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芦苇荡是谁写的(人是一棵思想的芦苇原文?)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4-27 04:47   点击:1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人是一棵思想的芦苇原文?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的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它一定得具有出奇的缺点才能为人所蔑视;然而它又确实具有,所以再没有比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

然而,这种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地愚蠢啊!人的伟大之所以为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可悲。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它是一位伟大君主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我们没有感觉就不会可悲;一栋破房子就不会可悲。只有人才会可悲。

人的伟大——我们对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如此伟大的观念,以致我们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视,或不受别的灵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于这种尊敬。

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是那样地显而易见,甚至于从他的可悲里也可以得出这一点来。因为在动物是天性的东西,我们于人则称之为可悲;由此我们便可以认识到,人的天性现在既然有似于动物的天性,那末他就是从一种为他自己一度所固有的更美好的天性里面堕落下来的。

因为,若不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有谁会由于自己不是国王就觉得自己不幸呢?人们会觉得保罗·哀米利乌斯不再任执政官就不幸了吗?正相反,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已经担任过了执政官乃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情况就是不得永远担任执政官。然而人们觉得柏修斯不再作国王却是如此之不幸,——因为他的情况就是永远要作国王,——以致人们对于他居然能活下去感到惊异。谁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张嘴而觉得自己不幸呢?谁又会由于自己只有一只眼睛而不觉得自己不幸呢?我们也许从不曾听说过由于没有三只眼睛便感到难过的,可是若连一只眼睛都没有,那就怎么也无法慰藉了。

对立性。在已经证明了人的卑贱和伟大之后——现在就让人尊重自己的价值吧。让他热爱自己吧,因为在他身上有一种足以美好的天性;可是让他不要因此也爱自己身上的卑贱吧。让他鄙视自己吧,因为这种能力是空虚的;可是让他不要因此也鄙视这种天赋的能力。让他恨自己吧,让他爱自己吧:他的身上有着认识真理和可以幸福的能力;然而他却根本没有获得真理,无论是永恒的真理,还是满意的真理。

因此,我要引人竭力寻找真理并准备摆脱感情而追随真理(只要他能发现真理),既然他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彻底地为感情所蒙蔽;我要让他恨自身中的欲念,——欲念本身就限定了他,——以便欲念不至于使他盲目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在他做出选择之后不至于妨碍他。

二、关于芦苇的歌曲有哪些?

《芦苇》是费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小璇作词,邰肇玫作曲,收录于东尼唱片1981年发行的费玉清《夜半歌声》专辑中。

在风中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

飘向飘向飘向远方

在风中飞扬

在风中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

飘向飘向飘向远方

在风中飞扬

高高芦苇花当你舞起轻纱

谁来做舞伴爱情在远方

高高芦苇花当你舞起轻纱

谁伴你飞扬是风样的他

在风中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

飘向飘向飘向远方

在风中飞扬

在风中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

飘向飘向飘向远方

在风中飞扬

在风中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

飘向飘向飘向远方

在风中飞扬

高高芦苇花当你舞起轻纱

谁来做舞伴爱情在远方

高高芦苇花当你舞起轻纱

谁伴你飞扬是风样的他

在风中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

飘向飘向飘向远方

在风中飞扬

飞扬在风中飞扬

三、芦苇荡孙梨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2003年7月,孙犁纪念馆在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荷花大观园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四百余万字的《孙犁全集》。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四、忆野渡张謇?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

船趋绳力健,水啮岸根空。

村栅牛羊熟,滩菰雁鹜丰。

但无沧海警,安乐是吾通。

“野渡”,即村外的渡口,作者通过对渡口及其周边事物的描绘,赞美安乐的通州。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首联直写渡口,宁静的原野上有一条河流穿过,河面很宽,河沿上长着芦苇,芦梢一向风斜着。显示“野静”的状态。一个“阔”字,不但交代河面之宽,无桥必有渡,否则行人无法通过,而且暗示此处不是“野渡无人舟自撗”的冷落所在,还有南来北往的船只经过,为下联埋下伏笔。

颌联:“船趋绳力健,水监岸根空”。写出渡口的动态。用词贴切,如动词“趋”和“啮”,形容词“健”与“空”。趋,疾走,快步而行,船快速前行,自然依靠纤夫健壮有力。船急速前行掀起的波浪冲击河岸,一个“啮”字用得很妙。啮,用齿啃,咬,引申为侵蚀,时间一长会把“岸根”掏空,显示少年张謇驱遣文字的能力。

“村栅牛羊熟,滩菰雁鹜丰”。颈联写渡口周边的景物。“村栅”中养着成熟的牛羊,滩菰里藏着丰富的大雁和野鸭。这是虚写,作者站在渡口看不到村栅里的牛羊,更看不到滩菰中躲藏的雁骛,但他曾经看到过这些东西,写得比较笼统,用“熟”与“丰”形容这些家畜和飞禽。作者所以这样写,一是点明时令:正是夏未秋初,二是烘托渡口,宁静而有生气,三是突出村民因富庶而乐,为尾联作铺垫。

尾联:“但无沧海警,安乐是吾通”。从明代开始,倭寇常从海上侵扰中国沿海地区。此诗作于清同治年间,当时太平天国军已被平定,外敌也不敢侵扰,因而“无沧海警”,深感通州是“安乐"之乡。

全诗主皆鲜明,结构紧密,语言朴实,对仗工整,风格清雅,犹如一支质朴明快的牧歌。

五、冰心写的关于芦苇?

冰心的文章中关于写芦苇的,只有几句,原文节选如下:

……

独有在去年十一月十一日的黄昏,我在苏联的列宁格勒城西北三十多里,所看到的拉兹列夫湖,是难以形容的!这个湖,既不深,也不大,它是一对泛滥潴水的姊妹泽沼——拉兹列夫,俄文是泛滥的意思——我去的那天,是冬天阴雾的黄昏,既没有晚霞落照,也没有月光星光,湖水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周围长着很高的芦苇,深深的薄雾之中,看不到边际。但是它给我的印象——我说印象是不对的,因为不能说我在欣赏它,乃是它自己,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伟大、最朴素、“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把我包围在它里面去了。自从看见过它,我再也忘不掉它。

六、四年级下册课文,芦苇荡是什么意思?

芦苇荡的意思是:就象海湾一样,是湖里的一个U型弯道,一般风浪不大,容易长芦苇,所以叫芦苇荡。这里的“荡”是指一小片水域或水滩,此外“荡”还有摇摆、摆动的意思。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七、墙上芦苇是出自哪本书?

【出处】明朝解缙的对联。 【比喻】贬义对联,形容傲娇自满的人,不扎实做事,偏好虚名浮事;嘴上浮夸刻薄,而肚子里没有学问和真功夫。用来讽人论事,希望人能够踏实做人做事。 【引用】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八、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谁写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是解缙写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出自明朝解缙所作的对联。全联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贬义对联,形容傲娇自满的人,不扎实做事,偏好虚名浮事;嘴上浮夸刻薄,而肚子里没有学问和真功夫,用来讽人论事,希望人能够踏实做人做事。

九、芦苇荡的诗句?

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描写芦苇荡景色的诗句。这句诗描写了芦苇荡的景象,疏疏落落的芦苇在水上斜着映出的影子清晰可见,水清浅透,朦胧的月亮已经开始升起,淡淡的香气在空气中漂浮。这些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景色的喜爱。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以描写自然山水和生活场景为主。《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草原、河流、牛羊、马匹等自然风光,表达了对谢灵运的离去和孤独寂寞的感伤之情。这首诗在唐诗中也堪称经典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