小叶品种比大叶品种发病轻。利用瑞毒霉在发病盛期进行防治。
2、甘薯麦蛾防治:清理田园。在蕹菜收完以后及时处理蕹蔓、清除杂草,以消灭过冬的虫态;人工捏杀幼虫。当在蕹菜田里初见幼虫卷叶时,结合栽培管理,随手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药剂防治。施药时间最好在下午4~5时,用90%晶体敌百虫或40%的乐果乳油防治。
3、斜纹夜蛾防治:幼虫在初龄时是群集为害,应摘除虫叶,集中消灭幼虫可减轻为害。也可在幼虫分散为害以前,用敌百虫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喷雾。
4、红蜘蛛防治:发现叶片上出现黄白斑点或红斑点应及时喷药,三氯杀螨蚬和石硫合剂对其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五、采收、留种及种藤储藏
1、采收:茎蔓长25~30厘米时开始采收。第一、二次采收,基部留2~3节,以后各次采收留1~2节。一般每7~10天可采一次。每亩年产达5000千克以上。
2、留种
(1)籽蕹留种:采用旱栽留种。6月上旬以前停止采收,或进行扦插,行距50~6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穴1~2株。搭架引蔓,不使茎蔓匍匐着地。11月中下旬收种,经后熟、脱离、风干后收贮。每亩产籽75千克左右。
(2)藤蕹留种:6月份,在生产田选性状典型、健壮、无病虫害的嫩梢,长30厘米左右,栽于肥力中等的旱地。待成活后,通过提藤、控水控肥,使其缓慢生长,培育成长80~90厘米、茎节未生须根、粗壮老健的老蔓。再选向阳、瘠薄地块,按1.5米包沟开厢,厢高20~25厘米、沟宽25~30厘米。在厢上开横沟,沟长1.2米、深7~10厘米、宽15厘米,沟间距25厘米。9~10月份,将所育茎蔓连根掘起,4~5根并排顺沟平齐排放,覆土7厘米,梢尖露出土外5~7厘米。埋藤后浇透水一次,成活前若遇干燥应再浇1~2次透水,以利成活。一旦成活,不再施水肥。这样可得到色泽黄亮、根须繁多、组织老硬、含水量低的种藤。
3、种藤贮藏:
(1)贮藏窖选择:应设于向阳、避风、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干燥地,室内外均可。底径1.2~1.5米、口径0.5米、深1.3米,以窖100~150千克种藤为宜。一般不用隔年窖。
(2)储藏方法:将种藤连根掘起,剪除病藤、嫩藤及绿色部分,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消毒。消毒后风晾2~3天,再捆成小束,入窖分层堆放。用疏松、透气、吸湿材料(如谷壳、蛭虫、珍珠岩等)垫底(7~10厘米)和隔层(3厘米)。每层种藤堆放厚15厘米。堆放时,要留一定间隙,中央中空,直径30~40厘米,以利通风和操作。堆至窖口10厘米处用稻草充实覆盖。
(3)储藏后管理:种藤入窖时间约在11月上中旬前后,以地温13~18℃、气温14.5~17.5℃为宜。入窖后宜在窖温降至12℃左右时封口,封口材料可用干河沙、秸秆、水泥板等,并加盖薄膜防水。种藤贮藏适宜气温10~15℃、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若温湿调控方便,亦可在其他场所如防空洞、温室等处贮藏越冬,或温棚假植,让其生根后缓慢生长或休眠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