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北方能种芦苇吗(芦苇蘑菇哪种好?)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26 17:05   点击:1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芦苇蘑菇哪种好?

芦苇,是一种主要生活在水边的植物,它的根系非常发达,常常会形成一大片芦苇地。北方的芦苇地较少,比较著名的就是白洋淀,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芦苇地就很多了,比如洞庭湖附近。生活在水边的朋友,小时候应该经常去芦苇地里玩。

春天,芦苇地里鲜嫩的芦苇芽可以吃,夏天可以用苇叶包粽子,秋天采集芦花,收割芦苇来造纸、做苇席,可以说芦苇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现在随着经济结构的发展,芦苇基本上都成为了野草,很少有人重视了。

不过,今天我们的目光则要聚焦在芦苇地里,因为这里还有一种独特的美味。它就是芦苇菇。

我们知道,芦苇的根部常年生长,自然会寄生一些真菌,有许多蘑菇就生长在芦苇根部,而芦苇菇就是其中特有的一种。尤其在雨后高温的环境下,芦苇菇的菌丝会在一些死掉的芦苇根部开始生长,很快就能长出一大片蘑菇。每天春天和秋天的时候,芦苇菇都会出现,算是一种比较高产的野生菌类了。

芦苇菇的主要产地,当然是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的芦苇生长旺盛,芦苇菇又多又好,小时候会有许多人专门采摘芦苇菇然后到市场上去卖,换钱来补贴家用。而一些品相不好的芦苇菇,自然就进了我们自己的肚子里。芦苇菇营养丰富,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鲜味,让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外,新疆的湖泊边芦苇地里也会生长出芦苇菇,这种芦苇菇更加稀有,一般都会躲在土里不出来。

现如今,野外的环境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到芦苇地里采摘野生芦苇菇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现如今,生活在洞庭湖旁边的农民们已经学会了人工种植芦苇菇,一年可以采收好几次,在市场上的价格依然很高,比一般的农作物收益高多了。

二、芦苇姜种植最佳时间?

芦苇姜最佳种植时间在2一3月份。芦苇姜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但以春季2、3月份种植最好,分株种植当年即可获取高产。

芦苇姜也叫“南姜”,原产于我国南方,后来传到东南亚,在泰国、马来西亚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也被广泛使用,芦苇姜越嫩,表皮越白,嫩芽呈红色。芦苇姜除了能吃,它还是清凉油的主要原料。芦苇姜里面含有一种“芦苇姜素”,这种物质是清凉油的主要原料。

三、芦苇历史?

“芦苇是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和丰盛的草本资源。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芦苇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时显现着芦苇的身影,或用于建筑,或用于工程,或用于室内生活用品,或用于表达一定的情怀。

芦苇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茎、芦根还可以用于造纸行业,以及生物制剂。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古时古人用芦苇制扫把。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茎、芦根还可以用于造纸行业,以及生物制剂。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

我国人民使用芦苇至少有7000多年的历史,尤以芦苇编席绞绳、用作建筑材料的历史最久,新石器遗址即发现芦席、芦泥土块。新石器时代南方的栅栏建筑中,有使用芦苇的痕迹。

河姆渡遗址距今大约6500年的第三文化层中,出土有苇席残片,据推测其建筑的屋顶是先用苇席铺盖,再于苇席上铺上苫草。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大约7300年前的文化层中“发现芦席痕迹,与现在的苇席纹样基本一样”。

在遗址发现了两座房基址,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在房基遗址器物中,有一烧土块,上有清晰可辨的席纹,说明在7000年前的这一带即编制苇席。

同期稍后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底部多有席箔一类垫纹印痕,也应属于芦苇一类编织物。可见当时先民们居处附近多有芦洲苇荡之类盛产芦苇之区。这些遗址分属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说明当时无论南方和北方都分布着茂盛的芦苇。

