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寿螺是谁带来的?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2-07 14:20   点击: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福寿螺是谁带来的?

福寿螺目前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其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现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区。在中国大陆地区,1981年由巴西籍华人引入广东中山市养殖,被视为高蛋白食品。1984年福寿螺作为特种养殖对象在广东省被广为推广,并很快被人工引种到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地。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广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长93天开始产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历期102天,日均温27.1℃,相对湿度88%,二代螺生长63天产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历期74天,日均温29.5℃,相对湿度87%。三代螺生长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为幼螺,日平均温度18.2℃,相对湿度78%,各代螺重叠发生。螺龄为20~80天,每只螺经10天,一代增重0.9g,二代2.398,三代0.188.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为70.1%,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59.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1、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2、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的气温条件下,5天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可达千粒以上。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4个月或更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E7%A6%8F%E5%AF%BF%E8%9E%BA/4201051?fr=aladdin

福寿螺属于雌雄异体,在中国西双版纳地区3月中旬开始产卵,仅需2-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体内受精,雌、雄螺扭合在一起进行交配,时间达2-5小时;其交配时如果受到触碰干扰,会立即停止。

通过饲养观察发现,母螺常在夜间进行产卵,产卵时爬出水面,在池壁或水面的植物、木桩上产下绯红色的卵块,排卵时间长达1-2小时。

卵块附在物体上,每个卵块含卵190-505粒,卵块最长可达8.8厘米,重量为2.8克。当温度处于20-25℃范围内时,卵块孵化时间为17-25天;当气温处于27-32℃范围内时,卵块孵化时间为8-16天。

物种危害

在人为引种传入中国台湾和南方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后,福寿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水稻秧苗是其喜食的植物,气候条件又十分有利于它的生长繁殖,因此对这些地区的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每年的4-6月份和8-10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龄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时期,水稻、紫云英、慈菇、茨实、甘薯、蔬菜等作物是福寿螺主要危害的对象;

对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福寿螺几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幼苗到分蘖期为主害期,幼螺和成螺会咬食水稻叶及分蘖,使水稻因为分蘖降低而减少了有效穗进而造成减产。 

福寿螺对水稻、莲、茭白、芋头、荸荠、菱角、芡实、蕹菜等水生作物危害甚大。根据全球入侵生物数据库可知,福寿螺为世界性最严重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福寿螺还可能成为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烹饪方法不当,生食或未熟透食用,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如其携带的后圆线虫(肺蠕虫,Lung worm)能引起致命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携带的吸虫能导致皮肤过敏。

同时,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和广州管圆线 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的中间宿主,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生物防治法

1、鲤鱼:经相关研究发现,鲤鱼可抑制未发育成熟的福寿螺,但对已成熟的福寿螺抑制作用不大,对于福寿螺的产卵频率也无正面帮助。且在运用鲤鱼作为生物防治的方法时,也应注意是否会降低该地的生物多样性。

2、青鱼:比鲤鱼还来得更有防治效果。骨上具有一列咽头齿,借着这些咽头齿和头骨腹面的一个角质厚垫(咽磨)的咬合来切割或咀嚼吸入口中的食物。乌仅摄食螺肉部分,螺壳则排出口外,因此经其取食后的螺贝残骸极为细碎。

3、合鸭农法:经由育种的鸭子,可以放入稻田内吃害虫及杂草与福寿螺卵、但不吃水稻,鸭粪会成为有机肥料。

4、鳖:鳖为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成鳖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因追不到鱼),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此外,鳖的嘴尖而小,较容易啄出螺肉,比起嘴巴扁而宽的鸭子,更能有效防治。

5、埃及圣q:虽是台湾外来种鸟类,但经观察发现会捕食福寿螺。

6、柴棺龟:台湾原生种类,经观察发现会捕食福寿螺。

7、大田鳖:经观察发现会捕食福寿螺,通霄地区有用于稻田福寿螺防治,水质要求高,不可与农药混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福寿螺

福寿螺属于雌雄异体,在中国西双版纳地区3月中旬开始产卵,仅需2-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体内受精,雌、雄螺扭合在一起进行交配,时间达2-5小时;其交配时如果受到触碰干扰,会立即停止。

福寿螺原产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原生分布于南美洲的普拉塔流域,主要在其中的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域。在亚马逊流域亦有原生分布。在南美洲,福寿螺分布量较多的国家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等。 

生活习性:

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当没有更多食物时,会食漂在水面的微小物质(身体倒过来用足运动沾物取食)。

福寿螺虽然是水生软体动物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暴发洪水或被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10厘米长或更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寿螺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广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长93天开始产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历期102天,日均温27.1℃,相对湿度88%,二代螺生长63天产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历期74天,日均温29.5℃,相对湿度87%。三代螺生长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为幼螺,日平均温度18.2℃,相对湿度78%,各代螺重叠发生。螺龄为20~80天,每只螺经10天,一代增重0.9g,二代2.398,三代0.188.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为70.1%,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59.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我不知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