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殖业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蜈蚣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胃肠病、绿僵病、铁丝虫病、蜕壳病。
2. 什么环境病虫害少
小时候家门口和院子里都被桐树,椿树,槐树和苦楝子树罩着,土房在梧桐树和老槐树的遮挡下,即使三伏天里进屋也是一股凉飕飕的感觉。每次到了傍晚时分,我们一家人总喜欢端个板凳坐在门口的树荫下乘凉纳暑,奶奶坐在凳子上手拿着蒲扇扇着风,爷爷趁机搬出一个摇椅躺在奶奶身旁享受着蒲扇带来的余风。所以,在农村家门口栽种一棵大树不仅能遮荫,还能在无意间带来一种温馨的场景,那么栽种什么树遮荫好呢?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成凉,无论栽种什么树,想要起到遮阴的作用还真得养上十年八年的,也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说,所以栽任何树都得有个等待期。可是等太久也不是我们心里所想要的,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栽下去就能为我们遮凉那是再好不过了,除此之外,如果大树底下整天需要清扫或者大树容易招虫子,那也不是我们心里所期待的。所以门前栽种的树一是要长的快速发棵快,二是不太容易招虫子且地面可以短时间保持清洁。
先说一下我们这边门口目前比较常见的树吧,村子里以前都会在家门口种桐树,柿子树和椿树,现在一些人家门口都改种成了核桃树和松树,这几种树发棵遮荫都不错。但是还得从易于打扫和安全性上来考虑。
春天3月底梧桐花开时节花朵随风飘落需要每日打扫,到了秋天落叶时也会如此,所以梧桐树栽种在门口清扫起来不易。
前两天去村子里买东西,几家门口栽种柿子树的邻居门口都落满了柿子,也不知道被谁踩了一脚,门口看起来狼藉一片,所以柿子树也不太合适。
同样的道理,我家老屋门前的椿树开花的时候各种小花絮随处飘,到了夏天花大姐在树上一个劲的往下尿,不当心就会被淋到衣服上,所以椿树也不能栽种乘凉。
现在常见的松柏树和核桃树相比,核桃树更适合一些,这两天的松柏大树底下虽然凉爽,可是两天不打扫,树底下的松针就会积落一层,如果门口是红砖地铺设的,清扫起来很麻烦,松针会钻进砖缝隙里面,所以也不建议栽种松树。
据我观察,核桃树长到第4年就已经枝叶很茂盛了,完全满足短时间内达到遮荫的需要,同时现在种的核桃树品种很少有虫子,而且到了秋天还能收获一堆核桃补补脑,所以现在我们这里的多数人家门口都已经开始栽种核桃树了。
总之,栽种在门口能遮荫的很多,但是还得将打扫和安全考虑进去,核桃树应该是比较好的,所以我推荐在门口栽上薄皮核桃树。
你们家门口栽种的什么树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布衣为你解答,喜欢我就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3. 农业害虫包括哪些,有什么危害?
农业害虫: 蚜虫、蝗虫、蓟马、介壳虫、木虱 (Psyllidae) 、卜泥 (Booklice, Psocoptera) 、叶蝉、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玉米螟 (Ostrinia spp.)、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苹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纹白蝶 (Pieris rapae) 、东方果实蝇 (Bactocera dorsalis)
4. 农业病虫害有哪些
答。有关农业的岗位有。
一农技站岗位,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简称农技员。
二是农业科教信息岗位,是事业编制。
三是农业病害防虫和沿理岗位,即农业植保员。
四是农业行政执法岗位,主要从事动植物防疫工作,处置违反农业法律法规的人和事。
五是禽兽发展岗位。
六是农业综合岗位等。
5. 病虫害具有哪些特点
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有裂缝、坑槽、脱皮、沉陷、车辙,其中裂缝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三种。
6. 养殖业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图片
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收效快,但也伴随着高风险的行业。养殖业风险主要在于:
第一,投入产出比小,一般不到1:1.5。
养殖的动物每天都要投入饲料,饲料成本可占出售总收入的40~60%,再加上其他成本,一般养殖业利润不足投入的50%。
第二,病害威胁。
养殖业病害是最严重的的威胁,处理不好可能全军覆没,由于投入又高,可能一次病害就会赔掉几个养殖周期赚的钱。
第三,市场风险。
养殖业行情经常浮动,而成本又高,如果市场价格稍微降低,可能就会亏本。如果不出手而积压,每天的饲料成本可能造成更大亏损。
另外,动物长到一定大小生长速率就会显著降低,此时光吃饲料不长肉,积压的话只能亏损。
7. 养殖业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呢
1、常用预防鱼病方法
1.1 池塘清整消毒
秋末冬初挖去池底过厚淤泥并充分曝晒,达到清除虫害、氧化池底有机物的目的。清除鱼塘堤埂斜坡上的杂草、加固池埂。鱼种放养前15d用生石灰坡上的杂草加固池埂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
1.2 鱼种要严格消毒
对于转入池塘的鱼种要严格消毒,以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敌百虫、硫酸铜、漂白粉、食盐等稀释后的溶液浸泡鱼体,浸泡时间应视水温高低和鱼种承受能力而定。
1.3 保持鱼池环境卫生并调节好水质
经常保持鱼池的环境卫生,调节并保持良好清新的水质。注意食场卫生,定期消毒,根据水质情况及时换水、调水,使水体溶氧充足、酸碱度适中,即做到池水“肥、活、嫩、爽”。
