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有哪些)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05 02:32   点击:10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有哪些

       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利:

       1.臭氧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养殖育苗水质、可防治病害,控制赤潮及灭菌消毒等。经臭氧处理后的水可以改善细胞呼吸条件,促进生物生长。用其进行水产育苗和幼鱼培育,可以大幅度降低幼苗死亡率,大大提高鱼、虾、贝类育苗和养殖的成活率。

        2.臭氧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和水质净化作用,而且无毒无害,是水产养殖和育苗生产中最理想的杀菌净化剂,对防治鱼、虾、海胆、河蟹、甲鱼等生物病害,改善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3.明显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促进生长,提高产量。

         4.应用臭氧可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并杀灭水中的致病菌和浮游生物。

        5.避免水质污染,如赤潮的发生;避免因周边养殖池的污染、病毒而造成的交叉感染;避免水质恶化和池底污染。

        6.降低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总之水产养殖中使用臭氧消毒设备,成套的设备价格并不高,一次性投资也不大,而且可节约各种消毒剂,抗菌素,还可以减少换水量,节约燃料煤,应用臭氧育苗,其成活率至少可提高一倍以上而且一套设备可使用数年,从而既可大大节省养殖成本,又可培育出绿色环保食品,从各个方面讲是比较经济的。

       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弊:

       养殖成本较高。

2. 氨氮对鱼类的危害

氨氮是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3.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污水处理氨氮1.5是清水池出水指标是1.5的意思。

氨氮是指游离氨(或称非离子氨,NH3)或离子氨(NH4+)形态存在的氨。pH较高,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铵盐的比例高。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

4.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水质标准与危害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亚硝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750px,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连续24h中, 16h以上必须大于5, 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 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 10.杭州晨诺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

5.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有哪些症状

你好!溶解氧对氨氮存在的影响

池水中氨氮的产生和存在都与溶解氧有密切联

系。水体中各种气体含量的多少与其分压有关,即遵循

亨利定律。水体中某种气体浓度大时,其分压也大,其

它气体浓度则相应减少。因此,当水体溶解氧增加时,

增加的溶解氧不但能满足水生生物生长时需要的氧

气,且由于氧的分压力提高,有利于驱除氨氮等有害气

体。当水体中溶解氧由1.54 mg/L提高到2.24 mg/L

时氨氨含量由0.4 mg/L降为0.2 mg/L;当水体中氨

氮含量高达13 mg/L,经增氧后降为2 mg/L。可见增

氧对氨氮的降低很有帮助。另外,氧气充足,有利于使

有毒的氨氮、亚硝酸氮被氧化成无毒的硝酸氮,从而维

持了良好的水质。

2.4 生物负载对氨氮存在的影响

对虾养殖系统是一个净化能力与代谢产物相平衡

的系统。当突然增加放养密度即增加代谢产物负载时,

尽管最终可以通过降解达到平衡,但过多负载会使水

质发生剧变,使得氨氮、亚硝酸氮持续大幅升高,对原

池生长的虾群形成严重危害。这对系统的养殖运行是

很不利的。虽然经过严格控制可以使水质恢复稳定,但

仍会对正常的养殖运行造成干扰。

2.5 投饵对氨氮存在的影响

对虾的生长离不开饵料。但投饵过多残饵中的含

氮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会在池塘中氧化分

解,这样不仅增加了水中的氨氮,也大量消耗了水中的

溶解氧,造成底层水体缺氧。水体缺氧后,有机物质会发生厌氧反应,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氨氮,使水质恶化。

残饵越多,产生的氨氮也越多,水质恶化的速度也就越

快。所以,在对虾养殖中要注意饵料的投放量,既不能

太多,也不能太少,应采取 少量多次”的原则,尽量减

少残饵。这样既有利于水质保护,也有利于经济效益的

提高。

3 虾池氨氮的控制措施

海洋中的氮是生态系中的重要营养元素,然而氨

氮却是有毒性的,在养殖池中易过量。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规定非离子氨含量小于或等于0.02

mg/L。实践证明,虾池中氨氮超过0.10 mg/L,就会对

对虾产生毒害作用,因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密切注

意其变化情况。根据氨氮的形成环节及变化规律,建议

采用以下措施。

3.1 控制池水PH值为7.5—8.6,防止池水PH值太

高,使氨氮含量增高而使对虾造成相当大的毒害。

3.2 温度高时,尤其是夏季,氨氮易于形成,应加强对

水体氨氮含量的检测。

3.3 增加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使溶解氧含量在4.3

mg/L以上,促进氨氮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盐。

3.4 根据虾池面积及换水条件,确定对虾适宜的放养

密度。

3.5 投饵应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尽量减少虾池中

的残饵量。

3.6 保持虾池中台理的藻类密度。

6. 水产养殖水质氨氮过高用什么

1.如果氨氮过高可以通过快速换水来降低池塘中的氨氮含量,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池塘温度的变化避免温差大导致鱼发生应激反应。

2.池塘中的藻类也可以吸收大量的氨氮,可以培育优良的小球藻类吸收池塘中的氨氮。

3.使用氧化性的改底产品氧化池塘底部的残饵,改善池塘底部环境,降低氨氮的含量。

7. 养鱼的水氨氮多少对鱼有害

第一、正常情况下鱼缸氨氮保持在0.02pm。

第二、如果鱼缸里放有适量的硝化细菌,则鱼缸氨氮值可以稍微超过0.02pm。

第三、如果鱼缸养有能吸收氨氮的藻类,鱼缸的氨氮值也是可以超过0.02pm。

鱼缸中的氨氮含量尽量不要过高,因为它们对鱼儿不利。

8.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有哪些呢

对人的危害:水中的氨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长期饮用硝态氮(NO3--N)含量超过10mg/L的水,会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到70mg/L,即发生窒息。水中的亚硝态氮(NO2--N)和胺作用会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三致”物质。铵态氮(NH4+-N)和氯反应会生成氯胺,氯胺的消毒作用比自由氯小,因此当有铵态氮存在时,水处理厂将需要更大的加氯量,从而增加处理成本。

