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八胡鲶鱼学名什么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1-20 16:05   点击:255  编辑:admin   手机版

八胡鲶鱼学名什么

八胡鲶鱼的学名为钳鱼,钳鱼属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有砂砾、石块的底层,喜欢在阴暗的光线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

水温4~5 ℃ 开始摄食,39 ℃ 时停食,生长温度为5 ~ 36 .5 ℃ ,最适生长温度为18 ~30 ℃ 。钳鱼源于新北界,分布在魁北克和美国的东部和北部,在墨西哥北部亦有其分布。

后来这个品种被引进到欧洲的内陆湖和马来西亚的一些地方。加拿大的钳鱼数量很大,不仅栖息在五大湖,尼皮贡湖一带也有广泛分布。

扩展资料:

人工饲养

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

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八胡鲶鱼学名钳鱼,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

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

钳鱼源于新北界,分布在魁北克和美国的东部和北部,在墨西哥北部亦有其分布。后来这个品种被引进到欧洲的内陆湖和马来西亚的一些地方。加拿大的钳鱼数量很大,不仅栖息在五大湖,尼皮贡湖一带也有广泛分布。

扩展资料:

生殖习性

钳鱼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能产卵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者淹没的树木、树桩、树根之下或河道的洞穴里。

钳鱼的雄鱼是典型的筑巢鱼类,在与雌鱼交尾后赶走雌鱼,并守护受精卵发育直至孵出鱼苗。通常斑点叉尾t产卵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为26℃,水温超过30℃不利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

在长江流域斑点叉尾t的繁殖季节为6-7月。体重(或年龄)较大的比体重(或年龄)较小的其产卵季节要早。

八胡鲶鱼的学名为梭边鱼。

它的官方产地为美国的密苏里州、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田纳西州,它的俗称是“钳猫(channel cat)”。在美国,每年有800万人捕捉它,是最爱被人捕捉的对象之一,且它在水产业里的名气是最大的。它又叫斑点叉尾t,具有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的特点。钳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通常用来做成煲仔菜,尤适合用榨菜来焖制,以吊出其鲜味,吃时钳鱼鲜美嫩滑,别有一番滋味。

八胡鲶鱼学名叫:梭边鱼又叫斑点叉尾t,原产于北美。自贡本地也叫做钳鱼。其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

胡子鲶,是塘鲺(也就是各种鲶鱼)的一种。是中国的原生鱼类,注意和革胡子鲶(原产埃及)区分,后者已经成为入侵物种,导致前者数量的减少。

什么是鲶鱼

鲶(Silurus spp)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俗称:鲶,鲶巴郎。泥鱼。英文名:Oriental sheatfish , Far east asian catfish 。

编辑本段【简介】

鲶(nián)鱼(Catfish)俗称塘虱。鲶的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里。

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

夜行性,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

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中医认为,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

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想媲美,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革胡子鲶养殖方式: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又可分单养和混养两种。

(1)池塘单养。池塘单养革胡子绝的优点是产量高、管理方便、捕捞收获方便;缺点是池塘利用不够,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①池塘条件。池塘要求水源充足,不含有害物质,排灌方便,池底平坦坚实,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池埂坚实无漏洞。池埂高出水面40厘米以上,进水、排水口设置拦网防逃。在池塘水面投放水浮莲或浮萍,既可遮阴,又可净化水质和作为辅助饲料。在鱼种下塘前必须要求对池塘进行干塘、清整消毒和施基肥,注入新水,当池水中饲料生物繁殖达到高峰时方能放鱼种。

池塘面积一般以600-2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1.5米。

②鱼种放养。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一致,放养密度因鱼种大小及池塘、饲料、水源条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10厘米左右的鱼种5―10尾。投放大规格鱼种可提高成活率和增加产量。下塘鱼种规格应不小于5厘米。