到了夏商时期,用芦苇做屋盖之现象依然存续了下来。屋盖的构成是用梁、檩和苇草束,承托梁和檩的是墙或柱。房顶上的草束,多是芦苇秆,这在商代各遗址的房屋基址上都有发现。如在河南柘城孟庄的商代前期遗址发现的房屋基址内,堆积着许多红烧土块,有的土块表面有芦苇束印痕。这说明当时的北方确实有铺天盖地的芦苇世界,而且人们也发现了芦苇的实用价值。

芦苇是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和丰盛的草本资源。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芦苇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国人民使用芦苇至少有7000多年的历史,尤以芦苇编席绞绳、用作建筑材料的历史最久,新石器遗址即发现芦席、芦泥土块。

在社会生活中,芦苇虽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不少地方有芦苇的“用武之地”。其一,用作地名或人名。西周时,四川广元市南部的昭化古城名 ,战国时期蜀王别封其弟于汉中,号苴侯,设都邑于葭萌。葭萌乃芦苇,古代此处芦苇丛生,遮天盖地,景色秀美,苴族人甚爱故乡之美,故称此地为“葭萌”。

《韩非子·十过第十》记载,“赵葭谏曰:“彼请地于韩,韩与之。今请地于魏,魏弗与,则是魏内自强,而外怒知伯也。”这里的赵葭即是用芦苇命名其名字。其二,用芦苇管做乐器。《礼记·明堂位》记载:“土鼓、蒉桴、苇 ,伊耆氏之乐也。”是说早在伊耆氏时代,用芦苇管做 (类似排箫的乐器)。

其三,用作照明蜡烛的灯芯。《周礼·秋官·司火亘氏》贾公彦疏:“庭燎所作,依慕容所为,以苇为中心,以布缠之,饴蜜灌之,若今之腊(蜡)烛。”这个说明是按照少数民族的烛的制造方法来做出推测的,烛以苇为心,外面用布或者麻缠绕,浸之以蜜,这样便可以点燃较长的时间,这是对芦苇可燃性用于生活的认识。

其四,用芦苇制成渡河工具。《诗经·卫风·河广》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条苇筏就能航。此处指用芦苇编的筏子。其五,用作帘子。《诗经·硕人》有“翟 以朝”,这里的 指的是遮蔽女车的苇席。

其六,用于战争。《史记·田单列传》记载,公元前284年,齐国即墨守军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伐齐的燕军。这个故事是人们所熟悉的。当时,他曾征用1000多头水牛,给牛穿上画有稀奇古怪图样的绸衣,牛角绑上利刃,牛尾扎上浸透油膏的芦苇。出征时,一起点燃芦苇,一声吆喝将牛驱赶。

刹那间,发狂的牛群直捣敌营,5000多名士兵随后冲杀,势不可当,杀得燕军片甲不留,一举收复了全部失地。这里,芦苇的可燃性在战场上派上了用场。其七,苇席是当时士人、百姓最常见的坐卧用品。在汉代,每到除夕之时,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前立桃人,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悬挂苇索,起到御凶魅的作用。

这种悬挂苇索用以御凶魅的现象应该是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古老风俗。另据《周礼·春官》记载,“ 氏,掌供 契,以待卜事”,这里指的是燃火用的苇草。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在大量的卜祀活动中,具有可燃性的芦苇应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芦苇的历史传说故事

芦苇还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即“伍子胥过昭关”。

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报父仇,逃出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风餐露宿,一路向东,后有追兵,前途渺茫,难免着急上火,急出病来,觉头晕耳鸣、口渴心烦、不时咳嗽干呕。忽然看见一条大江挡住去路,一个渔人在江中打渔,于是伍子胥高声喊道:“渔父渡我!”

渔人看到后有追兵,佯装不应,高歌道:“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伍子胥心领神会,于是躲到芦苇深处等待时机。日落西山,追兵远去,渔人前来搭救伍子胥,高声唱道:“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伍子胥应声而出,坐上渔人的小船,向大江对岸驶去。

一路上,伍子胥不断咳嗽干呕,渔人看在眼里,说道:“先生辛苦,肺胃有热,病得不轻啊,何不赶快治疗!”伍子胥道:“穷途末路之人,但愿乞得性命,些许小疾,何足挂齿。”到达江对岸后,渔人对伍子胥说:“你且在这里等我,我给你取食与药来。”

伍子胥害怕渔人揭发自己,依旧隐身芦苇之中。渔人回来,不见了伍子胥,于是唤道:“芦中人,芦中人,吾非以子求利者也!”伍子胥看渔人说得恳切,于是出来饱餐一顿,又来喝药,一看竟是芦根煎的水,于是说:“此物竟能治病?”

