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么养殖河蟹才能高效高产?有什么养殖模式可以分享吗?

来源:www.yangzhi8.com.cn   时间:2023-03-14 04:43   点击:131  编辑:admin   手机版

怎么养殖河蟹才能高效高产?有什么养殖模式可以分享吗?

    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材料和方法

1.养殖条件  

    示范池塘为相邻的两个池塘,其中大池塘为商品蟹养殖池塘,面积20亩。小池塘为常规鱼种培育池塘,利用生产空闲期对早期蟹种进行强化培育,面积7亩。池塘蓄水深度可达2.0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深度15厘米左右,池埂宽度2.5~3.0米。土质为黏壤土,坡比约1∶2.5。

2.放养前准备工作

(1)清塘:小池塘在上年11月初清塘消毒,大池塘在3月初清塘消毒。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边坡,再进水10厘米,然后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并使用“龙虾恨”杀灭小龙虾,防止小龙虾进入池塘破坏水草和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2)建好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采用钙塑板建造。钙塑板埋入土中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在池角处建成弧形,外侧用木桩或短竹竿固定。

(3)水草种植:池塘消毒10天后开始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的方式。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在种草前每亩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千克。

(4)螺蛳投放:清明节前,大池塘亩投放活螺蛳250千克,6月补充活螺蛳100千克/亩。螺蛳要均匀遍撒于池内,防止局部密度过高造成螺蛳死亡。

3.苗种投放

(1)蟹种投放:在小池塘投放规格为200只/千克的蟹种175千克进行强化培育。在投放前先将蟹种连同网袋在池塘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再将蟹种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池塘。

(2)鱼种投放:大池塘先后投放规格150克/尾左右的鲢鱼种30千克、400克/尾左右的鳙鱼种200千克以及鳜鱼寸片400尾。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本次示范采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扣蟹在第一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5%~36%的1号料,第二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2%~33%的2号料,第三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0%的3号料,第三次蜕壳后直至养殖结束投喂粗蛋白40%、粗脂肪5%以上的4号料。

(2)水位调控:池塘水位前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促进水草生长,然后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其中4-5月平均水深为50~80厘米,6月保持在100~130厘米,7-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厘米,9-10月保持水深120厘米左右。

水草种植。蟹苗投放前,在环沟内采取切茎分段杆插的方法种植伊乐藻。因该蟹池环沟内侧很陡,故仅在环沟外侧种植。畈田主要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轮叶黑藻在开春刚发芽时移植,苦草在畈田上水后播种。根据蟹池水草生长情况和特性,在水草较少的地方可适时进行补种,全池水草覆盖率达到 80%左右。

在饲养河蟹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个循环农业,可以定期对河塘进行管理和消毒,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检测。

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水深,做到“随时增减,调节适度,因塘制宜,深浅适度”。

如何选择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条件与方法

1.池塘要求 要求池塘规范整洁,进排水系统独立完善。面积控制在10~15亩,平均水深1~1.5米,埂面宽度3~3.5米,池埂坡比1∶3,池底平坦少淤泥。池塘中央开“回”字形沟,沟宽5~10米,沟深0.5米,中央平台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3/5。

2.放养前准备

(1)池塘消毒:11-12月,抽干池水,清除水草及池底过多淤泥,平整塘底,翻塘曝晒 20~30天。蟹种放养前一个月(2月中旬),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使用100~150千克/亩生石灰或13千克/亩漂白粉或0.25千克/亩二氧化氯,溶解后全池泼洒。进水时水位线高于池底20厘米。

(2)种植水草:水草一方面为河蟹提供鲜青饲料,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另一方面在蜕壳时期营造理想的栖息环境,避敌蜕壳。多品种复合型水草能岔开生长期,保持池塘水质清新,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池塘消毒后7~10天种植水草,以伊乐藻为主、黄草为辅。采用穴播的方法,满塘种植,株间距1米、行间距1.5米,种植时用绳呈直线拉好、间隔均匀。伊乐藻最佳种植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初,黄草种植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初,覆盖池底面积60%左右,水位超过水草10厘米为佳。水草生长旺盛期应多次刈割,避免因繁茂而缺氧,高温季节伊乐藻易死亡、腐烂,应及时捞出,避免败坏水质。

