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鳞?鱼养殖技术方法(大鳞鲃养殖技术)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2-12-19 10:10   点击:15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大鳞鲃养殖技术

大鳞鲃是一个易人工养殖的鱼类,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可在我国多数淡水池塘中养殖,还可在中高盐碱水体中养殖。既可以在南方地区养殖,又可在东北寒冷地区养殖。

2. 大鳞鲃鱼养殖条件

1.科属不同

雅鱼是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的俗称,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

淡水银鳕鱼属鲤形目,鲤科,亮鲃属。

2.形态特征不同

雅鱼,又名丙穴鱼、嘉鱼、丙穴嘉鱼,学名裂腹鱼,有齐口和重口之分,裂腹红尾,形似鲤而鳞如鳟。雅鱼体长,稍侧扁,头呈锥形,口下位,呈马蹄形。上下唇为肉质,肥厚,下唇分3叶;较小个体的中间叶明显,较大个体中间叶极小,被左右下唇叶所遮盖;左右两叶宽阔,成为后缘游离的唇褶。唇后沟连续;下颌内侧轻微角质化,但不成为锐利角质缘。

淡水银鳕鱼体呈梭形,头部较短,体修长,尾鳍形状正尾。背部呈银灰色,腹部银白色,身体被覆奇特发光的较大鳞片,口亚下位,具有吻须和颌须各一对,鳔2室,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比至尾鳍基距离为短。尾鳍叉形,尾柄平直;背鳍和尾鳍呈灰色,胸鳍、腹鳍和臀鳍颜色较浅,呈灰白色;肛门与生殖孔紧密相邻,位于身体的中后部。

3.生活习性不同

雅鱼喜栖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地质的冷水溪。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雅鱼为喜高氧鱼类。养殖雅鱼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雅鱼属冷水性鱼类,平时多生活于缓流的沱中,摄食季节在底质为沙和砾石、水流湍急的环境中活动,秋后向下游动,在河流的深坑或水下岩洞中越冬。

淡水银鳕鱼池塘适宜生长水温为18~27℃,最适水温为24~27℃,水温低于15℃时,鱼群几乎不摄食,开始在池塘最深处集群越冬,越冬水温最好控制在4℃以上。淡水银鳕鱼属于中度耐盐碱鱼类盐度低于3.2‰、碱度低于14.32毫摩尔/升的水质对淡水银鳕鱼胚胎发育无影响,盐度低于5.1‰、碱度低于14.32毫摩尔/升对仔鱼存活无影响。

4.分布范围不同

雅鱼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中,尤以岷江水系的峡谷河流中见多(嘉陵江流域的裂腹鱼种类为中华裂腹鱼)。

淡水银鳕鱼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是该国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我国的淡水银鳕鱼主要是指大鳞鲃,主要产地在黑龙江、天津、山东、广东、河北、四川和新疆等地。

3. 大鳞鲃好养吗

水温14度银鳕鱼解决方法如下

银鳕鱼(大鳞鲃)在1-30℃的环境下均能生存,适宜生长水温为18-27℃,最适生长水温为24-27℃。

当水温低于15℃的时候,银鳕鱼几乎停止进食,聚集在池塘深处越冬(越冬时,水温保持在4℃以上为宜)。

银鳕鱼是一种耐盐碱养殖鱼类,当水体中的盐度低于3.2‰,碱度低于14.32mmol/L时,淡水银鳕鱼胚胎发育不受影响。当水体中的盐度低于5.1%,碱度低于14.32mmol/L时,淡水银鳕鱼仔鱼不受影响。

在养殖的时候,建议养殖水体盐度不要超过6‰,碱度不要超过25.1mmol/L。

4. 细鳞鱼养殖技术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天贵水产养殖场

5. 大鳞鲃鱼养殖技术

大鳞鲃鱼优点是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相当于鲤鱼、草鱼等养殖“升级版”,所以在养殖市场上推广很快。其中湖南、湖北,以及西南的广西、云南、四川等地,都有不小的淡水银鳕鱼养殖规模。因此,这些地方也是最早在自然水域中,出现这种鱼的

6. 大鳞鲃鱼苗

1、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鳞鲃在鱼苗阶段,自仔鱼开始摄食外源营养,主要食物是人工制作的蛋黄浆、黄豆浆和养殖水体中的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

