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保护方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例如我国的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库、基因库、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例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3.建立基因库
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制定法律
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5.宣传教育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每年的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湖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不可替代的关键地带。湖南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的宣传活动主题就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保护什么?
严禁乱砍乱伐,重新植树造林。
2.
严禁滥捕乱杀,保护野生动物。
3.
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染。
三、保护基因多样性就是保护什么?
①保护基因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②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
③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四、黄河流域保护法?
《黄河保护法》立法重点内容
1、完善流域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明确黄河流域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行政区域管理及行业管理应当服从流域统一管理。
设立由国务院直接管辖的黄河流域管理机构,规定流域管理机构的性质、地位、职能,明晰流域管理机构与上下游各行政区的关系,明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等要求,建立黄河流域上下游跨地区、跨部门统筹协调、系统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制度。
流域内各省、市、县、乡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相应水域建立健全河(湖)长制。
构建流域内各级党委、政府保护黄河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完善流域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多元主体共治体系与能力。
建立并运行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建立流域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监测、联合执法。
2、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全面落实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黄河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明晰管控指标,划定并严守沿黄九省区生态红线,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胜利实行最严格的空间保护和管控措施。预留必要的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立足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统筹考虑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分类管控要求。落实管控责任,强化生态空间监管能力建设,与“多规合一”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对接,建立生态环境网格监管体系。
3、实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将编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列入立法要求,通过规划推进黄河上中下游九省区探索富有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地区,重点保护生态,涵养水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 ;统筹大气、土壤、生态等要素,明确对河流污染较重的产业准入与淘汰要求;严格控制湟水河、渭河、汾河等流域造纸、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促进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夯实流域水安全保障。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对各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等予以明确要求,实施流域用水总量只能减少、不能增加的刚性约束,优先保障黄河干流、大通河、渭河生态流量。
推进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
建立完善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水权及水权转让和水量调度机制、入河排污许可制度,以及征收黄河水资源费、水费、水污染补偿费等经济调控和补偿机制。
加强对江河、湖泊的防洪排涝、抗旱、调蓄等工作的统筹实施。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黄河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确立划分技术标准要求,明确水源保护区划定界限、水源保护区内环境整治措施及其他有关管理制度与要求,保障流域饮水安全。
5、推进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及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性保护与修复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充分考虑黄河生态系统上中下游的差异,实施分区分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上游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重点提高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重点强化水土保持与污染治理;下游黄河三角洲地区重点推进黄河滩区治理,构建生态廊道,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开展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同时,依托国家“两屏三带”总体布局,优先在流域内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6、改善流域环境质量。
统筹水、大气、土壤、生态等要素管理,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一般性要求与黄河流域实际结合,提出针对性更强、更为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包括汾河、总排干等污染较重河流的产业准入与淘汰要求、排污总量控制、污水处理及管理、劣V类断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灌区农业面源综合整治;强化汾渭平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等。
7、严格管控流域生态环境风险。
对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依法进行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预测、预警等。强化流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建设并运行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体系。建立应急机制与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应急协作的工作程序与协调机制,建立应急联合调度制度,规范信息发布等。经过主管行政机关批准的有可能给黄河带来环境损害的活动,应采用最佳的、可行的技术,将环境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8、明晰法律责任。
明确规定各种违反黄河保护法的行为及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非法排污、非法占用岸线资源等。着重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与赔偿,确立污染损害赔偿的无过错原则。建立流域污染诉讼公益人制度。对于行政机关人员、相关单位及个人未尽职责、超越职责以及滥用职权的行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分责任、行政处罚责任以及民事赔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实施建议
尽快推动《黄河保护法》进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全国人大尽快成立由生态环境部牵头,以及发改、水利、农业、林业、渔业、交通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黄河保护法》立法编制小组,组建研究专家研究队伍,开展黄河保护法研究编制工作。党中央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
强化流域立法研究支撑。认真总结黄河流域在防洪、治沙、污染防治、水量分配、水权转让、生态补偿等重大专题问题的成功做法与不足之处。
借鉴国内外其他流域立法经验,就立法涉及的协同治理、河道管理、联防联治、监管执法、水电开发、水权交易、生态补偿等重点立法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此外,重点研究和解决流域与地方、区域、中央的关系,寻求解决各层级相关方在流域管理上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实施立法预评估。为确保《黄河保护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黄河保护法》表决前增加预评估环节,评估内容包括黄河保护法草案中主要制度的严谨性及可行性、法规出台时机、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等,避免《黄河保护法》立法草案出现失误或纰漏。也要在《黄河保护法》实施满足一定年限后开展立法后法律实施情况评估,以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通过“开门立法”充分反映社会各方诉求。《黄河保护法》立法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立法全过程向社会公开,并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贯穿于立法过程,包括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地方实际工作部门、基层执法机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专业社团、企事业单位以及基层群众等,确保各相关方对于立法的建议及需求都能传输到位,征求意见的情况应当向社会通报。允许公众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网络留言等方式参与立法过程,立法机关听取公众意见并汇总后,组建专家委员会针对公众意见进行分析,并向社会公开意见反馈结果。对争议较大的问题,可举办听证会等开展对话交流,以在《黄河保护法》立法中充分体现公众环境利益。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标语?
1.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2、关爱生灵,保护鸟类。
3、关注候鸟,保护环境。
4、依法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
5、请保护鸟类,为了悦耳的鸣声。
6、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7、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
8、保护鸟的栖所,就是保护生存环境。
9、保护鸟类,为环境增姿添彩。
10、保护鸟类,保护生物。
六、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示范。这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方式。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趋势?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得重要性。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少数国际环保组织进入中国开展大熊猫、鹤类等濒危旗舰物种的保护;2008年以后,从村级到全国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纷纷建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了自然保护的社会组织和自然爱好者的行列中。
所以要像保护生物的生活环境方面突破这个趋势。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谚语?
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伙伴。
2、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3、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4、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穿龚扁夹壮蝗憋伟铂连洪水和贫瘠的沙漠。
5、人类应该为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感到羞耻。
九、保护生物多样性诗句?
晚唐大诗人杜牧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一首《赠猎骑》就生动传达出深沉的生态文明思想。
已落双雕血尚新,
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
恐有家书寄远人。
诗人说,你看那猎手刚刚射下来的两个大雕的血迹还没有干,就又打马准备射杀新的猎物。此情此景让诗人不由自主呼吁,请手下留情,不要再肆意射杀那从南边飞来的鸿雁了,它们身上说不定带着寄给远方亲人的书信呢,保不齐还有你这残忍的猎人的书信呢?!
言至此,全诗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将要传达的生态保护理念与乡情、友情、亲情紧紧联系在一起,警示人们破坏生物多样性,不仅威胁一个物种的生存,更是对浓浓乡愁的一种斩断和破坏。实事求是讲,如果生物多样性遭受了毁灭性打击,那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必将遭受灭顶之灾。
十、保护生物多样性软文?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既是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