渔人道:“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正是治疗先生疾患的良药。先生此去,若食物匮乏,可用芦笋充饥,此物亦可疗先生之疾也。”喝了渔人的芦根水后,伍子胥的病竟然好了。

伍子胥后来逃到吴国,终于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后人有诗赞曰:“数载逃名隐钓纶,扁舟渡得楚亡臣。巧用芦根清邪火,千古传名渔丈人。”

四、北方的芦苇可以采笛膜吗?

可以

5月15到5月20号采制最好;笛膜采集时间:每年的农历“小满”前4~5天,早了笛膜太嫩,韧性差;晚了笛膜过老,音色次。笛子不同于箫的一个原因除持拿不同外,就是笛子笛膜能调节发声,而箫则不用膜。这种薄膜取自竹子或芦苇的茎中。竹膜较便宜,但易破,而且声音也没有苇膜清脆,所以选用苇膜较好。

五、广西有哪几种类型的粽叶?

第一种,箬竹叶。

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粽叶之一,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箬竹叶比较宽,而且足够长,本身的韧性还很好。基本上3-5片箬竹叶就可以包一个粽子,可以说它天生就很适合包粽子。

第二种,芦苇叶。

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另一种粽叶,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芦苇叶在北方有很多野生的,它的宽度一般,但是长度很长,还比较厚实,常用来包三角粽子,蒸熟后还有淡淡的清香味。

第三种,槲树叶。

它也叫槲包叶,外形宽大厚实,像一只巨大的手掌,有特殊的槲叶味。这种叶子主要在河南、陕西、山西境内。包的粽子是长条形,叫做“槲包”。在外地很少看到,很多人没见过。

第四种,茭白叶。

它也叫菰叶,是最古老的粽叶之一,现在只在少数地方还继续使用。它的叶子比较细长,很适合包牛角粽,也叫“角黍”,是传统的特色粽子之一。也是非常少见,很多人都没吃过。

第五种,荷花叶。

说起荷叶很多人都想起叫花鸡,确实荷叶叫花鸡味道特别香。其实用荷叶包粽子也是很有特色,它宽大厚实,一般多包四角粽,荷叶本身的清香味,让糯米的香味更清新,口感更好吃。

第六种,芭蕉叶。

芭蕉叶在南方很常见,一个个像蒲扇一样宽大。一个芭蕉叶裁剪以后,可以包好几个粽子。现在西南和华南地区,还有很多人喜欢用芭蕉叶包粽子,几片叶子就够用,一般都是四角粽。

第七种,柊叶。

它也是一种非常宽大的叶子,叶子成长椭圆形,长可达半米,宽二十多厘米。主要生产在广东、广西和云南境内,尤其广西,年年包粽子都用柊叶。但外面很少见,也是很多人都没见过。

第八种,勒古叶。

这种叶子比较特别,它只有四五厘米宽,但是长可达一米,带有特殊的香味。两边还有很多刺,用的时候要去刺、刮软、煮熟,然后才能包粽子。现在广东的茂名和湛江多用它包粽子。

第九种,竹笋包。

它是竹笋的外衣,拔竹笋的时候把外衣剥下来,煮熟后就变软了,可以用来包粽子,自带竹子的清香味。这种做法在四川很常见,也是属于传统特色粽子之一,在别的地方也是很少见。

六、去芦苇地做什么?

芦苇,是一种主要生活在水边的植物,它的根系非常发达,常常会形成一大片芦苇地。北方的芦苇地较少,比较著名的就是白洋淀,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芦苇地就很多了,比如洞庭湖附近。生活在水边的朋友,小时候应该经常去芦苇地里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