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斤的三文鱼等于多少g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07 05:14   点击:23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一斤的三文鱼等于多少g

一斤的三文鱼等于500g。

1千克=1000克,500克=1斤。千克,克(符号kg或K)为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1、三文鱼又名大马哈鱼、鲑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属,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与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黄。金枪鱼和三文鱼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且富含EPA和DHA等生物活性物质。

2、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卵也是鱼子酱上好原料。含有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锰、锌、镁、铜等。常吃三文鱼可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率,三文鱼富含的omega-3高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脑组织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3、三文鱼肌肉发达,肉质有弹性。新鲜的三文鱼入口感觉结实饱满,鱼油丰盈,味道甘香,肉质爽滑,脂肪均匀,不太油腻。而冒充的虹鳟鱼,肉的颜色较淡,比较有嚼头,口感上很容易区分。

二、一斤三文鱼有多少鱼皮

1到1.5两。据三文鱼售卖显示,一斤三文鱼鱼皮有1到1.5两。三文鱼,别称大西洋鲑、大马哈鱼,是一种较广地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冷水鱼类。

三、去澳洲吃一块五一斤的“三文鱼”?可别天真了!

前几天,一则“丹麦生蚝”泛滥的新闻刷爆了媒体圈,众多吃货纷纷表示要把这些本是入侵生物的太平洋巨牡蛎“消灭干净”。而没过几天,不甘寂寞的澳大利亚也爆出了这么一条消息,称“澳大利亚沿岸三文鱼泛滥,每年的四五月份,有多达3000吨的野生三文鱼聚集在海湾。”消息还说,“由于澳大利亚人不会做这些野生三文鱼,因此渔民不得不以50美分(约人民币3.5元)一公斤的价格,把三文鱼卖了做龙虾饵料。”看到这番消息,大批还没顾得上扫荡丹麦生蚝的吃货们再一次“摩拳擦掌”,号称要将这“澳大利亚野生三文鱼”吃个片鳞不留。

媒体报道的“澳大利亚三文鱼泛滥没人吃”

不过在这里,还是要劝告一下这些正兴高采烈的食客们,梦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这些所谓的“澳大利亚三文鱼”,其实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肉色橙红、口感丰腴的三文鱼,压根就不是同一类鱼类。而口味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正宗三文鱼是什么?

在我们平时称呼和日常经验中,三文鱼特别指代那种能够出产橙白相间、口感软糯丰腴的肉的鱼类。这种鱼,其实特指一种鱼,那就是大西洋鲑(Salmo salar)。

从大西洋鲑的名字就能看出它的渊源。“大西洋”三字点出了它的故乡――广阔的北大西洋,而“鲑”这个字代表了它的出身:在鱼类学上,大西洋鲑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鲑属(Salmo),算得上是最为正宗的“鲑鱼”。

水中游弋的大西洋鲑。图/

作为北大西洋最为常见、也最为人所知的鲑形目鱼类,大西洋鲑有着典型的鲑鱼的身材:健壮的身体稍微侧扁而长,密被细小的鳞片,靠近背侧的部位还点缀着不少黑斑。它的背鳍有两个:前背鳍较短而高,由鳍条组成,呈现典型的鱼鳍样;而后一个背鳍则肉质而短小。这是鲑科鱼类的一个标志性特征:脂鳍。此外,大西洋鲑还具有一个浅凹形的尾鳍,这是它在洄游道路上逆流而上的动力来源之一。

大西洋鲑标准图。注意短的背鳍和后侧小的脂鳍。图/

而洄游道路上的另一动力来源,则是它的肌肉。大西洋鲑的肌肉呈现显眼的橙红色,这其实是累积了大量的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如虾青素所致。这些物质,是它在大洋中摄食浮游动物和小型鱼虾而累积的。和色素一起累积的,是大量的脂肪。大西洋鲑肌肉中有相当含量的脂肪,这也是三文鱼肉丰腴口感的来源。

大西洋鲑肉的橙色来源于虾青素。图/

由于在洄游到河流上游的产卵地需要越过大量浅滩,因此跳跃的大西洋鲑也因此得到了它的学名――它的属名Salmo乃至科名Salmonidae,正是来自于希腊语的Sailo,即“跳跃”。而这一词,也衍生成了它更为人所知的英文名――Salmon。而当大西洋鲑随着贸易传入我国后,也就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三文鱼。