1.4 注意投喂和摄食情况
投喂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选择优质饲料定时投喂,切忌时饱时饥。投喂时保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1.5 合理施肥
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透明度过小、水色过浓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尤其在夏天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时要少施肥或不施肥。一般依少量多次原则施肥。也就是施肥时做到看天施肥、看鱼施肥、看水施肥。
2、药物防治鱼病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按正确方法用药
准确丈量水体、掌握正确用药方法、用药量和用药时间。药量不足池水达不到治疗所需浓度造成效果不佳,药量过多时会造成鱼体损伤、中毒甚至死亡。用药时间应选择在晴天9:00—10:00左右或15:00—16:00左右,切忌阴雨天或夏季阳光强烈时用药。
2.2科学选药
施药前要严格鉴定药物的真伪及安全性,有些药物在生物体内富集作用很强,直接影响到鱼产品的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更应该注意药物可行性,如治疗寄生虫效果很好的药物敌百虫,就不能用于加州鲈、淡水白鲳的寄生虫治疗。
2.3对症下药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症下药。防治鱼病的药物种类很多。不同药物药性不同,有效成分和药效功能不一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认真看清说明,按疗程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若疗程不足或未对症下药,不能彻底杀灭病虫害,就可能出现治愈率低或该病再次复发的现象。
2.4施药时要注意水质情况
池水水质过肥会降低药效,水质过肥时有些药物按常规使用会与水体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发生反应而消耗降低药效,因此水肥时应适当加大用药量。水清瘦时适当减少用药量。
2.5药物要充分溶解
施药时药物要按要求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全池泼洒,不能有颗粒或块状物存在,以免被鱼误食中毒,同时水体若达不到治疗所需浓度杀不死病原体。
2.6避免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
在养殖过程中若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病虫害会有明显的抗药性,鱼体得不到有效治疗。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在用药过程中采取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的办法。渔药混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效果好,可以起到提高药效和兼治多种鱼病的作用,能抑制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3、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症及防治
3.1赤皮病
该病是由鱼体受伤被病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呈扫帚状,称为蛀鳍。
防治方法:1. 用含量8%的溴氧海因,水深1m时,每667m2的水面用120~150g,每天1次,连用2~3d。2. 用含量为12%的强效碘,水深1m时,每667m2的水面用200~250g,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d。
3.2肠炎病
患病的鱼一般有红斑,且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道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内壁腐烂。
防治方法:1.大蒜素拌饵口服,剂量为36~60mg/kg体质量(即1.2~2.0g/kg饲料)每日1次,连用3~5d。2.用溴氯海因0.3mg/L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或氟苯尼考及免疫多糖进行内服,连续投喂5d。
3.3细菌性烂鳃病
病鱼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腐烂带泥,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顶小区,俗称”开天窗”,鳃组织腐烂,出现呼吸困难而死亡。
防治方法: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外用氯制剂消毒,内服含量为10%的肠炎烂鳃灵(盐酸沙拉沙星)消毒,每3-5g/kg饲料,每日2次,连用5d。严重时可以适当加量,或再用一个疗程。
3.4竖鳞病
该病是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死亡率极高。病鱼鳞片竖立,体表粗糙,竖起的鳞片像松球似向外张开。用手按压有液体从鳞下喷出,鳞片随之脱落。
防治方法:用含量为6.6%二氧化氯,水深1m时,每667m2的水面用80~100g,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用3d。
3.5水霉病
鱼体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感染部位菌丝大量繁殖生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或溃烂。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或死亡。镜检可见水霉菌菌丝。