③投饲。鱼种刚下池时,应投喂一些优质动物性饲料,使其尽快恢复体质和加快生长。革胡子鲶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如螺、蚬、蚌、蜗牛等贝类以及蝇蛆、蚕蛹、蚯蚓及动物尸体及下脚料等。贝类应将壳打碎后投喂,韧性大的需打碎或绞成肉浆做成食团以提高利用率。粉状饲料(鱼粉、骨粉、虾壳粉、玉米粉、米糠、麦麸等)最好与肉掺在一起混合投喂。有条件的可按照革胡子鲶的营养需要,配制成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颗粒饲料投喂,这样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可加速鱼的生长。饲为应在饲料台上。饲料要精粗搭配,每天早、中、晚各投1次,投喂坚持“四定”。

适当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可以满足革胡子鲶的摄食需要,降低饲料系数。

④日常管理。经常打扫饲料台,保持水质清新,防止鱼因密度大而缺氧。换水要过滤,以免带入寄生虫等敌害。还要防止蛇、鼠打洞及雨后涨水逃鱼,平时巡塘应检查有无漏洞,拦鱼设施是否被破坏等。

(2)池塘混养。革胡子鲶与其他鱼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

间,发挥池塘生产潜力。利用这种方式还可以用来清除池中野杂鱼和控制罗非鱼的过度繁殖。

革胡子鲶可与链、鳙、鲤、草、罗非鱼等鱼混养,但不能与肉食性鱼类混养。混养的鱼种规格要适当大些,最好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能和革胡子鲶一起干塘起水上市。混养方式有:

①以革胡子鲶为主,搭养其他鱼: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6厘米的革胡子鲶鱼种3―6尾,每2-3平方米搭养一尾家鱼种。

②以其他鱼为主,革胡子鲶为辅:可以饲料家鱼的成鱼池中,每2―3平方米搭养一尾体长6―8厘米的革胡子鲶,利用水中小杂鱼和水生昆虫作为其饲料,不需增加投饲。

③成鱼池中混养革胡子鲶亲鱼:按雌雄1:1或1:1.2的比例放入少量可繁殖的革胡子鲶,在繁殖季节投放鱼巢让其产卵孵化。根据繁殖的革胡子鲶数量,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饲养,让它在成鱼池中直接养成商品鱼。放养时要考虑革胡子鲶繁殖后水体的负载能力。

【革胡子鲶的鱼病防治技术】

(一)黑体病

该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停食,严重时鱼体常头部向上,垂悬于水表层,直至死亡。经检查,在胸鳍内侧有一圆形红色血斑,鳍条溃烂,在其头的背部出现霉斑点,此病鱼苗阶段易感染,饵料不足水质不好最易发病,发病快,传染迅速。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不使用未经发酵的肥料;五倍子2-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30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隔天一次,泼洒2-3次即可。

(二)肠炎病

病鱼体消瘦发黑,腹部膨胀,离群独游,轻压腹部,有淡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剖腹可见腹部积水,肠壁充血发炎,红紫色,后肠尤甚,肠粘膜溃烂脱落。此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多发生在7-8月,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2天;每千克鱼用1毫克呋喃唑酮拌入饲料,连用1周,外加1.4―3毫克/升的五倍子泼洒一次;用磺胺胍每50千克鱼按17.5克药物分6天配成药饵投喂,并用漂白粉遍洒。

(三)气泡病

病鱼浮于水面,腹部朝天,腹内有一气泡,不能下沉。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池中施放过多未发酵的有机肥料,或池中水质老化,水中蓝、绿藻类过多,在强光下使水中气体过于饱和,鱼误食气泡所致。

防治方法:池水透明度过小时,不宜放鱼苗;发病后迅速注入新水,并投以充足的活饵料,可使部分鱼苗排出气泡,恢复正常;每水深1米,用1.5―2千克的食盐对水后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四)水霉病

病鱼感染水霉菌后,其体表出现灰白色的团状菌丝,形如棉絮状。菌丝逐步扩展后,鱼游动失常,皮肤粘液增多,食欲减退,最后消瘦死亡。致病原因多是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由于低温冻伤引起。