(3)生态净化池及暂养区设置:采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外河水引入净化池,在净化池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鲢鱼等构成一套小生态系统,将净化过的水注入养殖池塘,同时为高温季节的换水及加水提供清新水源。暂养区的设置为通过暂养箱对河蟹分级集中暂养。

3.放养蟹苗

试验材料选择“诺亚1号”优质蟹种。蟹种要求规格整齐、个体色泽鲜艳、肢体健全、反应敏捷、行动迅速、体表无附着生物和寄生虫、无病斑、无小规格及早熟个体。

2 月底 3 月初,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水温在3~10℃,天气晴朗放种。蟹种放养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蟹种800只/亩左右,蟹种规格为55只/千克左右,养成每亩600只大规格商品蟹。

4.螺蛳投喂 为避免螺蛳冬季冻伤或夏天缺氧死亡,选择在清明前投放螺蛳,300 千克/亩,全池均匀投放,以改善水体综合环境。

5.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863”养殖模式采用的是稀放精养的精准投喂方式,动植物饲料合理搭配,依据“前期精、中间青、后期荤”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进行科学投喂管理。成蟹养殖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类需求为30%~36%、脂肪类需求为4%~6%、糖类需求为25%~30%,除此之外,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类物质也是河蟹生长所必须,饲料中需依据不同生长时期均衡营养。

(2)饲料种类:植物性饲料主要是玉米、豆饼、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以鲜活小杂鱼、冰鲜鱼、螺蛳等。配合饲料为颗粒饲料,添加了维生素、微量元素、蜕皮素、大蒜素等免疫增强剂,不仅促进河蟹蜕壳生长,并且营养全面,利用率高,对水质影响小,防止病害的发生。

(3)投喂方法:每日早晚投料各一次,早上7-8点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晚上为2/3,第二天早晨检查摄食情况。投料量比例依据季节、水温、河蟹摄食情况调整,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

3-4月,水温升至15℃以上后开始投食,开口饲料为颗粒性饲料,逐渐添加动物性饵料,投饵量为蟹重的2%~4%。5-6月动物性饲料比例逐渐上升至50%。6-9月河蟹活动量增大,饲料量占据总饲料投喂量的70%左右,应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入,避免打斗造成的蜕壳不遂或软壳蟹。7-8月高温季节适当投喂粗饲料,防止河蟹性早熟,投饵量为蟹重的5%。9月育肥期动物性饵料占饲料投入的70%~90%,加10%~30%颗粒饲料。9-10月以后改投玉米和大豆,每周辅以1~2次动物性饲料,以提高河蟹肥满度和口感。

(4)水质调控

①水体管理:养殖过程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透明度30~40厘米。放养初期,水深0.5 米,4-6 月水深 0.6~0.8 米,7-8 月水深1.2米,随水温上升逐步加水,每次加5厘米。高温季节深水与覆盖水草可保证池底水温低,避免河蟹因高温性早熟。

水位控制原则:春浅、夏满,秋适中。夏季,每周换水一次,每次5厘米,边排边灌。秋季,每两周换水一次,每次更新全池水的1/5。

②底部增氧:采用微孔增氧设备在池塘底部进行增氧,在阴雨天前的晴朗天气开启增氧设备,依据实施情况傍晚至次日凌晨增氧8~12小时/天。

③水质检测:采用水质快速检测盒和测氧仪,每周检测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量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水、换水、调水等措施,同时每天做好异常值监测。保证 pH 控制在6.5~9.0,氨氮含量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④肥水:水质前期要偏肥,后期要偏瘦。定期肥水,施15千克/亩磷肥,促进水草生长和调肥水质。

⑤水质调节: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泼洒益生菌。每次消毒后2周使用,7-8月缩短使用时间为5天。定期调节,按投喂饲料量0.5%~1%加入饲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