市场出售的三文鱼――大西洋鲑。图/

当然,除了大西洋鲑之外,在北半球的其他水域,尤其是广阔的北太平洋水域,也有它鲑科的近亲存在,这些,就是和大西洋鲑同科不同属的太平洋鲑属――或者叫大麻哈鱼属。因为我国北部沿海所产的大麻哈鱼,就是这一属的。而当年开拓北美的拓荒者们,也在北美的太平洋沿海发现了这些和大西洋鲑相似、同样也会洄游的太平洋鲑属的鱼类,因此也就将它们称为“salmon”。不过,这些Salmon,已经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三文鱼”了,因此必须加上前缀以示区别。例如太平洋鲑中的虹鳟,就不能被简单的称为“三文鱼”。

虹鳟的标志是身体侧面的红色条带。图/hudong.com

澳大利亚三文鱼又是怎么回事?

人们“以形命名”的毛病,不但在北美西海岸发作,当人们的脚步扩散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时,也发作了以此,这就造成了我们今天的主角――“澳大利亚三文鱼”。

是不是觉得和上面三文鱼的样子不太一样?图/

事实上,从外型上来看,这“澳大利亚三文鱼”,和真正的三文鱼就有很大不同。区别最大的就是它的鳍――“澳大利亚三文鱼”的鳍很长,而且能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较高,由粗硬的棘组成;而与之相连的后半部分较矮,由柔软的鳍条组成,并且压根没有脂鳍。此外,它的尾鳍,也是深而锐的叉状,和三文鱼截然不同。

“澳大利亚三文鱼”,注意背鳍和尾鳍。图/

它们当然不同。因为在鱼类学上,这“澳洲三文鱼”其实是鲈形目(Perciformes)、澳洲鲑鲈科(Arripidae)、澳洲鲑鲈属(Arripis)的成员。这个属下共有四种,而最为常见的,也是报道中宣称的“澳大利亚野生三文鱼”,其实指的是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的西澳鲑鲈(Arripis truttaceus)。它们那带有棘刺、分为两部分的背鳍,正是鲈形目鱼类的典型特征。之所以名字带有一个“鲑”字,英文名称为“Australian salmon”,完全是命名的人犯了形而上的错误所致。它和三文鱼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目的差异,就好比犀牛(奇蹄目)和水牛(偶蹄目)的差别一样。

钓客钓上的澳洲鲑鲈,和真・三文鱼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图/

澳洲鲑鲈并不进行洄游,它们的一生都在大海中渡过。它们最喜欢在稍微靠近沿岸的礁石海域成群游泳,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每年4、5月份,也就是南半球的秋季,正是澳洲鲑鲈在沿岸集结、大量捕食来在体内储存营养的时节。因此在4、5月份澳大利亚沿海能够出现众多澳洲鲑鲈就不足为奇了。

一群幼年的西澳鲑鲈。图/

然而,尽管产量不少,但是在澳大利亚的确没有多少人吃它,原因并不是澳大利亚人不会做,而是它的口感简直比三文鱼差远了――甚至比普通淡水鱼都不如。澳洲鲑鲈的肉是淡粉色的,除了少量虾青素累积外,肌肉内的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也赋予了肌肉淡红的颜色,而这些成分使得澳洲鲑鲈的肉带有浓重的腥味。此外,澳洲鲑鲈肌肉内储存有不少油脂,但这些油脂非但没有让肉质丰腴,反而更显得糟烂,让它的肉有些类似油鱼。正因为如此,澳洲鲑鲈在澳大利亚很不受欢迎,大多是作为游钓鱼类,钓客在钓到之后又会扔回海里。而渔民捕到后,则大多是作为其他海产如澳洲龙虾等的饵料。如果一定要吃,那么得用烟熏或搅碎为肉末的料理方式,来掩盖那浓烈的腥味。

烟熏之后倒是可以一试。这也是当地的传统做法。图/

所以,这“澳洲三文鱼”,其实只是一类食用价值不高的鱼类而已。之所以能被如此热炒,只不过是当年命名人的张冠李戴、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众多吃货们的起哄而已。大家也不必因为“一块五一斤去喂虾”而感到暴殄天物,因为对于这些产量很大,但食用价值不高的鱼类来说,用它来饲喂其他更具经济价值的海产,也同样是一种利用方式。当然,如果一定要去尝尝这“澳洲三文鱼”的滋味的话,那还是要学会点好厨艺,外带做好心理准备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