防治方法:注意操作,勿伤鱼体,越冬池的水温要控制在15℃以上;每立方米用10克的孔雀石绿浸洗鱼体或鱼卵;用3%-4%食盐水浸洗病鱼10―20分钟;每毫升用1毫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用0.4‰的食盐与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五)车轮虫病

个体大的车轮虫寄生于皮肤和鳍条上,引起体色发黑,身体消瘦,游动缓慢。个体小的车轮虫聚集在鳃的边缘和缝隙,在鳃上不断滑动,刺激鳃组织,严重时使鳃丝边缘发白腐烂,病鱼暗黑消瘦,离群靠近池边缓慢游动。大量寄生时幼鱼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不要使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苗种分塘、转池、越冬时要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浸洗;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

(六)尾孢子虫病

中华尾孢子虫寄生于鱼的鳍条、皮肤,引起鱼体出现灰白色点状的小瘤或块状。主要危害土池中培育的苗种,以孢子形式进行传播。流行季节为5-7月。

防治方法:清除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可杀死淤泥中的孢子;用0.3-1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遍洒。

(七)三代虫病

由于寄生鱼体的三代虫的运动,损伤鱼的体表和鳃丝,使得鱼体分泌灰白色粘液体表,严重感染时可引起成批死亡。此病主要危害土池培育的革胡子鲶幼鱼,以寄主或水流的方式进行传播。在水温20℃左右时流行。

防治方法:鱼种进池时用2―3克/立方米的敌百虫浸洗;90%的晶体敌百虫0.2―0.3克/立方米全池遍撒;用0.1―0.24克/立方米敌百虫与面碱合剂(比例为5:3)全池泼洒。

编辑本段【 鲶鱼效应】

英文名称:Catfish Effect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相关物流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 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编辑本段原料介绍

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鲇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鲇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编辑本段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1. 老、幼、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

2. 鲇鱼为发物、痼疾、疮疡患者慎食。

编辑本段食物相克

鲇鱼不宜与牛羊油、牛肝、鹿肉、野猪肉、野鸡、中药荆芥同食。

编辑本段烹饪指导

1. 鲇鱼药食俱佳,以炖煮最宜;仲春和仲夏之间为最佳食用季节;

2. 鲇鱼体表黏液丰富,宰杀后放入沸水中烫一下,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去掉黏液;

3. 鲶鱼可用于清蒸、清炖、煮汤、红烧,做肉丸子等。

4. 清洗鲶鱼时,一定要将鱼卵清除掉,因为鲶鱼卵有毒,不能食用;

5. 吉林民间有方可,用鲇鱼熬汤沃鸡蛋,连续食用可以增加奶水。

编辑本段食疗作用

性温、味甘,归胃、膀胱经;

具有补气、滋阴、催乳、开胃、利小便之功效;

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编辑本段钓鲶鱼的方法

1、钓饵 大青蚯蚓、小泥鳅、小鱼、小虾牛羊肉; 蝼蛄、蚂蚱、克陶虫、树虫、草虫和螳螂; 小癞哈蟆与飞蛾,这些钓饵都须活。

2、钓具 短竿要结实,竿尖必须硬。 粗线大鱼钩,钓鲶方适用。

3、钓点 一般情况,选择钓点; 池塘岸边,洞穴附近, 江河之中,陡岩下面。 还要根据,季节变换, 春日将暖,向阳浅滩; 夏季炎热,选择河湾; 秋后天闵,深水下竿; 雷阵雨过,后两三天; 阴天多云,细雨绵绵, 三四级风,最好钓鲶。 鲶鱼活动,规律可循。 “七上八下”,规律可循, 小河小溪,流水不断。 水草丛生,流速缓慢。 此处藏身,捕食方便。 过水池塘,涵洞下面。 流水钩渠,坑塘石间; 草苇根部,鲶鱼产卵。 溪河埂岸,乱石缝间。 放水闸坝,下回水湾, 水浑食多,鲶鱼成群。 下列情况,不宜钓鲶; 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丝风皆无,平静水面。 河底细沙,或多鹅卵。 浸有源头,静水域间。 流速湍急,直流区段, 下竿无望,另寻钓点。