防治方法:1.水深 1m时,每667m2的水面用水霉净100ml,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日1次,连用3d。2.亚甲基蓝化税后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2-3mg/L, 3-4d后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1次。
3.6车轮虫病
因该虫多寄生于鱼体表和鳃上,外观鱼体发黑、消瘦、离群独游。无其他明显特征。一般要经过镜检才能确定。
治疗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10~20min。2.治疗可用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3.7斜管虫病
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鳃上粘液增多,体瘦且发黑,浮于池边下风处。在水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治疗方法可采用池泼洒。
治疗方法:可采用0.3-0.5mg/L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或单用0.7mg/L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
3.8小瓜虫
病原体为小瓜虫。病鱼皮肤或鳍瓣上布满了小点状白泡,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鳍条裂开,表皮糜烂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治疗方法:1. 用2-3mg/L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隔2d泼1次,连泼3次;2.水深1m时,每667m2水面用辣椒粉500g、生姜干片100g煎成25kg药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3d。
3.9锚头鳋
病鱼通常食欲减退、身体瘦弱、行动缓慢。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像在鱼体上插入小针,故又叫”针虫病”。
治疗方法:1.90%晶体敌百虫0.5~0.7mg/L浓度全池泼洒,每隔5d用药1次,连用3次。水质较廋,透明度高于30cm时,按低限剂量使用,苗种按低限剂量减半。虾、蟹、无鳞鱼、淡水白鲳等禁用。2.每667m2的水面用新鲜松树枝叶15~30kg,扎成5~6捆,放在鱼池四周或食台附近的水中。
8. 养殖业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种类
该鱼生命力强、食性杂、饲料来源广、养殖周期短,是经济价值较高、市场潜力较大、适合我国南方农村推广的淡水名优养殖品种。但是,由于该品种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业内对其关注度较低,对其病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烂身病是多种淡水鱼类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但是,不同养殖品种的烂身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有较大差异。塘鲺鱼的生命力强,却容易患病。
烂身病是生鱼、加州鲈、黄颡鱼等多种名优淡水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害,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惨重损失。不同养殖品种的烂身病的病因有很大差异,但以病毒、细菌、真菌等为主,如加州鲈烂身病以虹彩病毒最为常见,黄颡鱼烂身病则多为气单胞菌或弧菌感染,而生鱼烂身病则主要由丝囊霉菌引起,而由寄生虫引发的烂身病较为少见。病鱼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或水霉感染,但在驱杀三代虫后病情都迅速好转,死鱼现象基本消失,疗效十分显著,因此,可以确定其为三代虫病。
据相关资料,三代虫可感染鲢、鳙、草鱼、鲫鱼、乌鳢等多种淡水鱼类,当大量寄生于鱼体的体表和鳃时,病鱼的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食欲减退,鱼体瘦弱,严重时可导致苗种大量死亡;但是,极少有资料提到会导致病鱼烂身。上述两个案例的病鱼体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皮肤破损、肌肉缺失、鱼刺裸露,并粘附絮状物,从症状判断很容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烂身或水霉病。再者,我们检测时发现,塘鲺体表溃烂处只有个别三代虫,容易被忽视,但皮肤完好处的粘液有大量的三代虫,这种虫体的转移给确诊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应予以注意。
需要特别指出,目前业内最常用的驱杀三代虫、指环虫等单殖吸虫类寄生虫的药物是甲苯咪唑,但无鳞鱼对甲苯咪唑较为敏感,尤其是斑点叉尾鮰对甲苯咪唑特别敏感,因使用甲苯咪唑而导致斑点叉尾鮰大量死鱼的用药事故屡见不鲜。尽管我们按厂家指导用量进行小水体试药时并未观察到塘鲺鱼出现明显应激或中毒症状,在土塘使用甲苯咪唑驱杀三代虫时也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但考虑到鱼类对药物的耐受度受水温、水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如需使用甲苯咪唑治疗塘鲺三代虫病,仍建议先小水体试验,确认安全后再全池泼洒。