近年来,含氨氮废水随意排放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甚至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我国长江、淮河、钱塘江、四川沱江等流域都有过相关报道,相应地区曾出现过诸如蓝藻污染导致数百万居民生活饮水困难,以及相关水域受到了“牵连”等重大事件,因此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已成为环境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由于NH4+-N的氧化,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水质下降,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影响。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氮将会转化成NH4+-N,NH4+-N是还原力最强的无机氮形态,会进一步转化成NO2--N和NO3--N。根据生化反应计量关系,1gNH4+-N氧化成NO2--N消耗氧气3.43 g,氧化成NO3--N耗氧4.57g.

同时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由于氮的存在,致使光合微生物(大多数为藻类)的数量增加,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结果造成:堵塞滤池,造成滤池运转周期缩短,从而增加了水处理的费用;妨碍水上运动;藻类代谢的最终产物可产生引起有色度和味道的化合物;由于蓝-绿藻类产生的毒素,家畜损伤,鱼类死亡;由于藻类的腐烂,使水体中出现氧亏现象。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游离氨(NH3)和铵盐(NH4+)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与温度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较高。

对水生物的危害:氨氮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氨氮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mg/L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为保护淡水水生物,水中非离子氨的浓度应低于0.02mg/L。

9. 氨氮对水产养殖有什么影响

水产养殖氨氮标准为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摄食降低、生长减慢、蜕壳不遂、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水生生物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10.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有哪些表现

水产养殖中的氨氮在达到0.02mg/L以上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如果高,可以设法降低。

一、辨别池塘氨氮中毒

氨氮中毒,实际上是非离子态氨(NH3)的中毒。轻者,生长缓慢,摄食与活动异常,易感染各种疾病;重者抢救无效,池鱼全部死亡。但因其症状与浮头有相似之处,如观察不细心,极易混淆,不能治其根本,甚至延误病情。

鱼群氨氮中毒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起水、抢食不紧不慢,时而游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喂量不多,食场周围则平静无鱼。但在池塘四周却可见到有鱼溜边漫游,甚至出现大白天浮头不散现象(此现象在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时也会出现)。这一阶段也随之有数量不等的死鱼现象,多见个体大者先死。

当进入氨氮中毒严重时,鱼群全池浮头。开增氧机后鱼群回避不近,向四周散浮,施洒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增氧无效。留心观察,可见病鱼呼吸困难,吃力张口,鳍条摆动加快。有时出现游动不安,甚至狂游乱窜;有时静静张口露头。时间不长则出现游动乏力,鳃盖及口裂张大,时而缓慢下沉,时而不由自主身体失衡侧卧。进而可见浮头鱼群游动无力,背鳍不时颤抖,呼吸微弱,身体侧翻,体色变浅,不久则昏迷而死。

这时如将病鱼捞起,细心观察,则发现鳃丝颜色乌紫或紫褐。打开腹腔,见到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同时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并有淤血现象。

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

1.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

2.水体pH值较高。

3.底层水缺氧。

氨氮中毒的“三不分”:

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

二、氨氮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当氨氮的浓度超过0.2毫克/升时,这就是氨氮超标了,超标的氨氮进入到鱼体后,与血铁结合使鱼的携氧能力降低,造成鱼类中毒麻痹而死亡,氨氮的毒性与水温和PH值成正比,当水温越高,PH值越高时,氨氮的毒性越大,对鱼类产生的毒性危害也就越大。

底层水缺氧,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也会使氨积累,因此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是防止氨积累和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

养殖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指标,尽量把氨氮值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具体的措施有:每年清塘时清除含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制订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混养模式,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种植水生植物,选择消化率高的优质饲料,降低鱼类的粪尿排池。

投料时要适可而止,尽量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水质老化时会产生很多的有机悬浮物,池底堆积有粪便残饵时,应及时排污,同时适当换水。

夏季高温季节,水体PH值高时,适当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氧气含量高的上层水与较低的下层水混合,降低水体中氨分子的总含量,通过增氧、曝气,还有底泥的搅动后,顺畅水体物质代谢的各环节,从而有效地把氨氮值控制在安全的指标值之内,保障养殖鱼的健康成长。

三、氨氮超标的调节

当氨氮超标时不宜施用生石灰入池,因碱度越高,离子态的铵就越易转化成分子态的氨,从而对鱼造成毒性。

①、氧化:氨氮超高时,可选用氧化剂如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②、分解:用化学和生物水处理剂分解。比如使用硫代硫酸钠全池泼洒每1立方米水体用1.5克,即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本品1000克(2斤/亩)。

③、降碱:施用明矾,每亩可用0.5~1公斤加以控制。也可用盐酸或醋酸调节水体pH值,使其低于7.0可以解除氨氮毒性,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500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④、加氧:增加水中溶氧,换水、加水,加开增开增氧机,或用增氧剂(注:增氧剂用酸性增氧剂为宜)。

⑤、解毒:用有机酸等解毒剂,稳定水中离子和补充碳源。(本文转自【水花鱼】。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水质调节氨氮水产养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