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养殖的猴头菇是催熟的吗(猴头菇什么时候开始人工养殖的?)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14 03:00   点击:5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猴头菇什么时候开始人工养殖的?

猴头菇人工裁培在各地已形成不同程度规模。突出的问题是产蚤虽能达标,但高品位产品的比率不多,降低了商品价值,影响生产者经济效益。要想生产出猴头菇,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猴头菇的种植技术吧!

种植时间安排

猴头菇属中温发菌,低温变结实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10℃~33℃,适25℃~28℃。子实体生长12℃~24℃,适16℃~20℃,高于25℃生长缓慢,低于12℃子实体变红。根据其生物学特征,顺应自然气温的佳生产季节,应以秋分((9月下旬)接种,至小雪(11月下旬)出菇1~2批,翌春再产一批菇。

山区也可采取早春1月接种,加温发菌培养,3~4月份长菇。

培养基配置

栽培原料应按无公害食用菌基质条件,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不含有毒有害菌丝的物质,添加剂含量不超5%,比较合理配方:

1、杂木屑4%,棉籽壳4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2、棉籽壳82%,麦麸15%,石膏粉2%,磷肥1%。

3、棉籽壳38%,杂木屑20%,种过银耳废筒20%,麦麸16%,玉米粉3%,磷肥1%,石膏粉2%。配方的含水量60%左右,灭菌前pH6为适。

栽培袋规格为春栽12.3厘米×52厘米,秋栽13.5厘米×56厘米。装袋、灭菌、冷却按常规。

优质母体培育

猴头菇菌袋通常打3~4个接种穴,为防止“病从口入”,接种时严格做到“三要求”:

1、袋温应降至28℃以下方可接种。

2、菌种要预处理,即刮除表层老化的菌丝和已形成瘤状或珊瑚状子实体。

3、选择晴天晚上或清晨接种,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后从菌丝萌发到培养成菌丝体大约20~25天,即可长满袋。

管理上主要调节好温度,接种后头4天,室内温室以26℃~28℃为好,使菌丝在适的环境中加快吃料,定植蔓延,造成优势,减少杂菌污染。5~15天内,随着菌丝发育,袋内温度上升,袋温比室温高2℃,此时室温应调至25℃左右为好。16天之后菌丝逐步进入新陈代谢旺盛期,应控制在20℃~23℃为适。春季栽培气温较低,可采取加温发菌,促进菌丝正常生长发育。秋季注意防止高温,发菌期要求室内干燥培养,空气相对湿度要求70%以下,而且注意避光。

定向出菇诱导

猴头菇是好氧性菌类,栽培场所要求空气新鲜,野外菇棚较为理想。菌袋经过室内发菌培育25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猴头菇通常出现菌丝尚未走满袋,就开始现原基,分化成子实体。因此要注意观察,及时把菌袋搬到野外阴棚内摆场,并进行搔去原菌种块表层,诱导定向整齐出菇,现有摆场常见3种方式:

1、搭架4~5层,集约化立体栽培。

2、搭架1层,排放2袋。1袋地面平卧摆放,穴口朝上,1袋平卧摆放架上,穴口向下。

3、模拟露地香菇栽培,斜靠摆袋,或两旁筑埂,单袋平卧摆放,穴口向下。

以上3种方式对比,种,空间利用率高,形成立体,但保湿性差,易形成光头菇和萎缩菇。后两种有利菇体形成刺毛,色泽较白。因为猴头菇刺毛有明显“向地性”长势,但雨季畦床积水,通风不良时,易出现烂菇。斜靠摆袋出菇期,不要轻易倒调菌袋,否则造成刺毛不顺势生长,变成畸形菇。

二、养殖猴头菇的做法?

1、栽培方式:由于猴头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使其栽培场地受到限制。北方地区栽培猴头菇宜在塑料大棚进行,菇农也可利用冬季蔬菜大棚、库房、山洞、室内等场地。建造塑料大棚,应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

2、栽培管理:根据配方要求选料、配料。翻晒、预湿、拌料之后进行装袋,料袋要在装袋前进行灭菌, 装袋完毕,要立即将料袋装进灭菌灶,并迅速加温开始灭菌。以防微生物繁殖,将物质分解,导致酸败。

加强管理方面:

1、根据自然气温确定菌袋入培养室后的堆放方式。

2、调节室温,以使所接菌种,在最适环境中尽快吃料,定植生长,造成优势,减少杂菌污染。

3、控制湿度,菌丝是依靠基内水分生产,不需要外界供水,所以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要能达60%。

4、查菌袋,7天后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和有否污染杂菌。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菌袋立即清出,焚烧或深埋处理以防传染。

三、我想了解一下猴头茹的养殖?