4、适用钓法 (1)插竿钓法 池塘水库洞穴旁,江河陡岸深水下, 不用钓竿用斑竹,一米二三足够啦。 渔线长度约严谨,鱼钩选用大歪把。 钓饵活的小泥鳅,也可使用癞哈蟆。 钩从背部穿过去,钩尖裸露不可怕。 不用坠石不用漂,日落之前岸边插(斜插)。 须让钓食帖水面,不停打水紧挣扎。 鲶鱼夜间来觅食,见此不会放过它。 先用尾巴抽一下,回头一口但吞下。 由于斑竹有弹性,脱钩难度非常大。 一次可插几十根,最佳季节是盛夏。

(2)选窝钓法 酒泡小米先打窝,招引小鱼进窝点。 鲶鱼发现小鱼群,纷纷窜出来“会餐”。 大漂重坠大鱼钩,0.5(mm)的粗渔线。 装钩使用小泥鳅,或者青色大蚯蚓。 发现窝内水泡起,密密麻麻往上泛。 这是鲶鱼进了窝,及进下竿莫迟延。 但见浮漂沉下去,十拿九稳钓上鲶。 鲶鱼咬钩比较死,脱钩很少能出现。

(3)沉底钓法 岸边陡峭深水域,水下多石多穴洞。 八米硬竿粗渔线,大号鱼钩铅坠重。 大青蚯蚓做钓食,摇头摆尾腥味浓。 应使饵钩落水底,或者上下稍移动。 饵食晃动目标显,引诱鲶鱼出洞中。 手感沉重竿尖动,鲶鱼咬钩把竿扬。

(4)甩线夜钓法 四五十米粗渔线,铅坠在前钩在后。 大钩拴上四五只,间隔半米远左右。 渔线另端拴木棍,插在岸边线放开。 钓饵使用大蚯蚓,不用鱼竿不用漂。 钓点选在进水口,鲶鱼觅食必经道。 回水湾处更为好,数条长线水中抛。 傍晚时节把钩下,次日清晨把鱼收。

(5)鼯鼠钓法 六米独节粗钓竿,3×9股锦纶线. 线比鱼竿长三米,竿身下面绑铁环。 线从铁环穿进去,一端固定竿上边。 另端拴两大歪钩,浮漂铅坠全都免。 江河陡峭深水域,旋窝出口选钓点。 装钩使用小鼯鼠,颈后、臀部把钩穿。 钩尖倒刺全裸露,两钩方向应用相反。 钓者蹲坐河岸上,两手同时握鱼竿。 鼯鼠离水半厘米,让其四爪乱蹬弹。 鲶鱼看见美食物,跃出水面到近前。 先用触须来试探,接着用尾把饵扇。 尔后回头便一口,吞钩拽线便逃窜。 钓者眼明手又快,用力提竿莫迟延。

(6)癞蛤蟆钓法 4-5米粗钓竿,大钩粗线重铅坠, 褐色青蛙做钓饵,钩尖穿透脊梁背。 钓点选在水草旁,或者水下有树桩。 钓者先在隐蔽好,手持钓竿把鱼诓: 饵钩水面紧摇摆,好似青蛙在跳动。 饵钩不要离水面,又不可以沉水中。 鲶鱼发现青蛙“蹦”,跃出水面游近前。 先用触须做试探,尔后再用尾巴扇。 当它发觉无异常,上来一口把钩咽。 拉着渔线便逃走,钓者及时来提竿。

(7)溪流钓法 短竿硬梢,大钩粗线。 上游涨水,或者雨天。 溪流浅滩,选做钓点。 树虫装钩,漂坠全免

长的很丑的一种鱼

但是 肉很好吃

特别是水煮鱼

鲶(nián)鱼(Catfish)俗称塘虱。鲶的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里。

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

夜行性,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

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瘫痪。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中医认为,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

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想媲美,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