2、鱼苗长到2.5cm以上时,主要食物是人工配制的粉状料和池塘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植物碎屑等;

3、鱼苗长到7cm以上时,主要食适口的人工配制的全价小颗粒料,也喜吃养殖池水体中的枝角类、桡足类、及植物碎屑等;

4、当体长14cm以上至商品鱼阶段,喜吃的食物是适口的人工配合全价颗粒饵料

7. 细鳞鱼养殖基地

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m的山涧溪流中,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平流中见到。多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大型砾石底质的河段活动。最小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

8. 粗鳞鱼养殖

有三眼恐龙虾、北鲵、鲎、扬子鳄、腔棘鱼等。

1、三眼恐龙虾

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在中国各地又俗称马蹄管子、王八盖子、翻车车、屎壳郎崽、数钱锁等,是已知的鲎虫中唯一在中国发现的一种。

其最早出现在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在经历了三次地球世纪大灭绝之后,至今仍有数种品系存活,并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属于鳃足纲,鳃足亚纲,背甲目的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2、北鲵

北鲵,两栖类动物,只产于我国新疆、哈萨克斯坦极狭窄的范围内,所以又叫中亚北鲵;因其极像陆地上的蜥蜴,而民间称蜥蜴为“四脚蛇”,人们又叫它为“水四脚蛇”。又因为它在陆上行进时像婴儿爬行,又多了个“娃娃鱼”的名字。

新疆北鲵属小鲵科,是准噶尔盆地水域中,2.5亿年前广泛分布的有尾两栖类的一种,是天山、阿拉套山地面抬升时幸存下来的孑遗物种。

新疆北鲵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鲵科分类,系统演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因而,新疆北鲵是我国生物宝库中珍贵的物种资源。

3、鲎

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

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

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

4、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

5、腔棘鱼

腔棘鱼coelacanth,腔棘目(Crossopterygii)一些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近缘但已绝灭的扇鳍鱼亚目(Rhipidistia)的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在某些分类系统中,腔棘鱼和扇鳍鱼均被认为隶属总鳍亚纲(Crossopterygii)内之不同目。腔棘鱼最早出现于3.77亿年前衍化形成,当时在地球上极其丰富。

腔棘鱼(Coelacanthus)化石发现于二叠纪末期(2.95亿年前)到白垩纪早期(1.44亿年前)。腔棘鱼属与其他同类鱼一样,骨化程度较低,表现出脱离早期淡水环境而转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趋向。

腔棘鱼长期被认为约在6,000万年前即已灭绝,而1938年却在非洲南部近岸用网捕到一条现生种类——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在悬赏征集之下,1952年在科摩罗(Comoros)群岛捕得第二尾(命名为Malania anjouanae,可能与矛尾鱼是同一种)。

以后又在这一地区捕到另外几尾。后来发现,这类鱼已早为岛民所熟悉,其肉盐腌晒干后可吃,粗鳞用作研磨料。

9. 粗鳞鱼养殖技术

钓军鱼可以用蚂蚱、螳螂、红薯来作为饵料。军鱼属于中下层鱼类,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军鱼又称为光倒刺鲃,地方俗名砖鱼、坑坚、光眼鱼、粗鳞鱼、青棍、黄娟鱼等等。分布于海南岛、钱塘江、长江、元江、珠江、九龙江、闽江及台湾岛等诸水系。钓军鱼,钓位是关键。因为军鱼喜欢洁净的流水,从不到静水或死水中游戈,又是底层鱼种之一。

主河道在峭壁的一侧,突出的岩石边就是它藏身和觅食的地方,在这里下竿候鱼便有十之八九的把握。垂钓军鱼竿要硬、线要粗(0.35-0.4毫米),因为生活在激流中的鱼类力大无穷是它们的天性,稍有不慎便会有竿折线断鱼跑的事故。钓军鱼的最佳选择是用2.7到3.6米的海竿,且质地较好。线要扎实,轮要上乘,并将拽力调至1.5公斤左右为佳。如用活饵(泥鳅、蚯蚓)垂钓用三枚串钩采用坠上钩的形式,坠在100到120克之间,这样才不会被流水冲走,如用炸弹钩垂钓,坠也应在80到100克左右,这样饵料才不会被移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