1、环境要求

首先,猴头菇在生长的温度还是需要比较适中的,根据科学研究数据表明,最为适宜猴头菇的生长环境是18℃,当然这个温度不是恒定的,我们要根据自己各地特有的气候差异来决定是否要做适量调整。猴头菇如果想生长那么对环境的各个方面都是要求较为严格的,尤其是温度、湿度还有CO2的浓度。如果我们想精准的控制这些数值可以选用一些机械设备,比如菇房控温设备就是很大的助力,猴头菇对于CO2浓度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生长过程中的CO2的浓度过低,那么会促使猴头菌被迫的不停地分叉,最终就会就变成畸形菇。所以我们摆在第一位要保证的就是猴头菇生长环境的空气新鲜度。其次是水份,猴头菇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份是持续需求的,所以就需要我们把基质水份把控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当然最科学的数值也是最合适猴头菇生长的数值是百分之六十五,如果我们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把控得更精准一点。这个水份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行的,否则都会导致猴头菇的产量大打折扣。

2、培养料的具体实施

猴头菇的培养料配置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麦皮百分之十六、糖百分之一、过磷酸钙百分之二、棉籽壳百分之五十、木屑百分之三十。这样的配料是非常科学的,能够很好的提供给猴头菇各种营养素,为猴头菇的为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配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了,要先将主料放进去搅拌,不要最后放主料。在放进辅培养料之前,我们要先加一些水,这样中途加水是要保证水分和培养料能够充分的溶解混在一起。含水量最起码要过大半才可以,当我们配置好培养料时,还要最后确保一次培养料的质量是否过得去,有没有出现搅拌不均匀和吸水不够的情况,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猴头菇后续的发育。

配置好后,我们还需要把培养来装起来,这时候千万要注意了,再处理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足够卫生一起袋口的密封,避免病菌浸入滋生。这么做当然还是不够安全卫生的,那么我们需要先对培养料消毒。这里我们推荐高压消毒的方法灭菌,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的时候基本就可以保证杀灭病菌了。

3、播种与发菌

在等待培养料的温度慢慢降到常温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接种猴头菇了,正常情况下每袋养料可以接五次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培养过程不要让阳光照射到猴头菇,一定要保证无直接阳光照射。我们把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3摄氏度待到菌丝生长旺盛期大概略微减低四五度即可。如果大家不清楚猴头菇什么时候能达到菌丝生长旺盛期,那么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是一般半个月左右,而经过大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把菌桶搬入菇棚进行出菇。

出菇期不同于发菌期,这时候我们要给猴头菇提供适量的散射光,和较大的温差。这时候我们要给猴头菇提供的温度要以前面的基础在降低五摄氏度左右也就是15摄氏度左右。一定要避免温度过高,否则会导致猴头菇的生长发育变慢。另外除了CO2不足会导致畸形菇,这个阶段如果缺少散射光的影响也让变成畸形菇。所以对于猴头菇各个方面的需求我们都要满足,但是不变的避免阳光直接进行照射。水份方面,我们不要一次性喷注太多,但一定要分多次喷,如果猴头菇的水份不够的话会直接影响到质量,导致猴头菇不但个头小并且颜色枯黄缩水。

4、猴头菇采收

我们在采收猴头菇的时候要一些部位给取消,比如老菌皮以及菌袋菇根。那么我们什么时候采收猴头菇最好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那就是八九分成熟左右。因为这个时候猴头菇还没有开始进行最后的孢子弹射阶段,这个时间段的猴头个头是最大的,口味也是最好的。太早或者太晚会导致产量低下和口味质量下降。大概菌刺长到0.5cm那就是猴头菇八九分成熟了。采收过后的几天里,我们不要着急,让养料先停水几天后再继续重复上面的种植程序。两次收获的时间大约间隔会是十几天不超过二十天。如果我们把经验都运用到位,那么我们基本会收获五次。不过主要的产量会集中在前三批,产量如何就需要大家亲身力行去体会了。

这就是种植猴头菇需要注意的方法了

四、养殖猴头菇营养价值?

养殖的猴头菇和野生的药用价值相差无几,猴头菇是我国珍稀食用菌,是我国国宴席上的名菜。

五、新鲜猴头菇怎么养殖?

1.

选址。猴头菌属嗜热真菌,适合温室栽培。建议选择地势平坦、环境清洁、靠近水源的地方建温室。同时,要保证棚内通风良好,周围有良好的水质环境。

2.

配料和制瓶。猴头菌栽培原料的选择是猴头菌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可以选择90%棉籽壳、8%麦麸、1%石膏和1%过磷酸钙的配方。在制瓶过程中,用等量的水对棉籽壳进行预湿,然后加入其他培养物充分混合,放入750ml的菌种瓶中。需要注意的是,填充必须在6小时内完成。

3.

灭菌和接种。灭菌方法有两种: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一种是通过高温,另一种是通过高压,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培养管理结束后,将灭菌冷却后的培养袋送至接种室。室内放置适量消毒剂,熏蒸0.5小时。每瓶细菌接种约50或35瓶。

4.

蘑菇管理和收获。蘑菇生产前,蘑菇房应消毒,保持清洁通风。温度应保持在12~18℃℃, 蘑菇房的湿度应保持在9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